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島嶼 : 中國 >廣東 >湛江 > 南三島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南三島投訴電話湛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59-2262444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南三島交通從湛江機場或火車站乘車直抵霞山區渡口,乘船至南三碼頭可達
  南三島是距湛江市區最近的外海旅遊點。這裏瀕臨浩瀚的南海,天水相連,濤聲喧嘩,巨浪排峰。
  這裏的海灘寬闊平坦,沙質潔白如銀,含有豐富的珍珠層粉和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海浴者可以放心心情地暢遊,衝浪,嘻耍。
  “樂園”沿海的防風林帶面積達四萬多畝,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與潔白的海灘相映,有如南疆的“林海雪原”。夏日炎人感受到濃厚的大自然氣息。
  目前樂園可以為遊客提供海浴、出租、飲食、住宿、娛樂等服務,還承接小型會議、療養、夏令營和團體旅遊等,備有物美價廉的海鮮包餐,並根據需要提供各種專門服務。樂園開業五年來已接待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五十多萬人次。願南三島天然樂園在人們心中留下更多更美的記憶。
  
  南三島的各稱也許是從"南三部"演繹而來的。明清時南三國屬吳川縣"南三部"飛真實,過去這裏不止三島,一共有10個小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築提把lo島連成一大島,面積達l23.4平萬公裏。南三島與東海島隔海對峙,兩衹大手護着湛江潛灣,擋住了浪潮。從霞山市區的長橋碼頭乘船十多分鐘就可到這島上。
  南三島地勢平坦,沒有嶺,特色是林海與大海相映,海産與養殖並茂。
  旅遊南三島,探林海、泳南海、聽濤聲,訪養殖戶,參與捉小海,在漁村中吃海鮮,看日出曰落,不失為一種返璞芙歸真的享受。所以"南三島入選項湛江八景的依據"。衹要來到南三島上,浪濤特別大,浪花特別長捲,濤聲永遠不息。夜深人靜,"沙沙"聲陣陣傳來,真像大海在夢中的呼吸。
地理位置
  點擊圖片查看南三島地理位置大圖南三島,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位於廣東省西南端的湛江港內,西面是我國第三大半島雷州半島,南面是廣阔的南海,從湛江機場或火車站乘車直抵霞山區渡口,乘船20分鐘便可到達南三碼頭。
名稱由來
  這裏自古以來便是水土肥美,讓候島眷戀的一方淨土,古稱"鷺洲島"。南三島的各稱也許是從“南三部”演繹而來的。明清時南三國屬吳川縣“南三部”非真實,過去這裏不止三島,一共有10個小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築提把10島連成一大島。
島嶼概況
  該島面積123.4平方千米,海岸綫長83公裏。南三島與東海島、硇洲島等許多島嶼組成湛江港的外圍防護欄。擁有陽光、沙灘、大海、森林、名勝的東海岸以迷人的天然魅力,是嵌在富麗的南海上的一顆明珠,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慕名觀賞,成為湛江久負盛名,市民最為熟悉的景點之一。
  冰心大師在《湛江十日》中贊嘆的南三聯島堤圍,經過數十年的風潮侵蝕,已岌岌可危。經各級努力,其加固達標工程已列入省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項目——南三聯圍加固在望
  很多市民可能是前不久纔從冰心大師的《湛江十日》上讀到,原來南三島竟是由十個小島聯成一個大島的。聯島之前,這些小島上的土地稀少貧瘠,島上群衆到一次湛江,至少要渡七次海。
  1953年至1958年的6年間,南三人民修堤築圍,填海造地,十個小島聯成了一個大島。滄海桑田,現在49.6公裏的聯島堤圍,捍衛着5.8萬畝耕地、2.8萬畝蝦池、86條村莊、7.8萬人,占了南三全島的七至八成。南三聯島,在當時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賀竜、陶鑄等中央領導人都親臨南三進行過實地參觀、考察,對南三聯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南三聯島堤圍可謂是南三人民的生命綫。它用母親般的臂膀,保護着南三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歷史故事
  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有學者考證說是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此地位於港灣的出口的內側,不象竜海天、碧海銀灘那樣風高浪急。小船可隨意靠泊,一個傳統的漁村。當年法國人避風闖入湛江,這裏是第一個登陸點。廣州灣因而得名。
