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花卉 : 中草藥 : 被子植物 : 林業樹種 > 千屈菜
目錄
No. 1
  學名:lythrum salicaria linn.
  英文名:spiked loosestrlfe,purple lythrum
  科名:千屈菜科 lythraceae
  科屬及別名 千屈菜千屈菜屬。因其葉呈柳樹葉狀,又稱水柳、水枝柳和水枝錦。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多分枝;枝4-6棱,幼時有白色柔毛,後脫落。葉對生或3枚輪生,無柄;葉片狹被針形,長4—6(—10)釐米,寬1—1.5釐米,頂端鈍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稍包莖。花紫色,為頂生大型的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萼筒長5—8毫米,6齒裂,有細棱12條,稍有粗毛,萼齒間有長於萼齒2倍的尾狀附屬物;花瓣6,生於萼管上部,有短爪,稍皺縮;雄蕊12,6長6短。蒴果橢圓形,包於宿萼內,2裂,裂瓣上部再2裂;種子細小,無翅。花期7—9月。
  産本省各地,生於水旁濕地;分佈全國各地,亦有栽培。
  全草入藥,有收斂止瀉作用,洽腸炎、痢疾、便血,還用於外傷出血。各地常有栽培,供觀賞。 通常分株和扦插繁殖。
  形態特徵
  千屈菜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40~120釐米。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或寬披針形,葉全緣,無柄。地下根狀粗狀,木質化。地上莖直立,4棱。長穗狀花序頂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於葉狀苞腋中,花玫瑰紅或藍紫色,花期6~10月。 同屬植物約27種,常見栽培的有光千屈菜,原産日本和朝鮮。全株光滑,莖細長,花紫紅色。大花桃紅千屈菜花穗大,桃紅色。毛葉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絨毛覆蓋。 産地和生長習性 千屈菜原産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境,喜水濕,我國南北 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現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鼕。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肥沃的塘泥基質中花豔,長勢強壯。
  栽培管理
  千屈菜生命力極強,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盆栽可選用直徑50釐米左右的無底洞花盆,裝入盆深三分之二的肥沃塘泥,一盆栽五株即可。如要做成微型盆栽盆徑可選20釐米左右,生長期不斷打頂促使其矮化分蘖。生長期盆內保持有水。露地栽培按園林景觀設計要求,選擇淺水區和濕地種植,株行距30×30釐米。生長期要及時拔除雜草,保持水面清潔。為增強通風剪除部分過密過弱枝,及時剪除開敗的花穗,促進新花穗萌發。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境下,一般沒有病蟲害,在過於密植通風不暢時會有紅蜘蛛危害,可用一般殺蟲劑防除。鼕季上凍前盆栽千屈菜要剪除枯枝,盆內保持濕潤。露地栽培不用保護可自然越鼕。一般2~3年要分栽一次。
  繁殖方法
  千屈菜可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分株為主。扦插應在生長旺期6~8月進行,剪取嫩枝長7~10釐米,去掉基部三分之一的葉子插入無底洞裝有鮮塘泥的盆中,6~10天生根,極易成活。分株在早春或深秋進行,將母株整叢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快纔切取數芽為一叢另行種植。 用途 千屈菜多用於水邊叢植和水池遍植,也做水生花卉園花境背景。還可盆栽擺放庭院中觀賞。
No. 2
  【中文名】千屈菜(《救荒本草》)
  【類 別】全草類
  【異名】對葉蓮(《貴州民間藥物,),對牙草,鐵菱角(《湖南藥物志》)。馬鞭草、敗毒草。
  【來源】為千屈萊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千屈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釐米,全體具柔毛,有時無毛。莖直立,多分枝,有四棱。葉對生或3片輪生,狹披針形,長4~6釐米,寬8~15毫米,先端稍鈍或短尖,基部圓或心形,有時稍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兩性,數朵簇生於葉狀苞片腋內;花萼筒狀,長6~8毫米,外具12條縱棱,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綫形,長於花萼裂片,約1.5~2毫米;花瓣6,紫紅色,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長6短;子房無柄,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全包於萼內,成熱時2瓣裂;種子多數,細小。花期7~8月。
  生於潮濕地,常栽培作觀賞。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同屬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別是:莖葉無毛,葉對生,披針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傘花序,在葉(苞)腋呈輪生狀,萼的附屬體短,長0.6毫米左右。分佈我國北部及東北部。
  【採集】秋季采收。
  【化學成份】: 含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沒食子酸、膽鹼、鞣質、色素、揮發油、果膠、樹脂及生物鹼。
  【性味】苦,寒。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甘。"
