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廣東 >廣州 >天河區 > 華南農業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華南農業大學聯繫方式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華南農業大學.
  郵編:510000華南農業大學投訴電話廣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20-8666666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華南農業大學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10至12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華南農業大學特別提醒在廣州買東西一定要貨比三傢、討價還價,你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止一傢有,要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才能體會在廣州購物的樂趣。而且徜徉在各個購物街,一邊購買自己喜愛的商品,一邊體驗廣州的人文風情,據說廣州的文化一定要在逛街中體驗喲。
  廣州人的禮貌用語極富地方特色,外地人初來窄到聽到這些話,常會一頭霧水。
  廣州話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唔該”,意指“謝謝”,有時也作“勞駕”、“麻煩您”使用。在廣州,請人幫忙或者讓條路之前,都要先道聲“唔該”。
  “打擾曬”是到某人處請求他幫忙代辦某種事情時所用的口語,它包括了感謝和抱歉二層意思。
  “請俾下面”意為“請您給點面子”。“你俾面”即“是您給面子”。
  以上均為在交際場合中常用的客氣詞語,您不妨學會幾個,到時一定能派上用場。華南農業大學美食“食在廣州”不是虛言,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飲食業在全國首屈一指,擁有一大批經歷百年而不衰的老字號和新興名店,傳統和創新的名菜、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好吃的地道的菜館往往都在老城區,像東山區、越秀區、荔灣區。盤福路、江南西路、惠福東路等等就稱得上“食街”,一路排着大大小小的食肆。有幾傢酒樓在當地人中是非常知名的,如廣州酒傢的滿漢全筵、北園酒傢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傢的點心宴、南園酒傢的潮州菜、大同酒傢的金牌化皮乳豬、東江海鮮酒傢、幸運樓酒傢、惠愛酒傢等等,有多傢分店,而蓮香樓、陶陶居等老字號也值得一去。
  廣州的湯已發展成了一種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文化,即使沒有名貴的湯料,單是幾個小時的煲煮,也足以讓湯變得香厚醇鮮。
  廣州的小吃也是聞名四方的,北京路上有著名的牛雜店、果汁鋪,還有供應粥、粉、面、奶茶等小吃的茶餐廳。上下九路、西關食街一帶更有老廣州風格的小吃和點心,南信的雙皮奶,街邊小車的牛雜,歐成記雲吞面,伍湛記及第粥等等熱鬧極了,通常是小小的店鋪擠滿了人,找不到座位,不過不要緊,那麽多的店鋪,走過一傢再換一傢,傢傢風味不同,很有意思的;寶華路上有傢不起眼的面店,那裏做的豬手面、牛腩面是廣州面食中的佼佼者。
  附:飲茶粵人食蛇
  推薦吃處:
  流花“粥城”
  位於廣州流花湖公園內的粥城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喝粥的地方,廣州人喜歡喝粥,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煮粥的方法也很講究,去濕粥、皮蛋瘦肉粥、豬肝粥、艇仔粥……幾十種,在粥城吃粥還可以一邊把燃氣爐放在桌旁直接煮着吃,也可以吃吃這裏的魚頭湯,邊吃邊煮,可以吃到半夜呢。
  沙面
  這是廣州的使館區,是一個吃西餐的好地方,能找到身處歐洲的感覺,精心的設計、優雅的環境,集中了這麽多的西餐廳,隨意選擇。
  交通:乘5、233路公交車
  上下九路
  主要是一些廣州的老字號,如蓮香樓、廣州酒傢等吃一些傳統的粵菜。
  天河區天河城
  是廣州比較高檔的用餐地,湖南菜比較多,如我傢湘菜館、湘菜館、客傢菜、緑茵閣西餐廳等都比較有名。
  芳村食街
  位於在芳村區,芳村地鐵站的出口,最出名的是驢肉煲、其它的有湛江菜、各式粵菜。華南農業大學住宿廣州市的賓館、酒店、大廈隨着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而像雨後春筍般出現。
  據統計,廣州共有接待外賓的賓館、酒店、大廈200傢左右。其中,白天鵝賓館是一座享譽海內外的國際五星級賓館,其設備先進,以舒服典雅著稱;花園酒店則以市花木棉花為店徽,俏然矗立於緑茵花園之間;廣東國際大酒店是國內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其裝修美觀豪華;東方賓館則是以中國園林為特色的現代化大型國際賓館。
  廣州的星級賓館和酒店上百傢,無論是設施一流的五星級大酒店,還是幹淨衛生的普通住宿場所,都體現了廣州人熱情周到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環市東路是廣州酒店最集中的地區,四、五星級酒店多集中在這裏,入夜,酒店的燈火通明,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在白雲山附近、白雲山的山腳下和山上,以及珠江邊上還有很多度假酒店,依山傍水的酒店環境自然優雅,是遠離都市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白天在廣州城內血拼、饕餮,晚上到郊區悠閑休憩,自然是最理想的選擇。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許多的中等檔次的旅館、酒店,價格合適,服務周到,可以滿足大衆的需要。華南農業大學購物1、中酒名店城:彙聚名牌經典
  地址:廣州市流花路
  無論你在一天之內看到多少漂亮衣服,你永遠忘不了曾給自己電擊般感覺的那一件。愛上名牌服飾,不是一種單純的虛榮,它體現的是你的品味與身份。位於中國大酒店一樓的名店城,一個廣州市內知名的休閑購物地,緊鄰地鐵二號綫趙秀公園站。名店城內雲集百傢世界頂級名牌商鋪,gucci、louisvuitton、burberry、fendi、ferragamo、hugoboss……服飾、鞋類、手袋精品等高檔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滿足不同品位人士的各種需求。
  而中國大酒店內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更能讓你在輕鬆購物之餘,可到各餐廳享受精緻美味的粵式佳餚,或品種繁多的世界各國特色美食,一個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理想場所,必能令你盡興而歸。
  2、潮流生活盡體驗:中華廣場
  地址:中山三路
  這裏是年輕一代的天堂,要體驗潮流生活,這裏是必遊地。在一層逛時尚服飾店,年輕一族喜愛的s2sqare、son,這裏就是我們的潮流集中地。
  3、傢居航母:美居中心
  地址:珠江新城花城大道中(abce座)
  黃埔大道西68號(d座)
  美居中心是廣州少有的幾間大型傢飾中心之一,四百多傢知名品牌華南地區樹立了“傢居航母”的地位,也是現在廣州地區多數白領建設傢園的“金礦”,中心內全部安裝透明天棚自然採光,園林化的佈局讓人宛如在公園中徜佯。然而這裏的傢私和傢飾卻充滿城市的華麗氣息,無論是簡約、溫馨還是繁復、冷峻,都以都市風潮為主流。行走於不同的風格之間,你會慶幸自己來到這樣一個繁華的夢想傢,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加拿大“名傢”、德國“漢斯格雅”、意大利“絢圖”、“安博”、美國“貝朗”、日本“伊奈”、“道格拉斯”以及香港的“帝郎”、“華億達”等知名品牌都是時尚人士的首選生活品質的代表。
  4、約會新生活:世貿新天地
  地址:環市東路371-375號
  世貿新天地在廣州商業圈中獨樹一幟。它的獨立店中店,使人與世界最新時尚觸手可及。中高檔名店和世界知名服裝服飾品牌的匯集,使它躋身華南地區頂級商廈之列。原裝的意大利進口viaspiga,歐洲名牌女裝giada、episode,德國品牌“貝蒂·貝莉”等都在此設有銷售店,各種世界知名品牌店鋪使我們目不暇及。風格高貴的晚裝,浪漫輕巧的涼鞋……無不體現着世界各地的風格。這令我們在購物的同時,感受到跳運的世界潮流的脈博。各位站在潮流之顛看風景的購物者,最能演繹出時尚風潮,非世貿新天地莫屬了。
  5、時代生活新天地:時代廣場
  地址:天河北路28號
  在這個代表着時代新生活的購物圈裏,你可以有目的地到“行政區”“休閑區”“宴會區”等區域去隨意挑選自己出席各種場合所需的服飾……這裏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所有商品都采用新的分類方式來進行經營,這樣不但便於顧客瀏覽和選購,同時傳達了一種新生活的信息。這裏就是時代廣場目前廣州頂級的時尚消費場所,規模最大的都會式商業中心。
