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年終總結:
有句話說:"人在北京漂,哪能不挨刀",對於許多懷帶各種夢想來北京創業生活的男男女女們,如果還未在社會磨練五年以上,如果月薪還在5000以下,如果沒有顯赫的學歷和家庭背景,每個人都會面臨許許多多的睏難與折磨,我已在北京混了六年多,雖然仍是草根一族,但有很多心得願與各位博友交流一下!
第一點:必須的持續學習能力
很多朋友認為大多社會名流,企業精英當年也是沒上過大學或者不是名牌畢業,因此認為學習無所謂,這是嚴重的錯誤! 學歷不等於知識,沒有學歷的人可以出人頭地,但沒有知識的人一定不會成竜成鳳,很多朋友衹看見了名人們沒有上過大學或好大學所以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忽略了他們在艱難的人生歷程中在社會大學所鍛煉出的優秀品質與再學習經歷,而這些歷練所帶來的知識與經驗,纔是他們可以高人一等的根源所在!
所以,無論諸位是大學畢業,還是沒上過大學,無論你曾經學過何種專業,現在都不能有任何藉口退卻再學習的機會,而且要不斷創造機會去學習! 不僅僅是去課堂參加培訓,不僅僅是要求公司完善培訓制度,包括與販夫走卒的交流體驗,包括對商場政界事件的個人模擬分析,包括對自然萬物的細微觀察,都是不斷提升自我的途徑!
職場就是戰場,這裏不相信眼淚,沒有真纔實學,註定沒有成功的機會!
第二點:與當地人共處的能力
首先:什麽是當地人
古代和近代北京作為國都時的人口數量
遼 (907--1125)(陪都時期。國都為中京) 30萬人
金 (1115--1234) 102萬人
元 (1206--1279) 40萬人
明弘治四年(1491年) 67萬人
清順治八年(1651年) 42萬人
民國
1913年 73萬人
1930年 130萬人(南京是國都)
1936年 155萬人(南京是國都)
1948年 203萬人(南京是國都)
建國以來北京的人口數量
1958年 660萬人 ,比1948年增加457萬人
1978年 871萬人 ,比1958年增加211萬人;
因為1968年是文革期間,所以沒有人口數據
1988年 1061萬人,比1978年增加190萬人
(1993年 取消糧票,外地人開始大量來京)
1998年 1246萬人,比1988年增加185萬人
2008年 2213萬人,比1998年增加967萬人;其中本市人員1204萬,外地來京人員(瞬間人口)1009萬。北京全年外來人口超過1億4700萬“人次”,居世界之冠。
總結:1948年至1958年(增加457萬人)和1998年至2008年(增加967萬人)為兩個北京人口增長的“高峰十年”
最新消息:截止2009年2月北京瞬間人口已經突破3074萬人
什麽是瞬間人口
對於‘瞬間人口’的統計,我們不妨做這樣的解釋:抽樣調查的結果,一個月中抽樣三天,半年中抽樣三個月,在同一個時間點全市進行突擊性普查所統計出來的流動人口。”
北京的瞬間人口
北京是座特殊的城市,有其特殊的政治性
所以,北京的人口統計不適用於居住超過半年的人口數纔納入常住人口數量這一現行的統計依據。
舉個例子:2008年因為舉辦奧運會(算重大外事活動),北京城管加大了對於無照商販的打擊力度,北京公安加大了對於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這兩項打擊使得原來很多在北京居住過不滿半年的外地人離開了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這些人又大批返京,但是請註意:住址換了(好幾個月沒住了,誰也不能白交房租呀),他們繼續在北京居住,但是無論奧運會召開之前還是之後,他們分別在京居住的這兩段時間,都不到半年,又換了住址,很難將他們統計進來,所以北京纔會形成2008年辦了850萬暫住證,而統計結果外地來京人員衹有465萬這一自相矛盾的結果。
北京每年的重大活動還有很多,例如今年的60周年大慶,每年的兩會等等。到了這些時間段,對於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都會加大,都會使得一部分人失去生存空間,但是打擊過後,該回來的人又回來了。
綜上所述:建議用瞬間人口代替常住人口來統計北京人口數量
PS:2007年,北京瞬間人口2100萬,常住人口1633萬
支付寶用戶估算的北京總人口
20到35歲的成熟用戶群體占支付寶總用戶數的83%。目前北京地區的支付寶用戶數達到1162萬,成為使用該工具用戶最多的城市。
