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華中農業大學 投訴電話武漢市旅遊投訴電話:027—82855773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華中農業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建設的國傢重點大學。校園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獅子山,三面環湖,背靠青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教學科研園地集中連片,建築群錯落有緻。
辦學歷史悠久其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後幾經演變,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係科以及中山大學農學院、南昌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廣西大學農學院、江西農學院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係科合併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曾直屬中央高等教育部,後實行農業部和湖北省雙重領導。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直屬農業部。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 。2000年由農業部直屬劃轉教育部直屬。2005年被列為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領導親切關懷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後為我校題詞和題寫校名。李嵐清1997年11月23日到我校視察。江澤民1998年10月1日為我校百年校慶題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培養農業現代化建設優秀人才。”
基礎條件優良校園占地面積495萬平方米(7425畝)。現有校捨建築面積80萬﹐,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35.9萬﹐,學生宿舍面積22.4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值2.36億元,生均超過1萬元;圖書綜合館藏243萬册,其中電子圖書90萬册,圖書館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係(calis)的重要成員,華中地區高校3個b級成員館之一;校園網“千兆為主幹,百兆到桌面”覆蓋全校。建有國傢級、省部級研發基地24個,其中國傢重點實驗室2個,國傢專業實驗室1個,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傢育種中心6個,省部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研發中心5個。大學科技園是國傢級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園。
名師纔俊薈萃現有教職工21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200人。教師中教授205人,副教授333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近70%;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人、委員2人;國傢級、省級優秀創新團隊6個;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9人,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優秀人才計劃”、“骨幹教師計劃”、“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54人;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湖北省優秀創新團隊3個,湖北省教學名師2人,湖北省優秀教師3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0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5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50人。
人才培養體係健全擁有本科專業4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8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專業5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現有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園藝林學學院、水産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文法學院等13個學院和外語係、體育課部2個直屬係部。面嚮全國招生,目前全日製在校學生20500人,其中本科生15445人,研究生3388人。
學科優勢明顯以農科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現有6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8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國傢人才培養基地(國傢生物學理科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在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居全國第19名,其中作物學列第1,畜牧學列第2,園藝學、水産均列第3,農林經濟管理列第5,生物學、農業資源利用、食品科學與工程均列第6。生物學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類學科之後列全國高校第4。國傢生物學理科基地“九五”、“十五”期間連續2次被評為國傢優秀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2004年連續2次年檢為優秀。
教學成就斐然我校在1998年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作大會發言。2001年、2005年兩屆共獲國傢級教學成果奬8項,其中一等奬1項、二等奬7項;獲湖北省教學成果奬29項,其中特等奬1項,一等奬15項;2002年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奬3種,其中一等奬1種,二等奬2種;2003年—2005年建成國傢級精品課11門,湖北省精品課程18門。教務處2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近年來,本科畢業生錄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在30%左右,其中農科優勢專業和生物學特色專業的錄取率50%-80%;本科畢業生年度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
