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藥材-半枝蓮
易與半支蓮(馬齒莧科)混淆,請註意。
【植物原名】開頭草
【植物別名】狹葉韓信草,通經草,紫連草,並頭草(南京民間藥草),牙刷草(江蘇植藥志),小韓信草,水韓信(廣西藥植圖志),小耳挖草(南寧市藥物志),溪邊黃芩,金挖耳(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野夏枯草,方草兒,半嚮花,半面花,偏頭草,四方草(浙江民間常用中藥),耳挖草(廣西中草藥),小號嚮天盞,虎咬紅,再生草(福建中草藥),趕山鞭(成都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册),狹葉嚮天盞(福建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植物形態】本品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鈍齒;上表面暗緑色,下表面灰緑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
【處方用名】半枝蓮(洗淨,曬幹,切碎用)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開頭草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培植】1: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較好。 2:種植:一種子繁殖:四川地區在9-10月播種,播前,整好土地,開1.3米深的溝,在溝上按行距30釐米,深4-6釐米開橫溝,播副約10釐米,做到底平,土鬆。種子需要伴入混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裏,使成種子灰,每畝用種子5-6兩,播時,先在溝裏施入人糞水,把種子灰均勻撒入即可。二分株繁殖:在夏季收穫後,把老兜挖出,選生長好的,分成小兜,按行距30釐米,株距7-10釐米栽種,淋入畜糞水。三田間管理:種子繁殖的,當苗高一釐米時,澆一次清淡人畜糞水提苗。苗高3-4釐米時,要勻苗,補苗。每隔3-4釐米留苗一株,補苗要帶土移載。勻苗後,中耕除草一次,並行追肥。分株繁殖的,在栽後發出新苗時中除,追肥一次,以後衹須拔草鬆土,至九月收穫後及11月各追肥一次過鼕。
【採集】開花時采收,去根,鮮用或曬幹。
【藥材】乾燥全草,葉片多已脫落,為帶有花穗的莖與枝,長15-25釐米,四棱形,表面黃緑色或紫棕色,光滑,質柔軟,折斷面纖維狀,中空,殘留的葉片深黃緑色,多破碎不全,皺縮彎麯,質脆而易脫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黃緑色,臭微弱,味微鹹苦。産江蘇,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 [成分]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甾體。
【藥理】 [性味] 辛,平。 1:《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性平,無毒。 2:《南寧藥物志》甘,平,無毒。 3:《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辛微苦,無毒。 4:廣州部隊《常用中藥手册》微苦,涼。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鼻出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瘰癧,瘡毒,癌腫,跌打刀傷,蛇咬傷。 1:《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 2:《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血痢。 3:《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瘡瘍。 4:《泉州本草》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通絡,破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鼻出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5:廣州部隊《常用中藥手册》清熱解毒,治癌見到改善癥狀的效果,闌尾炎,肝炎。 6: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 血虛者不宜,孕婦慎用。
【相關報道】 生薑緑茶半枝蓮可防癌據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生薑、 緑茶 及中草藥半枝蓮(又稱嚮天盞)等,有助於防治某些癌癥。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用生薑的提取物在感染了人類結腸癌細胞的小鼠身上進行試驗,結果發現,在植入癌細胞15天之後,15衹接受生薑治療的小鼠體內的癌細胞明顯受到了抑製,衹有4衹小鼠體內還存在腫瘤,而未接受生薑治療的小鼠中,存在腫瘤的小鼠有13衹。研究人員將對其他類型的癌細胞進行研究,希望能發現生薑防治其他癌癥的證據。 另一組來自位於內布達拉斯加州協和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半枝蓮能夠降低小鼠體內前列腺癌細胞的擴散速度。而來自亞利桑那州癌癥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 緑茶 能夠有效減少吸煙者患上肺癌的危險。 這傢中心讓一組吸煙者每天至少喝4杯 緑茶 或是 紅茶 ,然後檢測他們體內一種名為8—OHdG的化學物質的含量,這種物質是人體吸煙之後生成的,會損害人體DNA,從而導致癌癥。研究發現,吸煙者喝 緑茶 後,體內的8—OHdG含量比不喝茶時減少了31%,同時,喝 紅茶 者體內8—OHdG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但不如喝 緑茶 者顯著。 |
|
半枝蓮
(《江蘇植藥志》)
【異名】通經草、紫連草、並頭草(《南京民間藥草》),牙刷草(《江蘇植藥志》),小韓信草、水韓信(《廣西藥植圖志》),小耳挖草(《南寧市藥物志》),溪邊黃芩、金挖耳(《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野夏枯草、方草兒、半嚮花、半面花、偏頭草、四方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耳挖草(《廣西中草藥》),小號嚮天盞、虎咬紅、再生草(《福建中草藥》),趕山鞭(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册》),狹葉嚮天盞(福建《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全草。
【植物形態】半枝蓮,又名:狄葉韓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須狀。莖直立,四棱形,高15~50釐米。葉對生;卵形至披針形,長約7~32毫米,寬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髒形,先端鈍形,邊緣具疏鋸齒;莖下部的葉有短柄,頂端的葉近於無柄。花輪有花2朵並生,集成頂生和腋生的偏側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上面及邊緣有毛,背面無毛;花柄長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鐘形,頂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邊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淺藍紫色,管狀,頂端2唇裂,上唇盔狀、3裂,兩側裂片齒形,中間裂片圓形,下唇腎形;雄蕊4,2強,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頂端2裂。小堅果球形,橫生,有彎麯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長於池沼邊、田邊或路旁潮濕處。分佈江蘇、廣西、廣東、四川、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貴州、雲南、臺灣、河南等地。