北京總人口(按支付寶用戶估算)
20--35歲占總人口30%(來自北京統計年鑒2008),總數量964.46萬(1162萬支付寶用戶的83%)
結論:北京總人口(估算)3214.86萬
現代北京人
廣義:有北京戶口的中國公民;
狹義:身份證號110開頭的中國公民。
前者指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的總和,包括將戶口遷入北京的原外地戶口人員;後者指老北京人;因為身份證號終身唯一章子怡不變,不隨戶口遷移而改變,所以可以以此區分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
PS:身份證號前6位代表的行政區域:
北京市|110000,天津市|120000,河北省|130000,山西省|140000,內蒙古自治區|150000,遼寧省|210000,吉林省|220000,黑竜江省|230000,上海市|310000,江蘇省|320000,浙江省|330000,安徽省|340000,福建省|350000,江西省|360000,山東省|370000,河南省|410000,湖北省|420000,湖南省|430000,廣東省|440000,廣西壯族自治區|450000,海南省|460000,重慶市|500000,四川省|510000,貴州省|520000,雲南省|530000,西藏自治區|540000,陝西省|610000,甘肅省|620000,青海省|630000,寧夏回族自治區|6400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50000,臺灣省(886)|710000,香港特別行政區(852)|810000,澳門特別行政區(853)|820000
北京城區的範圍
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屬中心城區,老北京人皆出於此四區
朝陽、豐臺、石景山、海澱原屬近郊區,現在已劃為北京市城八區
在京人員戶籍地
根據中國最大的徵婚交友網站珍愛網的用戶調查結果顯示,在京20歲--49歲的人群當中,按戶籍地省份劃分,黑竜江人占總數的15%,北京人占10%,其他省市人占75%;也就是說年輕人(勞動力)當中本地人占10%,外地人占90%。
北京人的性格特點
北京人的活法是哲學的,也是詩意的。因為中國哲學是一種人生哲學。它並不來自邏輯推理,而來自人生體驗。體驗衹能用詩來表達,生活也衹有詩化以後纔有藝術性。北京人的生活之所以充滿藝術性,就因為他們總在做詩。或者說,總在做夢。做詩和做夢,有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說有區別,也就是夢有噩夢,而詩多半是美好的。北京人便多半是生活在美夢和史詩之中。這使他們雖然難免不切實際,但也確乎大氣磅礴;雖然難免自以為是,但也確乎圓潤渾成。北京人是有點油,但不淺薄。他們也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和高雅。即便是最俗的俏皮話,也有歷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層的市井小民,也顯得(當然也衹是顯得)相當有智慧學問。甚至就連他們的世故,也因為是哲學詩,以至於最世故處反倒顯不出世故來,豈止是顯不出世故?沒準還有幾分天真可愛。北京人畢竟是古老文明最正宗的承傳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怎麽也掉不了價。
北京人是很大氣,但這大氣常常變成霸氣;北京人是很平和,但這平和可能變成平庸;北京人是很達觀,但這達觀往往成為不思進取的托詞;北京人是很幽默,但這幽默弄不好就變成了油嘴滑舌。北京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比方說,你在北京問路,如果不先叫一聲“大爺”,得到的回答便可能是:“自個兒找去吧,您哪!”沒什麽無私奉獻熱情好客的事。
甚至北京人最引以為自豪的禮數和豪爽,也可能變成虛套和假模假式。一個朋友這樣嚮我描述他對北京人的感受:北京人不是很熱情很豪爽麽?見面三分鐘,如果你們很投緣,他立馬就會和你拍肩打背,成了“哥們”。如果你到他傢裏去,神吹海哨聊得起勁,他會堅持留你吃飯。
如果你要走,他會生氣說:“哥們別走!我鍋都給你刷了!”可你要真留下來吃飯,那就麻煩了。“喲!哥們,您可把我坑啦!”“你不是連鍋都刷了嗎?”“鍋是刷了,可面還沒買哪!”
