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盧溝橋鄉:鄉政府駐豐北路77號,面積56.3平方千米,人口3.84萬。郵編100073。轄21個村委會
行政村:萬泉寺、菜戶營、三路居、馬連道、嶽各莊、鄭常莊、周莊子、小瓦窯、六裏橋、太平橋、東管頭、郭莊子、大瓦窯、張儀、盧溝橋、小井、靛廠、大井、小屯、西局、精圖。
110106201 盧溝橋鄉
110106201200 太平橋村
110106201201 馬連道村
110106201202 菜戶營村
110106201203 三路居村
110106201204 萬泉寺村
110106201205 東管頭村
110106201206 小井村
110106201207 六裏橋村
110106201208 西局村
110106201209 周莊子村
110106201210 嶽各莊村
110106201211 靛廠村
110106201212 鄭常莊村
110106201213 大井村
110106201214 小屯村
110106201215 小瓦窯村
110106201216 張儀村
110106201217 郭莊子村
110106201218 盧溝橋村
110106201219 果園村
(以下為不同來源的2002年資料)
盧溝橋鄉:面積53.4平方千米,常駐人口3.8萬人左右,其中農業人口占9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1人。有太平橋、北大地、五裏店、青塔、宛平等9個居民小區,4個街道辦事處。全鄉轄21個自然村。(根據豐臺年鑒) |
北京市市轄區豐臺區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City area |
地理位置
盧溝橋鄉是豐臺區5個行政鄉之一,位於京城西南,距天安門直綫距離僅8公裏,與北京市海澱區、宣武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宛平、太平橋、豐臺鎮4個街道辦事處管理交叉,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
面積與人口
行政管理面積53.6平方公裏,20個行政村、11個專業公司、4個直屬事業單位。常住人口38331人,總戶數15906戶(其中農業人口35465人、14792戶;居民2866人,1114戶),另有人戶分離人口2900人,流動人口167506人,纍计全鄉人口208737人。
地區交通
盧溝橋鄉為交通要道之地。緊鄰北京西客站客運樞紐,境內二、三、四、五環路和京石高速路等15條幹綫公路縱橫交錯,京廣、京哈、豐沙三條鐵路大動脈穿鄉而過,與距離分別有42.6公裏和20 公裏的首都機場、南苑機場,構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是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鄉。
鄉域經濟
圍繞鄉十六次黨代會確定的工作目標,全面實施“兩區兩帶”(以四環至五環路為中心的二産集中帶、以三環路為重點的高檔辦公、住宅及配套的服務帶)、“三個經濟板塊”(房地産、商貿物流、建材傢居及汽車專營)的發展戰略,鄉屬納稅企業6568傢,2006年完成經濟總收入48.7億元,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2億元,稅前純收入完成8.5億元,上交國傢稅收3.6億元,勞均和人均收入分別為15464元、8170元,經濟呈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
|
地名,位於北京市豐臺區。
盧溝橋鄉是豐臺區5個行政鄉之一,位於京城西南,距天安門直綫距離僅8公裏,與北京市海澱區、宣武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宛平、太平橋、豐臺鎮4個街道辦事處管理交叉,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盧溝橋鄉:有太平橋、北大地、五裏店、青塔、宛平等9個居民小區,4個街道辦事處。全鄉轄21個自然村。
盧溝橋鄉政府駐豐北路77號,面積56.3平方千米,人口3.84萬。郵編100073。轄21個村委會:萬泉寺、菜戶營、三路居、馬連道、嶽各莊、鄭常莊、周莊子、小瓦窯、六裏橋、太平橋、東管頭、郭莊子、大瓦窯、張儀、盧溝橋、小井、靛廠、大井、小屯、西局、精圖。
盧溝橋鄉為交通要道之地。緊鄰北京西客站客運樞紐,境內二、三、四、五環路和京石高速路等15條幹綫公路縱橫交錯,京廣、京哈、豐沙三條鐵路大動脈穿鄉而過,與距離分別有42.6公裏和20 公裏的首都機場、南苑機場,構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是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鄉。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衹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
|
- : Lugouqiao township
|
|
盧溝橋 |
|
小屯村 | 大井村 | 萬泉寺村 | 三路居村 | 東管頭村 | 六裏橋村 | 盧溝橋村 | 周莊子村 | 大瓦窯村 | 太平橋村 | 小井村 | 小瓦窯村 | 嶽各莊村 | 張儀村 | 精圖村 | 菜戶營村 | 西局村 | 鄭常莊村 | 郭莊子村 | 靛廠村 | 馬連道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