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刺魨科
第一背鰭為一粗大的刺,能竪直,腹鰭退化成一短棘,不能活動,口小,無氣囊。常見的有緑鰭馬面魨,又名“象皮魚” “剝皮魚” (皮膚容易整片剝落而得名)。體呈藍黑色,鰭呈緑色,吻長,口小,端位,齒呈門齒狀。以底棲小生物為食。主要分佈在我國東海、黃海和渤海。
緑鰭馬面魨為暖溫性底層海魚類,棲息於水深50~120米的海區。喜歡集群,在越鼕及産卵期間有明顯的晝夜垂直移動現象,白天起浮,夜間下沉。索餌期間晝夜垂直移動不顯著。食性較雜,主要攝食橈足類、介形類、端足類等浮遊生物,兼食軟體動物、珊瑚、魚卵等。一般體長在180~220毫米,大的可達340毫米。馬面魨的産卵期在浙江外海為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産卵場水溫為15~18℃,????度為34.5‰,卵粘性,卵徑0.63毫米,有油球。懷卵量在5~33萬粒間,一般為6~10萬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