【採集】開花時采收,去根,鮮用或曬幹。
【藥材】乾燥全草,葉片多已脫落,為帶有花穗的莖與枝,長15~25釐米,四棱形,表面黃緑色或紫棕色,光滑,質柔軟,折斷面纖維狀,中空;殘留的葉片深黃緑色,多破碎不全,皺縮捲麯,質脆而易脫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黃緑色。臭微弱,味微鹹苦。
産江蘇、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甾體。
【藥理作用】用美藍試管法篩選試驗,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血細胞有很輕度的抑製作用;於細胞呼吸器法篩選實驗,對上述白血病血細胞的抑製率大於75%。
【性味】辛,平。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性平,無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辛微苦,無毒。"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微苦,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瘰癧,瘡毒,癌腫,跌打刀傷,蛇咬傷。
①《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
②《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血痢。"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瘡瘍。"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通絡,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治癌見到改善癥狀的效果;闌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血虛者不宜,孕婦慎服。
【選方】①治吐血、咯血:鮮狹葉韓信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蜜少許,燉熱溫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②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鮮狹葉韓信草一兩,洗淨,煎湯,調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③治熱性血痢:小韓信草二兩,煎服。(《廣西藥植圖志》)
④治痢疾:鮮狹葉韓信草三至五兩,搗爛絞汁服;或幹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肝炎:鮮半枝蓮五錢,紅棗五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胃氣痛:幹狹葉韓信草一兩,和豬肚或雞一隻(去頭及腳尖,內臟),水、酒各半燉熱,分二、三次服。(《泉州本草》)
⑦治咽喉腫痛:鮮狹葉韓信草八錢,鮮馬鞭草八錢,食????少許。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⑧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半枝蓮、鹿茸草、一枝黃花各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⑨治肺膿瘍:半枝蓮、魚腥草各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蛇頭疔、淋巴腺炎:鮮狹葉韓信草-至二兩,調食????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⑾治淋巴結核:半枝蓮二兩,水煎服。或半枝蓮、水竜骨各一兩,加瘦豬肉適量,煮熟,吃肉和湯。
⑿治背癰:鮮半枝蓮根搗爛外敷。要留出白頭,一天敷二次。另取全草一兩,水煎服,服四、五次即可排膿。排膿後,用根搗汁滴入孔內,並用紗布包紮,一天換二次。
⒀治癌癥:半枝蓮、蛇葡萄根各一兩,藤梨根四兩,水楊梅根二兩,白茅根、鳳尾草、半邊蓮各五錢。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⒁治跌打損傷:小韓信草搗爛,同酒糟煮熱敷。(《廣西藥植圖志》)
⒂治一切毒蛇咬傷:鮮狹葉韓信草,洗淨搗爛,絞汁,調黃酒少許溫服,渣敷患處。(《泉州本草》)
⒃治毒蛇咬傷:鮮半枝蓮、觀音草各-至二兩,鮮半邊蓮、鮮一包針各四至八兩。水煎服。另取上述鮮草洗淨後加食????少許,搗爛取汁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用於癌瘤
取半枝蓮1兩,水煎兩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觀察,用藥後部分患者有近期癥狀的改善,但尚未見有根治療效。另有用半枝蓮、白英各1兩,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肺癌,對改善癥狀亦有一定效果。 |
|
品名:
半枝蓮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概述 :
半枝蓮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乾燥地上部分,具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蔣儀《藥鏡拾遺賦》記載"半支蓮解蛇傷之仙草"。民間除治毒蛇咬傷外,尚用治腫瘤,有一定的近期療效。《校正本草綱目》記載"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對葉,七八月采用"。所述形態與本種相近。民間草藥中以半支蓮或"半支"為名的品種甚多。《百草鏡》載"各種半支有七十二種"。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收載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係景天科景天屬的幾種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收載的半支蓮即為本品。 |
|
【別名】並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四方馬蘭,半枝蓮,挖耳草,通經草,紫連草,小韓信草,小韓信,小耳挖草,金挖耳草,盒挖耳,耳挖草,溪邊黃芩,野夏枯草,方兒草,半嚮花,半面花,偏頭草,四方草,小號嚮天盞,虎咬紅,再生草,趕山鞭,狹葉嚮天盞。
【商品名】半支蓮,半枝蓮。以植株完整、肥壯、色緑、無混土者為隹。
【處方名】半支蓮,半枝蓮,鮮半支蓮。 |
|
| 分佈於我國南方各省區。河南省確山縣為現在主産區,近年來發展量較大。 |
|
| 多年生草本,株高30-40釐米。莖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莖方形、緑色。葉對生,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邊緣有波狀鈍齒,下部葉片較大,葉柄極短。花小,2朵對生,排列成偏側的總狀花序,頂生;花梗被黏性短毛;苞片葉狀,嚮上漸變小,被毛。花萼鐘狀,外面有短柔毛,二唇形,上唇具盾片。花冠唇形,藍紫色,外面密被柔毛;雄蕊4,二強;子房4裂,柱頭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頂端2裂。小堅果卵圓形,棕褐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
|
多見於溝旁、田邊及路旁潮濕處。過於乾燥的土壤不利生長。
半枝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 |
|
用種子繁殖的,從第二年起,每年5、7.9月都可收割1次。分株繁殖的,當年9月收穫1次,以後每年也可收割3次。收時用鐮刀齊地割取全株,揀除雜草,捆成小把,曬幹或陰幹即可。
儲藏養護:置乾燥處。 |
|
| 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緑色,下表面灰緑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