  ②《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清熱毒,收斂,破經通瘀。治痢疾,血崩,潰瘍。用於痢疾、瘀血經閉。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止血崩。"
  ②《中國藥植圖鑒》:"止瀉,治細菌性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敷。
  【選方】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潰瘍:千屈菜葉、嚮日葵盤,曬幹,研末,先用蜂蜜搽患處,再用藥末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形態特徵 Morphology
  千屈菜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40~120釐米。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或寬披針形,葉全緣,無柄。地下根狀粗狀,木質化。地上莖直立,4棱。長穗狀花序頂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於葉狀苞腋中,花玫瑰紅或藍紫色,花期6~10月。 同屬植物約27種,常見栽培的有光千屈菜,原産日本和朝鮮。全株光滑,莖細長,花紫紅色。大花桃紅千屈菜花穗大,桃紅色。毛葉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絨毛覆蓋。 産地和生長習性 千屈菜原産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境,喜水濕,我國南北 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現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鼕。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肥沃的塘泥基質中花豔,長勢強壯。
栽培管理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千屈菜生命力極強,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盆栽可選用直徑50釐米左右的無底洞花盆,裝入盆深三分之二的肥沃塘泥,一盆栽五株即可。如要做成微型盆栽盆徑可選20釐米左右,生長期不斷打頂促使其矮化分蘖。生長期盆內保持有水。露地栽培按園林景觀設計要求,選擇淺水區和濕地種植,株行距30×30釐米。生長期要及時拔除雜草,保持水面清潔。為增強通風剪除部分過密過弱枝,及時剪除開敗的花穗,促進新花穗萌發。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境下,一般沒有病蟲害,在過於密植通風不暢時會有紅蜘蛛危害,可用一般殺蟲劑防除。鼕季上凍前盆栽千屈菜要剪除枯枝,盆內保持濕潤。露地栽培不用保護可自然越鼕。一般2~3年要分栽一次。
繁殖方法 Propagation
  千屈菜可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分株為主。扦插應在生長旺期6~8月進行,剪取嫩枝長7~10釐米,去掉基部三分之一的葉子插入無底洞裝有鮮塘泥的盆中,6~10天生根,極易成活。分株在早春或深秋進行,將母株整叢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快纔切取數芽為一叢另行種植。 用途 千屈菜多用於水邊叢植和水池遍植,也做水生花卉園花境背景。還可盆栽擺放庭院中觀賞。
花語 Florid
  狐獨
  千屈菜生長在沼澤或河岸地帶。愛爾蘭人替它取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湖畔迷路的孩子」。它不是群生植物,而是摻雜在其它植物叢中,單株單株的生長。因此它的花語是「孤獨」。這一天誕生的壽星,個性比較孤僻,雖然很獨立自主,不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弱不禁風,所以常有人以關愛的眼神,呵護着你。
  品種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多分枝,有柔毛或光裸;葉對生披針形,無柄,花兩性,頂生總狀花序,蒴果。
  播種方法:
  發芽適合溫度13-21℃,繁殖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種子撒播,育苗基質需鬆軟,透氣性好,覆沙土約種子直徑2倍,保持濕度,約10-14天出苗。
  栽植方法:
  性喜水濕,多生長於池岸、濕地或水溪房。要求陽光充足,粘質肥沃土壤。
  養護方法:
  生長適合溫度20-30℃。千屈菜耐寒性強,鼕季剪除其枯枝,任其自然過鼕,第二年春又會發芽生長。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千屈菜介紹
  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科屬:
  千屈菜
  別名:
  水柳
  形態特徵:
  地下根莖粗壯,地上莖直立,高30-100cm,莖四棱,多分枝,單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全緣,穗狀花序頂生,小花多數密集,紫紅色,有紫色,大花、桃紅色、毛葉等變種。
  分佈與習性:
  原産歐洲和亞洲溫帶,中國南北均有野生,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喜強光,潮濕及通風環境,淺水中生長最好,也可旱栽,不擇土壤,花期7-9月。
  繁殖與栽培:
  用播種、分株或扦插法繁殖,以分株為主,春秋均可,夏季扦插,30天左右生根,播種繁殖10可發芽。
  應用:
  千屈菜株叢清秀、花色淡雅、花期長,宜水邊叢植或池畔栽植,也可用於花境或盆栽。
英文解釋
  1. :  Purple Lythrum Herb
包含詞
千屈菜科????千屈菜千屈菜屬毛千屈菜
光千屈菜千屈菜科的絨毛千屈菜????千屈菜屬
光千屈菜鹼無毛千屈菜中型千屈菜帚枝千屈菜
千屈菜馬齒莧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