  在這裏,除了可以瀟灑購物之外,一樓的中庭和五樓都有咖啡供應,在此你還可找到茶藝樂園。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你的驛站,購物後,坐在裏面,喝一口咖啡或品一口茶,隨手翻翻最新的進口時尚雜志,那份休閑與輕鬆的感覺油然而生。想提高生活品位,你一定不可藉過這處購物寶地。
  6、生活與時代互動:廣百百貨
  地址:廣百總店北京路295號
  2002年4月,有11年歷史的廣州百貨大廈成功實現股份製改造,成立廣百股份有限公司,並進入上市輔導期。
  主力店廣百百貨總店位於廣州市繁華的北京路步行街,營業面積逾80000平方米,集購物、消閑、展示、娛樂、飲食服務於一體,設有廣州百貨公司中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傢電匯展中心、運動城、珠寶城以及名鞋之都。自1993年開始連續10年位居廣州市單間百貨大型零售企業銷售第一。廣百堅持以百貨為核心,發展多種業態連鎖經營,現有9傢連鎖門店。先後發展多間百貨連鎖分店及廣百電器專門店,繼成功開設省外第一間分店海口店後,廣百百貨超市近日將全新開業,進一步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
  7、盡享“足”不出城的快樂:天河城
  地址:廣州天河路208號
  來到廣州這個消費之都,相信不可不逛的就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商城”的天河城了。天河城廣場規模大、功能全,在廣州開創一種全新的消費概念,大傢都說天河城廣場名符其實地把北京路搬到了室內。你可以在這個高8層,占地約10萬平方米的商業購物中心內閑逛,輕輕鬆鬆地挑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務。如果你打算逛上整整一天的話,天河城一定是你的首選,因為購物、遊覽、美食、娛樂、休閑、商務、廣告、展覽、康體等功能在這裏可謂一應俱全,足不出“城”,就滿足你所有的需要了哦。
  8、開啓“海購南豐”的時代前景:萬國廣場
  地址:江南大道中133號
  在河南可能無人不曉得開啓河南“火熱”新時代的萬國廣場,它由早年一單一萬國電器城搖身一變,成為了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扼守海珠商業咽喉的大型購物中心。休閑、白領、運動等各類品牌服飾位於一二層,在充滿動感的音樂聲中傳遞着流行的資訊。而在萬國最熱鬧的地方可能要數三四層,這裏是全球第二、歐洲第一的素有“零售之王”稱號的法國傢樂福超市。四層還設有室內攀岩場,讓你在購物之餘,更可感受不一樣的娛樂方式。第五層擁有各類潮流精品的小店,更是年輕一族聚焦點。
  9、時尚生活的櫥窗:友誼商店
  總店:廣州市環市東路369號
  時代店:廣州市天河北路28號
  作為展示現代廣州時尚新生活的櫥窗的廣州友誼商店,一貫致力於提升人們的消費生活質素和品位而孜孜不倦,位於環市東路的總店自有經營場地2萬平方米,經營商品8萬多種。她嚮賓客展現優雅、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高品質而多樣的時尚貨品;多項方便賓客的服務項目,給人帶來富有人情味的優良服務;精心塑造的高級百貨商店企業形象,開辦vip貴賓卡業務,為您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及賦予你不一樣的身份。而正在進行的“以改造帶動品位提升,以改造促進加速發展”的升級改造項目,友誼商場主動伸出了“左右手”,“左手”與世貿廣場連接空中走廊,“右手”啓動的“西擴工程”與白雲賓館群樓連接,打造一個以廣州友誼環市東總店為中心、三位一體的國際精品購物圈。
  10、高尚社區品位超市:福特瑪超市
  地址:番禺區大石鎮麗江花園新園路f08鋪、番禺區星河灣夏威夷風情商業街、廣州市天河匯景新城會所等
  “福特瑪”是英文“foodmart”的諧音,意為“食品市場”。這裏彙聚世界各地及全國各地區之風味特色食品於一體,引導人們領略多味人生。廣州福特瑪現代生活超市是專為正在崛起的高尚社區,提供居民生活配套而設計和開辦的,以白領家庭為主要消費群體,主營生鮮食品,兼營副食品、日用百貨等商品,具有濃厚文化氣息和藝術品位的現代生活。現已經在麗江、南國奧林匹剋花園、華南新城等多個社區開設了分店。它預示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新生活的到來。
  華南農業大學是廣東省和農業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從2001年起劃歸以廣東省管理為主,已有97年的辦學歷史。2005年4月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等次。校園座落在素有“花城”美譽的廣州市區,占地550多公頃,環境優美,緑樹蔥鬱,花香四季,景色宜人,是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始創於1909年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暨附設農業講習所。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時,原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係及病蟲害係的一部分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隸屬農業部主管。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84年,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在2000年國傢深化高校體製改革的戰略性調整中,學校由農業部劃歸廣東省主管。學校2002年通過了"九五"農業部和廣東省共建"211工程"建設項目整體驗收,2004年2月通過了"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論證。現任黨委書記為邢苗同志,校長為陳曉陽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鮮明的辦學特色和“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現共有80個本科專業,其中78個專業面嚮全國招生,建立了全日製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現有專業覆蓋了一級學科中除醫學外的全部學科門類,有8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國傢重點學科,5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9個廣東省重點學科。
  
  學校現有農學院、資源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程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學院、園藝學院、食品學院、林學院、人文學院、理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傳媒學院等20個學院面嚮全國招生。目前,在校國傢任務本科生、研究生共3萬人,其中有來自22個國傢的留學生。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2500多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6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傢級“千百十工程”人才2人。教授、副教授66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6人,碩士生導師500人。學校擁有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良好條件。現有120多個教學科研實驗室、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3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教學型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還有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分中心(廣州)、農業部畜禽産品質量監督檢測分中心(廣州)、國傢農業轉基因作物檢測與監測中心(南方)、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木材及木製品産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學校具備為學生成長成纔服務的良好條件。