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 (flous)cheng et ,l.k.fu
鬆科 pinaceae
常科喬木,高25-30m,胸徑40-80cm.葉多少呈二列,綫形,先端有凹缺,上面中脈凹陷,下面有白色氣孔帶。球果下垂,卵圓形,黃褐色。中國特有第三紀孑遺種。分佈於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生於海拔600-2100m處的針闊混交林中,國傢三級保護漸危種。
登黃山可見到南方鐵杉。此樹種之珍貴在於它不僅能提供優質木材,也是地質年代第三紀以後殘留的少數植物之一,屬我國特有植物,列為國傢三級保護植物。
南方鐵杉為常緑喬木,樹高25-30米,胸徑40-80釐米。樹皮片狀剝落,褐灰色。樹冠直立高大,側枝展開。葉在枝上蠃旋狀排列,展開呈二列。葉綫形,長1.2-2.7釐米,寬2-2.5毫米,頂端有凹缺,中脈凹陷,葉背沿中脈兩側有白色氣孔帶。雄球花生葉腋,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珠鱗大於苞鱗。球果卵圓形,下垂,長1.5-2.7釐米,直徑1.2-1.6釐米,種鱗楔狀方形,楔狀圓形,苞鱗小,不露出。種子斜卵形,具翅。
本種為中亞熱帶山地樹種,現分佈於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東北部,嚮南廣東、廣西和雲南亦有少量分佈。在雨量充沛、蔭濕的山坡生長。在産地應加強原母樹的保護,同時積極研究開展人工植樹造林。
~~~~~~~~~~~~~~~~~~~~~~
拉丁名 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esis (flous) cheng et l. k. fu
中文名 南方鐵杉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鬆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安徽(黃山)、浙江、福建、江西(鉛山)、湖南、廣東(乳源)、廣西、貴州(貴陽)雲南(馬關、麻慄坡)
現狀 漸危種。本種是我國中亞熱帶中山山地針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中的優勢種或殘存的伴生樹種。由於森林過度砍伐,導致環境惡化,影響天然更新,目前僅有零星分佈。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2100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25一30米,胸徑40一80釐米,大枝平展,枝稍下垂;樹皮灰褐色,片狀脫落;1年生枝較細,葉枕之間多少被毛;鼕芽卵圓形,無樹脂,芽鱗宿存。葉蠃旋狀排列,基部扭轉排成二列,綫形,維管束下具一個樹脂道,長1.2一2.7釐米,寬2一2.5毫米,先端有凹缺,上面中脈凹陷,卜面沿中脈兩側有白色氣孔帶,有短柄。雄球花單生葉腋,花粉無氣囊;雌球花單生側枝頎端,珠鱗大於苞鱗。球果下垂,有短梗,卵圓形成長卵圓形,長l.5一2.7釐米,直徑1.2一2.7釐米,成熟時黃褐色;種鱗楔狀圓形、楔狀方形、楔狀長圓形成近圓彤,較厚,邊緣較薄,微內麯;苞鱗小,不露出,倒三角狀楔形或斜方形,上部邊緣有細齒,先端二裂;種子連同種翅長7-9毫米。
特性 南方鐵杉分佈區地跨中亞熱帶至北熱帶。多數生於中山上部,氣候特點是夏涼鼕寒,雨量多,雲霧重,濕度大。年平均溫11℃,l月平均—l℃,極端最低溫—17c,7月平均溫23℃,極端最高溫31℃,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成土母質為熔結凝灰岩殘積物,土壤屬烏色紅黃壤,ph值5.4,含有機質8.27%(據浙江遂昌分佈點氣象資料)。在武夷山多與臺灣鬆pinu staiwanensis hayata 、包槲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seem.) rehd.et wils.、多脈青岡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 scheng et t.hong等組成針闊混交林。在浙江遂昌九竜山多與光葉水青岡fagus lucida rehd.et wils.、雷公鵝耳櫪carpinus vimineawall.、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與猴頭杜鵑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等樹種混生。為耐陰樹種,幼樹階段畏強烈日照,成年樹可在林緣生長。根係發達,抗風、抗雪壓。生長慢,壽命長。花於4—5月開放,10月間球果成熟。
保護價值 為我國中亞熱帶地區特有的第三紀殘遺樹種,植株高大,材質堅實,耐水濕,適於作建築、傢具等用材,有一定的經濟及科研價值。
保護措施 已在福建武夷山、浙江鳳陽山、九竜山、湖南莽山及廣西貓兒山等産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其他分佈地區,建議當地林業部門采取措施,保護母樹,促進更新,並繁殖栽培。
栽培要點 南方鐵杉尚缺乏人工造林經驗。扦插繁殖較為睏難。可於春季挖掘母樹‘下的幼苗進行移栽繁殖。研究結實的生物學特性,試行人工採種,並探索種子發芽特性,育苗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