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數個世紀以來,對於歐洲的基督徒來說前往聖地朝拜是一項最為普遍的活動。雖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歐洲,但許多重要聖地卻在巴勒斯坦。塞爾柱土耳其人的興起,讓前往耶路撒冷和其他中東地區的旅行危險性驟增。土耳其人對非回教徒沒什麽好感,並且結束了阿拉伯人與基督徒之間尚稱和平的關係。同時,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占領有價值的土地,給予拜占庭極大的壓力。1095年,為了回應來自拜占庭皇帝請求協助的要求,教皇烏朋號召了由基督教戰士所組成的十字軍 ,企圖從回教徒手中重新奪回巴勒斯坦。
徵募十字軍 一事激起歐洲騎士的熱烈回應,一方面是出於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證衹要為聖戰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國的回報。此外另一個誘因,是有機會在海外攫取土地與財富,獲利比起與家乡親族或和鄰近地區爭奪要強上許多。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聖者和教派信徒的三萬大軍由君士坦丁堡橫越到小亞細亞。儘管領袖之間一直爭鬥不休,而十字軍 與拜占庭支持者間的承諾也告破裂,這支東徵的隊伍依舊踉蹌前進。在此過程中,土耳其人衹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亂。法蘭剋的重騎士和步兵並沒有跟阿拉伯的輕騎兵和弓兵作戰的經驗,但騎士的耐力和體能讓他們贏得一連串徹底勝利的戰役。安提阿於1098年因內部變節被占領,耶路撒冷則在1099年因駐軍虛弱不足以抵擋攻擊而淪陷。基督教徒經常在勝利後不分年齡、信仰或性別對居民進行屠殺,名聲因而大壞。雖然許多十字軍 在戰後返回傢園,但也有若幹強悍的戰團留下來建立與歐洲相仿的封建王國。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軍 統治者,在人數上遠遠落後於他們試圖要控製的回教徒人口,因而采取興建城堡與雇請傭兵的方式掌控回教徒,不過,法蘭剋的文化和宗教卻博得了該地區居民的好感。十字軍 從他們安全的城堡基地出發,嚮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擊和攔截。百多年來敵我雙方都是以典型的遊擊戰作對抗。法蘭剋的騎士雖然強大但移動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儘管無法抵擋這些重騎兵的衝擊,卻能以輕騎加以包圍,使其部隊失去作戰能力,好在沙漠裏設伏來捕捉他們。雖然十字軍 建立的王國控製了沿岸地區,在補給和增援上不虞匱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滿情緒,皆表明了他們在經濟上的失敗。
由具備作戰能力的基督教僧侶所組成的戰鬥團旨在為聖地而戰。聖殿騎士團和救傷團的騎士成員主要是法蘭剋人,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是日耳曼人。雖然這些十字軍 兇猛而果决,但人數上卻永遠不足以維持地區的安穩。部份的十字軍 王國曾經存在一段時間,因為他們學會談判、妥協,並且挑撥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殘殺。然而一個偉大的阿拉伯領袖的出現,統一了各個回教的族群,這位領袖就是在1174年成為埃及和敘利亞蘇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敗十字軍 並再次占領耶路撒冷。在另一個世紀裏,由於僅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暫成功,歐洲人數度矢言重新控製聖地和耶路撒冷。多達八次以上的十字軍 東徵,在遭到反擊敗陣之前,大多僅能取得沿岸地區以及內陸上的些許進展。第四次的十字軍 東徵甚至沒能抵達巴勒斯坦,反而在維尼斯總督的領導下洗掠君士坦丁堡,為拜占庭帶來一次難以復元的無情打擊。最惡劣的一次十字軍 東徵就是發動於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 ,幾千名歐洲兒童遠渡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卻在那裏被出賣作奴役。
十字軍 所遺留下來的,除了基督徒與回教徒之間新的敵意與封建體係的惡化,同時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於很多領主陸續破産並在死後遺留土地給國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農奴成為十字軍 後不再回來。新的詞彙隨着東徵後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裏面,例如cotton(綿)、m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意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傢(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尚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大發現時代。十字軍 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