校園網能與互聯網千兆高速互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擁有先進的視聽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設備、為師生提供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條件的各種手段;有直接為大學生服務的校內外語教學廣播電臺、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勤工助學管理服務中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藏書235萬多册;有25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和166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建有三個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各類運動場地;學生宿舍實行小區式或公寓化管理,曾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文明小區。學校為學生創造了健康、舒適、幽雅的學習生活環境,在這裏求學,您可以體會濃厚的學習風氣,領略獨特的南國風光,品味富有嶺南特色的校園文化。
  
  
  華南農業大學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積極與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學術合作和科技交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理事會先後在我校建立了亞太地區蠶桑培訓中心和中國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學校先後與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13個國傢25所大學建立了校際聯繫;與港澳臺地區一些大學的學術交流也日益加強。每年都有一大批國(境)外的學者來參加交流或講學。我校先後派出一大批骨幹教師到國(境)外進修攻讀學位或進行科研合作。]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本科教學管理實行學分製、雙學位、主輔修專業製,註重加強基礎,優化結構,重視全面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知識面廣、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歷經近百年發展後的華南農業大學,正充分發揮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為適應中華民族振興和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建設熱帶亞熱帶特色鮮明、農業和生命科學優勢突出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學而奮鬥。
學校名稱
  中文全稱:華南農業大學
  中文簡稱:華農
  英文全稱: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英文簡稱:SCAU
華南農業大學簡介
  華南農業大學是廣東省和農業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已有100年的辦學歷史。校園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譽的廣州市區,占地8250多畝,校捨總建築面積128萬㎡,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始創於1909年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暨附設農業講習所。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時,由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係及病蟲害係的一部分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隸屬農業部主管。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84年,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2000年國傢深化高校管理體製改革,學校由農業部劃歸廣東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華南農業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中,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鮮明的辦學特色和“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基礎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現在已建設成為以農業科學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的農、工、文、理、經、管、法,多學科全面發展,具有鮮明的熱帶、亞熱帶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現在黨委書記是李大勝教授,校長是陳曉陽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院係設置
  華南農業大學在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鮮明的辦學特色和“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有85個本科專業,9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國傢重點學科,1個國傢重點(培育)學科,5個農業部重點學科,3個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14個廣東省二級重點學科和1個國傢林業局重點學科。
  學校設有農學院、資源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程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學院、園藝學院、食品學院、林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珠江學院(獨立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教研部等24個學院(部)。目前,在校國傢任務本科生、研究生共4.1萬多人,其中有來自4個國傢的留學生。
  農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園藝學院 獸醫學院 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動物科學學院 食品學院 林學院 人文與法學學院 理學院 信息學院 軟件學院 藝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珠江學院 (獨立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的師資與設施
  丁穎
  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2900多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8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傢級“千百十工程”人才4人,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國傢級教學團隊2個,教授、副教授9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91人,碩士生導師644人。
  學校擁有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良好條件。現有120多個教學科研實驗室,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4 個廣東省教學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傢級基地,1個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分中心(廣州)、農業部畜禽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國傢農業轉基因作物檢測與監測中心(南方)、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木材及木製品産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均設在學校。
