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南瓶鼻鯨
  物種名稱→ 南瓶鼻鯨
  拉丁文名→
  hyperoodon planifrons
  英文名→
  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
  科→ 喙鯨科
  現況→ 不詳
  現存→ 不詳
  背鰭位置→ 中央偏體後方
  初生重量→ 不詳
  成年重量→ 6-8噸
  族群大小→ 1-25
  良好食區→
  在南極,10衹以下的族群較普遍
  食性
  它們專吃槍烏賊與魷魚,胃內容物幾乎全為頭足類嘴喙殘渣,其中有部分南極、亞南極海域的槍烏賊也是抹香鯨喜愛的食物,不過南瓶鼻鯨似乎傾嚮於食用較小型的種類。另外可能包括少量魚類與無脊椎動物。
  簡介>>
  南瓶鼻鯨資訊極有限,也很少在海上見到。它們生活在遠離船衹航綫的水域,並未遭受嚴重的獵捕,所以對其研究不如北瓶鼻鯨那樣深入。南瓶鼻鯨的額隆頗像顆球,而且年紀越大越突出,雄成鯨的尤其顯著;老雄鯨的前額前方幾乎筆直而平坦。一般有兩顆牙齒,雌鯨的留在牙齦內,雄鯨的則突生出來。然而也有一些雄鯨長有4顆牙齒,或完全沒有。雌雄兩性的上下顎都有牙簽狀的退化牙齒。南瓶鼻鯨可能會與小須鯨,阿氏貝喙鯨,以及有時會與之結伴的長肢領航鯨混淆。
  行為>>
  少有遊近船衹的記錄,但可能是因為缺乏觀察資料,而非它們生性害羞。長潛之後,會在海面停留10分鐘或以上,每30至40秒噴氣一次。樹叢狀的噴氣高約1至2米,稍微嚮前噴射,天氣好的時候清晰可辨。能夠在水中停留至少1個小時,但是典型的潛水時間較短。快速遊泳之際,尤其在受到威脅時,可能在浮升時將頭部舉出水面。或許能夠潛得很深,但是潛水時,水平的移動距離通常不長。
  別名>>
  南極瓶鼻鯨,平頭鯨
  雄/雌>>
  額隆與小嘴喙的顔色比其他部分淡,寬大的噴氣孔位於凹處,末端稍微彎麯,尾鰭略呈鈎狀或三角形,上顎的上方凹陷,漸嚮末端縮小的小胸鰭,末端尖銳,軀體經常有擦傷與疤痕,腹部呈斑駁的乳褐色或灰白色,體型呈結實的圓筒狀。
  尾鰭>>
  深潛前,可能會將尾鰭揚升出水,尾鰭沒有凹刻,寬大尾鰭的後緣嚮內凹,呈均褐或灰色
  顎骨>>
  雄性的顎骨 下顎頂端的牙齒突生外露 未成年雌性的頭部 仔鯨的顔色比較深,仔鯨與雄鯨的額隆較不明顯。
  何處觀賞>>
  分佈範圍較北瓶鼻鯨廣泛,記錄來自整個南極北方至南緯30度的南半球水域。其他可能的餓目擊地點包括日本南部,夏威夷附近,以及沿着赤道的太平洋水域及印度洋水域,但都還未經確認;可能是本種的不同族群。大陸架外緣與海底峽𠔌上方,水身超過1000米的水域最常見。很少在水深低於200米的水域出現。夏季時南極冰山邊緣的100公裏內最常見,南極冰山邊緣似乎也是相當普遍的分佈地區。
  鑒別清單>>
  背鰭位於背部的後2/3處
  前額呈突球狀
  嘴喙明顯突出
  結實的軀體呈圓筒狀
  體色呈藍黑至黃色
  老鯨身上的疤痕極多
  噴氣呈清晰的 樹叢狀
  上顎上方向內凹
  尾鰭沒有凹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