北京人最可貴的,是他們的貴族精神。什麽是“貴族精神”?依照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說法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道德”。
顯然,所謂“貴族精神”,指的是一種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貴的精神氣質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其中,人格又最為重要。所以,貴族精神其實無關乎門第和血統,也無關乎身份和地位。比如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的曹劌,雖無官銜爵位,卻有貴族精神;而那個在俘虜營裏“樂不思蜀”的劉禪,雖然是鳳子竜孫,卻與貴族精神無緣。
然而,貴族精神既名之曰“貴族”,也就並非輕易可以養成。它多半是在優勢的文化教育環境中熏陶出來的。所以,它不可能産生在鄉村,而基本上衹會是城市文化、上層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對應物。北京是中國最大最高貴的城市,北京當然會有貴族精神。
正是由於這種精神,北京纔成為中國最大氣的城市。北京從來就是一個敢於獨立思考同時也敢於發表這些思考的城市。惟其如此,它纔會成為五四運動和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就連所謂“北京人什麽話都敢說”,也有這種精神在內。它甚至使北京人的貧嘴不那麽讓人討厭。反倒有時會有幾分可愛。
同樣,正是這種精神,使北京雖有粗俗粗鄙卻不致沉淪。北京是不乏粗俗粗鄙的(比如“YT”“SB”之類的“市駡”)。它往往表現為北京特有的一種痞氣,我在下面還要講到。而且,正如北京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是第一流的,北京的痞氣也是第一流的。如果要和北京人比一比看誰更痞,相信沒有人比得過。但,北京卻不會因此而變成一個“痞子城市”。因為貴族精神是北京的靈魂。所以北京人即便 痞,也痞得帥、痞得派、痞得俏皮,痞得有藝術性,甚至幹脆就痞成藝術品。
無疑,貴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産生。它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纍與熏陶。北京恰恰有這樣的條件。
不過,貴族精神可取,貴族派頭則不可取,尤其是在今天。包括北京學人身上的某些士大夫氣,也不完全可取。可取的是其人格精神,不可取的是其現實態度。一方面,這種士大夫氣總是不免半農村文化和遺老遺少的味道。北京某學人刊物就有很重的這種味道。傳統當然是寶貴的,田園詩也很美,但不要忘記它們和“封建社會”總是有着不解之緣。另一方面,正如下面將要講到的,北京現在也少有田園詩般的情調,北京的學術界現在也相當浮躁。由某些特別浮躁的人來提倡士大夫氣,便 不免讓人懷疑其中有什麽“貓膩”。至少,正如北京的某些建築給人以穿西裝戴瓜皮帽的感覺,北京某些人的貴族派頭和士大夫氣,也讓人覺得是孔乙己不肯脫 下長衫。如果那長衫竟是為了把“尾巴”遮住,就更加不敢恭維了。