  學校具備為學生成長成纔服務的良好條件。校園網可與互聯網千兆高速互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擁有先進的視聽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設備,可為師生提供現古建築代教育技術教學條件的各種手段;有直接為大學生服務的校內外語教學廣播電臺、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勤工助學管理服務中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藏書469.2萬餘册;有22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和332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有三個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各類運動場地。學校為學生創造了健康、舒適、幽雅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濃厚的學習氛圍,領略獨特的南國風光,品味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華南農業大學的教學與科研
  目前,該校有60個本科專業面嚮全國招生,形成了全日製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 現有專業覆蓋了國傢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11個學科門類中的7個學科門類。現設有農學院、資源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鄉鎮企業管理學院)、工程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學院、園藝學院、食品學院、林學院、人文科學學院、理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珠江學院等18個學院及研究院。學校現有8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7個博士/碩士授權一級學科,有3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0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0個本科專業。有3個國傢重點學科,5個農業部重點學科,9個廣東省重點學科。
  華南農業大學積極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堅持以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竜頭,堅持“以人為本”,以增加師資隊伍數量為基礎,以補充新辦專業師資數量、引進和培養學術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幹為重點,以提高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為核心,以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積極性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為目的,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師資隊伍的數量、專業結構和質量(學歷、學緣、職稱、年齡、素質和水平等),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學科建設水平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支撐。通過幾年的建設,該校已形成一支思想政治過硬、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數量較為充足的師資隊伍。
  截止到2008年12月,學校有教師科研人員2136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人員(教授、研究員)286人,副高職稱人員(副教授、副研究員)511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占教師科研人員總數的40.12%;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有17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32人,分別占教師科研人員總數的83.14%占27.19%;45歲以下(含45歲)的有1703人,其中35歲以下(含35歲)的有1003人,分別占教師科研人員總數的87.02% 和51.25%。
   中科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博士生導師179人,碩士生導師605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簡稱“珠江學者”)6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專傢5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傢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50人(在職);入選國傢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67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2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9人;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7人;農業部“神農計劃”4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傢級培養對象4人、省級培養對象29人、校級134人;第二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綫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1人)。
  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3人,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2人,全國模範教師4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廣東省勞動模範4人,廣東省“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4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師德標兵1人,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3人,廣東省南粵傑出教師5人,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20人,高校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傢級1人、省級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人。
華南農業大學的合作與發展