蒙古十字軍
1256年,奉蒙古大可汗蒙哥(元憲宗)的命令,旭烈兀親王率領總計十五萬大軍,從中國出發,對波斯和阿拉伯發起西爭。這次戰爭不同於以往蒙古人的“赤裸裸”的世俗徵戰,而是以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並“歸還給基督徒”為戰爭理由。因而被稱為“蒙古十字軍 ”
“蒙古十字軍 ”軍中除了來自中國的基督徒之外,來自基督教附屬國的部隊也有數萬人,海屯親率兩萬亞美尼亞鐵甲騎兵打頭陣。蒙古軍中顯要的基督徒還包括旭烈兀麾下的悍將怯的不花。旭烈兀本人雖然信奉薩滿教,他的王妃脫古思可敦卻是景教徒。脫古思可敦精明幹練,蒙哥汗對她非常賞識,多次囑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脫古思可敦對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每每旭烈兀大軍宿營的時候,軍中的基督教士們就支起帳篷教堂,搖響木鈴,召喚教徒們前來祈禱。
旭烈兀以基督教的名義徵伐哈巴斯阿拉伯帝國,獲得了來自東正教國傢的大力支持,而西方教派的羅馬教庭卻反映冷淡。原因是基督教在一百多年前就東西分野,羅馬天主教和拜占庭東正教水火不容,都認為對方是異端邪說。由於“蒙古十字軍 ”中絶大多數戰爭都屬於東方基督教派別,在羅馬教庭眼中跟異教徒沒有兩樣。羅馬天主教拘泥於門戶之見,終究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利用旭烈兀西徵收復巴勒斯坦的失地。
如果僅僅是保持中立也罷,偏偏在是在旭烈兀主力班師回國(原因是蒙哥大汗在四川鈎魚城意外戰死,旭烈兀要回國參加可汗大選。僅留下了不到兩萬留守部隊)時,羅馬的十字軍 竟然偷襲“蒙古十字軍 ”,從引發了東西十字軍 之間的內訌(在穆斯林看來,這完全是內訌)而導致了蒙古十字軍 的失敗。
蒙古十字軍 留守主將怯的不花在力戰之後,拒絶按蒙古人的傳統“打不過就跑”,而是堅持戰鬥到最後,原因是他希望“殉道”。在戰敗被俘之後,怯的不花平靜的對他的對手說:“你們以為是你們要了我的命,但在我看來,是上帝要了我的命。我雖然死去,仍不失為君主的忠臣,而你們馬木路剋,必不斷的出到叛臣,取代自己的君主。”
被怯的不花說中,不到一年,馬木路剋的君主就被自己的大將殺掉了。 十字軍 東徵(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係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傢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徵行動。但有一些東徵是針對十字軍 東徵地圖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 東徵就是針對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歷程
1095年鼕天,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剋勒蒙城召開宗教會議。他對前來聽他演說的各國騎士發出號召:“任何人專為虔誠而不為虛榮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懺悔。”確定了參加東徵者完全免罪。進而拉開了為期200多年的“十字軍 東徵”。1291年十字軍 喪失了其在東方的最後據點阿剋,十字軍 東徵最終以失敗告終。
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傢。十字軍 東徵是天主教會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口號下發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領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紀末葉被穆斯林(塞爾柱突厥人)占領的。十字軍 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志,故稱“十字軍 ”。 社會各階級均參加十字軍 東徵。以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教會上層僧侶是十字軍 東徵的思想鼓動者—和總的策劃者。