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南京 >南京市區 > 南京市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南京市博物館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南京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是南京市市立博物館,國傢重點博物館之一,是江蘇省、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她的前身是建國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1978年南京市博物館正式挂牌。南京市博物館擔負着南京地區的地下遺址和古墓葬的考古發掘調查,文物的保護、藏品的徵集與保管,以豐富的文物、文獻資料及研究成果為基礎,展示南京在中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發展的軌跡,重點展示南京古都歷史文化的成就。
  館址位於市中心的朝天宮,這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南京市博物館有一支專業考古隊伍,負責南京地區的地下墓葬和遺址的考古發掘和調查工作。大量的田野考古收穫,為研究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軌跡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湯山南京直立人化石地點的考古發掘,出土了距今35萬年的南京猿人頭骨化石和一大批動物化石,這是在南京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遺跡。該項考古被評為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九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南京人化石地點》考古報告被評為"第二屆夏鼐考古學成果奬"二等奬,"江蘇省第二屆文博學術論著奬"特別奬。南京象山等地一批六朝傢族墓地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六朝傢族,特別是王氏、謝氏、李氏、高氏傢族的墓葬規製與習俗的珍貴資料,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高淳薛城遺址的發掘,出土了大批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其中彩陶、玉器極為珍貴,是繼南京北陰陽營遺址發現後,南京又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提名奬。此外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集中在南京地區的史前考古、六朝考古、明代考古等方面,收穫豐碩。湯泉牛頭崗古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六朝建康城遺跡考古、六朝帝王陵寢考古調查、明故宮遺址考古調查、明代竜江船廠遺址考古調查,都是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課題。
  南京市博物館有十萬件文物收藏,上溯遠古,下迄民國,藏品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南京歷史的見證。保管部承擔了國傢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並對藏品進行研究。在館藏文物中,南京人頭骨化石、青釉羽人紋盤口壺、青瓷蓮花尊、王、謝傢族墓志、青花蕭何追韓信梅瓶、鑲金托雲竜紋玉帶、漁翁嬉荷琥珀杯等一批文物蜚聲中外,是個歷史時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在藏品研究方面,已出版了《六朝風采》、《金與玉》、《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明代官服首飾》等,藏品介紹在《南京文物精華》、《南京文化志》、《南京文物志》、《江蘇省文物志》等書中都有一定的篇幅。豐富的館藏是博物館業務工作的基礎。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南京市博物館定位於展示古都南京歷史文化上,根據館藏文物的特點,結合歷史文獻,舉辦了《六朝風采》、《明都南京》兩個展示南京古都歷史文化的基本陳列,其中《六朝風采》被評為"全國首屆十大精品陳列"。為更好的合理利用文物,發揮館藏文物的優勢,還舉辦了《民國文物》、《六朝墓志》、《古硯》、《古玩》等專題性展覽,給觀更多的集中觀賞的機會。此外,引進國外的文物藝術品展覽,展示異域優秀文化,舉辦了《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藏文藝復興時期作品展》、《公元15-16世紀佛羅倫薩貴族服飾展》。館藏文物多次遠涉重洋,在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展出,引起各地觀衆的極大興趣。
  宣傳教育工作具有特色,有一支用中、英兩種語言的講解員隊伍,在國傢、省市講解員比賽中多次獲奬。有一套中、英、日文語音講解係統,可以滿足國內外觀衆的講解需要。還有一支大學生義務講解員隊伍,在節假日做好參觀引導及講解服務。與60多所學校共建了教育基地、實習基地,廣泛開展社會活動,每年的夏令營更是吸引了很多學生參加。
  朝天宮古玩是南京市博物館管理的民間收藏品交易市場,開辦以來受到中外古玩收藏者的青睞,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以南京為核心的南北民間收藏品交易集散地,為國內十大民間收藏品交易市場之一。每到節假日人頭攢動,場面火爆。市場監管部在朝天宮古玩的管理上不斷加大力度,嚴格執行政策,規範市場,合法交易,策劃活動,辦出了特色。
  保衛科但負責朝天宮古建築群和博物館的安全保衛工作,按照國傢一級風險防範的標準做好工作,確保文物和館捨安全。
  辦公室是全館的中心樞紐,擔負着全館工作協調、往來接待、後勤保障、人事財務文檔管理、基建、緑化、經營等工作。
  華夏文化交流中心,擔負着中外書畫藝術界人士的藝術交流工作,以書畫為友,切磋技藝,傳承優秀傳統書畫藝術。
  利用朝天宮古建築群特有的古文化氛圍,讓人們理解讀南京城市歷史發展的進程,領略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欣賞南京歷史文明的寶藏,是南京市博物館多年努力的結果,朝天宮這顆被譽為金陵歷史文化的明珠在現代都市中閃爍着璀璨的光輝,吸引着海內外無數的尋訪者。
No. 2
  南京市博物館位於南京朝天宮內,是一座反映南京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是江蘇省、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半個多世紀以來,南京市博物館擔負着南京地區的地下考古發掘,零散文物徵集,文物展示與保管,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工作。館藏文物十萬多件,集中反映了古都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