文物古跡
  靖海宮,坐落於南三鎮燈塔廣州灣,建於明朝,已有四百年歷史,1999年9月列入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靖海宮面積240平方米,座東南嚮西北,面臨大海,供奉的是被譽為“海峽和平女神”的媽祖林默娘。本地行船人無人不曉,香火很盛,湛江許多名人大賈常去進香還願。
  宮裏除神像外,還供奉着一塊黑色的大石。這塊石頭相傳以前有一位漁民海裏拖網捉魚,一天起網時,網裏沒有一條魚衹有一塊大石。他氣極,隨手把石頭拋回大海。但奇怪的是,他換了幾個地方下網,都網起這塊大石。他懷疑是神靈作怪,便對石頭許願道:“如果你是神靈,就保佑我捕魚滿艙,我立你為神。”後來,他天天滿載而歸。漁民很高興,便將石頭立在沙灘上,蓋起寺廟供奉。幾百年來,這靖海宮香火不斷。靖海宮離海邊不過十餘米,離海面也不過二三米高,但據當地漁民說,不管海上有多大的風浪,海水都打不到宮裏。
旅遊景點
  南三島天然樂園,瀕臨浩瀚的南海,天水相連,濤聲喧嘩,巨浪排峰。這裏的海灘寬闊平坦,沙質潔白如銀,含有豐富的珍珠層粉和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海浴者可以放心心情地暢遊,衝浪,嘻耍。
  “樂園”沿海的防風林帶,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與潔白的海灘相映,有如南疆的“林海雪原”。夏日炎人感受到濃厚的大自然氣息。
  您可以在樂園海浴、出租、飲食、住宿、娛樂,進行小型會議、療養、夏令營和團體旅遊等,樂園裏備有物美價廉的
  海鮮包餐,並根據需要提供各種專門服務。南三島天然樂園在人們心中留下許許多多的美好的記憶。
開發南三島“濤聲”的建議
  2001年,南三島東海岸風景旅遊區被評為湛江市八景之一,命名為“南三聽濤”。由於諸多因素影響,南三旅遊業開發不盡人意。如何開發南三“濤聲”?
  着力挖掘南三旅遊資源
  南三島東臨南海,西鄰湛江港,海岸綫長83公裏。與霞山市區近在咫尺,隔海相距2公裏。島內環境優美,名勝古跡不少。有廣州灣靖海宮和陳氏小宗祠,均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竜女廟和竜女廟碑記、南三燈塔、冼吳廟等。島的東部有聞名全國的木麻黃防護林帶和碧海銀沙,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有識之士建議興建南三島跨海大橋,解决交通問題,開發南三島。這一建議筆者贊同,但建橋從論證、規劃、立項、籌款、施工等,還需要若幹年。因此,南三島的旅遊業不應該也不可能待到大橋建成後纔開發。衹要改變觀念,認真規劃,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完全可以打造我市濱海旅遊又一名牌景區。
  多方位開發南三旅遊業
  島上的靖海宮,始建於明朝。法國強迫清政府租藉廣州灣,引發了南三人民抗法鬥爭,靖海宮是這一歷史事件的實物見證。田頭村陳氏小宗祠,清代始建,是抗法民團舊址。南三燈塔是1898年法國入侵廣州灣始建。島上老梁村紅坎嶺是法國軍隊南營遺址,當年南三人民雲集千人於此首舉反法鬥爭。以上這些,為歷史古跡旅遊提供了實物。
  南三的木麻黃防護林帶環繞全島,在東海岸形成林海,環境幽靜,清新怡人,風吹緑色長城,林濤鳴響。在林區開闢森林浴、野餐燒烤等項目是可行的。林帶外面是一望無際的白茫茫沙灘,沙質透瑩細軟,可舉辦沙灘球類比賽等項目。海邊遠眺,白浪滔天,濤聲如雷貫耳。晨曦觀海上日出,傍晚看漁民拉網,還可購到漁船剛打上來價格廉美的生猛海鮮,現煮品嚐,其樂無窮。要重點籌劃好滑浪、海上遊樂、看海景、聽海濤、吃海鮮等一係列玩海項目。
  為發展南三旅遊業解睏
  由於南三旅遊業“糧草”甚缺,旅遊配套設施嚴重滯後,檔次過低,製約了南三旅遊業開發。筆者提議:一是千方百計解决融資難的問題。市、區、鎮有關部門“開動機器”,降低門檻,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南三旅遊知名度和引客上島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湛江工博會、紅土文化藝術節,各種旅遊推介會、招商會、博覽會等商機,抓住機遇,吸引有實力的國內外企業、商傢參與南三旅遊區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邀請有關專傢學者實地考察調研,舉辦專題研討會,研究策劃近遠期旅遊規劃。當前要找準切入點,先上“短平快”項目,聚集人氣,盤活景點,積纍資金。三是開闢霞山———南三旅遊專綫渡船(或遊艇),末班收渡時間應延至晚上十二時。降低車輛自駕遊過渡收費標準。整頓島內交通秩序,取締“三無”車輛營運。整治東海岸餐飲店周邊環境,達到幹淨衛生,菜式質量保證。改善島內道路設施,景點之間道路應實現硬底化。在南三碼頭上岸處,聳立大型南三旅遊導遊圖,沿途設置景點路標指示牌,讓遊客一目瞭然。隨着“硬件”檔次的提高和“內功”的日趨完善,南三島旅遊市場的興旺發達指日可待。
探秘:廣州灣村坊
  這是靖海宮前的海面,當年法軍把戰艦停在海面上,用小艇從這裏登陸,入侵廣洲灣村坊。
  首先,讓我們踏着歷史的足跡到這裏走一遭——“廣洲灣村坊”在哪裏?