他們利用宗教狂熱極力擴大羅馬教廷的政治影響,企圖將希臘東正教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並力圖通過掠奪東方國傢領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領地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破落的騎士階層也為發財致富的機會所吸引,他們成為十字軍 的主要成員;大封建主力圖擴大自己的領地和增加收入,並夢想在東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國傢。意大利的熱那亞、威尼斯和比薩等城市在籌劃十字軍 東徵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從近東驅逐塞爾柱突厥人,並同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賀易關係,對這些城市十分有利。為求擺脫封建壓迫和極端貧睏的道路,貧窮的農民也參加了最初幾次十字軍 東徵。但是,從十二世紀後半期起當農民看清這種希望不可能實現之後,便拒絶參加十字軍 東徵。天主教會宣佈十字軍 軍人是“為信仰而戰的勇士”,把他們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並予以各種特權。 十字軍 大規模東徵(主要是陸路)共進行過八次。
第一次十字軍 東徵(1096—1099),是教皇烏爾班二世於1095年11月26日在剋萊蒙(法國)召開的高級宗教會議上宣佈的。約有10萬人參加了這次東徵。1097年,十字軍 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占塞爾柱人國都尼凱亞,1098年,又攻占埃德薩和安條剋,建立起最初幾個十字軍 國傢——埃德薩伯國和安條剋公國。1099年7月,十字軍 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 在東方建立的其他國傢,均附屬於耶路撒冷王國。城鄉居民多次舉行起義反抗奴役者。為控製十字軍 徵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侶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
第二次十字軍 東徵(1147—1149)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所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1144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埃德薩,是這次東徵的起因。德意志十字軍 最先出動,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軍隊擊潰。法國十字軍 攻占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軍 東徵(1189—1192),是因埃及蘇丹撒拉丁軍隊於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戰役中擊潰耶路撒冷王國軍隊並占領耶路撒冷而引起的。這次東徵,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統率下進行的。腓特烈率軍沿第二次東徵路綫從陸路穿越拜占庭前進。法、英兩國十字軍 由海路嚮巴勒斯坦挺進,途中占領西西裏島。各國十字軍 之間矛盾重重,此次東徵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志十字軍 (最初約10萬人)穿越整個小亞細亞,沿途傷亡慘重,腓特烈一世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水死亡,其軍隊亦隨之瓦解。腓力占領阿卡港後,於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 返回法國。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一定戰果,攻占了塞浦路斯,並建立塞浦路斯王國,1192年又與撒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自推羅至雅法沿海的狹長地帶仍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阿卡港實際上成為王國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與的黎波裏合併的安條剋公國則仍掌握在十字軍 手中。
