西歐 > 法國 > 法蘭西島 >巴黎省 >巴黎 > 盧浮宮
顯示地圖
目錄
法國最大王宮建築之一
  法國最大王宮建築之一,現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占地約18萬平方米。建於1204-1857年。正殿呈口字形,兩邊有側廳,中間空地為廣場。氣勢雄偉壯觀。現有藏品四十萬件,油畫《蒙娜麗莎》、雕塑《勝利女神》及維納斯女神雕像為宮中三寶。
No. 2
  盧浮宮門票價格9歐元盧浮宮開放時間9:00-18:00,周四至21:45,周二休館
  盧浮宮特別提醒盧浮宮的入口在大金字塔的下面,進入盧浮宮要先到地下室,門票也在下面買。盧浮宮的地下室裏有很多商店,有書、紀念品、唱片,甚至衣物出售。售票大廳有免費的中文遊覽圖。遊覽盧浮宮時註意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免費,15點之後的票價打折。盧浮宮交通地鐵1,7綫,palaisroyal和museedulouvre站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係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
  
  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狄安娜出浴圖》、《醜角演員》、《拿破侖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
展館概述
  又譯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占地面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築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侖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
  藏品中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意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藏品2.5萬件。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蕩,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纔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裏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嚮那些被徵服的國傢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裏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歷史概況
  盧浮宮有着非常麯折、復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裏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這裏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傢在這裏生活過。
  盧浮宮始建於1190年,當時衹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在十字軍東徵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於1200年在這裏修建了一座通嚮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在以後的350年中,隨着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緻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傢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傢,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傢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 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對意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裏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着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衹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最長的時代。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 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裏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佈,盧浮宮將屬於大衆,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侖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侖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裏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 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傢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不斷地嚮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徵服的國傢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裏,拿破侖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 對拿破侖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侖失勢後,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侖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侖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後,盧浮宮變成了皇傢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侖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
  近幾年中國的國寶————圓明園池邊的十二生肖的兔頭、鼠頭被法國無情的拍賣,真是國恥。
展館簡介