  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糧農組織(FAO)和世界糧食理事會(WFC)先後在該校建立了亞太地區蠶桑培訓中心和中國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學校先後與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13個國傢26所大學建立了校際聯繫;與港澳臺地區一些大學的學術交流也日益加強。每年都有大批國(境)外學者來校交流和講學。學校先後派出大批骨幹教師到國(境)外進修攻讀學位或進行科研合作。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本科教學管理實行學分製、雙學位、主輔修專業製,註重加強基礎,優化結構,重視全面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知識面廣、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歷經近百年發展後的華南農業大學,將充分發揮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積極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按照“適度規模、提高質量、節約增效、創新制度、和諧發展”的方針,到“十一·五”末期,建設成為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立足廣東、面嚮全國,農、工、文、理、經、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並嚮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
  華南農業大學(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廣東省和農業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已有98年的辦學歷史。校園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譽的廣州市區,占地8250多畝,校捨總建築面積130萬㎡,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始創於1909年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暨附設農業講習所。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時,由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係及病蟲害係的一部分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隸屬農業部主管。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84年,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2000年國傢深化高校管理體製改革,學校由農業部劃歸廣東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李大勝教授,校長為陳曉陽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鮮明的辦學特色和“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有82個本科專業,有 6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國傢重點學科,5個農業部重點學科, 3個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14個廣東省二級重點學科和1個國傢林業局重點學科。
  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2800多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6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傢級“千百十工程”人才4人,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副教授23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1人,碩士生導師411人。
  
  學校擁有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良好條件。現有120多個教學科研實驗室,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4個廣東省教學重點實驗室,8個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傢級教育基地,1個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分中心(廣州)、農業部畜禽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國傢農業轉基因作物檢測與監測中心(南方)、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木材及木製品産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均設在學校。
  學校具備為學生成長成纔服務的良好條件。校園網可與互聯網千兆高速互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擁有先進的視聽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設備,可為師生提供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條件的各種手段;有直接為大學生服務的校內外語教學廣播電臺、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勤工助學管理服務中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藏書343萬册;有25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和207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有三個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各類運動場地。學校為學生創造了健康、舒適、幽雅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濃厚的學習氛圍,領略獨特的南國風光,品味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糧農組織(FAO)和世界糧食理事會(WFC)先後在該校建立了亞太地區蠶桑培訓中心和中國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學校先後與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13個國傢26所大學建立了校際聯繫;與港澳臺地區一些大學的學術交流也日益加強。每年都有大批國(境)外學者來校交流和講學。學校先後派出大批骨幹教師到國(境)外進修攻讀學位或進行科研合作。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本科教學管理實行學分製、雙學位、主輔修專業製,註重加強基礎,優化結構,重視全面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知識面廣、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 歷經近百年發展後的華南農業大學,將充分發揮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積極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按照“適度規模、提高質量、節約增效、創新制度、和諧發展”的方針,到“十一五”末期,建設成為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立足廣東、面嚮全國,農、工、文、理、經、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並嚮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大勝
  黨委副書記:陳曉陽
  黨委副書記:鬍浩民 李建軍
  學校正校長:陳曉陽
  學校副校長:張嶽恆,王 浩,李大勝,陳志強,溫思美,陸華忠,吳 鴻,廖 明
  華南農業大學造就了一些名人,他們是:
  丁 穎 [教授 院長 中科院院士]
  鄧植儀 [教授 院長]
  瀋鵬飛 [教授 副院長]
  李沛文 [教授 副院長]
  張巨伯 [教授 院長]
  陳煥鏞 [教授 所長]
  杜 雷 [黨委書記 院長]
  鐘榮光 [博士 校長]
  唐有恆 [教授]
  蔣 英 [教授]
  黃承先 [烈士]
  趙善歡 [博士 教授 院長 中科院院士]
  盧永根 [教授 校長 中科院院士]
  龐雄飛 [副博士 教授 副校長 中科院院士]
  歐義煒 [博士後後]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二,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七。
  歷年華南農業大學綜合實力排名(2001-2009年)98、86、70、75、65、62、69、68、67.