第四次十字軍 東徵(1202—1204)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策劃的。十字軍 原定東徵埃及,但後來改變計劃進軍拜占庭帝國,先後攻陷兩座基督教城:達爾馬提亞的紮達爾(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軍 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國的部分領土上建立起幾個國傢,其中最大的一個國傢是直到1261年纔滅亡的拉丁帝國,它領有巴爾幹半島許多地區和小亞細亞西北部,以及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上的一些島嶼。第四次十字軍 東徵後,威尼斯共和國作為意大利最強大的國傢壟斷了同東方各國的貿易,並奪取拜占庭許多貿易和軍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軍 東徵(1217—1221)是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國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領奧匈十字軍 聯軍對埃及進行的遠征。十字軍 在埃及登陸後,攻占達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簽訂停戰協定並撤離埃及。
第六次十字軍 東徵(1228—1229)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進行。這次東徵使基督徒於1229年一度奪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軍 東徵(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軍 東徵(1270),是法國國王聖路易九世統率下先後對埃及和突尼斯進行的兩次東徵,但均遭失敗。 十字軍 東徵參戰者社會成份十分復雜,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極不統一。甲胄騎土裝備有長劍和用於刺殺的重矛(不用於投擲)。某些乘馬或徒步的騎土除劍外,還裝備有圓錘或戰斧。農民和市民多數使用刀、斧和長矛。 十字軍 采用騎士軍戰術。通常采用一綫隊形作戰,較少采用“楔形”縱深戰鬥隊形。騎士配置在前,騎士侍從兵和步兵在後。戰鬥由騎土騎兵接戰開始。戰鬥一開始,即分為小群和單兵進行决鬥。騎士騎兵和步兵之間很少協同作戰,對步兵的作用重視不夠。戰鬥時也沒有統一的指揮。十字軍 通常不遠離兵營追擊敵軍。他們裝備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裝有輪子的活動攻城碉樓擊破要塞城墻和城堡圍墻。十字軍 在實施陸海聯合遠征或海上遠征時,利用大型貨船輸送軍隊和武器。在陸海聯合遠征中,他們曾試圖組織陸海軍的協同作戰,規定了遠征的起點和時間及陸海軍在敵國領土上會合的地點和時間。但十字軍 所有東徵都缺乏充分準備。 與十字軍 作戰的土耳其和阿拉伯軍隊的主要兵種是輕騎兵。他們裝備有弓弩、馬刀。其戰鬥素質和機動能力都優於笨重的騎士騎兵。土耳其和阿拉伯軍隊先用弓箭殺傷十字軍 ,爾後將其包圍,猛打猛衝,割裂敵軍,加以殲滅,恩格斯寫道:“……當西方的重裝騎士將戰場移到東方敵人的國土上時,便開始打敗仗,在大多數場合都遭到覆滅。”(《馬剋思恩格斯全集》第14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5頁)。自然條件也有助於土耳其和阿拉伯軍隊,身披鐵甲的騎兵人馬經受不住灼日暴曬,往往中暑倒斃。 十字軍 東徵促使西歐軍隊重裝騎兵作用的下降和輕騎兵、步兵的復興,使西方對東方民族的軍事學術發生了興趣,其結果是學會了製造燃燒劑(希臘縱火劑),後來又發明了火藥與火器。同時,他們還從阿拉伯人那裏學會了使用指南針,從而大大改善了航海的條件。在十字軍 東徵過程中,橈槳戰船隊開始被帆船隊所代替,這標志海軍戰略戰術發展的新時期已經開始。 十字軍 東徵持續了將近二百年。東方擊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勢,繼而轉入對封建歐洲的進攻。土軍占領巴爾幹半島,並開始嚮歐洲腹地推進。同時,十字軍 東徵結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統治地位。地中海區域的貿易為威尼斯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壟斷,從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許多城市的發展。總的來說,十字軍 東徵使東方和西歐各國千百萬人喪生,並造成巨大物質損失,大大破壞了這些國傢生産力的發展。 儘管十字軍 東徵給東方和西歐各國生靈塗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但它們對歐洲文明卻有着長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限於它為歐洲基督教各王國的內戰找到了一個出口。十字軍 東徵使得歐洲大陸走上了一條世界主義的道路,使歐洲人認識到更為廣阔的外部世界。老兵們看到了他們的鄉村裏永遠也看不到的東西,他們帶回來的故事點燃了歐洲創造的火花。
從12世紀開始,即大約在第一次十字軍 東徵之後,回憶錄和歌麯形式的文學詩歌興盛起來。在中世紀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後,十字軍 史詩的發展和擴散被一些學者稱為“12世紀的復興”。
