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南京 >南京市區 > 南京閱江樓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南京閱江樓聯繫方式地址:南京建寧路202號
  郵編:210015
  聯繫電話:(025)5881536958815459南京閱江樓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南京閱江樓景區榮譽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傢4a級旅遊風景區南京閱江樓門票價格30元南京閱江樓節慶活動閱江樓旅遊節
  金陵燈會,梅花節,爬城頭,上巳節南京閱江樓開放時間8:00——17:00南京閱江樓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南京閱江樓導遊圖南京閱江樓交通圖南京閱江樓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313)公裏
  從杭州至此(332)公裏
  從南京至此(0)公裏南京閱江樓美食特色菜:南京板鴨、????水鴨、脆皮牛柳、旱蒸騰鳥、臭面筋、菊葉栳鴨蛋湯、水煮鱔片、鴨血粉絲湯、獅王府獅子頭
  小吃:幹絲、燒餅、小籠包子、拉麵、薄餅、蔥油餅、豆腐澇、湯面餃、菜包、酥油燒餅、甜豆沙包、雞面幹絲、春捲、燒餅、牛肉湯、小籠包餃、壓面、蟹黃面、長魚面、牛肉鍋貼、回鹵幹、鹵茶雞蛋、糖粥藕、尹氏雞汁湯包
  秦淮小吃
  第一絶: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幹絲
  第二絶: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絶: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絶: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絶:奇芳閣的麻油素幹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絶: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絶: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絶: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土特産:花香藕、櫻桃、燒酒、陵園西瓜、張小泉刀、金陵闢邪、金陵金箔、雲錦、雨花石南京閱江樓住宿附近閱江樓賓館,平時雙標間120左右。南京閱江樓交通公交10,12,16,18,21,31,34,54,100路都可到達.南京閱江樓玩法遊覽,登樓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景區內有閱江樓、玩鹹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墻等30餘處歷史遺跡,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為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山原名盧竜山,高78米,周長2公裏,有"獅嶺雄觀"之美譽,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盧竜山大敗陳友諒,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後,賜改盧竜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在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衆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600年來雖有2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
  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傢氣派,成為南京標志之一。
  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一、閱江樓
  閱江樓是繼武漢黃鶴樓、嶽陽嶽陽樓、南昌滕王閣後的江南第四大名樓。閱江樓和前面三大名樓,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四大名樓。閱江樓的特色,一是高,山高78米,樓高52米,總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樓;二是精,處處精工細作,精雕細刻,無比華美;三是內涵豐富,有許許多多歷史文化積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的足跡和作品;四是皇傢氣派,因為衹有南京,出過十姓二十六位帝王,這裏的建築都是按照皇帝的規格建造房屋。
  現在的閱江樓,是南京市批準並支持部分資金,由下關區投資4000餘萬元建起來的。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兩翼各以歇山頂層次遞減,屋頂犬牙交錯,高低起伏,跌宕多變,輪廊優美;屋面覆蓋黃色琉璃瓦,並鑲有緑色琉璃瓦緣邊,色彩鮮麗;檐下鬥拱彩繪各異,廊柱、門窗紅中呈暗,更顯古色古香。完全符合朱元璋筆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風飛,彤飛彩盈”的具體描述。二、靜海寺
  在獅子山西側有一座靜海古寺,這座古寺始建於明朝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航海傢鄭和下西洋凱旋歸來而敕建的。在敕建時,朱棣還賜了一塊匾額,上書“靜海”二字,意為四海平靜。志書記載:“文皇命使海外,風波無警,因建寺,賜靜海”。
  因火災和戰亂,靜海寺曾幾次毀壞,幾次重修,到全國解放後,它僅剩下幾間僧房。靜海寺是1842年6月簽訂的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議約的地方,是中國近代歷史起點的標志,也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在寺內挖地道到儀鳳門,炸毀城墻後攻進城的地方。
  1987年,南京市和下關區政府撥款在原址復建了一座占地628平方米的靜海寺,後被闢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時,在南門入口處架設了一座“警世鐘”,洪亮、深沉、幽遠的鐘聲警示我們:不忘國恥,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三、天妃宮