這也未必就是杞憂。事實上,“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沒有永遠的貴族,也沒有什麽永恆不變的東西。從莊子到阿Q,有時也衹有一步之遙。事實上,不少北京人就不乏阿Q精神。比如“打腫臉充胖子”,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前面已多次講過,北京人的毛病,就是虛,喜歡擺譜、講排場、充胖子和誇誇其談。就連他們最看重的禮數,也透着一股子虛氣。所謂“倒驢不倒架”, 便很可能驢沒了,衹剩下架子;貴族精神沒了,衹剩下派頭,而且還是塑料紙包裝的。無疑,矛盾對立的雙方,總是會轉化的。崇高會變成滑稽,勇敢會變成粗魯,巧智會變成油滑,大度會變成馬虎,貴族精神也會變成痞子作風,此之為北京人所需警惕者。
北京生,北京長的北京名人:
習近平(政治傢)
宋丹丹(小品演員)
英達(導演、演員)
濮存昕(演員)
許晴(演員)
徐靜蕾(演員、導演)
章子怡(演員)
王菲(歌手、演員)
黎明(歌手、演員)
張怡寧(乒乓球運動員)
滕海濱(體操運動員)
張楠(體操運動員)
馮坤(女排運動員)
王濤(乒乓球運動員)
莊則棟(乒乓球運動員)
陳穎(射擊運動員)
楊凌(射擊運動員)
王旭(摔跤運動員)
羅微(跆拳道運動員)
楊曉君(女排運動員)
馬燕紅(女子體操運動員)
董炯(羽毛球運動員)
邵佳一(足球運動員)
楊晨(男,足球運動員)
呂麗萍(演員)
葛優(演員)
馮小剛(導演)
蔡明(演員)
王雪純(央視主持人)
肖薇(央視主持人)
楊晨(女,央視主持人)
劉純燕(央視主持人)
趙忠祥(央視主持人)
孫正平(體育界說員)
田震(歌手)
蔣小涵(主持人、演員)
關凌(主持人、演員)
英壯(演員)
金銘(演員)
葉靜(演員)
高圓圓(演員)
滿文軍(歌手)
滿江(歌手)
蔡國慶(歌手)
曹穎(主持人、演員)
李連傑(演員)
沙寶亮(歌手)
崔健(歌手)
竇唯(歌手)
鞠萍(央視主持人)
成方圓(歌手)
虞夢(演員)
薑昆(相聲演員)
陳佩斯(小品演員)
蔡明(小品演員)
小柯(歌手)
老狼(歌手)
高曉鬆(歌手)
大張偉(歌手)
楊瀾(主持人)
張越(央視主持人)
朱迅(央視主持人)
宋世雄(著名體育評論員)
趙子琪(演員、主持人)
鬍紫微(北京電視臺主持人)
焦晃(演員)
鬍軍(演員)
順子(歌手)
蕭蕭(歌手)
常寬(歌手)
李學慶(模特、演員)
梁天(演員)
張紀中(導演)
陳魯豫(鳳凰衛視主持人)
許戈輝(鳳凰衛視主持人)
劉芳(鳳凰衛視主持人)
曾子墨(鳳凰衛視主持人)
陳曉楠(鳳凰衛視主持人)
楊立新(演員)
戴嬈(歌手)
王姬(演員)
劇雪(演員)
孫鬆(演員)
牛莉(演員)
李響(女,足球記者)
王非(籃球教練員)
宋曉波(女,前國傢女籃隊長)
黃磊(演員、導演、歌手、教師)
李金鬥(相聲演員)
劉力揚(2006超女季軍)
陳凱歌(導演)
洪晃(導演陳凱歌前妻)
王毅(中國駐日本大使)
李素麗(原21路公共汽車售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
陳羽凡(羽·泉組合成員)
各直轄市中本地年輕人所占比例
北京:在京外地人=1:9 ,北京人占10%
上海:在滬外地人=7:13,上海人占35%
天津:在津外地人=9:11,天津人占45%
重慶:在渝外地人=13:7,重慶人占65%
其次:怎樣與當地人相處
儘管現實中一定要面對種種不公,但對於來北京漂流的各方精英們,你們來北京的目的都是為了可以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記住,是為了價值,為了利益,然後纔是享受生活的樂趣! 生存是第一位的!你不是來打架的,不是來胡闹的! 所以,如果這些小事都無法忍耐,那我勸你立刻回家乡,不要在北京這個城市混着! 而且,還需註意的是,每個地域的人都有着其劣行,但同樣也都有着各自的優點,北京人也有很多我們趕不上的地方,況且,在大傢互相指責的同時,我們不能把責任都歸於當地人,也要看我們是不是做的不對,也有不妥之處! 萬事存乎矛盾之中,兼顧考慮!
