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甘肅 >天水 > 千佛洞
顯示地圖
目錄
即敦煌石室 The Dunhuang Shishi
  即 敦煌 石室。在 甘肅省 敦煌縣 東南。舊稱莫高窟。 範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塞外桃源的敦煌》:“ 千佛洞 藏有千餘年來之各種珍貴文獻, 清 末為 英國 大探險傢 斯坦因 所發覺,盜竊殆盡。”
No. 2
  千佛洞聯繫方式地址:拉稍寺西北約一公裏的天然岩洞。
  郵編:741000千佛洞投訴電話天水旅遊投訴電話:0938-8272659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千佛洞景區榮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洞門票價格10元千佛洞節慶活動天水伏羲文化節
  由每年農歷5月13日公祭伏羲典禮的活動擴大而成,是為紀念人文始祖伏羲氏而舉辦的。相傳伏羲人首蛇身,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國第一位人王,他出生於天水,並在這裏創推八卦,並教會人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
  自1995年第一屆伏羲文化節起,每到農歷5月13日,都會有近千名來自中外的僑胞、遊客雲集羲皇故裏,參觀大地灣古人類遺址,尋宗祭祖。千佛洞開放時間8:00——17:00千佛洞最佳旅遊時間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遊季節。
  千佛洞特別提醒火車站前廣場的6路公交車可到市區所在地秦城區,票價2元,行程40分鐘,每15分鐘一趟。天水出租車起步價為5元,每公裏1元,如果打的的話,從北道區火車站到秦城區車費約20元。市內有公共汽車到麥積山(車程約1小時多)、仙人崖、石門山等風景區,路況一般。
  千佛洞美食提到天水不得不提天水的面皮、呱呱和涼粉等特色食品,特別是面皮,幾乎每一個在天水生活或者說衹呆過幾天的人都會愛上這種別有風味的小吃,十幾種美味調料和金黃的面皮攪拌在一起,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其中又以箭場(位於天水市中心的一給集貿市場)的面皮風味最佳。千佛洞住宿近年來,天水的賓館酒店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雖然不象一些大城市的賓館那麽豪華,但也舒適衛生,價格合理,而且一般都可為賓客提供代辦飛機、火車、汽車、出租車、醫療、洗衣等綜合服務。遊客到天水最好找一個具有交通、購物、餐飲、旅遊各方面便利的下榻之所,而且一定要提早訂好回程票。千佛洞購物天水自古是隴東南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有西北“輕紡城”和“電子、電器城”之譽,皮毛、小百貨、蔬菜、毛成衣4大專業市場各具特色,物産豐富,土特産琳琅滿目,尤其以水果出名。
  天水雕漆器,既繼承了古代雕漆工藝,又推陳出新,頗富新意。其人物、花鳥、走獸文物等美不勝收。天水地毯、絲毯、武山鴛鴦玉雕等工藝品中外聞名。花牛蘋果質優味美,可與美國王牌蘋果“蛇果”媲美。秦安縣的水蜜桃、甜杏、香瓜、西瓜、東郭梨,品優價廉,聞名全國。天水還是林麝、青羊、毛冠鹿産地,木耳、生漆、板慄、核桃也很出名。以黨參、當歸、紅芪、大黃為主的中藥材,以生漆、鬆脂、泡桐、花椒、核桃為主的林副産品,亦堪稱佳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夜光杯”,就是用天水武山鴛鴦玉(又叫蛇紋岩)精製而成,買幾衹夜光杯送親贈友,富有意義。天水亞太購物中心,是當地比較有名的綜合購物場所。
  千佛洞交通市內有到達天水千佛山景區的旅遊專綫。千佛洞玩法參觀、考察、
  千佛洞是位於拉稍寺西北約一公裏的天然岩洞,是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所包括的顯聖池、拉稍寺、千佛洞、水簾洞、三清洞5處名勝景觀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50公裏處的鐘樓山峽𠔌中,因壁畫千佛而得名。
  
  又因有摩崖懸塑七佛,故俗稱七佛溝。岩洞一側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原有七窟,現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周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重要資料。水簾洞石窟已架設了懸崖棧道,加固了河堤護坡,並對遊人開放。
  