華南農業大學校區情況
  學校分區情況
  華南農業大學是一塊完整的地塊,但是被高速公路分割成三個區,分別是主校區、啓林區、泰山區。
  主校區面積最大,學校主要的行政辦公地點和圖書館總館都在該區,這裏擁有學校最多的資源,教學環境和條件也是最好的。第一教學樓、第二教學樓、第三教學樓均位於次區。
  啓林區原來叫做躍進區,分南北兩個分區。2009年改名為啓林區,但是學生們還是習慣稱躍進區。啓林區是華農最新建設的一個區,住着1.8萬大學生。第五教學樓位於此區。
  第五教學樓泰山區原來叫五山區或者東區,五山學生公寓位於此區。2009年改名為泰山區。第四教學樓和東區公共基礎課教學實驗大樓位於此區。
  體育設施
  華農的體育設施很多,每個校區都有標準運動場,分別是啓林南運動場、東去運動場、六一區運動場、華山運動場,並且有兩個遊泳池,分別位於主校區的華山遊泳場和泰山區的東區遊泳場。學校還配有大量的籃球場、羽毛球場,以及網球場、乒乓球臺等。
  東區遊泳場
  每個學年度,每個學院都會舉行田徑運動會,並選出成績優異的選手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此外,學校還會舉行“水運會”。衆多的體育設施為同學們提供了良好的鍛煉身體的條件,增強了學生們的體質,豐富了大傢的課餘生活。
  食在華農
  華農的學校面積大,學生分佈在不同的校區。每個校區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滿足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民以食為天,在學校,吃飯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華農的一些飯堂的情況。
  華農的飯堂取名都很有韻意,每個飯堂名稱的後面都帶一個“園”字,並且每個飯堂都有小賣部,主要是賣飲料和臨時飯票。
  稻香園:稻香園位於啓林北學生宿舍區,共兩層,現在衹有第一層開放營業。主要是啓林北的學生在該飯堂就餐。
  荷園:荷園位於啓林南學生宿舍區,共四層,現在第一、二、三層開放營業。主要是啓林區的學生在該飯堂就餐。啓林北的學生在下課後適合就餐時間的話,很多都會選擇在荷園吃飯。
  芷園:芷園飯堂位於泰山區,共三層。該飯堂的菜式非常豐富,味道也最好,但是價格就稍微高一點。
  芷園飯堂緑榕園:緑榕園位於主校區,靠近三角市和校醫院。這個飯堂是華農最老的飯堂,比較小,高峰期比較擁擠。
  莘園:莘園位於主校區的六一分區。六一分區住着的主要是華農的研究生。莘園飯堂衹有一層,是一個新建的飯堂,環境很好,菜式價格稍貴。
  西園:西園飯堂位於華山學生宿舍區,因靠近學校裏面的西湖而得名。西園共三層,一二層為中餐,第三層為“沁園”餐廳,吃的是西餐。西園飯堂菜式非常豐富,而且價格不高,在這裏吃飯經濟實惠。甚至很多靠近華農西北門的外校學生都喜歡到這裏吃飯。
  每個飯堂都要風味小吃,如涼拌菜、面、湯粉等,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除了緑榕園外,每個飯堂都提高夜宵。
  就餐提示:在華農飯堂吃飯消費一般是用校園卡打卡的,沒有校園卡的話,也可以到飯堂的小賣部購買臨時飯票就餐,當餐有效。
創校百年來的八位院士:
  丁 穎 (1888—1964)1924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和華南農學院院長及中國農科院院長等職。著名稻作學家和教育傢,被譽為“中國稻作學之父”。經長期研究認定中國栽培稻種起源於華南,現分佈於華南的多年生普通野生稻是中國栽培稻的祖先。獨創稻種係統分類法,並對我國稻作區域進行科學的劃分。獨創“區製選種法”,提出“水稻品種多型性”理論,畢生育成水稻良種60多個。其中1933年育成良種“中山一號”,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野生稻抵抗惡劣環境的種質轉移到栽培稻上,在生産中廣泛種植達大半個世紀之久。1936年通過雜交獲得世界上第一個“千粒穗”品係。晚年主持中國水稻品種光溫生態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龐雄飛 (1929—2004)1953年華南農學院畢業留校任教,1955年奉派留學蘇聯,學成歸來曾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副校長等職。長期從事昆蟲學、生態學和害蟲防治理論與技術研究,造詣深厚,成果卓著。發現瓢蟲科、赤眼蜂科和纓小蜂科的新種一批,在瓢蟲科分類保護利用方面的新見解獲國內外同行公認。創立害蟲種群係統控製理論與技術,為有害生物生態控製、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保護奠定科學基礎。提出植物免害工程和植物保護劑概念,開創了植物保護學的全新研究領域。通過對我國南嶺地區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和環境保護的論證,促成國傢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建立。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耀祥 (1914—2004)1939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曾任廣東省農科院研究員、副院長等職。長期從事水稻選育種及其理論研究,20世紀五十年代開創水稻矮化育種工程,育成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水稻矮稈良種“廣場矮”,繼而先後育成“珍珠矮”、“廣六矮”及“二九矮”等水稻良種,促進中國秈稻良種矮稈化,為中國第一次“緑色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畢生育成高産優質水稻良種60多個,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煥鏞 (1890—1971)1919年於美國哈佛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26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係主任等職,創辦農林植物研究所和華南第一個植物標本室。著名植物學家,發現植物新屬十個、新種逾百種,其中木蘭科的子遺樹種“觀光木屬”和裸子植物“銀杉屬”,學術貢獻重大。他還是我國創建自然保護區的首倡者之一,並且於1956年領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了鼎湖山樹木園自然保護區。他曾被選為國際植物學會分類學執行委員、命名法規小組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蒲蟄竜 (1912—1997)1935年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先後到燕京大學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深造,1949年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和華南農學院教授、係主任,後調中山大學任教授、副校長等職。