很多人幹脆就沒有回歐洲,尤其是那些在歐洲沒有繼承土地機會的不是長子的人。留下來的人在聖地建立了軍事、文化和商業前哨。他們在第一次東徵後建立起來的要塞,常常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與阿拉伯世界衆多圖書館的接觸為歐洲封閉的學者們開闢了全新的世界,他們逐漸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語保存了若幹個世紀的豐厚的古希臘典籍。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伴隨着暴力的互動。從某種方面來說,十字軍 東徵在傳播知識層面的積極作用超過了它的負面影響。
十字軍 東徵還將歐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個發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來。對中東奢侈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意味着歐洲必須拿出自己的物品來交換,由此促進了歐洲羊毛和紡織業的發展。十字軍 東徵和中東拉丁王國的結束意味着獲得亞洲貿易品的難度增加,但需求卻並未因此而減少。一些歷史學家推測,15世紀中東對歐洲商人的關閉加快了航海探險的步伐,並最終導致新大陸的發現。
華盛頓美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阿剋巴·阿赫邁德說:“十字軍 東徵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至今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一個歐洲長期進攻的記憶。”它的影響深刻:對當時可能是全球最強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來說,東徵及其造成的破壞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動搖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對歐洲來說,十字軍 東徵則是一個起點,它推動着歐洲從一個黑暗的孤立時代走嚮開放的現代世界。
十字軍 所遺留下來的,除了基督徒與回教徒之間新的敵意與封建體係的惡化,同時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於很多領主陸續破産並在死後遺留土地給國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農奴成為十字軍 後不再回來。新的詞彙隨着東徵後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裏面,例如cotton(棉)、m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意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傢(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尚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大發現時代。十字軍 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 聖殿騎士團是在十字軍 出現以後,所衍生出來的一種軍事化的修道院組織,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聖殿與朝聖者、並攻擊回教徒。
歷史上共有3個聖殿騎士團:
1113年成立的聖約翰騎士團(Knights of St. John),是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屬下的一支軍事修道院組織,因此它又稱為“耶路撒冷騎士團”(Knights of Jerusalem)或“醫院騎士團” (Knights Hospitalers),是十字軍 為保護有病患的朝聖者而設。所穿服飾與紋章是黑袍+白色十字,所以又叫“白十字騎士團” (Knights of the White Cross)。
1118年成立的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s),又稱為“所羅門貧苦聖殿騎士團” (Knights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成員須一生恪守“貞潔、貧窮、順服”,所以又稱為“基督的貧苦騎士團”(Poor Knights of Christ),所穿服飾與紋章是白袍+紅色十字。紅色十字乃代表殉道,所以又叫“紅十字騎士團” (Knights of the Red Cross)。《達芬奇密碼》書中所指的就是這個組織。
1090年駐耶路撒冷的日耳曼族條頓人所設立的“聖瑪利亞醫院騎士團”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t. Mary of the Teutons in Jerusalem) 簡稱條頓騎士團 (Teutonic Knights)。所穿服飾與紋章是白袍與黑色十字。此後1095年,當時的教皇烏班二世發動第一次十字軍 東徵,誓要為重奪耶路撒冷聖墓堂而戰,十字軍 於1099年凱旋。