  行佛洞高約20米,深約500米,主要有三廳(千佛聚會廳、萬年國畫廳、八仙醉樂廳)和五室(吉祥室、聚會室、仙壁室、寶劍室和醉仙室)組成。“千佛聚會廳”由千餘尊形似小石佛的畫面組成,“萬年國畫廳”由三大幅10米見方的壁畫組成,一幅如江河奔騰,一幅如天馬行空,另一幅則有山有水,有亭榭樓閣,色彩、層次均搭配得當,天工巧作,令人叫絶。
  
  千佛洞建築呈東西嚮的長方形,東面有山門。正殿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南北兩則建有配房,磚木建築。正殿為一有鬥拱的硬山頂建築,分前、中、後堂三部分。前堂塑有丈許高的釋加佛像一尊,中堂面闊三間,繪有佛說法圖,18羅漢等塑像;後堂塑有臥佛一尊;三部分緊密相連,構成一個整體。寺院的西南搭有戲臺,供廟會組織的戲班所用。
陝西省府𠔌縣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府𠔌縣舊縣城南門外控遠門內東石崖。出控遠門入小洞,小洞甚麯,且昏暗,行數步出洞,豁然開朗。有窯5孔,3孔供諸佛,或尺許或五六寸,石刻古鰍璀璨滿目,2孔係僧人住室,外列欄桿,內有回廊,憑欄鳥瞰,黃河水滾滾而下,實為縣境勝景。原修築時代不詳,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李逢春等重修。1981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疆吉木薩爾縣千佛洞
  坐落在天山北麓距吉木薩爾縣城西南5km的黃土崗上,嚮北有小路與烏奇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千佛洞建築呈東西嚮的長方形,東面有山門。正殿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南北兩則建有配房,磚木建築。正殿為一有鬥拱的硬山頂建築,分前、中、後堂三部分。前堂塑有丈許高的釋加佛像一尊,中堂面闊三間,繪有佛說法圖,18羅漢等塑像;後堂塑有臥佛一尊;三部分緊密相連,構成一個整體。寺院的西南搭有戲臺,供廟會組織的戲班所用。
  原千佛洞始建於唐代,現千佛洞始建於清代,四建四毀。我們現在見到的是1993年由吉木薩爾佛教理事會募捐修建的,面目已同歷史上的千佛洞不同。壁畫、雕像均為現代工匠重新雕塑繪製。
  [千佛洞]東、西兩面為前、後溝,泉水淙淙細流涓涓,山坡溝底,雜樹叢生。周圍低山簇擁,重岩壘嶂。每年接待前來敬香瞻拜的善男信女和專傢學者達2萬餘人。每年農歷4月初八、六月初六,這裏人流如海,熱鬧非凡。千佛洞現已被列為昌吉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能加以妥善引導、利用,旅遊開發前景看好。
山西交口縣千佛洞
   佛 洞(第四批省保)
  時代:元
  地址: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
  始鑿於元初。石窟深5.5米,寬3.1米,高3米,窟內正中為釋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菩薩和侍者。四周刻有高16釐米,寬8釐米,排列整齊的佛龕,每個佛龕內分別刻有14釐米高的小石佛,共有1055尊,故名千佛洞
寧鄉千佛洞
  位於寧鄉縣崔坪鄉的“千佛洞”是距今3億6千萬年前形成的溶洞,地貌復雜,並有罕見的洞內峽𠔌,垂直高度近100米。 崔坪鄉位於距寧鄉縣城62公裏處的西部山區,境內山清水秀,奇峰峻嶺,石竜洞、峽溪、猴公大山,少年水庫四大景點黃同勾勒出崔坪的秀美和壯麗。石竜洞(原名十三洞)處於風景秀美的石竜山下。相傳由十三個連環洞組成,故名十三洞。石竜洞是長沙地區景觀最集中的石灰岩溶洞,據專傢分析其全長達2300米,洞𠔌幽深,迂回麯折,神秘莫測。洞洞相連,洞內有洞,大的洞可容納數千人,狹窄處僅容納一人通過。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千姿百態,陰河、瀑布暗地橫生,奇景迭出。洞內鼕暖夏涼,是供人避暑、休閑的好去處。從神奇的石竜洞出來,乘車1公裏便進入懸崖壁立的天然峽𠔌——峽溪,溪長5.6公裏,兩岸青山對峙,如刀削斧劈,瀑布飛流,似銀鏈直挂;溪間怪石奇異,美不勝收;其溪麯折迭宕,深𠔌幽潭,是漂流的好去處。穿峽溪,登林蔭石道,上猴公大山。其主峰海拔1100米,處寧鄉、安化、桃江三縣交界處,登上頂峰放目遠眺,頓感心曠神怡,“會當凌絶頂,一覽衆山小”的詩境由然而生。自猴公大山西下便可達國傢小一型水庫——少年水庫,其蓄水量為165萬立方米,庫內水清如鏡,魚類繁多,四周蒼鬆翠竹,倒映其中,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寧鄉千佛洞門票價格:60元/人
紹興千佛洞
  紹興千佛洞位於新昌大佛寺附近,又名千佛岩、千佛禪院,始建於南朝齊永照年間。洞窟中有石佛一千餘尊,浮雕於岩壁龕內,千佛千面,排列端坐,栩栩如生。