傑出昆蟲學家與教育傢,早年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獲得成功在生産中廣泛應用。畢生從事害蟲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微生物防治與昆蟲病理學的研究,在諸多研究領域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他在昆蟲學方面基礎厚實,學識淵博,造詣精深,成果纍纍,著作豐富,獲得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南中國生物防治之父”,明尼蘇達大學還授予他最高榮譽奬。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盧永根 1930生,1953年華南農學院畢業留校任教,1961年擔任丁穎教授科研助手到中國農科院工作,1965年回校任教授、華南農業大學校長等職。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在稻種遺傳資源以及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成果卓著,特別是他和博士研究生張桂權共同提出的“特異親和基因”新學術觀點,被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比較完整和係統的新認識,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曾兼任第八至十屆生物學部常委會副主任。
  趙善歡 (1914—1999)1933年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留校任教,後被選送赴美國深造,1939年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華南農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在水稻主要害蟲綜合防治、有機合成殺蟲劑、植物質殺蟲劑、昆蟲毒理學、害蟲不育與昆蟲激素等方面,成果斐然,造詣殊深。五十年代,他與王鑒明等提出水稻田三化螟集團分佈的學術觀點;六十年代他率先提出昆蟲毒理學與生態學緊密結合的“殺蟲劑田間毒理學”;八十年代以後他致力研究害蟲綜合防治與植物質殺蟲劑,提出以昆蟲生長發育抑製劑作為第三代殺蟲劑的新概念。這些研究成果對發展我國昆蟲科學多有建樹。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兼任中科院廣州分院副院長。
  鄭儒永 1931生,女,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長期研究真菌分類係統,在白粉菌目的種和種下階元分類中糾正了許多不合理現象。她的研究成果白粉菌屬級分類係統和《中國白粉菌目志》,為國內外同行普遍承認和廣泛引用;對分類難度很大的毛黴目進行形態結合分子係統學研究,並在該目開創了無性型結合有性型特徵的係統分類,解决了許多有爭議屬科的分類歸屬問題;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高等植物中的內生毛黴和首次報道了中國特有的人體病原毛黴新種及新變種。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英文介紹(IntroductiontoSCAU)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AU)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City,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Macao. Covering the area of more than 550 hectares, the beautiful and peaceful campus is an ideal place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CAU’s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09. Ove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SCAU has grown into a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liberal arts,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aw, educatio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t is now adopting a multi-level and multi-approach schooling system and intends to develop into an advanced multi-disciplinary agricultural institute with distinctiv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eatures. The university tak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its priority and life sciences as its highlight. At SCAU,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programs are developing concurrently, wi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the two central tasks.
  SCAU has more than twenty colleges.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2,500 faculty and staff at SCAU, including 202 full professors and 459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the faculty members, there is one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ne specially invited professor and one chair professor for the "Changjiang Scholar Award Program", three candidates for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th Foundation".