  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古羅馬藝術館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占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顯然,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參觀盧浮宮,得先製訂一個計劃,逐個參觀六大展館,切忌倉促地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細細品味;如果時間較緊的話,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展品觀賞。
  1.東方藝術館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製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面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來到法國經歷過一段麯折的歷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着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嚮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有一件我們比較熟悉的文物:《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嚮站着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緻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2.古代古埃文物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裏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墻、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建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1800年嚮公衆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約有7000餘件。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的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意大利獲勝後,劫獲了許多意大利的古代藝術品,將之運回法國充實盧浮宮。後來,法國又從各方面不斷豐富裏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該館內占有主導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銅、象牙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贊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圖為古埃及館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儘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嚮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傢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裏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現在,勝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衆。她半裸着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
  “維納斯”能收藏在盧浮宮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消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面解决,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3.繪畫館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館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傢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傢,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岩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傢》(17世紀)、裏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侖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有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傑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外面用玻璃罩着,顯然是特別的保護。玻璃罩周圍射出的柔和的燈光,足以使觀衆看清畫面的各個細節。《蒙娜麗莎》又稱《永恆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蒙娜麗莎端莊俊秀,臉上含着深沉、溫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仿佛內含哀愁,似顯凄楚;有時又略呈揶揄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更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註視着你,生動異常,仿佛她就在你身邊。
  4.雕塑館:雕像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雕塑館一景27個,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裏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十字架上的耶穌》、《聖母與天使》、意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7世紀的《童年時期的路易十四》,18世紀的名人像《伏爾泰》,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珍寶館 珍寶館原來是雕像館的一部分,後來由於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獨立組成展館。最初,珍寶館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時從王室沒收而來的珍寶。後來,博物館組織人馬到處收購,加之有人捐贈,展品便大大豐富,現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達137剋拉的大鑽石,有鑲滿寶石的王冠,還有鍍金的聖母像、歷代王朝王室的傢具、裝飾用具等。
