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山西 >臨汾 > 千佛崖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千佛崖投訴電話臨汾旅遊投訴電話:0357-2015547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千佛崖在山西霍縣南7.5公裏郭莊村山腰。山巒堯聳峙,山花爛漫,摩崖造像隱現其間。始刻於唐代、宋、元時屢有造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結束。本尊大佛高約8米,下部刻有唐貞觀以及天寶五年(公元746年),長慶二年(822年)等題記。千手千眼觀音像高約2米,為元代所造。其餘小佛多為三軀一組(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單佛一龕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動,極富民間特色。
No. 2
  ▇千佛崖位於四川廣元市城北5公裏的嘉陵江東岸,古棧道險閣——石櫃閣就在崖南頭,與皇澤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據清鹹豐帝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現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全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竜大佛、如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王龕、力士龕、盧捨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12名和尚為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雲經》呈武則天。《大雲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則天看後大喜,親筆作序,頒布於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雲寺,以珍藏《大雲經》。因武則天生於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雲洞,並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後壁龕中二聖——高宗李治、武則天。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聖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現在廣元市文物管理所修建完善了崖壁樓閣走道,有階梯攀登,可通達各龕窟參觀。
  ▇千佛崖
  【千佛崖】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南京城東北棲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蘇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齊永明年間明僧紹之子在崖上首鎸造無量壽佛和兩側的觀音、大勢兩菩薩,其窟稱"無量殿"。此後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現存大小佛龕294個,大小佛像515尊,俗稱"千佛崖"。龕平面多作馬蹄形,單室。造像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單鋪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題材多以阿彌陀佛、彌勒佛、千佛為主,還有釋迦多寶、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塗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可見石質部分仍保存較好,服飾衣紋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風格圓潤細緻,秀美典雅,與北朝的雲岡、竜門石窟遙相輝映,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相關詞
三臺古井鎮凱江
包含詞
千佛崖組夾江千佛崖霍州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臨汾千佛崖廣元千佛崖
千佛崖風景區柳埠千佛崖石刻千佛崖石窟造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平𠔌千佛崖風景區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