  SCAU has thre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five key discipline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also nine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of Guangdong. There are three key ministerial laboratories, thre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ies of Guangdong,four test centers and one key teaching laboratory of Guangdong at SCAU. 8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enefited from geological location, SCAU has been activel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 with other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 It has established inter-institutional ties with twenty-three universities from thirteen countries in Europe, America, Asia and Oceani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SCAU and universities in HongKong and Macao.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multi-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the UNDP, FAO and WFC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established the Regional Sericulture Training Center for Asia and Pacific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raining in SCAU. Up to now, the university has trained around 1000 overseas students and numerous research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over 50 countries in Asia, Europe, Africa, America, and Oceania. Every year numbers of foreign scholars come here to mak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to give lectures. In addition, our university has been sending groups of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to 22 countries for short-term training,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華南農業大學校區情況
  學校分區情況華南農業大學是一塊完整的地塊,但是被高速公路分割成三個區,分別是主校區、啓林區、泰山區。
  主校區面積最大,學校主要的行政辦公地點和圖書館總館都在該區,這裏擁有學校最多的資源,教學環境和條件也是最好的。第一教學樓、第二教學樓、第三教學樓均位於此區。
  啓林區原來叫做躍進區,分南北兩個分區。2009年改名為啓林區,但是學生們還是習慣稱躍進區。啓林區是華農最新建設的一個區,住着1.8萬大學生。第五教學樓位於此區。
  第五教學樓泰山區原來叫五山區或者東區,五山學生公寓位於此區。2009年改名為泰山區。第四教學樓和東區公共基礎課教學實驗大樓位於此區。
  體育設施華農的體育設施很多,每個校區都有標準運動場,分別是啓林南運動場、東區運動場、六一區運動場、華山運動場,並且有兩個遊泳池,分別位於主校區的華山遊泳場和泰山區的東區遊泳場。學校還配有大量的籃球場、羽毛球場,以及網球場、乒乓球臺等。
  東區遊泳場
  每個學年度,每個學院都會舉行田徑運動會,並選出成績優異的選手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此外,學校還會舉行“水運會”。衆多的體育設施為同學們提供了良好的鍛煉身體的條件,增強了學生們的體質,豐富了大傢的課餘生活。
  食在華農華農的學校面積大,學生分佈在不同的校區。每個校區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滿足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民以食為天,在學校,吃飯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華農的一些飯堂的情況。
  華農的飯堂取名都很有韻意,每個飯堂名稱的後面都帶一個“園”字,並且每個飯堂都有小賣部,主要是賣飲料和臨時飯票。
  稻香園:稻香園位於啓林北學生宿舍區,共兩層,現在衹有第一層開放營業。主要是啓林北的學生在該飯堂就餐。
  荷園:荷園位於啓林南學生宿舍區,共四層,現在第一、二、三層開放營業。主要是啓林區的學生在該飯堂就餐。啓林北的學生在下課後適合就餐時間的話,很多都會選擇在荷園吃飯。
  芷園:芷園飯堂位於泰山區,共三層。該飯堂的菜式非常豐富,味道也最好,但是價格就稍微高一點。
  芷園飯堂緑榕園:緑榕園位於主校區,靠近三角市和校醫院。這個飯堂是華農最老的飯堂,比較小,高峰期比較擁擠。
  莘園:莘園位於主校區的六一分區。六一分區住着的主要是華農的研究生。莘園飯堂衹有一層,是一個新建的飯堂,環境很好,菜式價格稍貴。
  西園:西園飯堂位於華山學生宿舍區,因靠近學校裏面的西湖而得名。西園共三層,一二層為中餐,第三層為“沁香園”餐廳,吃的是西餐。西園飯堂菜式非常豐富,而且價格不高,在這裏吃飯經濟實惠。甚至很多靠近華農西北門的外校學生都喜歡到這裏吃飯。
  東園:原來一樓為學校主要招待酒店,二樓為學生飯堂,後因為學校改革,二樓的學生飯堂取消,現一二樓均為酒店,學校教職工喜歡去東園吃飯,特別是一些退休職工喜歡去東園吃早茶。
  竹園:華農的校內招待所,主要接待來華農的重量級人物,為酒店式,提供住宿餐飲服務。
   香園咖啡廳:華南農業大學裏一座很老的房子裏的一傢咖啡館,經營美味的意大利餐,環境幽雅,依山傍湖,離地鐵出口很近,華農百年校慶時開的,意大利面和匹薩都很地道,暖暖的鼕日,坐在戶外的鞦韆蕩一蕩,曬曬太陽,喝一杯拿鐵,愜意十足。
  每個飯堂都要風味小吃,如涼拌菜、面、湯粉等,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除了緑榕園外,每個飯堂都提供夜宵。
  就餐提示:在華農飯堂吃飯消費一般是用校園卡打卡的,沒有校園卡的話,也可以到飯堂的小賣部購買臨時飯票就餐,當餐有效。
相關詞
教育山東人物名人植物學中國歷史教師華中農業大學
農業大學農業電子商務作傢文學家文學教育傢學者
新文化運動植物性殺蟲劑教授名師更多結果...
包含詞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華南農業大學論壇
華南農業大學總站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係
華南農業大學天文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理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泰山學生公寓
華南農業大學泰山區運動場華南農業大學五山學生公寓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論壇華南農業大學五山運動場
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六一區運動場華南農業大學東區運動場
華南農業大學華山運動場華南農業大學第四教學樓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紅滿堂
華南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科學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應用物理係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華南農業大學公共關係協會
華南農業大學自強社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合唱團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華南農業大學附屬小學
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
華南農業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華南農業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中心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RP研究社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社華南農業大學獸醫院江門蓬江區小動物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