12世紀開始,宗教觀光業是當時耶路撒冷最大的稅收來源。1118年,300名朝聖者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遭回教徒殺害。之後一位來自法國香檳區的騎士,巴勇(Hugh de Payens)請求當時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成立宗教教團,保護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者。國王允準他的要求,巴勇聯同約30名騎士組成了第一批的“基督的貧苦騎士團”團員,身份皆為武僧,主要職務乃維持朝聖道路安全。鮑德溫二世把他們安置在王宮的側廳,即聖殿區以前清真寺所在之處,所以騎士團又被稱為“耶路撒冷所羅門聖殿騎士團”。
初期的騎士都是真正的武士,恪守一生為上帝效力、對基督“貞潔、貧窮、順服”的誓言,大傢對在聖殿騎士戰場上的英勇贊美有加,歐洲各地紛紛捐獻,支持聖殿騎士團在各地區組織分會。之後騎士團因富有而變質,他們擁有龐大地産,是法國及英國貴族的銀行傢,他們變得驕橫貪婪,也不再照顧朝聖道路安全。
1306年,法皇菲力四世國庫空虛,垂涎聖殿騎士團的豐厚資産。1307年10月13日,菲力四世下令逮捕全法國境內的聖殿騎士團成員,包括聖殿騎士團首領傑剋·莫萊 (Jacques de Molay)。1310年5月12日,54名聖殿騎士團成員被菲力四世判處火刑。1314年3月18日,傑剋·莫萊在巴黎遭處火刑。隨着他的死,聖殿騎士團也宣告結束。
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全稱是“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又被稱為聖約翰騎士團或善堂騎士團,是最為古老的軍事修會,代表羅馬教廷。醫院修會在第一次十字軍 東徵前就成立了。約1070年,一些阿馬爾菲商人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附近,建造了兩座修道院和一個招待所,讓朝聖者居住。招待所就是醫院的前身。1099年,法國貴族Gerard和幾名同伴占據了教堂附近的醫院,用來照料傷患和朝聖者。1113年,教廷承認他們是獨立的修會,並賜予他們一係列的經濟、政治特權,如無需繳納什一稅,無需接受任何政權的領導,衹受教皇節制。醫院騎士團的會規以聖奧古斯丁修會的會規為基礎製定。騎士團的成員分為教士、騎士和士官,以及會友。騎士團由一位大團長(Grand Master)統治,並有教士會議和八位法官協助。其組織和聖殿騎士團十分相似。
馬耳他騎士團或馬耳他主權軍事教團的全名為耶路撒冷、羅德島及馬耳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 (拉丁語: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該組織初於1080年在耶路撒冷成立阿馬爾菲醫院,其目的是幫助及提供前往聖地朝聖的窮人與病人。在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 東徵期間占領耶路撒冷後便成為一天主教軍事修士會。在之後陸續喪失天主教聖地的情形下移至羅得島,但還是保持其主權獨立地位,之後再遷往馬耳他,該地當時是西班牙駐西西裏島總督的行政中心。縱使最後騎士團遭拿破侖逐出馬耳他島,但存活下來的團員依舊繼續活動。在當時騎士團的女爵衹是騎士的輔佐而已,而馬耳他騎士團是整個聖傳的承接者。 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傳“無罪”兒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兒童十字軍 可以創造奇跡。致使3萬多名兒童參軍。他們大多數是農民傢孩子,年齡不超過12歲。在法國南部馬塞集合以後,他們就擠在木船上渡海東徵。一部分船遇到風暴沉沒,一部分船到達埃及後,船上兒童全被船主賣為奴隸。在德國也有2萬多名兒童參軍。他們翻越了阿爾卑斯山。由於糧食匱乏餓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幾千人到達意大利後又被拐賣。“兒童十字軍 ”使歐洲喪失了五六萬天真無辜的孩子。 十字軍
Crusades
Shiziiun
十字軍 (erusades)21一13世紀末,
羅馬教皇和西歐各國君主在收復宗教聖地耶
路撒冷名義下遠征東地中海沿岸地區的侵略
軍。因軍服上綴有十字標記,故名。也泛指
中世紀羅馬教皇倡導組織或支持的旨在徵伐
非天主教勢力、鎮壓“異端”的軍隊。十字
軍成員復雜,動機各異。西歐封建社會的內
在矛盾,促成十字軍 運動興起;東方政局動
蕩,拜占庭、塞爾柱帝國的沒落與分裂,則
使人侵者有機可乘。十字軍 以西歐封建騎士
為主,披挂重裝甲氰作戰時多采用騎兵楔
形隊形。10%一1270年,西歐封建主先後八
次組織十字軍 東徵。1099年夏,十字軍 攻剋
耶路撒冷,依照西歐模式在東方占領區建立
耶路撒冷王國、埃德薩伯國、的黎波裏伯國