|
| 辛、苦,寒。歸肺、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用法與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
|
性狀鑒別:
全長15-40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四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或捲摺,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有明顯的鈍齒,上面深緑色,下面淡緑色;質脆易碎。花序生於枝端,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深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但商品中花冠常已脫落,留有匙形的下萼和具盔狀盾形的上萼,內藏4個扁球形小堅果,淺棕色。全草質柔軟,易折斷。氣微,味苦澀。
以色緑、味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製片: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垂周壁波狀彎麯,上表皮細胞較大,長55-93μm,寬14-40μm,下表皮細胞長25-48μm,寬11-25μm。非腺毛1-2個細胞組成,圓錐形,壁具疣狀突起,基部細胞具放射狀角質層紋理;近葉緣處非腺毛較大,由1-3個細胞組成,長48-141μm。腺鱗上表面較少,下表面較多,腺頭圓球形、扁圓球形,由7-8個細胞組成,直徑50-75μm,腺柄單細胞;腺毛存在於下表皮,由4個細胞組成的腺頭,直徑約28μm,腺柄單細胞。氣孔存在於下表皮,直軸式。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半小時,趁熱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
(1)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濃????酸4滴,溶液漸呈緋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2滴,溶液呈墨緑色。(檢查酚類)
(3)取以上剩下的濾液於水浴上蒸幹,殘渣加5%????酸5ml溶解,濾過。於三支試管中各加濾液約1ml,再分別加碘化鉍鉀試液、碘化汞鉀試液及鎢酸試液各1-2滴,均産生沉澱。(檢查生物鹼)
2、薄層層析樣品製備:本品粉末(20目)2g,加乙醚10ml,回流半小時,傾去乙醚,殘渣加甲醇15ml,回流半小時後冷卻,濾過,濾液供點樣用。點樣量10ml。吸附劑:硅膠H(黃岩熒光化學廠),加0.5%CMC鋪板,110℃活化半小時。展開劑:甲苯-甲酸乙酯-甲酸(3:3:1)。展距12cm。於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斑點。 |
|
1、選地、整地
以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為好,翻耕,同時每畝施入農傢肥2000千克作基肥,耕細整平,作成1.3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
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用分株繁殖。(1)種子繁殖多直播,時間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條播或穴播。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溝,溝深4釐米左右;穴播者按穴距27釐米左右開穴。播種時,先將種子撒人混有畜糞水的草木灰裏,拌成種子灰,再均勻地撒人溝內或穴內,覆一層細土或草木灰,厚度不得超過0.5釐米。播後在出苗前要絶對保持土壤濕潤,播後約20天即可出苗。每畝用種子1.5-2千克。(2)分株繁殖春夏進行。將植株老根挖起,選健壯、無病蟲害植株進行分株,每株有苗3-4根,按穴距27釐米左右穴栽,裁後澆水。
3、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直播的在苗高5-7釐米時按株距4-5釐米進行間苗,同時進行補苗,補苗應帶土移栽,栽後澆水。(2)中耕除草出苗即行中耕除草,以後每次收割後都應及時進行。(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次每畝追施2000千克人畜糞水。
4、病蟲害防治
半枝蓮在生長過程中,幾乎無病害發生,花期易發生蚜蟲和菜黑蟲為害,前者可用樂果防治,後者可用50%的敵敵畏l000倍液噴霧防治。
5、留種技術5-6月,種子逐漸成熟時分批采收果枝,曬幹或陰幹,搓出種子,簸淨莖稈、雜質,置布袋中,於乾燥處貯藏。半枝蓮連作田無需留種,一般可以連茬3-4年再更新1次根苗。 |
|
拼音名:Banzhilian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洗淨,曬幹。
性狀: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緑色,下表面灰緑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含量測定: 總黃酮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野黃芩苷對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0.2mg)。
標準麯綫的製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別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以甲醇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335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麯綫。
測定法 精密量取野黃芩苷[含量測定]項下經索氏提取並稀釋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標準麯綫製備項下方法,自"以甲醇為空白"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麯綫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野黃芩苷的重量(m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黃酮以野黃芩苷(C21H18O12)計,不得少於1.50%。
野黃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醋酸(35:61: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5nm。理論板數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野黃芩苷對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8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無色,充去醚液,藥渣揮去石油醚,加甲醇繼續提取至無色,轉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蒸幹,殘渣用20%甲醇溶解,並轉移至25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用微孔濾膜(0.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野黃芩苷(C21H18O12)不得少於0.20%。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肺、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
用法與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
|
半枝蓮