山西清徐千佛洞
  石窟為我國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現在我國東漢後期(約公元200年)。南北朝時期,鑿岩造窟之風最為盛行。北魏時期,西北地區大肆開鑿石窟,如敦煌莫高窟(366年),大同雲崗石窟(460年),洛陽竜門石窟(493年)相繼開鑿。隋唐時期,鑿岩造窟之風遍及全國各地,我縣都溝石窟就屬此時後期之作。
  都溝石窟(又名千佛洞),在縣城西7公裏處的都溝村北山上,與岩香寺(今廢)渾然一體。該石窟開鑿於唐末會昌年間(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石窟開鑿在山腰上半部,現共存五窟。一號、二號窟坐北朝南,其它三窟為坐東朝西一字排開。一號窟存摩崖石刻力士坐像兩尊(坯模未成),雕鑿之跡清晰可辨。二號窟謂之千佛洞,在一號窟東側5米處,窟門為長方形,高1.5米,寬1米,外崖由四根抹凌石柱頂立以防坍塌。窟內面闊7米,進深3.6米,高4米,呈馬蹄形。窟內正中存摩崖石刻造像一尊,為釋迦牟尼坐像,通高2米有餘。釋迦為蠃旋髻發,圓臉,身披袈裟,襢胸寬衣,形態自若肅穆,金光燦燦。兩側各有侍佛一尊(右侍佛早廢),左有手持寶劍、身騎麒麟的文殊菩薩,右為身騎白象的普賢菩薩。他們神態飄然,栩栩如生。體態窈窕、衣紋飄逸的侍女像各立兩旁。造像高1.5米,組成9尊一鋪的“華嚴三聖”格局,顯然是佛教華嚴宗的道場。窟壁四周布滿小佛龕1200餘尊,均以蓮花纏枝相連,至今色彩絢麗,金碧輝煌。
  都溝千佛洞的摩崖石刻造像,藝術價值極高。其雕鑿之精細、着色之豔麗、造型逼真是其它石窟無法與之媲美的,美中不足的就是規模小了一點。它的石刻藝術作品處處體現出淳樸、豐滿、俊美、活潑的唐代風格,真是唐代的代表傑作。讓人遺憾的是,該石窟除主佛刻造像外,大部分菩薩及侍女的頭像早已被劫(據鄉人講,這批石佛像在抗戰前就被日本商販劫走)。窟門外左側存力士雕像一尊,右存放羊牧童像及臥羊一尊,這是其它石窟、寺廟、殿堂未曾有過的。流傳至今的“洞門幾時開”的牧童成道的美麗神話故事即發生於此。故事講的是在很早以前,都溝村北有一牧童每天起早貪黑上山放牧,有一天,牧童趕着羊群經過此地時,聽到山裏有叮叮當當的雕鑿之聲,以後天天如此。日子久遠牧童也就習以為常了。又過了一些日子,當牧童趕着羊群回傢路過此地時,聽到山裏有人在嚮他問話:“洞門洞門幾時開?”牧童非常驚奇,又不知該回答什麽為好,也就沒有答理。當晚回到傢中,便給他媳婦講了一遍,小媳婦聽這事新鮮,便不加思索地對丈夫說:“明天再問你時,就說現在就開,看他還有什麽說的!”第二天,正好是農歷七月十五,牧童照常趕着羊群上山放羊,路過山崖時,像往常一樣,山裏頭又有人問他:“洞門洞門幾時開?”這一次,牧童大聲答道:“現在就開。”誰知話音剛落,轟隆一聲,對面的山壁塌了下來,牧童和羊一下子被岩石砸在裏面。而一座金碧輝煌的千佛洞塌露了出來。同時洞外還有牧童和羊的石刻造像。可惜人和羊的面目模糊不清,還沒雕鑿成型,鄉人都為他惋惜,認為牧童不該聽他媳婦的話,洞門再遲開幾天,雕像就全部鑿好了。從此,放羊的牧童也成了神仙。
英文解釋
  1. n.:  the Dunhuang Caves in Gansu Province, where were found in the 1900's countless,  Buddha statues,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frescoes of the Tang Dynasty
近義詞
千佛洞居委會, 千佛洞社區
相關詞
庫木土拉旅遊朝陽景點
包含詞
西千佛洞東千佛洞千佛洞村
千佛洞是朝陽千佛洞寧鄉千佛洞
庫車千佛洞臨汾千佛洞敦煌千佛洞
千佛洞石窟保山千佛洞天水千佛洞
千佛洞溪𠔌棋盤千佛洞溈山千佛洞
甘肅千佛洞剋孜爾千佛洞吐峪溝千佛洞
錫剋沁千佛洞敦煌東千佛洞沙拉木千佛洞
勝金口千佛洞伯什哈千佛洞雅爾湖千佛洞
山神峪千佛洞千佛洞居委會瑪紮伯哈千佛洞
庫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千佛洞森林公園
吉木薩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庫木土拉千佛洞
鄉寧千佛洞壁畫柏孜剋裏剋千佛洞剋孜爾尕哈千佛洞
伯孜剋裏剋千佛洞焉耆七個星千佛洞敦煌西千佛洞壁畫
錫剋沁千佛洞壁畫千佛洞國傢森林公園庫車瑪紮伯哈千佛洞壁畫
庫車剋孜爾朵哈千佛洞壁畫吐魯番勝金口千佛洞壁畫葉城棋盤千佛洞壁畫
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的舞蹈形象拜城剋孜爾千佛洞新1號窟壁畫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的舞蹈形
吐魯番柏孜剋裏剋千佛洞壁畫拜城剋孜爾千佛洞新號窟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