科技成果豐碩“十五”以來,承擔科研項目共1434項,其中國傢“863”、“973”、科技攻關計劃、國傢植物轉基因專項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傢級項目378項,部省級項目530項,國際合作項目46項;獲得科技經費約5.45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109項;獲得授權專利53項;推廣各類科研成果和適用技術150多項。在雜交油菜、緑色水稻、優質種豬、動物疫苗、優質柑橘、試管種薯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被媒體譽為“六個一”(一枝花、一株稻、一頭豬、一支苗、一棵樹、一粒豆)的標志性成果。我校被評為實施“863”計劃先進集體,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國際交流活躍先後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瑞典、英國、法國等近20個國傢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同20個國際基金組織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聯繫,與多所國外高校建立了聯合培養人才的合作夥伴關係,“九五”以來承擔國際合作和外資項目120多項。2003年成為“高層次專傢培養高學歷留學生”試點單位。2007—2008年將承辦國際油菜大會、國際柑橘大會等重大國際性學術會議。
優秀人才輩出在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澱了“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辦學傳統,鑄就了“團结、勤儉、求是、奮進”的優良校風,確立了“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提升傳統農科,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辦學特色。1952年以來,已輸送了全日製畢業生5萬餘人,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個農學博士、第一個果樹學博士,涌現出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傑出代表有:趙其國、劉更另、王明庥、範雲六、陳文新、傅廷棟、張啓發、熊遠著、陳煥春、鄧子新等10位兩院院士;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原科技部副部長韓德乾、湖北省政協主席王生鐵、湖北省委副書記黃遠志、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道坤和鮑隆清、湖南省委常委於來山、湖南省副省長甘霖、江西省副省長凌成興、重慶市委常委範照兵、河南省原副省長鬍廷積等10多位省部級領導幹部;美國普潤之星公司董事長尹麥生、美國紐約新英格蘭動物醫院董事長王輝、英國基因康爾治療藥物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杜進平、上海紡織集團總公司董事長肖貴玉、上海新農飼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瑞生、北京金勝房地産開發公司董事長王文勝、廣東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福建大世界華夏房地産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橋等一批大企業傢;cctv“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湖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趙福兵、“湖北省十大傑出農民”師智敏等新一代大學生典範。
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優異1996年以來,連續五次獲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1998年獲“湖北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2004年獲湖北省“五一”勞動奬狀,2005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我校新時期的奮鬥目標是:到2018年(建校120周年),把學校建設成為整體水平國內一流,優勢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歷史悠久,其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後幾經演變,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係科以及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係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建國後,學校曾直屬中央高等教育部,後實行農業部和湖北省雙重領導。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1年成為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學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評審權。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 並沿用至今。1998年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建校100周年慶典活動。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劃轉教育部直屬領導。2005年進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05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10月2日舉行了建校110周年慶典活動——“花開一百一十季,情傳無限山水間”。
砥礪而興·1898-1911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外國殖民勢力入侵,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愛國志士奮起圖強,探求“教育救國”之道。
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上疏光緒皇帝,正式奏請興辦湖北省農務學堂。同年10月正式開學。湖北省農務學堂是我國最早的近代農科大學之一,開創了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先河,是華中農業大學 的壯麗起點。
1903年擴建為湖北省高等農務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辦學時代結束。
櫛風沐雨•1912-1951
1912年,湖北省農務學堂在辛亥革命後改建為湖北甲種農業學校。此後,經歷了1923年湖北第一、第二高級農業學校,1931年省立鄉村師範學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學院,1937年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1940年湖北省立農學院,1950年湖北省農學院等一係列演變。
1938年,侵華日軍迫近武漢,學校西遷湖北恩施五峰山堅持辦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學校遷回武昌寶積庵。
1949年,武漢解放,學校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桃李逢春•1952-1984
1952年,以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省農學院的整體和中山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廣西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的部分係(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當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取得新的進展。
1957年,學校從寶積庵整體遷址武昌南湖獅子山。
20世紀60年代,首次招收外國留學生。
芳華日盛•1985-2004
1985年,正式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 。
