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刺仙人掌 拉丁文名: opuntia monacantha
鑒別特徵:高1.3~7m,老株常具圓柱狀主幹。分枝多數,開展,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邊緣全緣或略呈波狀,基部漸狹成柄狀,嫩時薄而波皺,鮮緑而有光澤,無毛,疏生小窠;小窠圓形;刺針狀,單生或2(~3)根聚生,直立,灰色,具黑褐色尖頭,有時嫩小窠無刺,老時生刺,在主幹上每小窠可具10~12根刺。花托倒卵形,基部漸狹,疏生小窠;萼狀花被片深黃色,外面具紅色中肋,卵圓形至倒卵形;瓣狀花被片深黃色,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3~4cm;花絲淡緑色;柱頭6~10,黃白色。漿果梨形或倒卵球形,基部狹縮成柄狀,每側具10~15(~20)個小窠。種子多數,腎狀橢圓形。
生物學特性:肉質灌木或小喬木,生於海拔3~2000m海邊、山坡開曠地或石灰岩山地。花期4~8月。種子和分枝繁殖。
原産地: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在熱帶地區常逸生。
中國分佈現狀:我國各地都有引種(北方溫室栽培),在雲南南部及西部、廣西、福建南部和臺灣沿海地區歸化。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滇志》(1625)記載該種在雲南作花卉引種栽培。南方各地常植作為圍籬,並歸化。其刺可紮傷人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