  打開廣東地圖往沿海方向查看,可見到在湛江市的東海岸邊上,呈三角形分佈着三個島嶼:最遠的為硇洲島,東海島與南三島並列,中間海峽夾了個小島特呈島。
  “廣洲灣村坊”(現稱“南三鎮燈塔村委會”)就在南三島的東南面,與東海島、特呈島隔海相望。
  “廣洲灣”歷史悠久,早在宋朝已有其名,指的是廣東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汛以南的幾條自然村及附近海面。明朝設“南三都廣洲灣村坊,殷、曾、陳雜居,分四、五村”(清光緒《吳川縣志》)。
  古人是非常看重“廣洲灣”的。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維新報》《中外大事匯記》兵防匯第五《廣洲灣形勢考》這樣描述(省略號為刪節):
  “廣洲灣係高州府轄境,在吳川縣之南。……一水回環,最擅形勝,不獨可為水師停泊之區,且可作通商口岸……
  廣洲灣形勢有數處可與香港並駕齊驅,有數處比香港更扼奇製勝。……嘗考此灣輿圖,長約二十咪,可入港內者衹有兩窄口,周圍有陸地關鎖。港內水深,由三尋半至十尋不等,灣泊甚便。港之東口闊約一咪半。……雖極大戰船,亦可容大部灣泊,安穩無虞。……有城名赤坎為貿易要區,其生意多與澳門、江門來往。赤坎入口貨,以洋紗匹頭鴉片為大宗,其他各項貨物,到者亦多。至出口貨,則以生油草席為大宗。……查此灣與西江相隔,僅有內地小山一層。除此以外,無甚阻礙。……”
  由此可見,在明清時代的政要的眼中,廣洲灣是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塞和經濟口岸。所以,清政府曾在此駐重兵,築炮臺。當時有一邑人吳河光曾登臨炮臺,有感而賦詩曰:“孤臺南枕廣洲灣,飛派奔濤撼遠山。要地原來跨兩郡,偏隅今竟作重關。”吳詩的兩郡,應指古時的合浦郡和高涼郡,亦即包括了粵西整體和廣西東南部。可見古人早已看到了廣洲灣對中國南方發展的重要性。
  法國侵略者早已垂涎廣洲灣的天然良港——侵踏我國土從這裏開始
  國人看重廣洲灣,外國侵略者也知道此地的不凡。1701年,法國一條叫“白雅”號的船衹就停泊在廣洲灣避臺風。也不知其是偶然發現還是有謀而來。船衹在避風期間,船員竟登陸測繪廣洲灣一帶地形圖帶回國獻給法政府。
  然而,把這次法國船衹的避風與1897年之後中國和廣洲灣所發生的事聯繫起來看,“白雅”號的避風是假,探情況是真。
  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裏,法國人從來沒有停止對中國對廣洲灣的占有野心。
  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又以避臺風之名闖入廣洲灣。
  1897年3月,法國強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將海南島讓與任何他國”,開了各列強瓜分中國的先河。
  1898年4月,又嚮中國提出照會,不得將越南鄰近各省即雲南、廣西、廣東“讓與他國”。
  同年4月9日,法國指定“中國國傢將廣洲灣作停船躉煤之所租與法國國傢九十九年”。
  同年4月22日,未等中國具體確定,法國即派海軍准將福德·杜基吐魯為頭率三條戰艦,載兵數百人從越南駛過北部灣和瓊州海峽北上,正式武裝入侵廣洲灣。在廣洲灣村坊海邊的炮臺上升國旗、搞慶典,還鳴炮21響以示勝利。之後,馬上在附近修建兵營,建起炮臺和燈塔。
  法軍入侵廣洲灣村坊後,馬上進行了一係列的擴侵行動。據當時的兩廣總督譚鐘麟和廣東巡撫鹿傳霖呈奏章述:“法人……常有兵輪在廣洲灣一帶往來遊戈,測量水道,繪畫形勢。其處心積慮,蓋欲於粵之高、雷發展,得一固煤之所,內以扼省港之門戶,外以聯越南之聲援,且可窺伺瓊、廉,壟斷礦利,蓄意已久,今見德據膠澳,俄租旅順,遂思效其伎倆而逞志於粵。此法人索取廣洲灣租界之所由起也。”奏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法國入侵廣洲灣的目的。
  在這之後的中法雙方簽訂的所謂的租藉條約中,法國人又有意把“廣洲灣”改成“廣州灣”,更暴露了其企圖是要無限量地擴大侵占範圍。