此後,學校抓住事業發展機遇,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科設置和專業佈局進行重大調整。
經過20多年艱苦奮鬥,學科專業覆蓋了農學、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門類,在多個學科領域形成了特色和優勢。
百尺竿頭•2005-2008
2005年,學校正式進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評為優秀。200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1000多所高校中獲此殊榮的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21所高校。
乘着新世紀浩蕩春風,華中農業大學 正以蓬勃發展的態勢,邁着鏗鏘有力的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化進程,力爭到建校120周年之際,把學校建設成為整體水平國內一流,優勢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簡稱華農,英文名為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寫為HAU或HZAU
華中農業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相結合的全國重點大學。校園位於武漢市南湖獅子山,占地面積7425畝(約5平方公裏)。校園三面環水,背靠青山,風景秀麗,環境幽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教學科研園地集中連片,建築群錯落有緻。
學校迄今已有110年的辦學歷史,是全國辦學歷史最長的高等農業院校,其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是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重要起點之一。學校幾經演變,於1952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時,由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係科以及中山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係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領導親切關懷
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後為該校題詞和題寫校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1997年11月23日到該校視察。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江澤民1998年10月1日為該校百年校慶題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培養農業現代化建設優秀人才。”
基礎條件優良
校園占地面積495萬平方米(7425畝)。現有校捨建築面積80萬㎡,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35.9萬㎡,學生宿舍面積22.4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值2.36億元,生均超過1萬元;圖書綜合館藏243萬册,其中電子圖書90萬册,圖書館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係(CALIS)的重要成員,華中地區高校3個B級成員館之一;校園網“千兆為主幹,百兆到桌面”覆蓋全校。建有國傢級、省部級研發基地27個,其中國傢重點實驗室2個,國傢專業實驗室1個,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傢育種中心6個,省部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研發中心5個。大學科技園是國傢級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園。
名師纔俊薈萃
現有教職工21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200人。教師中教授235人,副教授397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近70%;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至2007年);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8人(至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人、委員2人;國傢級、省級優秀創新團隊6個;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 人選9人,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優秀人才計劃”、“骨幹教師計劃”、“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54人;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湖北省優秀創新團隊3個,湖北省教學名師2人,湖北省優秀教師3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0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5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50人。
人才培養體係健全
擁有本科專業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8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專業5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現有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園藝林學學院、水産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14個學院和體育課部個直屬部。面嚮全國招生,目前全日製在校學生21000人,其中本科生17000人,研究生4000多人。
學科優勢明顯
以農科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現有8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國傢重點(培育)學科,18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國傢人才培養基地(國傢生物學理科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在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居全國第19名,其中作物學列第1,畜牧學列第2,園藝學、水産均列第3,農林經濟管理列第5,生物學、農業資源利用、食品科學與工程均列第6。生物學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類學科之後列全國高校第4。國傢生物學理科基地“九五”、“十五”期間連續2次被評為國傢優秀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2004年連續2次年檢為優秀。
教學成就斐然