  此外還分有:5.工藝品 6.伊斯蘭藝術 7.書畫刻印藝術.8盧浮宮的歷史和中世紀的盧浮宮 9.非洲,亞洲,大洋洲及美洲藝術
館藏歷史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蕩,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纔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裏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嚮那些被徵服的國傢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裏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巴黎盧浮宮與列寧格勒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並列,號稱世界三大博物館。今天,盧浮宮的收藏品多達40萬件,由古代埃及藝術、古代東方藝術、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文藝復興雕塑藝術、現代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及繪畫藝術等7個部分組成。盧浮宮館藏雖豐,但慕名而來的觀衆卻難窺廬山真面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餘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衹開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僅占全部館藏的1/3。如僅它的藏畫就有15000件,但平時用以出展的不過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盧浮宮全部珍藏的人寥寥無幾。置身於40萬件藝術珍品的包圍之中,無論是誰都會面對藝術本身或隱含其中的歷史的情緒的沉積浮想聯翩──盧浮宮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盧浮宮的陳列分為七個部門:古東方文物伊斯蘭藝術、古埃及文物、古希臘古與古羅馬文物、工藝品、繪畫、雕刻以及負責籌劃短期和長期展覽的平面藝術部門,分佈在黎希留館、緒利館和德農館三個館區從地下夾層到三層中。每個樓層細分為10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內展示廳都按參觀方向編號。到盧浮宮的時候因為時間比較緊,所以根據導遊介紹衹匆匆地做了走馬觀花般地瀏覽。盧浮宮的鎮館三寶──《米羅島的維納斯》、《薩摩屈拉剋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德農館9二摟第六廳,無論站在哪個角度,畫中人一雙缺乏瞳孔的眼睛都會鎮定而含義深刻地與你對視。米羅的維納斯, 緒利館7一樓第12廳,失去的雙臂和永不可知的位置惹人遐想,使本來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勝利女神雕像,在德農8,二樓,達魯樓梯的平臺。約公元前190年,於愛琴海中的薩摩塔斯島中被挖掘出來。
館藏特色
  盧浮宮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係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巴黎塞納河北岸的羅浮宮,莊重典雅。路易十四時代的昔日繁榮仿佛從未隨歲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立柱,驕傲地托起長長的走廊。自從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這裏從法國皇傢收藏藝術珍寶的寶庫,改為嚮公民開放的美術博物館,從此來這裏參觀的藝術愛好者和普通民衆絡繹不絶。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羅浮宮。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於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面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着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羅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後的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面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羅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傢。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羅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羅浮宮就是這樣,哺育出不少世界藝壇名傢。當然更多的普通遊客是把這裏當做觀賞世界藝術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面積三公頃,館藏藝術品四十萬餘件,既包括從十六世紀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開始搜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也有拿破侖一世東徵西伐時,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藝術珍品。如記載兩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漢穆拉比法典”、古希臘時代的雕塑“勝利女神尼卡”等等。繪畫中除了法國名傢名畫,還有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國藝術大師的驚世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花園中的聖母》、米開朗琪羅的《奴隸》等等。羅浮宮博物館分為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古代東方等六個部分。一些著名畫派、畫傢的作品則設專門畫室陳列。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巴黎前,羅浮宮許多名作分散藏於法國民間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尋找奪走,最終卻一無所獲。
  1981年,法國實行了“大羅浮宮”計劃,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了一個玻璃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總入口,它與古典式的宮殿形成特殊的對比。目前每年來這裏的遊客達一百五十萬。歐洲著名的藝術博物館還有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日博物館。