拼音名:Banzhilian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89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乾燥全草。夏、秋二
季莖葉茂盛時采挖,洗淨,曬幹。
【性狀】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
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
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
上表面暗緑色,下表面灰緑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
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含量測定】總黃酮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野黃
芩苷對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0.2mg)。
標準麯綫的製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別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以甲醇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335nm
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麯綫。
測定法精密量取野黃芩苷[含量測定]項下經索氏提取並稀釋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
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標準麯綫製備項下方法,自“以甲醇為空白”起,依法測
定吸收度,從標準麯綫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野黃芩苷的重量(m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黃酮以野黃芩苷(C21H18O12)計,不得少於1.50%。
野黃芩苷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醋酸(35:
61: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5nm。理論板數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野黃芩苷對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
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8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無色,充去醚液,藥
渣揮去石油醚,加甲醇繼續提取至無色,轉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
蒸幹,殘渣用20%甲醇溶解,並轉移至25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用
微孔濾膜(0.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野黃芩苷(C21H18O12)不得少於0.20%。【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肺、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
水腫,黃疸。
【用法與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
|
名稱:
半枝蓮
漢語拼音:
Banzhilian
英文名: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基原: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洗淨,曬幹。
性狀:
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緑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光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緑色,下表面灰緑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含量測定:
總黃酮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林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野黃芩苷對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0.2mg)。
標準麯綫的製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別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以甲醇為空白,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在335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麯綫。
測定法 精密量取野黃芩苷〔含量測定〕項下經索氏提取並稀釋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標準麯綫製備項下方法,自“以甲醇為空白”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從標準麯綫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野黃苓苷的重量(1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黃酮以野黃芩苷(C21H18O12)計,不得少於1.50%。
野黃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醋酸(35:61: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5nm。理論板數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野黃芩苷對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岑苷8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無色,棄去醚液,藥渣揮去石油醚,加甲醇繼續提取至無色,轉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蒸幹,殘渣用20%甲醇溶解,並轉移至25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野黃芩苷(C21H18O12)不得少於0.2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性味:
辛、苦,寒。
歸經:
歸肺、肝、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化瘀利尿。
主治:
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
用法用量:
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
置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
|
- : Barbated Skullcup Herb, Herba Scutellariae Darbatae, Barbed Skullcap Herb
|
|
| 半枝蓮片 | 半枝蓮飲 | 鼠牙半枝蓮 | | 半枝蓮免煎 | 半枝蓮唇形 | 大花馬齒莧半枝蓮 | | 半枝蓮(唇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