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北極閣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極閣在雞鳴山上。雞鳴山位於鼓樓廣場東面,北依臺城,緊臨玄武湖。南朝宋時在山頂上建立了第一個日觀臺,觀天象,測風候。山下還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大學,全國有名的文史學家常聚集在這裏,雞鳴山堪稱當時的學術中心。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此建現象臺,屬欽天監。觀象臺上設銅鑄的渾天儀、簡儀、圭表等天文儀器。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皇室把南京觀象臺上的天文儀器全部運到了北京。後人為緬懷古跡,在觀象臺舊址重新修建了北極閣,閣高三層,登臨放日,金陵景色,極盡大觀。 |
|
南京北極閣
氣象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南北朝時,北極閣即建有“靈臺候樓”,用以觀天測候;明,洪武年間,在此建“觀象臺”,又名“欽天台”,既觀氣象又觀天象;清,康熙皇帝第六次下江南,曾登臺遠眺,親筆“曠觀”;民國時期,卓越的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在此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氣象研究所。我國近、現代一批頂級氣象學家,如塗長望、趙九章、葉篤正、陶詩言等都曾在此工作、學習過。因此,南京北極閣被海內外氣象學界譽為中國近代氣象發祥地。新中國成立至今,北極閣一直是江蘇氣象臺所在地,是江蘇氣象業務服務中心。1999年,北極閣被國傢科技部、教育部、中央宣傳部和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0年,北極閣被南京大學選定為“産學科研基地”。
根據南京市政府的總體規劃和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科普基地建設計劃,江蘇省氣象局、江蘇省氣象學會確定在北極閣建設氣象科技業務中心和氣象博物館。規劃設計以“司天觀象”為主題,集氣象發展歷史與現代科技以及科普宣傳與旅遊觀光為一體。在氣象博物館前為竺可楨先生塑銅像,以示紀念這位我國近代氣象學界的先驅。新建氣象觀測場、增設氣象科普多媒體和畫廊等,連同現代氣象預報中心、氣象影視中心一並嚮社會開放,使北極閣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氣象科技教育基地和充滿濃郁氣象文化品位的學習宣傳園地。
濟南北極閣
濟南北極閣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東北岸。始建於元代,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整個建築由前後兩殿和東西配房及鐘鼓樓組成;前殿中供真武大帝塑像,像高2.5米,上懸“位極天樞”一匾,配祀青竜、白虎、風伯、雷公、仙曹、雨師、電母、四天君等十八尊道教民俗泥塑彩繪神像,殿之東西兩壁上繪有關於真武大帝的傳說故事壁畫;後殿內供奉真武大帝父母塑像。該閣築於高臺之上,氣魄雄偉,古樸典雅,登臨閣中高臺,舉目遠眺,群山連綿,風景秀美,俯首視瞰,樓閣煙樹,景色如畫。為大明湖主要古跡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