建築結構
  盧浮宮博物館聞名天下,不僅僅在於她的展展館的一角,富麗堂皇品之豐富、之珍貴,更在於博物館本身便是一座傑出的藝術建築。 據統計,盧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占地19公頃,自東嚮西橫臥在塞納河的右岸,兩側的長度均為690米,整個建築壯麗雄偉。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細的浮雕,處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讓人嘆為觀止。參觀這座藝術殿堂也夠得上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享受。 在盧浮宮幾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較分散的建築群,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形成一個整體。
  這種情況到1981年後得到了改變,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後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這指的是讓財政部搬出“黎塞留側翼”。 “黎塞留側翼”建於1852~1857年間,長195米,寬80米,是盧浮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871年以來一直由財政部占據。1989年7月當時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巴拉迪爾在再三請求下方纔離開這賞心悅目的地方。 “黎塞留側翼”的收回及開放,一下子使盧浮宮增加了2.1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3個庭院和165個新展廳,共展出藝術品1.2萬件,其中3000件是從存放室取出的,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盧浮宮金字塔
  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另一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這座“金字塔”,觀衆的參觀綫路顯得更為合理。觀衆在這裏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去一個展廳而要穿過其他幾個展廳,有時甚至要繞行七八百米。一個現代的博物館,後勤服務設施一般占總面積的一半。過去盧浮宮博物館衹有20%的面積用於後勤。有了這座“金字塔”,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空間,包括接待大廳、辦公室、貯藏室以及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盧浮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因此而更加齊全。
鎮館之寶
  1.維納斯: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産的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她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於海中,以美麗著稱。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衆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嚮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絶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裏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斷臂維納斯》已經是世界傢喻戶曉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釐米。相傳是古希臘亞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愛琴海的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旁,是一尊手臂殘缺的大理石雕塑。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右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麯綫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法國重金收買後陳列在盧浮宮特闢的專門展室中,以其絶世魅力震動了世界,從此,“斷臂維納斯”就著稱於世,成為愛與美的象徵。
  勝利女神2.勝利女神:女神的形象表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典型特徵: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梁,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神情端莊、嫻靜、凝重,體形修長,左腿微麯,顯露了麯綫的起伏節奏。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充溢着青春與生命的意趣,這是靈與肉的完美統一,是愛與美的和諧圓融,是神與人的自然合一,構成了人體美的宇宙,是人類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標志。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贊嘆說:“ 這簡直是真的肌肉,撫摸她可以感到體溫的” !
  勝利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嚮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嚮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綫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綫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
  3.蒙娜麗莎:達·芬奇 油畫,77X53釐米。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産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傢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傢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傢稱為“神秘的微笑”。
相關資料
  1.開放時間及價格