  “廣洲灣”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來。據漢語解釋“洲”字是水中陸地的意思。而去了三點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區域的意思。可見一字之改,就把法國侵略者的野心暴露無遺——占領整個廣東之南,廣西之東,甚至更廣大。
  廣洲灣村坊群衆以木棍禾叉對陣法軍兵營——抗法鬥爭首先從這裏舉旗
  法國侵略者入侵廣洲灣村坊之後,村民旋即進行了勇敢的鬥爭。
  《李玉光百歲壽辰,暢談吳川人民抗法鬥爭史》是這樣真實記載鬥爭經過的:
  我祖父的結拜兄弟陳躍竜(南三島田頭村人)。當日他在南三島廣洲灣岸拉大網捕魚時,發現軍艦多艘從硇洲島東南方駛來,駛近廣洲灣口外海面便下錨停駛,放下小艇兩艘並排從海面駛入廣洲灣口外航道探測航道水位情況,打旗引航,三艘軍艦起錨駛入到廣洲灣(大王公廟海灣)拋錨停駛。軍艦派兵下艇登陸占領雷錫村和沙頭村。法軍從艦上搬下大批帆布,搭帳蓬屋設營駐軍。又立燈樁,懸挂燈具作航標燈。
  之後,法軍用小艇多艘探測從廣洲灣到特呈島南北航道。派兵占領了北崖頭,接着占領了麻斜嘴。
  法軍占領了整個南三島和麻斜嘴後,再派出三艘軍艦停在麻斜至霞山之間的海中,探測海頭港動靜,用小艇載兵登陸,占領了海頭汛(霞山)設營駐軍。
  陳躍竜與陳竹軒分別觀察了全過程後共同商量,發動數百群衆,手持木棍、竹桿、刀叉等干涉法帝占領軍。群衆強烈要法軍拆掉帆布屋,撤回艦上。法軍搬出清政府已“同意”為據,對群衆軟硬兼施,但群衆根本不聽,再三抗議,要法軍立即撤回艦上。眼看着法軍就要動槍炮,群衆生命危在眉睫。陳躍竜、陳竹軒為了保住幾百人的生命,衹好指揮群衆離開,另作計籌。
  村民的抗法行動暫時停止了,可法國人卻更瘋狂地實施侵略並開始殺人。從1898年6月19日到10月12日,四個月時間打死打傷反抗者和村民近100人,並大肆燒屋劫財,強占民居。“哪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法國侵略者的強盜行徑,終於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吳川、遂溪兩縣農民開展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抗法鬥爭。
  從上述的材料看,廣洲灣村坊確是法國侵略中國最先踏入的一塊國土,廣洲灣村坊人民是吳川、遂溪人民抗法鬥爭的先行者。可是,由於歷史調查和研究的忽視,未能把法軍入侵廣洲灣和廣洲灣人民抗法鬥爭加以研究,沒有把“廣洲灣”與“廣州灣”說清楚,致使“廣洲灣村坊”的歷史長期被埋沒。因此,廣洲灣村坊的保護、開發、建設有着非凡意義,絶不能忘記、埋沒有這塊歷史紀念地。我們今天到廣洲灣村坊去旅遊,也有着不平常的意義。
  今日廣洲灣村坊好風光
  今日的廣洲灣村坊已改名為南三鎮燈塔村委會,已由原來的四、五個村擴展到14個村,人口6000。村民主要從事水稻種植和對蝦養殖,生活安定。
  法軍入侵時,一個海灣直入南三島腹地,廣洲灣村坊分佈在海灣兩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三島開展聯島工程,將十島聯成一島。廣洲灣村坊前的海灣變成陸地,現在是千頃良田,風光秀麗。散落在田疇四邊的鄉村已改昔日破茅屋舊貌,新式小樓房、農傢院與平疇緑樹相映成趣,充滿現代氣息。與田園相接的沙灘和大海波濤壯闊,沙平浪白,是觀滄海、玩沙灘的“夢幻之地”。
  村民都過上了新生活,但對法軍入侵和前輩抗法故事經常挂在嘴上,說起來有聲有色。今年,南三鎮政府、湛江市振興南三經濟促進會擬在廣州灣村坊開展新農村建設,把歷史和現代結合起來開發廣洲灣村坊旅遊區和建設抗法紀念館等設施,把這裏打造成愛國教育、漁農旅遊、海濱度假等基地。
相關詞
旅遊湛江風景名勝景點坡頭區湛江海灣大橋渡口
愚公移山雷州半島人工聯島
包含詞
南三島伊甸園南三島聯島工程湛江南三島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