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南宋官窯博物館投訴電話杭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7129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西湖風景區南緣,閘口烏龜山南麓,是一個以宋代建築形式為原形的仿古博物館。全館分展廳和遺址兩個部分。展廳由三個展室組成:第一展室展示了在杭州出土的歷代精美陶瓷器珍品;第二展室展示了中國古代陶瓷歷史和南宋官窯建立後社會、政治、經濟基礎及發展的情況;第三展室展示了國內的仿古瓷研究及運用現代技術仿製官、哥、汝、定、鈞宋代五大名窯和越、建窯等精品。遺址內有建築面積達1700平方米的作坊遺址保護廳和竜窯遺址保護廊,是我國最大的古遺址保護建築。作坊內的水溝、練泥地、陶車坑、釉缸、素燒爐、生坯堆和窯爐均是當年的生産設備和製作流程,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交通:乘20路、遊3路到陶瓷品市場站下。門票:免費開放 |
|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杭州復興路閘口烏龜山西麓,地處西湖風景區南緣。博物館1990年建成,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采用宋代風格的短屋脊、斜坡頂的仿古木構架形製,造型莊重、風格獨具。它以南宋官窯遺址為基礎,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
南宋官窯是南宋朝廷專設的御用瓷窯,它燒製的瓷器造型端莊、釉色瑩潤、薄胎厚釉,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博物館建築按南宋風格構建,分為古窯址保護廳、出土文物展廳、傳統作坊製作區三部分,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
館內設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主要展示中國歷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文物,勾劃出了中國古代陶瓷的演進歷程;第二展廳詳盡展示了南宋官窯的歷史風貌、製作工藝和器物類別,生動地再現了其往昔的風姿神韻;第三展廳為臨時展廳,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出一些國內外的優秀展覽。
南宋官窯遺址是八百多年前官窯瓷器製作、燒造的真實現場,經考古發掘後得以妥善保護,現存面積約1500平方米,主要遺跡有竜窯和製瓷作坊。依勢而建的遺址保護廳,是中國南方地區最大的遺址保護建築之一。為生動直觀地再現南宋瓷器的生産過程,館內復原了一套傳統製瓷工具和設備,參觀者可以親自動手,領略製作仿古瓷器的樂趣。 |
|
南宋官窯博物館圍繞陶藝特色,在陳列中突出了觀衆的參與性,設置了別具一格的官窯陶吧,它既直接顯示了古代傳統陶瓷工藝,也為觀衆開闢了動手製陶的空間,在杭州各博物館中開創了觀衆參與性的先河。觀衆在此可創作出富有個性的陶藝作品,親身體驗古代陶瓷藝人用泥與火創造陶藝文化的艱辛與樂趣,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在這裏寓學於樂,對陶瓷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
|
南宋官窯博物館充分發掘自身特有的陶瓷文化優勢,在做好基本陳列的展覽教育的同時,積極與學校、社區、部隊等建立共建關係,通過舉辦文博夏令營、推出流動展覽、開設參觀引導課 、陶藝進社區、舉辦中小學生陶藝展、培養小小講解員等多種形式,內引外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杭州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被評2003年度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目前已成為杭州市中小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首選場所之一。 |
|
南宋官窯博物館自開放以來,已接待觀衆20餘萬人次,對弘揚陶瓷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多年來全館的學術研究也取得了一係列的成果,先後主辦多個學術會議,不定期地編印業務專刊,參與了學術專著《南宋官窯》的主編工作, 出版了《南宋官窯文集》, 復製南宋官窯瓷的研究課題也達到了國內較高水平。隨着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創文化名城工作的方興未艾,2002年博物館對其展廳進行了全新的打造,並且完成了館區地域的首次擴充。隨着陳列改造的完成,館區環境的改善,以及對文物資源的進一步利用開發的規劃的實現,南宋官窯博物館將邁上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
|
南宋官窯博物館成立以來,進行了多方面的陶瓷技術研究工作。在1990年至1996年的“復製南宋官窯瓷的研究”項目中,基本恢復了官窯瓷傳統製作工藝,通過了科研成果鑒定;在2001年至2002年的“復製南宋官窯瓷中試實驗”中,具備了一定的生産能力。近期正在組織小規模的生産工作。産品可為收藏、陳設及禮品饋贈之佳品。