  門票:全日製門票,9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門票6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臨時展覽門票,8.5歐元/人;
  聯票(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13歐元/人;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的聯票11歐元/人(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
  未滿18歲的遊客、殘疾人、教授藝術的老師、領救濟少於6個月的失業者進入盧浮宮免票;而年齡在26以下的遊客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免票。
  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對所有遊客免門票。
  從2009年6月起,法國政府規定,國內博物館全面對25歲以下持有歐盟學生證的學生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09:00到18:00,星期三到星期五時,到21:45纔會結束。每周二休息,此外,1月1日、5月1日、8月15日、12月25日等公共假日也不對外開放。
  因為工作人員的有限,盧浮宮的展廳在一周內的開放時間各不相同;
  雕塑館:展示11世紀到15世紀意大利西班牙雕塑品的展廳和展示12世紀到16世紀北歐雕塑品的展廳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繪畫館:4至16展廳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四不對外開放,21至39展廳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F星期五晚上、星期一和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C、1至49,星期一不對外開放,34到49展廳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73星期四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63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15至25、27至31,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天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埃及藝術館:2至19展廳星期五不對外開放,展廳20至26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B、C星期一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39展廳到47展廳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展廳7、14、15、16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近東藝術館:1至8展廳周三晚上不對外開放,9至21展廳星期三晚上和星期五全天不對外開放;
  盧浮宮歷史館:星期一9:00到18:00對公衆開放,其他時間不開放。
  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文明館:星期五不開放;伊斯蘭藝術館全天開放;
  購物:盧浮宮內的商店有相關的旅遊紀念品出售。
  2.法國大事與盧浮宮歷史年表
  公元1066年 阿斯汀戰役
  公元1099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占領耶路撒冷
  公元1180年 奧古斯特統治開始(1180-1223)
  公元1187年 盧浮宮聖多瑪斯教堂的建造
  公元1214年 布維內戰役
  公元1226年 路易九世開始統治(1226-1270)
  公元1348年 大鼠疫流行
  公元1380年 查理五世逝世
  公元1358年 巴黎大暴動
  公元1453年 拜占庭的衰敗
  公元1517年 宗教改革運動開始
  公元1528年 盧浮宮的大塔樓遭到破壞
  公元1546年 建築師勒思高改建盧浮宮
  公元1572年 聖巴赫特雷米大屠殺
  公元1594年 亨利四世進駐巴黎
  公元1598年 南特赦令
  公元1656年 羅馬內利為盧浮宮裝潢雕飾(1656-1658)
  公元1661年 路易十四開始統治(1661-1715)
  公元1665年 貝南的計劃
  公元1685年 廢除南特赦令
  公元1690年 法蘭西學院開始設於盧浮宮(1690-1699)
  公元1699年 盧浮宮首次舉辦沙竜展
  公元1711年 華譯完成《前往西戴島朝聖》
  公元1715年 路易十五開始統治(1715-1774)
  公元1751年 開始編纂百科全書(1751-1780)
  公元1763年 城門大火
  公元1768年 盧浮宮轉型成皇傢博物館
  公元1774年 路易十六開始統治(1774-1792)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監獄
  公元1792年 8月10日君主製結束
  公元1793年 4月10日盧浮宮博物館開幕
  公元1803年 盧浮宮拿破侖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6年 高博良埃及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7年 海軍博物館成立
  公元1830年 七月革命
  公元1848年 大革命
  公元1849年 建築師杜邦重建盧浮宮
  公元1852年 7月25日勒富偉負責新盧浮宮工程
  公元1870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結束
  公元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公元1871年 5月23日杜勒麗宮和皇傢宮殿遭焚毀
  公元1882年 杜勒麗宮被夷為平地
  公元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14-1918)
  公元1930年 海軍博物館搬到謝洛宮
  公元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1945)
  公元1953年 喬治巴剋負責國王接待廳穹頂的裝飾工程
  公元1958年 第五共和國成立
  公元1981年 大盧浮宮計劃開始
  公元1989年 柏林圍墻拆毀
  公元1989年 金字塔開幕典禮
  公元2000年 黎希留館閉幕典禮
  關於盧浮宮的電影:
  1.《盧浮魅影》
  lfmy導演: 讓-保爾·薩羅米 主演: 蘇菲·瑪索 米歇爾·塞羅 佛瑞德瑞剋·迪分索 更多>> 類型: 奇幻 / 恐怖 / 懸疑 上映日期: 2001年4月4日 法國更多片名:
  浮宮魅影
  羅浮宮傳奇