  館址朝天宮是江南地區建築等級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明代皇帝朱元璋欽定“朝天宮”之名,明代曾是朝廷舉行大典前和官僚子弟襲封前演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場所,亦為道觀,清代為文廟。經過多年的維修,朝天宮古建築群重現英姿,博物館的珍貴文物的展示,與雄偉的古建築群交相輝映,成為現代南京都市的一顆明珠。
  館藏各類文物是南京各個歷史時期的見證,地方特徵明顯。尤以中更新世中期南京直立人化石地點,營盤山、薛城、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文物獨具特色,六朝、明代和民國文物品類之多、質量之精,為國內外專傢學者所矚目。
  館內現有基本陳列《六朝風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展示六朝文物,反映六朝文化的專題陳列,1997年獲全國首屆“十大精品陳列”稱號。《明都南京》陳列,集中展示了南京作為明代立國都城和當時的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輝煌成就。《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遺跡探尋》展覽,介紹了近年來建康都城考古的工作成果。這些展覽從不同角度凸現南京古都歷史文化特色,可以領略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館藏的文物還參加在國外舉辦的展覽,日本名古屋市建市百年活動期間,在日本名古屋舉辦了《南京明代王公貴族文物展覽》。還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中國天子文物展》,在日本舉辦的《中國古代玻璃金銀器展》,在德國、瑞士、英國、丹麥舉辦的《中國古代人與神展覽》,在香港舉辦的《國寶——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在新加坡舉辦的《宋元明三朝文物展》,在日本舉辦的《中國明清宮廷貴族婦女文化與珍寶展》。館藏文物精品多次遠涉重洋,展示華夏文化的風采。
  館內還引進國外文化藝術展覽,嚮南京市民介紹國外藝術與文化,進行中外文化交流。舉辦過《荷蘭著名畫傢凡高畫展》、《新加坡女畫傢王麗涵畫展》,日本水墨畫傢鵜崎博的《中國長江?江南美術展》,香港女畫傢黃靜端的《黃靜端國畫展》,《臺灣朗靜山攝影作品展》,日本亞細亞美術交友會的《亞細亞二千年國際和平現代美術展》、《中日友好少兒書畫交流展》等展覽, 豐富的陳列展覽,嚮全國,嚮世界展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彩,展示世界優秀文化的精彩。該館陳列展覽成為展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窗口。
  該館有一支專業考古隊伍,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為研究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軌跡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湯山南京直立人化石地點的考古發掘,被評為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九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薛城遺址的發掘,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提名奬。六朝傢族墓地的考古發掘,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該館的宣教工作富有特色,與南京地區大中小學共建教育基地,通過參觀講解展覽,舉辦專題講座,開辦第二課堂,夏令營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藝術、科技、考古等方面的知識教育,貫徹愛國主義實施綱要。該館重視提高講解員的業務水平,在全國講解員大賽中曾獲一等奬。講解員接待了大批中外貴賓,規範的服務,熱情的介紹,受到一致的好評。
  該館重視學術研究和出版工作,編輯出版有《唐明徵君碑帖》、《南京風物志》、《南京文物與古跡》、《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出土六朝墓志》、《六朝文物考古論文選》、《南京人化石地點》、《明代冠服首飾》等書。其中《南京人化石地點》獲“第二屆夏鼐考古奬”、“江蘇省第二屆文博論著特別奬”。該館人員還撰寫大批考古簡報、學術論文,在全國各有關學術刊物發表。此外還邀請海內外專傢學者在館內作學術交流,參加全國及海外專題學術研討會,將研究工作不斷引嚮深入。
  網址:http://www.njmm.cn
中國歷史
  Nanjing Shi Bowuguan南京市博物館Nanjing Municipal Museum 中國地方性歷史、藝術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朝天宮。1978年初建成。其前身為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10月,為全國建立最早的具有文物管理、考古徵集、保護收藏、研究教育等職能的文博機構之一。 朝天宮總面積 7萬餘平方米,是江南最大的且獨具風格的宮殿式古建築群。是明初朝廷舉行大典前和官僚子弟襲封朝見天子前演習禮儀的場所。至清朝中期,朝天宮中為文廟,東為江寧府學,西有卞公祠。現存“萬仞宮墻”、東西坊門、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崇聖殿、東西廊廡、禦碑亭、 飛雲閣、 飛霞閣、敬一亭等建築,均為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重新修建。 該館收藏各類文物標本和歷代藝術品 8萬餘件,其中一級藏品134件,以六朝豪門望族墓出土文物和明朝功臣世傢墓出土工藝品最富地方特色。館藏六朝文物,在數量、品類、歷史藝術價值諸方面均居全國之首。丞相王導、謝安、桂陽王蕭融等傢族墓出土的16方墓志,是研究六朝書法藝術及中國書法史的寶貴實物。南朝佚名大墓出土的一對青瓷蓮花尊,代表中國六朝青瓷藝術的最高成就。沐英墓出土的青花人物大梅瓶,所繪“蕭何月下追韓信”畫面,為元末明初中國青花瓷器的精粹之作。 該館陳列面積 2000 餘平方米。其基本陳列“南京歷史文物陳列”主要表現南京古代城市發展史,以及在中國古代城市文明建設中的特色和成就,重點介紹公元3~6世紀的“六朝繁華”與科技文化以及公元14世紀中葉至18世紀的城市鼎盛與工藝成就。1978年以來,該館已舉辦“明朝磚墓出土文物”、“歷代工藝品”、“館藏明清書畫”、“南京文物古跡普查成果”、“南京知名人士捐獻文物”等專題展覽32個。還組織了“東晉王氏傢族墓隨葬文物”等專題展覽。“明朝王公貴族文物展覽”曾赴日本展出。 該館自編或與有關單位合編出版有《南京出土六朝墓志》、《六朝陶俑》、《唐明徵君碑》、《南京風物志》、《南京名勝與古跡》、《南京市博物館博物館學論文集》、《南京市博物館六朝考古論文集》、《南京市博物館》等書。             靳程前 馬硯祥
相關詞
文物瓷器青花瓷元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