學校在1998年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作大會發言。2001年、2005年兩屆共獲國傢級教學成果奬8項,其中一等奬1項、二等奬7項;獲湖北省教學成果奬29項,其中特等奬1項,一等奬15項;2002年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奬3種,其中一等奬1種,二等奬2種;2003年—2005年建成國傢級精品課11門,湖北省精品課程18門。教務處2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近年來,本科畢業生錄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在30%左右,其中農科優勢專業和生物學特色專業的錄取率50%-80%;本科畢業生年度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
科技成果豐碩
“十五”以來,承擔科研項目共1434項,其中國傢“863”、“973”、科技攻關計劃、國傢植物轉基因專項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傢級項目378項,部省級項目530項,國際合作項目46項;獲得科技經費約5.45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109項;獲得授權專利53項;推廣各類科研成果和適用技術150多項。在雜交油菜、緑色水稻、優質種豬、動物疫苗、優質柑橘、試管種薯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被媒體譽為“六個一”(一枝花、一株稻、一頭豬、一支苗、一棵樹、一粒豆)的標志性成果。該校被評為實施“863”計劃先進集體,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國際交流活躍
先後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瑞典、英國、法國等近20個國傢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同20個國際基金組織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聯繫,與多所國外高校建立了聯合培養人才的合作夥伴關係,“九五”以來承擔國際合作和外資項目120多項。2003年成為“高層次專傢培養高學歷留學生”試點單位。2007—2008年承辦了國際油菜大會、國際柑橘大會等重大國際性學術會議。
優秀人才輩出
在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澱了“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辦學傳統,鑄就了“團结、勤儉、求是、奮進”的優良校風,確立了“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提升傳統農科,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辦學特色。1952年以來,已輸送了全日製畢業生5萬餘人,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個農學博士、第一個果樹學博士,涌現出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傑出代表有:趙其國、劉更另、王明庥、範雲六、陳文新、傅廷棟、張啓發、熊遠著、陳煥春、鄧子新、鄧秀新等11位兩院院士;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原科技部副部長韓德乾、黑竜江省委書記錢運錄、湖北省政協主席王生鐵、湖北省委副書記黃遠志、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道坤和鮑隆清、湖南省委常委於來山、湖南省副省長甘霖、江西省副省長凌成興、重慶市委常委範照兵、河南省原副省長鬍廷積等10多位省部級領導幹部;美國普潤之星公司董事長尹麥生、美國紐約新英格蘭動物醫院董事長王輝、英國基因康爾治療藥物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杜進平、上海紡織集團總公司董事長肖貴玉、上海新農飼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瑞生、北京金勝房地産開發公司董事長王文勝、廣東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福建大世界華夏房地産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橋等一批大企業傢;CCTV “感動中國” 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湖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趙福兵、“湖北省十大傑出農民”師智敏等新一代大學生典範。
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優異
1996年以來,連續五次獲湖北省 “最佳文明單位”稱號,1998年獲“湖北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2004年獲湖北省“五一”勞動奬狀,2005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1000多所高校中獲此殊榮的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21所高校。 學校設有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水産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園藝林學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等14個學院、體育課部1個直屬部。 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體和基礎。為積極探索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新體係和新機製,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學校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實施 "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加強新興與品牌專業、精品課程與精品教材、實驗室和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堅持研究,改革建設、管理緊密結合,積極推進學分製,着力建立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質量保證體係,構建以人為本、自主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研究生教育
華中農業大學 研究生教育始於 1953 年。 1981 年該校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目前,該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覆蓋了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 6 大學科門類, 擁有 7 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 , 46 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 61 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 , 3 個專業學位類型 。學校現有 8 個國傢級重點學科 ,1個國傢重點(培育)學科, 36個農業部和湖北省級重點學科 , 4 個 " 長江學者奬勵計劃 " 特聘教授崗位 。 2002 年- 2004 年,在全國 80 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該校作物學在同類學科中排名第一,生物學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四,其餘參評學科都在前六名。學校建有 2 個國傢級重點實驗室, 6 個部(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 , 9 個國傢級研發中心,其中, 作物遺傳改良國傢重點實驗室 在兩次全國評估中均被評為優秀,並排名第一。學校現有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 4人 ,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 長江學者奬勵計劃 " 特聘教授 8 人, 博士生導師 140 人,一支以院士 - 博士生導師 - 青年博士為主體的學術隊伍正活躍在各自學科領域,英才倍出,成果豐碩。
