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北京 > 十方普覺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十方普覺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十方普覺寺又名臥佛寺。位於西山北的壽安山南麓,距市區20公裏。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妙足”、“知足”。臥佛寺坐北朝南,由3組並列院落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額題“智光重明”,四柱三樓灰筒瓦頂。牌坊過後是長百餘米的坡道,坡降12米,兩側古柏4行。主要建築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築。樓後傍依山崗,由石級登上山頂,建有亭臺,可俯覽全寺。兩側圍以廊廡、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聯結成一個整體,是中國佛寺早期的一種佈局方法,這種平面佈局在北京一帶較少。寺內還栽有兩株娑羅樹。近處有櫻桃溝景點。琉璃牌坊是山門殿前聳立着一座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額“同參密藏”。碑坊的背面額“具足精嚴”,均為清高宗御筆。牌坊後有一半圓水池,水池兩側有鐘、鼓樓,上有石橋通山門殿。三佛殿是臥佛寺內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即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得名。在約1米高的須彌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貼金佛像端坐在蓮花座上,殿堂的兩傍是彩塑十八羅漢。三佛殿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達摩祖師”和“地藏菩薩”像。臥佛殿面闊3間,緑琉璃筒瓦黃剪邊單據歇山頂,兩側楹聯為慈禧所書,殿中為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臥佛。臥佛於元至治元年(1321)鑄。佛身長5.d米,用銅25000公斤(25噸),鑄銅用工7000個。銅佛作睡臥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麯肱托頭。臥佛後面圍坐着12圓覺菩薩,他們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槃於婆羅樹下,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墻上挂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臥佛寺的簡史。配殿原有數十個大櫥,皆藏着一捲一捲的經文,平時打封上鎖,每年6月24日晾經時,纔啓封開鎖。1966年佛經被毀。四大天王殿,殿內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個從者,還各有91子,輔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還供有韋馱(為佛教守護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將之首)。自唐初以來,即被安置於寺院之中。
No. 2
  【十方普覺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北海澱區香山壽安山南麓。俗稱臥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初名兜率寺。元代進行擴建,改名昭孝寺,又稱洪慶寺。明正統八年(1443)重建後改稱壽安禪林。成化十八年(1482)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改名十方普覺寺。寺坐北朝南,分三路佈局。中路有"同參密藏"牌坊、功德池、鐘鼓樓、山門殿、四大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藏經樓,兩側有達摩殿及悉多太子殿等配殿。東路院為寺僧起居處,有大齋堂、大禪堂、霽用軒、清涼館、祖師院等6進院落。西路5進院落,包括3座行宮院。故東西兩路有"三宮六院"之稱。寺院殿堂佈局沿襲唐代伽藍七堂的法式,在北京一帶非常少見。臥佛殿內供銅鑄臥佛像。臥佛寺殿宇軒昂,古樹參天,有"西山蘭若之冠"的美譽。
  2001年06月25日,十方普覺寺作為清代古建築,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