博物館在復製南宋官窯研究的同時,還致力於現代陶藝作品的創作。現代陶藝的魅力來自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現代創作理念結合,來自陶藝材質的特殊美感和它特有的手工製作過程,其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陶藝世界。
南宋官窯博物館陳列雅緻、內涵豐富、環境清幽,自建成以來對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識,突顯杭州南宋故都歷史風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傳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館和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費對社會開放。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南復路施傢山42號
開放時間: 8:30——16:30 每周一閉館(法定假日除外)
公交綫路: ·乘809路至八卦田下車即是
·乘39、308路至水澄橋站下車往西
·乘20路至終點站陶瓷品市場下車
·乘12路至絲綢博物館換乘809路
在杭州衆多的文物古跡中,有一處著名的瓷器生産遺址,蜚聲海內外,這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南宋官窯。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
... 矗立於昔日古窯址區的南宋官窯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遺址為基礎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它位於西湖風景區的南部,隔玉皇山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相鄰,館內建築古樸、陳列雅緻,猶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窯原是北宋皇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專設的瓷窯.在中國古代漫長的陶瓷生産發展過程中,封建統治者為了滿足自身的特殊需要,曾指令一些民間瓷窯為宮廷燒製瓷器精品。到了北宋,演變為宮廷在汴京專設了御用瓷窯,這就是北宋官窯.宋皇室南遷後,根據宮廷的需要,又在臨安(今浙江杭州)重集名師巧匠,在皇城西南林木茂盛的丘陵地帶重設了南末官窯,專門為皇帝及皇室燒製高級生活用瓷和藝術陳設瓷。南宋官窯以當地的瓷土和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宮廷的審美僻好,經過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純熟的燒製,生産出了滋潤如玉的官窯青釉瓷器。官窯青瓷的特點是以造型和釉色作為美化瓷器的藝術手段、器形簡練、端莊、瓷眙很薄、釉層豐厚,色澤晶瑩,瓷器表面開不規則的紋片,質感如玉,由於它的質量很高,加上禦窯的神秘性,留傳下來的傳世品又很少,因此,歷來被視為我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特別是它的工藝的確非同一般,所采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燒成的工藝程序,達到青瓷生産水平的頂峰,為玉質感和開片裝飾的形成提供了技術保障。
... 南宋官窯遺址是直接體現南宋官窯生産規模、工藝流程和産品特徵的著名古窯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陶瓷工藝內涵,歷來倍受矚目。從1985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浙江省、杭州巾的文物部門聯合組隊對南宋官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經過歷時半年的徹底發掘,布探溝、探方22處,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約0.8-2米深處的南宋文化層,發掘出練泥池、素燒爐、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遺址和一座竜窯,出土了大量瓷片、窯具等實物標本,揭開了塵封南末官窯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紗.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保護好這項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産,1986年l0月開始籌建杭州南末官窯博物館,1990年11月對社會開放。
... 南宋官窯博物館占地面積約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58平方米,由展廳和遺址保護建築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的作坊遺址保護大廳采用大跨度的鋼質網架結構,是國內少有的大型文物保護建築之一。