繼續教育
該校現有成人學歷教育、繼續教育、成人本、專科(脫産、函授)及專升本的招生、高職、自考(長綫、自考助學班)各級各類農業領導幹部的培訓,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等多形式、多層次、多學科和多渠道的成人高等教育辦學體係和發展格局,多年來,已為社會培養本、專科畢業生2萬多名,培訓各級各類幹部1萬多名,現有在籍成教、自考學生1萬多名,專業涉及面廣、學歷層次科學、培養計劃適應性強,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科學的高等繼續教育體係。
網絡教育
結合該校傳統教育特色與現代網絡教學方法,突出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先進教育手段,通過專傢、教授精心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及點播網上教學資源,並輔以及時輔導、討論、視頻雙嚮教學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衹能校內訪問。 學校名師薈萃,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66人,副教授308人,其中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6人,華中農業大學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有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國傢級、部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59人,入選國傢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 首屆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40餘人。
院士風采
學校目前有院士5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
中科院,美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廷棟, 熊遠著, 陳煥春, 鄧秀新;
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傅廷棟;
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啓發;
長江學者
華中農業大學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有6人,分別是:張啓發 鄧秀新 張承纔 周道綉 彭良纔 匡漢暉
華中農業大學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有2人,分別是:彭少兵 王學敏
各類專傢
國傢級專傢(10人)【截止至1998年】
1986年 熊遠著 周俊初
1988年 王運華
1990年 鄧子新
1992年 傅廷棟
1994年 鄧秀新 張啓發
1996年 喻子牛
1998年 謝從華 鄧昌彥
農業部專傢(23人)【截止至1999年】
1986年 李澤炳 宗賢爝
1988年 金忠恆 喻子牛
1990年 傅廷棟 鄧秀新
1991年 孟金陵 蘭盛銀 張啓發
1995年 周秀芬 周永明 熊邦喜 葉志彪 張自國
1997年 吳江生 林開春 李崇光 袁宗輝
1999年 陳煥春 李忠雲 彭剋美 李 奎 李小昱
省級專傢(27人)【截止至2003年】
1991年 鄧望喜 鄧昌彥 李衛武 魏中海
1993年 張端品 李明佩 謝季堅 林芳燦
1995年 萬蜀淵 汪興旺 閻淳泰 陳昌福
1996年 王雅鵬 謝從華
1997年 馮中朝 夏仁學 侯明生 彭 健
1999年 龔世園 許綺川 範春國 倪德江
2001年 鬍承孝 鐘漲寶
2003年 王石平 黃巧雲 徐躍進
教學名師(5人)
趙斌(湖北省) 董元彥(湖北省) 鄭用璉(國傢) 張獻竜(國傢) 曹湊貴(湖北省) 重點學科
華中農業大學 作為國傢教育部直屬大學,有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微生物學、果樹學、分子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水産養殖、農業經濟管理等8個國傢級重點學科,有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農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等4個部級重點學科,生物學、食品科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獸醫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産、農林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等11個省級重點學科(涵蓋二級學科32個),産業經濟學、森林培育、企業管理、食品科學、發酵工程、基礎獸醫學等6個校級重點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華中農業大學 現有博士後流動站10個,分別為作物學流動站、植物保護流動站、生物學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流動站、園藝學流動站、農業資源利用流動站、農林經濟管理流動站、畜牧學流動站、獸醫學流動站、水産流動站。
博士點
華中農業大學 現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54個,其中自主設置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13個, 覆蓋了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6大學科門類。
詳細博士點請點擊http://www.hzau.edu.cn/ch/subject/index_2.htm
碩士點
華中農業大學 始建於1898年,是我國辦學歷史最久的農林高等院校,1953年開始研究生教育;是首批獲得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之一。現有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87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覆蓋了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6大學科門類。每年擬招收學術性學位研究生1500餘人;同時招收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擁有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和工程碩士等三種類型專業學位以及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招生權限。雄厚的師資力量、充足的科研經費、濃郁的學術氛圍、規範的教育管理,為研究生營造了理想的科研和學習園地。
詳細碩士點請點擊http://218.199.64.87/yjszs/
本科專業
華中農業大學 現有本科專業50個,包括了農、理、工、文、法、經、管在內的衆多門類。
詳細的本科專業及院係請點擊http://www.hzau.edu.cn/ch/subject/index_4.h 科研項目
目前學校承擔的各類在研科技項目1434項,其中國傢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948”計劃、國傢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78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近46項,部、省級項目530項。