和安條剋公國等十字軍 國傢,並先後組建聖
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及條頓騎士團,以增
強其軍事力量。1144年,塞爾柱突厥人滅埃
德薩伯國。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在海廷
之戰中擊敗十字軍 國傢,解放耶路撒冷。
1204年,十字軍 占領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
黔
東徵途中的十字軍 (畫)
帝國。此後,一卜字軍運動漸趨衰落。1291
年,埃及攻占十字軍 最後據點阿卡(在今巴
勒斯坦北部),一卜字軍東徵以失敗告終。
來,羅馬教皇為鎮壓“異端”,曾多次組織
過十字軍 。(瀋堅)
n.: crusaders, the Crusades, crusader 宗教 聖杯 人物 戰爭 中東 伊斯蘭教 百科大全 英國 法國 歷史 阿比爾派教徒 歐洲 中世紀 神聖羅馬帝國 耶路撒冷 巴基斯坦 臺服 魔獸世界 Dota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波羅的海
十字軍甲 十字軍盾 十字軍帽 十字軍級 十字軍戰士 十字軍東徵 參加十字軍 十字軍東侵 加入十字軍 核成十字軍 冰封十字軍 閃耀十字軍 閃光十字軍 銀色十字軍 銀白十字軍 薔薇十字軍 血色十字軍 鐵血十字軍 天界十字軍 蒙古十字軍 十字軍騎士 孩童十字軍 十字軍坦剋 神獸十字軍 暗黑十字軍 兒童十字軍 黑暗十字軍 十字軍之弓 光明十字軍 十字軍肩鎧 十字軍護腿 十字軍護手 十字軍護甲 十字軍長弓 十字軍臂甲 神聖十字軍 十字軍廣場 十字軍屍體 十字軍披風 十字軍戰靴 十字軍顱骨 十字軍徽記 十字軍鎧甲 十字軍軟甲 十字軍護盾 十字軍圓盾 十字軍腰帶 捲軸十字軍 十字軍頭盔 墮落十字軍 十字軍打擊 十字軍之怒 十字軍之錘 十字軍審判 十字軍聖印 十字軍前哨 十字軍裙甲 聖殿十字軍 十字軍戒指 十字軍耳環 十字軍項鏈 十字軍手套 十字軍長靴 十字軍套裝 十字軍護肩 十字軍腿甲 十字軍光環 十字軍之巔 十字軍參加者 大十字軍試煉 十字軍的召喚 十字軍式坦剋 十字軍大激戰 十字軍鐵手套 十字軍禮拜堂 十字軍武器庫 沉默的十字軍 十字軍的庇護 大十字軍之錘 十字軍軟裙甲 十字軍重裙甲 十字軍軟手套 明十字軍頭盔 十字軍重手套 十字軍軟長靴 十字軍重長靴 十字軍重頭盔 十字軍的靈魂 血色十字軍套裝 要塞十字軍東徵 魔法門之十字軍 血色十字軍護手 血色十字軍徽章 血色十字軍文件 血色十字軍臂章 血色十字軍腕甲 大十字軍的命令 血色十字軍鑰匙 血色十字軍腰帶 血色十字軍襯肩 血色十字軍護腿 墮落十字軍腰帶 墮落十字軍腿甲 血色十字軍戰靴 血色十字軍營地 血色十字軍教堂 血色十字軍護胸 血色十字軍哨崗 大十字軍的腰帶 大十字軍的肩甲 大十字軍的頭盔 強化十字軍聖印 血色十字軍鏈甲 贖罪十字軍之槌 大十字軍的護腿 血色十字軍堡壘 十字軍王朝崛起 海角十字軍戰士 混沌十字軍手套 混沌十字軍戰靴 暗黑十字軍鎧甲 暗黑十字軍頭盔 混沌十字軍頭盔 混沌十字軍腿甲 混沌十字軍鎧甲 混沌十字軍護肩 暗黑十字軍手套 光明十字軍套裝 暗黑十字軍戰靴 暗黑十字軍套裝 暗黑十字軍腿甲 暗黑十字軍護肩 血色十字軍護軀 仁慈十字軍腿鎧 皇傢十字軍長劍 迷失十字軍腰帶 迷失十字軍胸鎧 血色十字軍戰袍 血色十字軍炮彈 一堆十字軍顱骨 十字軍廣場護肩 十字軍打擊雕文 光明十字軍鎧甲 光明十字軍手套 光明十字軍護肩 光明十字軍戰靴 光明十字軍腿甲 十字軍前進營地 光明十字軍頭盔 附魔武器十字軍 血色十字軍崗哨 無悔的十字軍戰士 恩底彌翁的十字軍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第六次十字軍東徵 第八次十字軍東徵 第二次十字軍東徵 第五次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之王朝崛起 穿牛仔褲的十字軍 第七次十字軍東徵 血色十字軍波刃劍 無悔的十字軍戰士Ⅱ 第一次十字軍 中的隆巴第人 血色十字軍 的古往今昔 CRUSADER十字軍 戰士戰鬥機 阿比爾派教徒十字軍 十字軍 占領君士坦丁堡要塞:十字軍東徵 F-8“十字軍 戰士”(Crusader) F-8“十字軍 戰士”戰機 鐵血十字軍I&II “十字軍 戰士”自行火炮 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 創世降臨:宇宙十字軍 戰錘40戰爭黎明-黑暗十字軍 起源崛起:宇宙十字軍 獅心皇之十字軍遺産 創世降臨宇宙十字軍 血色十字軍前方營地 血色十字軍徽記之戒 十字軍 的雕飾板甲護肩十字軍的板鱗甲頭盔 十字軍 的雕飾板甲護腿十字軍的板鱗甲護肩 十字軍的板鱗甲護手 十字軍的板鱗甲護胸 十字軍的板鱗甲護腿 十字軍 的雕飾板甲護胸十字軍 的雕飾板甲頭盔十字軍 的雕飾板甲手套抗擊十字軍東侵之戰 十字軍廣場郵箱鑰匙 血色十字軍新兵長袍 公式附魔武器十字軍 血色十字軍 指揮官莫格萊尼 “十字軍 戰士”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係統 美國“十字軍 戰士”155毫米火炮係統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