博物館展示內容包括三個展廳的文物陳列和怍坊、竜窯遺址保護性展示,是一個以南宋官窯為中心題材,以遺址和遺址發掘出土文物為主要展品,兼有其它歷代陶瓷文物和現代仿古瓷佳作的綜合性陶瓷陳列。全館陳列面積約2000平方米,依次為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作坊遺址保護展示大廳、竜窯遺址保護展廳廊共五個部分,展廳以人工採光為主, 自然採光為輔,展廳與保護建築間有甬道相連。 陳列的第一部分為《歷代陶瓷》,設在第一展廳,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歷代古陶瓷近百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時期的青花瓷、顔色釉瓷和彩繪瓷,按時代順序陳列.其中引入註目的是六朝浙江青瓷和宋代竜泉窯、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建窯和景德鎮青白瓷等七大窯係的瓷器,文物展品配以圖表.文字版面,勾勒出中國陶瓷發展史的總體脈絡,特別是突出反映了末代瓷業的繁榮興旺,為觀衆瞭解南宋官窯創造了一個由淺入深的前提。
... 陳列的第二部分《南宋官窯》,是全館陳列的中心,設在第二展廳,從歷史風貌、製作工藝,器物賞析三個角度,通過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標本,結合圖版、文字、景箱等輔助材料,係統介紹了南宋官窯建立、發展的淵源南宋官窯瓷器的造型風格、胎釉特點、裝飾藝術及美學內涵,南宋官窯製作工藝的全部過程及其獨樹一幟的高超之處,生動地再現了南宋官窯的蓋世光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南宋時期杭州的都市風貌和當時製瓷匠人們的聰明才智。
... 第三部分《古瓷新葩》設在第三展廳,薈萃了國內仿古瓷的一批精品,係國內有關科研、生産單位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精心製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當今人們對傳統陶瓷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 第四部分為南宋官窯作坊遺址展示.南宋官窯的作坊遺址平面呈長方形,主要有練泥池、成型工房、陶車坑、擋土墻、晾坯場、素燒爐、索燒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溝等12處遺跡,體現了南宋官窯的各個重要生産環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真實歷史現場。作坊遺址罩護於專門興建的保護廳內,避免了自然因素對遺址的直接侵害.廳內四周設高架的參觀廊,既把人流與遺址適當地隔開,又便於觀衆以俯視角度參觀。
... 第五部分為南宋官窯竜窯遺址展示。南宋官窯的竜窯依坡而臥,頭低尾高,象一條嚮下俯衝的火竜。整條竜窯可分為窯頭、窯室、窯尾三段,長40.8米,平均寬2米,頭尾高差7.2米,用磚坯砌築的窯體輪廓清晰,氣勢恢宏。竜窯遺址被保護在順勢而建的竜窯保護廊內,兩側是階梯狀的參觀道,供觀衆拾階而上,憑欄觀賞。
...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藏品以遺址發掘出土的各類文物標本為主,藏有文物標本、復原器物共8000餘件(片),另有其它歷代陶瓷文物數百件。大量的遺址出土文物,為研究幾百年來人們所關註的南宋官窯製瓷工藝、胎釉特點等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收藏的主要精品有:簋式爐,侈口,圈足,鼓腹,高10.5釐米,口徑17.4釐米,足徑13.7釐米,係仿商周青銅簋式樣,胎細釉潤,色澤粉青,器身密佈細紋片,形製樸厚凝重,肅穆大方,應屬南宋官窯中的經典之作,出土後修復。八卦紋薫爐蓋,該器物是出土後經過精心修復而成的一件精品,直徑18.5釐米,高4.5釐米,有蓋紐,它以鏤空八卦圖案為出煙孔,造型別緻,釉色青灰,顯示了工匠們在設計上的巧妙構思,是官窯傳世器物中未有收藏的器形。花口壺,係陳設用瓷,高25.6釐米,口徑12釐米,足徑25.6釐米,器口外撇呈六瓣花形,底足也是六棱花形圈足,削肩、斜腹,壺身有棱與口底相互呼應,肩部飾一對環形鋪首,造型流暢勻稱,薄胎厚釉,晶瑩如五,為瓷器中的上品。大洗,是南宋官窯遺址出土修復器物中最大的一件,高8.2釐米,口徑33釐米,底徑27.8釐米,唇口,淺腹、淺圈足、釉色灰黃。其器形較大,在薄胎厚釉的南宋官窯産品中,燒成這樣一件大器也是很不容易的。總之,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的南宋官窯青瓷,以它自身特有的陶瓷語言,展示着陶瓷的美。 除了內容豐富、格調高雅的展廳陳列外,南宋官窯博物館內還設有一處古趣盎然的仿古製瓷作坊,觀衆可以一試身手,用泥條盤築、泥片圍接、拉坯成型等各種傳統方法手工製作陶瓷,親身體驗古代勞動者用泥與火創造陶瓷文化的艱辛與樂趣.作為一座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陶瓷專題博物館,近年來,全館的學術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主力、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年會和南宋官窯國際學術討論會,每年不定期地編印《古陶瓷研究動態》與同行進行交流。參與了學術專著《南宋官窯》的主編工作,復製南宋官窯瓷的研究課題通過了專傢的鑒定,達到了國內外領先水平;對遺址保護的研究工作也正深入進行中。 南宋官窯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極大地豐富了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海內外參觀者,它已經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人文標志之一。古老的陶瓷文化,重新煥發出了青春與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