成果與專利
“十五”以來,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109項;獲得授權專利53項;推廣各類科研成果和適用技術150多項。在雜交油菜、緑色水稻、優質種豬、動物疫苗、優質柑橘、試管種薯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被媒體譽為“華中農業大學 六個一”(一枝花、一株稻、一頭豬、一支苗、一棵樹、一粒豆)的標志性成果。
科研基地
學校建有國傢級、省部級研發基地27個,其中:
國傢重點實驗室(2個):作物遺傳改良國傢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
國傢專業實驗室(1個):國傢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
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微生物農藥國傢工程研究中心、國傢傢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傢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傢育種中心(6個):國傢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國傢柑橘育種中心、國傢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國傢果樹脫毒種質資源室內保存中心、國傢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國傢蔬菜改良中心華中分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個):農業部豬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食品安全評價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亞熱帶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2個):湖北省預防獸醫學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作物病害監測和安全控製重點實驗室
省部研究中心(5個):湖北省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動物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部級質量檢測中心(3個):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農業部微生物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湖北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
校級研究中心與實驗室詳細情況請點擊http://kjc.hzau.edu.cn/kyjd_xyjjg.asp
大學科技園
華中農業大學 科技園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認定的22個國傢大學科技園之一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傢大學科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8月,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决定共同建設武漢南湖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園,將華中農業大學 科技園納入南湖農業園整體規劃。2003年8月,華中農業大學 科技園通過了由教育部、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學校主頁http://www.hzau.edu.cn
南湖新聞網http://news.hzau.edu.cn
南湖論壇 http://bbs.hzau.edu.cn 華中農業大學 校園十五景
1、湖山夕照
2、清風竹語
3、秋林盡染
4、杉林藏幽
5、百花映日
6、長虹凌波
7、雪染暗香
8、湖杉鷺影
9、主樓華章
10、廣場雨韻
11、雙獅望月
12、雄獅探首
13、碧波蕩漾
14、夜色撩人
15、麯徑通幽 校訓
“勤讀力耕,立己達人”語出自20世紀40年代的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具有豐富而深邃的內涵。原創者是湖北省立農學院國文教授朱再庵。
“勤讀”即勤奮學習鑽研,“力耕”即努力開拓實踐。“勤讀力耕”是對學風的倡導,對學問的指引,也是對“知”與“行”辯證關係和成長成纔規律的揭示。該校一貫倡導學風建設,勉勵學生勤奮刻苦,用心於學,掌握服務國傢和社會的知識本領。同時,要求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養規律而言,“勤讀”是“知”,是條件,也是過程;“力耕”是“行”,是途經,也是目的。衹有勤奮學習鑽研、努力開拓實踐,才能成為對國傢和社會的有用之才。
“立己達人”語出自《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己”是指加強自我修養,自強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業有成;“達人”是指要關愛他人、回報社會,使大傢共同發展和進步。“立己達人”符合中國知識分子“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傳統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莊嚴的社會責任。衹有做到“立己達人”,才能實現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立己達人”是對人格的期望,對責任的要求,也是對自我與他人、個人成纔與回報社會相互關係的辯證闡述。
校徽
該校徽采用圓形造型,主體部分以楚國“編鐘”和傳統農具“耒耜”為基礎,在表現手法上吸收藉鑒了中國傳統紋樣造型和篆刻技法,給人以濃厚的歷史感,體現了該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
一、圖案
編鐘是中國古代的樂器和禮器,産於楚地,是地位的體現,亦是楚文化的象徵,代表着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編鐘是享譽世界的湖北隨州曾侯乙編鐘。校徽主體設計采用編鐘的抽象圖形,暗示我校位於湖北,在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格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和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
耒耜是楚地古代農具,相傳由神農氏發明,是技術生産力的象徵,代表着物質文明。校徽主體設計采用耒耜的抽象圖形,與我校所在地和學科優勢相符。在行為層面,耒耜代表勞動和創造;在精神層面則代表着勤奮和務實。
編鐘與耒耜共同形成了“打𠔌圖”,演繹出兩個手拉手合力打𠔌的抽象人形。打𠔌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喻指豐收。手拉手合力打𠔌則寓意我校師生團结奮進、教學相長、教學科研互促共進,不斷取得纍纍碩果。
校徽主體圖案寓意着該校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象徵着我校團结、勤儉、求是、奮進的優良傳統和校風。
二、文字
主體部分圖案由華中農業大學 的英文縮寫大寫字母(HAU)變形組合而成,其下方為建校年份“1898”。在綫條處理上吸收中國傳統紋樣特點,采用抽象的流綫型葉片形狀,使之更具生機和活力。在外圍處理上,采用單環形式。上部為手書體“華中農業大學 ”,下部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在色彩的處理上采用單色設計,標準色為深緑色,象徵華中農業大學 蓬勃的發展生機、鮮明的農科特色和濃厚的歷史積澱,也與我校“緑色校園”的特點相吻合。此外,為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黃、紅、藍、灰、淺緑、橙等7種備用色和黑色墨稿。
