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車 > 北方奔馳
目錄
No. 1
  包頭北方奔馳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重慶鐵馬集團公司、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産有限公司、山東小峰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股份製汽車企業,是 80 年代後期,國傢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打造國內重車品牌,實施“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戰略决策,全套引進德國奔馳許可證重車
  生産技術建設的重點項目。
  公司纍计投資 20 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具有國內一流的汽車總裝、車橋加工、分動箱加工,大型駕駛室覆蓋件和車架成型衝壓、艾森曼噴漆、車輛檢測等大型生産綫。 2003 年北方奔馳實現了在兵器係統內部對重型車的整合以及和山東煙臺民營企業合資組成大型客車生産企業,實現了包頭、重慶、煙臺全國範圍內的産業佈局,形成了北方奔馳、重慶鐵馬兩個品牌的重型汽車、煙臺北方奔馳大客車以及客車底盤、車橋、駕駛室等大部件更加完整的全新的産業鏈。目前,北方奔馳生産的重車品種已發展到 a 、 b 、 c 三大係列 40 種基本車型 400 多個品種的載重車、自卸車、半挂牽引車、改裝車、專用車和全驅動車,它以其卓越的性能、強勁的動力、大噸位的裝載、豪華的外觀、舒適的駕駛廣泛應用於、郵政、鐵路、公路、港口、石油、化工、水電、林業、消防、銀行、部隊等行業和部門,並遠銷伊拉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土庫曼斯坦、哈薩剋斯坦等國傢和地區。
  “北方奔馳”作為國內高檔重車的知名品牌,依托奔馳技術平臺和兵工行業雄厚的製造、設計能力,通過自我研發、匹配國內優質協作件,産品由高檔化嚮具有優異性價比的中高檔、中檔車型的係列化轉變,載重量從 8 噸至 25 噸、牽引重量從 30 噸至 60 噸,可以滿足 重車購買者不同 需求,公司推出的經濟型重車也已溶入主流市場,並深受客戶青睞和歡迎。
  在重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公司新一屆領導層審時度勢,科學佈局,確定了公司的三步走規劃,對經營方式進一步轉變,營銷模式也由單一的直銷變為直銷和經營商代理銷售相結合的市場型模式,不斷完善營銷網絡建設,並對産品結構進行調整,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北方奔馳開始嚮着經營規模化、組織結構集團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快速前進。
No. 2
  包頭北方奔馳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重慶鐵馬集團公司、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産有限公司、山東小峰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股份製汽車企業,是 80 年代後期,國傢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打造國內重車品牌,實施“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戰略决策,全套引進德國奔馳許可證重車生産技術建設的重點項目。
   Normal 0 誕生始末1978年初,中央批準了從國外引進重型汽車技術改造中國汽車工業的計劃。4月,以一機部汽車局為骨幹、各汽車企業為輔的中國汽車工業考考察團在一機部副部長楊鏗的帶領下,前往汽車工業的鼻祖——聯邦德國進行考察。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考察組先後考察了聯邦德國汽車工業的四大典範:奔馳、MAN、大衆和道依茨,並深入到這四傢公司的所屬一廠、技術研發中心、試車場等設施進行了細緻的考察。這也為日後組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打下了基礎。1978年6月中旬,一機部汽車局根據這次考察的成果,並會同國內有關部門嚮中央提交了數份工作報告,其中在《關於聯邦德國奔馳重型汽車和建設重型汽車廠的報告》中,一機部提出引進奔馳公司生産的NG-80係列,載重9噸、11.5噸、14噸、16噸、21噸5個級別的17個基本車型。這份報告中總的設想是,以購買重型汽車生産所需關鍵設備、製造技術、測試手段等作為主要途徑建設重型汽車廠。經初步估算,這個項目全部投資大約需要10億美元的外匯,另需25億元人民幣的國內投資。黨和國傢領導人對這份報告給予了充分重視。
  聯邦德國奔馳NG-80係列卡車,是奔馳汽車公司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發的重型汽車,是歷經十年時間,花費了數十億馬剋的研製費用,在70年代末 期纔投放市場的最新車型。該係列卡車具有十分先進的技術水準,以其整車底盤車架為例,其不等寬、變截面、邊梁式魚肚型結構車架,是奔馳獨有的車架技術,采用有限元優化結構設計手段,在減輕重量、縮小體積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車架的抗彎強度、扭轉彈性和承受非對稱循環交變衝擊載荷的能力,使奔馳卡車在惡劣環境 下的工作和生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在戰時條件下的後勤運輸保障方面更加顯得得心應手。但是其對加工工藝要求極高,相對於當時國內重型汽車所采用的槽型、Z型車架而言,它需要專用的衝壓設備,而且這些設備需要全部從國外進口,花費較大。這對於當時並不富裕的中國來說,有些勉為其難,也為日後這一項目的擱淺埋下了伏筆。