  獅子山西側原有座規模宏大、規格極高的天妃宮。該宮始建於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十七年(1419年)重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說其規格高,是明永樂皇帝欽定敕建的。永樂七年,朱棣以神屢有護助大功為由,加封天妃為“擴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並下發了《敕封擴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詔》,同時親賜“弘仁普濟天妃之宮”匾額。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又為南京天妃宮撰寫了699字的《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一文,並在宮中樹起了高4.63米(加碑座6米)的刻有碑文的石碑。皇帝親自敕建宮殿、下詔加封、撰寫碑文,這在媽祖文化史中是絶無僅有的,可見其規格之高了。清鹹豐後,天妃宮遭到毀壞,至後因戰亂等原因屢建屢毀,至今僅存《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並從原地移至靜海寺內。
南京閱江樓介紹 Nanjing Yuejianglou introduction
  閱江樓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獅子山巔,瀕臨長江。獅子山原名盧竜山,高78.2米,周長2公裏,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六朝古都南京的江防要塞,有“獅嶺雄觀”之美譽,在清代列入金陵48景。閱江樓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藴深厚。公元1360年,朱元璋指揮8萬伏兵在盧竜山大敗陳友諒40萬人馬,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後,於公元1374年,再次登臨盧竜山,感概萬端,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聳入雲的樓閣,於是,他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其文氣勢磅礴,縱橫捭闔,又因盧竜山“一峰突兀,凌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獅子的別名)之狀,”故將其名賜改為獅子山。是年春天,朱元璋又令群臣撰寫《閱江樓記》一百餘篇,其中以大學士宋濂所撰寫至為上乘,並被載入《古文觀止》,與朱元璋的《閱江樓記》一道流傳於世。朱元璋為閱江樓建造了“平砥”,但因種種原因終未建成。
閱江樓的歷史背景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Yuejianglou
  閱江樓的建設設想始於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盧竜山(今獅子山)指揮8萬伏兵,大敗陳友諒40萬軍隊,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礎。朱元璋稱帝後,於公元1374年賜改盧竜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閱江樓記》,又命衆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為最佳,後被選入《古文觀止》。600餘年來,雖有2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因種種原因樓終未建成。
  隨着改革開放春天的到來,一些有識之士提出興建“閱江樓”的動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響應。1997年市政府正式批準建造閱江樓,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部隊搬遷、規劃設計、方案比選等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於1999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 2001年9月竣工並對外開放。
閱江樓的特點 Yuejianglou features
  閱江樓是閱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它座落於獅子山巔,山高78米,樓高52米,閱江樓主體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外觀4層暗3層,共7層。閱江樓巍峨壯觀、氣勢磅礴,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示在人們面前,它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歷史源遠、底藴豐厚。嶽陽樓、滕王閣和黃鶴樓都是以名人詩篇得以傳世,而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所提出建造的閱江樓則以其“有記無樓”而更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無論是從文學、歷史的角度,還是從人文、文化的角度,都具有深長、耐人尋味的意境。閱江樓所設想的城、山、樓、江開闊畫面和恢弘氣勢,古往今來為人們所神往。
  二是設計精美,藝術高超。閱江樓主體、大牌樓、主山門、碑廊等,其平面設計為“L”型,主翼面北、側翼面西,顯示出“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霧,朱廉鳳飛而霞捲,彤扉開而彩盈”的樓閣意境。周圍回廊雕有600多衹神態各異的石獅。整座建築矗立於漢白玉須彌平臺上,在藍天緑樹的映襯下,色彩典雅,絢麗多姿。展示了很高的文化品位、深厚的歷史內涵。
  三是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傢氣派。閱江樓的建築設計、色彩選定均以朱元璋在《閱江樓記》中所描繪的狀況和神采為依據,以明代風格、皇傢氣派為基本方針,展示閱江樓之巍峨形態和磅礴氣勢,從而使其高度、體量、氣勢均與嶽陽樓、滕王閣、黃鶴樓相媲美。
  四是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觀賞視角。閱江樓濱江而居,是觀賞大江風光的最佳之處。長江自蕪湖由南嚮北到南京下關後,轉嚮東流,其轉折點恰好使閱江樓能兩面觀賞長江風光。登上閱江樓,放眼遠望,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進入夜晚,閱江樓晶瑩剔透、流光溢彩,觀賞長江燈火、城市美景更是一番絶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