校徽設計者為華中農業大學 文法學院2006屆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劉濤、王娟。
校歌
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立農學院(我校前身之一)西遷鄂西山區,全體師生篳路藍縷,堅持辦學。時任教務長的包望敏教授曾在《論“耕讀”與“新農”》一文中寫道:“湖北省立農學院創立於烽煙遍地,萬方多難之日,集海內農學者及三楚青年一堂,朝夕孜孜,耕讀不輟,以革新農業為己任,其堅苦卓絶之精神與乎興農建國之宏願均有足多者。”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武漢,國文教授朱再庵先生和著名音樂教育傢喻宜萱先生共同創作了《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校歌歌詞:
挹江流浩浩蕩蕩,
挾沃野鬱鬱蒼蒼。
萃俊秀於三楚,
聚碩彥於一堂。
勤讀力耕肩重任,
立己達人圖自強。
雍雍穆穆,
躋躋蹌蹌。
宏農學,
揚國光,
日新永無疆。
作者簡介:
朱再庵,湖北省立農學院國文教授,知名學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傢,抗日戰爭時期在恩施創辦並主編文學月刊《曉月》,有較大影響。
喻宜萱,著名聲樂傢、音樂教育傢,早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音樂,是我國美聲唱法和聲樂教育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康定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首唱者。她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首任係主任和分管教學的副院長。20世紀40年代擔任湖北省立農學院音樂指導。解放後,喻宜萱出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兼聲樂係主任、聲樂教授。這位著名的音樂傢如今年事已高,深居簡出,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她的《康定情歌》唱遍了世界,卻極少有人知道這首傳世經典與湖北省立農學院的特殊聯繫;而那首《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更是沒有幾人能夠記得。 黨委書記 李忠雲
校 長 鄧秀新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桂芳
黨委副書記 唐 峻
副校長 李名傢 高 翅 周承早 張獻竜 陳興榮 李崇光 校慶主題
花開一百一十季,情傳無限山水間
110周年校慶官方網
http://110th.hzau.edu.cn/
華中農業大學 校友會
http://xyh.hzau.edu.cn/ Huazhong Nongye Daxue
華中農業大學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國一所綜合性高等農業院校。設在湖北省武漢市。前身華中農學院,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省農學院以及湖南大學、 河南大學、南昌大學、 廣西大學、中山大學農學院的部分係科組建而成,1985年改稱現名。1985-1986年度設有農學、植保、土化、畜牧獸醫、園林、水産、農業經濟、食品科技和農業工程9個係,包括17個專業。此外還有觀賞園藝、淡水漁業、農業經濟管理、農村能源和農村社會學 5個專科以及基礎課部和政治理論課部。可授博士學位的有作物遺傳育種、農業微生物和果樹學3個專業,可授碩士學位的有作物遺傳育種等11個專業。學校還設有中央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分院和為培訓全國農業係統出國人員的英語培訓中心。1985~1986年全校教師782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10人,講師334人。在校學生2879人,其中研究生271人,本科生2511人。除有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外,還有14個研究室和農業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學校有1個中心實驗室,1個電化教學實驗室和92個專業學科實驗室,以及教學實驗農場、製藥廠、農機工廠、獸醫院、中國武漢種豬測定中心和科技服務部等教學、科研、生産三結合基地。圖書館總面積8600平方米,藏書55萬册。自1952年建院至1985年,學校為國傢培養本、專科畢業生13335人,研究生145人(其中有中國第一個農科博士生)。 1978年以來,學校鑒定或評審的科研成果117項,獲國傢、部、省、市等各級科研成果奬99項,其中全國科學大會奬4項,國傢科技進步奬4項。
(丘德遠) 人物 事跡 學生 感動中國 華南農業大學 農業 大學 農業電子商務 國傢重點實驗室 作物遺傳改良 社會學 專傢 臺灣 泰州 文化 市縣 水果 科研成果 教授 高校領導 植物 武漢 組織 展會 研究員 品種 農作物 油菜 更多結果...
華中農業大學主樓 華中農業大學章程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華中農業大學本部 華中農業大學 科學技術協會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 校史陳列館華中農業大學 五色校園華中農業大學國學社 華中農業大學 雙百計劃華中農業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心理健康協會華中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華中農業大學海大班 華中農業大學六個一 華中農業大學 文法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水産學院華中農業大學學生會 華中農業大學雙證班 華中農業大學 愛心協會華中農業大學幼兒園 華中農業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附屬小學華中農業大學 農業經濟係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植物科技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工程管理係華中農業大學 生物學基地班華中農業大學建築群 華中農業大學 人文社科樓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 張之洞班華中農業大學科技園 華中農業大學 體育課部華中農業大學111計劃 華中農業大學 菁英訓練營華中農業大學 計算機協會華中農業大學 附屬中學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 華中農業大學 楚天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緑色協會華中農業大學 教學實驗場華中農業大學門市部 獅子山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大學生社團聯合會華中農業大學 動物科技動物醫學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學術科技類社團華中農業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華中農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 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學術科技社團部華中農業大學 社團合作聯盟章程華中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PCC部落平面設計協會華中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部落平面設計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