  此後,中方和奔馳公司的談判陷入了僵局,奔馳公司對技術轉讓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求中方先購買相當大數量的産品,纔考慮對中方進行技術轉讓。這對於剛剛走過了“文革”十年的中國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同意的。這時,重慶256工廠拿起了我國建國初期工業發展最擅長的模式——反嚮測繪仿製,這就是後來 的鐵馬汽車(原型為上世紀70年代後期進口的奔馳2026A)。這一期間,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後來者居上,以積極的態度與中方開展相關技術轉讓合作,1983年12月17日,中奧雙方簽訂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而這最終成就了斯太爾在中國的鼎鼎大名和極高的市場占有率。斯太爾項目的成功給了德國人強烈的挫折感,畢竟奔馳NG-80係列重型卡車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比斯太爾産品高出許多。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斯太 爾91係列重型汽車在奧地利的年産量衹有5000輛左右,而奔馳NG-80係列車年産量卻高達50000輛以上。儘管第一次關於引進技術的接觸以失敗告 終,但是中德雙方並沒有因此中斷聯絡。不過這次和德國方面接觸的是中國兵器工業公司。
  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生産的重型汽車難以滿足地方企業和軍隊的運輸需要,我國先後數次進口了各國的重型汽車。其中德國奔馳是表現最出色的。衆 所周知,我國南北地域差異較大,東西海拔高低十分明顯,並且這個時候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後,因此對使用的車輛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而德國奔馳重型汽車卻以優異的性能贏得了贊譽,在軍內外有着良好的口碑。我國研製的WZ551輪式裝甲輸送車就是以有着奔馳血統的鐵馬汽車為技術背景。在鐵馬汽車研製初期,遇到了一些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以奔馳驅動橋為例,該橋為整體非斷開式帶輪邊減速器的雙級減速車橋,最大一級減速和車輪驅動力矩是通過輪邊行星齒輪減 速器來實現的,因此大大降低了傳動係零部件所承受的交變載荷的衝擊程度,有效地延長了使用壽命,減小了主減速器殼體尺寸;增大了離地間隙,提高了車輛通過性能,並可充分滿足車輛的越障高度、越溝寬度等性能要求。但其使用材料較為苛刻,製造工藝十分復雜,最初仿製的驅動橋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儘管後來在一定程 度上得到剋服,但是與德國原産車相比,技術指標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這對後來研製WZ551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畢竟仿製的汽車産品在工藝流程上存在着缺 陷,車輛性能難以達標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德國方面也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在認清形勢後德國人放下架子,同意嚮中方轉讓技術。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於當初合作的擱淺,我們也有着相當大的責任,一起步就把年生産能力定在5萬輛的目標上,這一計劃確實有些冒進了。經過反思的雙方又重新以務實的態度開始了新一輪合作。新的技術引進談判比先前 要順利的多,一方面我國的重型汽車技術引進計劃已經是“把一觀二”;另一方面,斯太爾項目的成功也給奔馳引進帶來了若幹便利,諸如斯太爾和奔馳重型卡車的變速器和轉嚮係統都是采用的聯邦德國ZF公司産品;另外,隨着斯太爾項目的引進,我國當時建成了中國重汽濰坊柴油機公司(斯太爾技術)、中國兵工華北柴油 機公司(道依茨技術)、重慶康明斯柴油機公司(美國康明斯技術)等三個重型汽車用發動機企業,無需再引進奔馳OM係列柴油機,因此奔馳重型汽車引進項目的 投資大幅度降低。1988年9月27日,隨着各方面條件的成熟,中德雙方國傢領導人出席了中方與德國戴姆勒一奔馳公司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奔馳重型汽車引進項目簽字儀式。這也標志着後來的北方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的誕生。目前其生産的軍用汽車已裝備我軍各兵種。並且在奔馳重型汽車技術基礎上,我國研製的WZ551係列輪式裝甲車也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傢族,並且出口到許多國傢,贏得了普遍的贊譽。
  公司現況
  公司纍计投資 20 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具有國內一流的汽車總裝、車橋加工、分動箱加工,大型駕駛室覆蓋件和車架成型衝壓、艾森曼噴漆、車輛檢測等大型生産綫。 2003 年北方奔馳實現了在兵器係統內部對重型車的整合以及和山東煙臺民營企業合資組成大型客車生産企業,實現了包頭、重慶、煙臺全國範圍內的産業佈局,形成了北方奔馳、重慶鐵馬兩個品牌的重型汽車、煙臺北方奔馳大客車以及客車底盤、車橋、駕駛室等大部件更加完整的全新的産業鏈。目前,北方奔馳生産的重車品種已發展到 A 、 B 、 C 三大係列 40 種基本車型 400 多個品種的載重車、自卸車、半挂牽引車、改裝車、專用車和全驅動車,它以其卓越的性能、強勁的動力、大噸位的裝載、豪華的外觀、舒適的駕駛廣泛應用於、郵政、鐵路、公路、港口、石油、化工、水電、林業、消防、銀行、部隊等行業和部門,並遠銷伊拉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土庫曼斯坦、哈薩剋斯坦等國傢和地區。
  “北方奔馳”作為國內高檔重車的知名品牌,依托奔馳技術平臺和兵工行業雄厚的製造、設計能力,通過自我研發、匹配國內優質協作件,産品由高檔化嚮具有優異性價比的中高檔、中檔車型的係列化轉變,載重量從 8 噸至 25 噸、牽引重量從 30 噸至 60 噸,可以滿足 重車購買者不同 需求,公司推出的經濟型重車也已溶入主流市場,並深受客戶青睞和歡迎。
  在重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公司新一屆領導層審時度勢,科學佈局,確定了公司的三步走規劃,對經營方式進一步轉變,營銷模式也由單一的直銷變為直銷和經營商代理銷售相結合的市場型模式,不斷完善營銷網絡建設,並對産品結構進行調整,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北方奔馳開始嚮着經營規模化、組織結構集團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快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