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回歸綫
目錄
No. 1
  南北回歸綫就是南緯北緯緯度為23°26′的那條緯綫
  南回歸綫是太陽在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最遠位置,大約在南緯23度26分,與緯度綫平行。每年鼕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並始終在南緯23度26分附近和北緯23度26分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因此,把這兩個緯度圈分別稱為北回歸綫和南回歸綫。
  熱溫帶的分界綫--南北回歸綫
  回歸綫,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綫。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公轉軌道平面)永遠保持66°33′ 南北回歸綫的交角。也就是說,地球總是斜着身子在繞着太陽旋轉。這樣,地球有時是北半球傾嚮太陽,有時又是南半球傾嚮太陽,因而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隨時間而發生南北的移動。到夏至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北緯23°30′的緯綫上。過了夏至,太陽光逐漸南移,北半球受太陽照射的時間逐漸減少。北緯23°30′的緯綫是太陽光在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綫稱為北回歸綫。鼕至時太陽光直射在南緯23°30′的緯綫上,鼕至過後,太陽光又開始逐漸北移,到夏至時,再次直射北回歸綫。南緯23°30′的緯綫則是太陽光在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綫稱為南回歸綫。
  北回歸綫標志塔南北回歸綫是熱帶和南北溫帶間的分界綫。北回歸綫和南回歸綫之間的地區為熱帶,這裏太陽終年直射,獲得的熱量最多;北回歸綫和北極圈(北緯66°30′)之間的地區為北溫帶,南回歸綫和南極圈(南緯66°30′)之間的地區為南溫帶。溫帶地區太陽終年斜射,獲得的熱量適中。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內,屬於溫帶氣候。
  1985年以前,地球表面的回歸綫的唯一標志是我國臺灣省嘉義縣的“北回歸綫標”石碑,它表明北回歸綫從那裏經過。1985年7月15日,我國在廣東省從化縣又建立了一座高達27.55米的北回歸綫標志塔。塔身呈火箭形,東、西、南、北各有拱門。塔底正中鋪有大理石,以紅色瑪瑙嵌入中圓點,以示太陽直射位置。頂部是直徑為120釐米的銅球,球中間通有圓孔,供太陽直射校驗之用。
  具體情況可見浙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册教科書。
英文解釋
  1. :  south tropic of Cancer
包含詞
南北回歸綫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