所以,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上,或者說與所有不認識的人交往中,首先要學會忍耐,要有容人之量! 其次要換位思考!
第三點:人脈積纍能力
每個成功人士,絶對是人脈廣泛者! 這個問題很多朋友也都是明白的,不就是多條朋友多條路麽! 這話當然是正確的,廣泛的人脈關係必將是你成功和自保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可是你知道如何積纍人脈麽?衹是不斷的遞交名片便互稱兄弟? 那就真的錯了,這樣的人脈必將脆弱!
誠信是建立人脈的必須前提,以互聯網等先進手段,多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建立廣泛的人際圈子,不要歧視別人,要與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朋友交往! 經常思考我在尋求他人支持的同時我又會為他人帶來何種實質幫助! 必須要有長期的對人脈的關註與維持! 總之,人脈的順暢和廣泛,你必須重視! 試問自己,是否真正的主動去積纍,比如,在你離職後,是否還與前任的領導同事聯繫? 你是否因歧視某個行業的人便冷淡處事? 人脈沒結成,反而平添一堵墻,更是麻煩!
第四點:明確的自我規劃能力
1:不混混噩噩,不隨波逐流,對於自己的職業目標,個人方向有着堅定的規劃與努力!
2:生活的點點滴滴要有秩序的進行,要如一個軍人那樣有綱有目,無論你今後怎麽享受,在你北漂的前幾年,你必須這麽嚴格要求自己!
3:對於自身心理,特徵,出身,缺陷等等方面要有明朗的提高與剋服計劃,要有清晰的認識!
4:對於自己的身體要有定期檢查的習慣,沒有背景的北漂族,漂泊前幾年註定辛苦,所以要勤於鍛煉,註意調養!
第五點:一綫銷售的工作能力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剛來北京或工作不滿三年,那麽最好是從本單位或離職後從一綫銷售開始磨練,無論你將來是從事行政,人力,會計,公務員,醫生還是其他領域,你的頭期工作如果是從一綫銷售做起,如果可以纍積滿20個月以上,將對你的未來成長有着不可衡量的作用!
我是從一綫銷售做起的,但不是說我曾經做過一綫銷售就高擡銷售職位的位置! 我的職業目標並不是銷售,而是客戶服務專業領域! 但是曾經的經歷及翻閱了許多成功者的捲宗看,銷售真的是最鍛煉人的工作,因為它不是人做的!呵呵! 無論是意識,無論是禮儀,無論是技巧,無論是經驗,無論是氣度,無論是心理,都會對你有着重要的鍛煉價值,相信我,從一綫銷售做起,幹一到二年,然後再挑選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六點:心態調整的能力
人活着,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責任!
北漂的生活,或者說天下漂流者的生活,甚至說所有人的生活,都是酸甜苦辣,坎坎坷坷!北漂的日子中,有着各種情感交織期間,最多的,就是迷茫和孤獨!因此你必須要有釋放壓力的能力!
壓力的釋放,許多人選擇去高山流水旁對月當歌,或是悶在傢裏,要麽就是去什麽健身房打些假人所謂減壓,但是這些,並不是真正的解壓! 真正的解壓,首先要認清你的壓力源出於何處!
我減壓的方式一般是出去走走,不是和朋友出去,而是獨自一人,因為朋友的勸解雖是好意,卻會因為瞭解我的情況而偏引我的方向,我更需要的是一個人的思索! 出去走走,並不是到什麽幽靜之處,而是要到大街上,要去鬧市區去玩,一個人的玩,一個人冷靜的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每個人,從身邊陌生的男男女女中,感受他們的快樂,感受他們的希望,感受他們的哲學,萬物生萬理,萬理歸一源,順其自然的思考與體驗,更是解壓的最佳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