  Belphecor: Curse of the Mummy.....(Philippines: English title) 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Europe: English title) 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 Belfagor - Il fantasma del Louvre.....Italy Belfegor - upiór Luwru.....Poland Belphégor - Das Phantom des Louvre.....Germany Belphégor - Louvren kummitus.....Finland Belphegor - Fantomen på Louvren.....Sweden La leyenda del fantasma.....Argentina (video title) La máscara del faraón.....Spain Máscara del faraón: Belphegor, el fantasma del Louvre.....Spain O Fantasma do Louvre.....Brazil Belphégor - Le fantôme du Louvre 千過禧年前夕譯的越某蕭個堵深螢夜腥,法國旨羅打浮在宮博物館內突然出現了一具梁被邪淤惡倪幽昏靈唬貝剛菲戈卿附發身聊的單古代木較乃息伊,忽它身枯穿黑色的鏡外套,獰時常於夜色錳中出沒粵在盧材浮撐宮附近,諺原疇本平竊靜的盧浮宮內熙一時之間鬼疫影幢燒幢,怪國事不斷,大量埃丈及紐古諸文予物培也蚤告失蹤牙。
  一名他特癢派幀專韋員和印蘇菲·磊瑪索兆飾演締的記者害麗出莎蚤一起枝到遏盧養浮宮烙進行襲調扮查稼,擠試右圖糞去婪挫敗幽靈險抒惡伺的怔詭計曠,卻意外遭到惡髒靈糾究纏和粥阻撂撓。
  胰美麗的姑列娘炔麗莎和祖稼母一同棒居住在盧浮宮對面醫的大纏樓裏,掣盧浮映宮養修訝葺詠工程竟諧然無意葉中窮把她們所兄在京大廈的電疫梯間打道呻了剔。愈於灑是緑麗莎進入戶盧礬浮宮變得易丫如被反掌紡。一憤次席為駿了鄂追短傢灤貓,麗指莎進入神了盧苞浮安宮。不庚巧又走瓣進正了科學矚傢憋們研切究古埃盅及辭木挪乃伊的實驗室,帖她埃那裏知道馮此時此蝴刻郊,螢盧萌浮宮靈裏蝗一具木乃伊鬼魂正在糖註視折着興美鄭麗遷的她,恢而芽且在瘍雙目對慎視的繕瞬間蕭,鬼魂進檻入饞了稻麗胰莎伐的亦身淤體涵。於是刻,鹼每當深夜甲,利麗益莎便被掖鬼綁魂驅使在盧潤浮舒宮石裏輾遊蕩,憎搜毫尋着古日埃及的寶物椰。器電瘩工小沉夥又深掣愛踴着麗莎,他愛發現蟹了盜麗持莎樹的切異常閡舉蓄動,並跟蹤保護她咒,京沒想到被菲盧萊浮齲宮請來的保娟安監晶察官誤以椽為唬是援盧奇浮十幽濟靈忱將其抓目了起來。可越是針悲劇還在媚發榨生蝗,經釋過荷他們和紳科圓學慧傢濕們稿的共同隘努些力亞,哺盧浮幽靈現契出了婿水面,他們瘩通過古秉埃日及的腺語言進行溝通,某使臨鬼魂得豫以安權寧宰並溢離開了希麗太莎的身體順,麗司莎嚏也理在撣經址過鬼募魂的娩折竹磨後渤又扮回到了愛人的懷懈抱旗中俏。
  2.《達·芬奇密碼》
  導演: 朗·霍華德 主演: 湯姆·漢剋斯 奧黛麗·塔圖 伊安·麥剋萊恩 類型: 驚悚 / 劇情 / 懸疑 上映日期: 2006年5月19日 美國
  達芬奇密碼 (電影) 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製片公司已經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於2006年5月19日全球同步上映。盧浮宮准許攝製組進行拍攝。拍攝權以6百萬美元購得。
  朗霍華德導演
  Akiva Goldsman編劇。
  湯姆·漢剋斯飾演羅伯特·蘭登。
  奧黛麗·塔圖杜飾演索菲·納芙。
  讓·雷諾飾演貝祖·法希。
  詹姆斯·霍納將為電影作麯。
  中文翻譯:顧奇勇
  譯製導演:狄菲菲 程玉珠 曾丹 鬍平智
  國語版主要配音演員:
  羅伯特·蘭頓——趙屹鷗
  索菲·奈芙——狄菲菲
  白化病修道士塞拉斯——翟巍
  瘸腿提彬——王肖兵
  警長法希——劉風
  銀行的韋爾內——陳兆雄
  桑德琳修女——王建新
  館長索尼埃——戴學廬
  索菲的祖母——趙慎之
  科萊中尉——程玉珠
  阿林伽洛裟主教——鬍平智
  天主教影子議會議長——吳文倫
  其他配音演員:吳文倫、吳磊、曾丹、桂楠
No. 11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達文西密碼/達·芬奇密碼
  外文片名:The DaVinci Code
  影片類型:驚悚/劇情/懸疑
  片長:169分鐘
  國傢/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法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攝影機:
  Arricam LT, Cooke S4 Lenses
  Arriflex 235, Cooke S4 Lenses
  攝製格式:35 mm .....(Kodak Vision2 Expression 500T 5229,
  Vision2 200T 5217, Vision2 100T 5212, Vision 250D 5246)
  洗印格式:35 mm .....(Kodak Vision 2383) (anamorphic)
  上映日期: 2006年5月19日 美國
  中文譯製單位:上海電影譯製廠
  劇情簡介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羅拔.蘭頓(湯姆·漢剋斯飾演)到巴黎公幹期間突然接到通知羅浮宮館長遭人謀殺,而在博物館內,屍體旁邊留下了一個令人睏惑的密碼。蘭頓教授與法國美女密碼專傢蘇菲(柯德莉·塔圖飾演)在整理分析謎團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在達文西的作品中藏有一連串令人震驚的綫索。這些綫索人人可見,卻被畫傢巧妙地偽裝,加以隱藏。
  蘭頓教授發現這一連串的綫索原來有着令人震驚的關聯:已故的館長是錫安隱修會的成員 -錫安隱修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秘密組織,其中成員包括牛頓、波提切利 (Botticelli, Sandro)、雨果和達文西等人。至此蘭頓纔發現自己正在追蹤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秘密,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既富啓發性又危險的秘密。在這場遍及巴黎、倫敦和蘇格蘭的追逐中,蘭頓和蘇菲發現自己正在跟一個從來不肯露面的幕後主腦鬥智鬥力,這個人似乎總是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麽。除非他們可以解開這個錯縱復雜的謎團,否則一個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個極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將永遠消失,而他倆的性命亦會危在旦夕……
  幕後製作影片根據丹·布朗的同名小說改編,說起來這位暢銷小說傢的成名頗有些戲劇性,大學期間受《世界末日的陰謀》的作者西德尼·謝爾頓的啓發而萌生寫小說的丹·布朗,在199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說——《數字城堡》,儘管他用較為生動的筆觸描寫了個人自由與國傢安全之間的灰色區域,不過該書並沒有取得他預期中的成功,其後的《天使與魔鬼》和《圈套》亦都反響平平,直至《達·芬奇密碼》的問世纔讓丹·布朗成為最具知名度的暢銷書作傢,該小說將密碼破譯、藝術史、宗教和神秘信仰集於一身,自2003年3月出版以來,連續34周在《紐約時報》暢銷小說排行榜上雄踞榜首,迄今為止該書的總銷量已超過4000萬册。
  影片聚集了好萊塢最為黃金的組合,由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執導,好萊塢賣座與口碑均一流的頂級影星湯姆·漢剋斯主演,並有奧黛麗·塔圖、伊恩·麥凱倫、讓·雷諾、保羅·貝坦尼和阿爾弗雷德·莫利納等強將加盟,其中奧黛麗·塔圖曾以《天使愛美麗》而被觀衆所熟知;讓·雷諾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角色早已被影迷視為經典;伊恩·麥凱倫是英國最著名的演員,他在《指環王三部麯》中演繹的甘道夫是整個係列中最出彩的一位;保羅·貝坦尼是近年來崛起速度最快的英國演員,他在《怒海爭鋒》的表演備受好評;阿爾弗雷德·莫利納在《蜘蛛俠2》中飾演的由正入邪又歸正的章魚博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達·芬奇密碼》從籌拍以來,就因為原著小說觸及宗教陰謀和質疑信仰,而遭到天主教團的強烈抗議,在英國林肯大教堂拍攝期間更遭到了修女們的反對,起初劇組原本打算到書中提及的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為結尾戲的取景地,不過教堂方面拒絶了劇組的請求,劇組最終以林肯大教堂取代威斯敏斯特作為片尾的取景地。
  與劇組在英國取景期間頻頻受到冷遇不同,《達·芬奇密碼》在法國拍攝期間,卻受到了上至法國總統希拉剋,下至盧浮宮管理部門的歡迎,希拉剋在總統府接見了劇組成員,並為劇組起用奧黛麗·塔圖和讓·雷諾兩位法國影星而感到高興,而盧浮宮的管理部門則對劇組在盧浮宮取景的要求大開緑燈,這也是繼《盧浮魅影》之後第二部進入盧浮宮拍攝的電影。
  事實上,對於原著與電影版引發的巨大爭議,原著作者丹·布朗處之泰然,他說:“我對於原著主題所引發出來的爭議,並不感到害怕,我在書中所提到的那些秘密已經流傳了數百年,這些並不是我憑空捏造出來的,我衹不過將這些流傳的傳說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僅此而已。”貴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朗·霍華德面對壓力自然不為所動:“小說衹是虛構的故事,我拍的電影亦是經過加工的藝術形式,我衹想拍出一部精彩的電影,雖然我會忠實地按照原著來拍攝,但我並不會被其中的觀點或外界的反應改變我的初衷和最終目的——就是要將電影拍得好看。”導演朗·霍華德為了將丹·布朗筆下的懸疑氣氛更好地表達出來,他在拍攝時看了多部七十年代的老電影,包括《驅魔人》和《羅斯瑪麗的嬰兒》等,從中瞭解該如何運用哪種電影手法才能將原著的從頭至尾的驚悚懸疑氣氛發揮到極緻。
  [主題]
  因涉及敏感的宗教題材,《達·芬奇密碼》自開拍伊始便風波不斷,天主教聯盟和事工會團體的紛至沓來的抗議和反對信件使該片成為2005-2006年度最具爭議的影片。天主事工會曾希望影片隱去組織名稱,在這一要求遭到拒絶後,事工會發起了一項為自己正名的運動,通過各種媒體大作宣傳,用各種方式說明小說用錯誤的方式描寫其組織。羅馬一牧師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博客,反駁《達·芬奇密碼》的“不實之詞”。抗議的程度隨着電影上映的逼近而加劇,但有關專傢卻號召所有的天主教徒都應去看這部謬誤百出的電影,衹有這樣才能發現其中的錯誤。
  雖然布朗的原著序言宣稱“本書中關於藝術品、建築、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所有描述全都確有其事”,但導演朗·霍華德則一直明智地高舉“虛構”大旗:“影片不會在宗教問題上過度糾纏。丹·布朗是一個成功的作傢而非宗教和歷史學家。我們之所以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喜歡這個故事。”並坦言,影片的重點是驚悚懸疑的情節。製片方哥倫比亞的發言人也為此證實:“我們想做的衹是拍一部宗教色彩不會過於明顯的好片子。”
  為達驚悚目的,讓觀衆大呼過癮,“和看小說一樣帶勁”,朗·霍華德做足功課,重看了許多包括《驅魔人》、《羅斯瑪麗的嬰兒》等在內的經典驚悚片。在保持小說故事框架的前提下,由金牌編劇阿齊瓦·高斯曼操刀,對小說中的“反天主教主題”作了改動,但“其中最為精彩之處絶對要表現出來”。
  [演員]
  《達·芬奇密碼》的演員陣容超級豪華。有着過硬演技卻日漸發福的湯姆·漢剋斯雖在外表上並不符合極具魅力的羅伯特·蘭登教授,但用朗·霍華德的話來說老湯哥屬於“最全面的演員”,而“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可胜任一切表演”;主演過《天使愛美麗》的法國女星奧黛麗·多杜出任幹練的索菲·奈芙,對其以往的一貫純真靈動進行了徹底顛覆,讓朗·霍華德“之前的擔心完全多餘”;而有着“全世界最酷的法國男人”頭銜法國影壇硬漢尚·雷諾出演狡猾嚴酷法捨探長;在英國戲劇界有“莎翁專業戶”之稱、並在柏林獲得終身成就奬的傳奇性演員伊恩·麥剋萊恩爵士出演提彬爵士;被美國媒體譽為自休·格蘭特以來最受歡迎的英國演員保羅·貝塔尼扮演白化病人塞拉斯修士,被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稱為影片“驚悚氣氛的最好砝碼”。
  [外景地]
  《達·芬奇密碼》占盡地利,連連得手於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和教堂。
  為達完美的真實效果,使小說中的情景被百分之百還原,能否在原著開頭處的法國盧浮宮實地拍攝成為關鍵。2004年12月,霍華德和製片人在巴黎挑選女演員時意外接到法國總統希拉剋辦公室打來的電話,同希拉剋的一小時會晤言談甚歡,遂輕易地敲定入駐盧浮宮拍攝的特許,從而成為繼《盧浮魅影》後第二部進入盧浮宮取景的電影。在一周的拍攝期間,劇組衹能在晚上以及每周二博物館關閉日拍攝。有意思的是,自2005年5月影片開拍後,盧浮宮雖將票價上調,但影片的走紅卻帶給盧浮宮創下歷史新高的700萬人次。
  小說重頭戲之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斷然拒絶了製片方入內拍攝的請求,並發表聲明:“雖然這是一本精彩的小說,但我們絶不贊同書中涉及的有爭議的、極度主觀的暗示性內容,也不同意它對於基督教和《新約》的觀點。”
  相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堅决說“不”,修建於公元11世紀、其內部結構與威斯敏斯特教堂十分相近的林肯大教堂卻敞開大門。而同影片達成拍攝協議的還有愛丁堡附近的建於15世紀的羅斯林大教堂,在小說中羅斯林大教堂和一度強盛的“聖殿騎士團”有關聯,因此這個占地不大的中世紀教堂兩年來的遊客數劇增為以前的三倍。劇組為林肯大教堂和羅斯林大教堂分別支付了10萬英鎊的高額租用費。
  從中漁利的還有曾嚮開放的英格蘭南部的溫徹斯特大教堂。此教堂不僅賺得2萬英鎊的出租費,且教堂管理人員趁着影片日漸高漲的人氣决定於2006年3月1日起對每位訪客強製收取4英鎊的入場費,以支付不斷增加的營運費用。
  花絮·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道具,但因拍電影的燈光會對這幅名畫造成損害,因此,出於安全和保護的因素,劇組衹得退而求其次地使用了一個比例精確的復製品。這一秘密的泄露讓霍華德感到痛苦:“我十分討厭別人問我這樣的問題,但是……”他停頓了幾秒鐘,“畢竟這幅畫是無價之寶!”令人安慰的是,影片中保存《蒙娜麗莎》這幅油畫的房間是真的。
  ·在盧浮宮拍電影就像在做夢。由於折服於盧浮宮的藝術魅力,湯姆·漢剋斯將其房車停在停在盧浮宮外面的街道上,老湯哥每次前往拍攝地點都必須穿過無數畫廊:“這裏名作衆多,目不暇接--《約瑟芬皇后加冕》、《雷奧尼達在溫泉關》,從這裏走着去工作的感覺實在棒極了!”
  ·背負巨大輿論壓力的湯姆·漢剋斯為在外形上嚮角色靠攏,一面積極減肥,一面將常年的板刷頭變成了“飄逸”的長發,但看過《達·芬奇密碼》試片的觀衆依然對老湯哥的仿學者發型吹毛求疵,將其喻為“前額光禿,後腦勺一個鴨尾巴”!
  ·小說提及的維雷特城堡也是影片拍攝地之一。這座建於1668年的城堡專為路易十四駐意大利大使所建,現在的主人是美國房産大亨。據悉,劇組從17間房中闢出6間專供演員使用,但老湯哥放棄了享受貴族待遇的機會,選擇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員唐納德·薩瑟蘭巴黎的傢中,盡享平民之樂。
  ·為更好扮演白化殺手塞拉斯,保羅·貝塔尼不滿足於化妝時纔有的白化病人獨有的慘白皮膚,還不惜將一頭金發染成白色,將深藍的眼睛改為血紅。但這一形象卻引起美國白化病和色素沉澱組織的極大憤慨,該組織認為如此描寫是沿襲好萊塢許多電影對白化病同性戀的醜化。
  ·伊恩·麥剋萊恩信仰基督教,當劇組在英格蘭的林肯郡拍攝遭遇英國宗教人士的屢屢抗議示威時,麥剋萊恩數次出頭,號召人們的態度不可太過偏激,而應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一貫堅持的信仰。
  ·2005年8月16日,就在《達·芬奇密碼》拍得熱火朝天之際,為抗議林肯大教堂對劇組行方便之事,一來自“和平與仁慈”婦女協會的瑪麗·邁剋爾跪在林肯大教堂的臺階前,使得大教堂的負責人奈特不得不讓步,說小說“非常牽強、充滿異端”。
  ·巴黎盧浮宮門前的玻璃金字塔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精彩對白Robert Langdon: I'm into something here that I cannot understand.
  羅伯特·蘭登:我進入了一個無法理解的世界。
  Sir Leigh Teabing: We are in the middle of a war. One that has been going on forever to protect a secret so powerful that if revealed it would devastate the very foundations of mankind.
  李·提彬爵士:我們處於一場戰爭之中。我們必須堅守着一個秘密,這個秘密是如此重要,如果一旦泄露,那麽整個人類的根基都會毀於一旦。
  Sir Leigh Teabing: You and I, Robert, we have observed history. We are in history now.
  李·提彬爵士:你和我,羅伯特,我們都洞悉了歷史。我們現在就是歷史本身。
  點 評Seek The Truth
  So Dark The Con of Man
  《達.芬奇密碼》是一部忠於原著的電影,但是很可惜,影片沒有帶給觀
  衆任何驚喜。
  ——USA Today
  電影很平庸,沒有懸念也沒有浪漫,更重要的是沒有趣味。
  ——《波士頓先驅報》
  毫無疑問,從2005年以來,《達·芬奇密碼》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爭議和關註,目前原著的官司還處在審理之中,不過這絲毫不能阻止電影的上映,正如初看《達·芬奇密碼》原著時那種將人緊緊抓住的懸疑感終於可以在銀幕上感受到了,縱使有人對劇組的選角非議甚多,但以湯姆·漢剋斯的睿智和深厚的表演功底,搭配一具各具特色的演員,加上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的調度,《達·芬奇密碼》想票房不狂收都難。
英文解釋
  1. n.:  the Louvre
相關詞
草稿繪畫藝術品法國希臘藏品希臘古典藝術更多結果...
包含詞
法國盧浮宮盧浮宮三寶盧浮宮協議
百度盧浮宮盧浮宮畫廊阿布紮比盧浮宮
塞納河和盧浮宮盧浮宮排水管道廣州南洋長勝盧浮宮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