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斗衛星定位係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係統。該係統由三顆(兩顆工作衛星、一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製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係統可嚮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與gps相當。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三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係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
|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係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綫上。另外中心控製係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製係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範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髒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係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
|
1、覆蓋範圍:北斗導航係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係統。覆蓋範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係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係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航衛星為準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係統是主動式雙嚮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製係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嚮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裏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係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嚮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係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製係統受損,係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4、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製係統,中心控製係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製係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係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短信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係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衹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製。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係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少的初步起步係統。此外,該係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礎上還將建立中國的gps廣域差分係統。可以使受sa幹擾的gps民用碼接收機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級修正到數米級,可以更好的促進gps在民間的利用。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隨着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 |
|
“一代‘北斗’衹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决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綫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係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絡。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嚮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綫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鐘,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數據庫,記載着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勳奬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係統被稱為“雙星定位係統”。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術路綫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係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製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係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係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繫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區域性基於技術水平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係統,衹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係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衹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幹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傢需求决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絡。gps的衛星平均分佈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佈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麽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衹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二代“北斗”可稱“中國的gps”
“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範本堯說,“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這位將繼續承擔二代“北斗”設計工作的科學家說:“二代‘北斗’可以稱為‘中國的gps’,不過它仍然會比gps多一個通訊為發展我國二代“北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準備。範本堯舉例說,此次定位的“北斗”一號備份衛星上新裝載了用於衛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夠參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確定格在幾個釐米的尺度以內。這顆衛星已定位成功,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而可靠的。這樣,當我們不斷發射新的衛星構建二代“北斗”體係時,衆多衛星就會找準自己的位置,構成符合標準的網絡。此外,“北斗”一號的3顆星壽命都是8年,專傢正不斷研究,預計下一次發射的衛星壽命就能達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衛星的壽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衛星的壽命則是3到5年。
“20世紀原子鐘最輝煌的應用莫過於由它構成了全球定位係統的核心,”黃秉英說,導航星和地面站全離不開它。目前的原子鐘主要有3種:銣鐘、銫鐘和氫鐘。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壽命長的原子鐘正是發展全球定位係統必需的。在結構方面,銣鐘最小體積已達到6立方釐米;在頻率穩定度方面,氫鐘最好;而在長期頻率穩定度和準確度方面,則以銫鐘最佳。目前,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國傢授時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稱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頻率基準”的銫鐘,我國的授時基準---utc(nim)都是由它提供並不斷同國際基準校正的,而“北斗”將建成,屆時,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着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係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可以為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野外作業、水文測報、森林防火、漁業生産、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衆多行業以及其他有特殊調度指揮要求的單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時等綜合服務。
2000年,北斗導航定位係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着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係統,這對於滿足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定位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斗導航定位係統由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製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導航定位係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係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産、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衆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
|
快速定位:北斗係統可為服務區域內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20—100m;
短報文通信:北斗係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嚮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精密授時:北斗係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嚮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
|
同時具備定位與通信功能,無需其他通信係統支持;
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傢和地區,24小時全天候服務,無通信區;
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範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托地區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可同時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係統,高強度加密設計,安全、可靠、穩定,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
|
從12月5日開幕的2007上海國際導航産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已進入初步應用階段。明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係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定位導航係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係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係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係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係統,衹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係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衹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幹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傢需求决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絡。gps的衛星平均分佈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佈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麽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衹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由於對包含車輛的位置和狀態信息的數據要求有一定的實時性。同時車輛與調控中心之間的信息溝通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會超過gsm短信息的長度範圍。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業務基本可滿足係統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過短信息方式發送數據其成本代價遠遠低於其它方式(如通過話音信道)。
與其他無綫電臺等傳統方式比較,采用gsm短信息網絡係統具有以下優點:
1、 速度快,實時性好,不掉綫;
2、 可以雙嚮通信,及時返回終端信息;
3、 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
4、 由於控製中心無須專門設置大功率發射電臺,將大大降低安裝費用;
5、 覆蓋面廣受地理環境 |
|
北斗衛星定位係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係統。該係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製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係統可嚮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係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係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係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綫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係統的英文為Com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綫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係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係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 |
|
“一代‘北斗’衹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决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綫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係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絡。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嚮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綫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鐘,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數據庫,記載着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勳奬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係統被稱為“雙星定位係統”。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術路綫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係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製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係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係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繫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區域性基於技術水平
北斗定位導航係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係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係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係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係統,衹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係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衹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幹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傢需求决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絡。GPS的衛星平均分佈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佈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麽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衹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二代“北斗”可稱“中國的GPS”
“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範本堯說,“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這位將繼續承擔二代“北斗”設計工作的科學家說:“二代‘北斗’可以稱為‘中國的GPS’,不過它仍然會比GPS多一個通訊為發展我國二代“北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準備。範本堯舉例說,此次定位的“北斗”一號備份衛星上新裝載了用於衛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夠參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確定格在幾個釐米的尺度以內。這顆衛星已定位成功,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而可靠的。這樣,當我們不斷發射新的衛星構建二代“北斗”體係時,衆多衛星就會找準自己的位置,構成符合標準的網絡。此外,“北斗”一號的3顆星壽命都是8年,專傢正不斷研究,預計下一次發射的衛星壽命就能達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衛星的壽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衛星的壽命則是3到5年。
“20世紀原子鐘最輝煌的應用莫過於由它構成了全球定位係統的核心,”黃秉英說,導航星和地面站全離不開它。目前的原子鐘主要有3種:銣鐘、銫鐘和氫鐘。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壽命長的原子鐘正是發展全球定位係統必需的。在結構方面,銣鐘最小體積已達到6立方釐米;在頻率穩定度方面,氫鐘最好;而在長期頻率穩定度和準確度方面,則以銫鐘最佳。目前,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國傢授時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稱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頻率基準”的銫鐘,我國的授時基準---UTC(NIM)都是由它提供並不斷同國際基準校正的,而“北斗”將建成,屆時,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着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係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可以為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野外作業、水文測報、森林防火、漁業生産、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衆多行業以及其他有特殊調度指揮要求的單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時等綜合服務。
2000年,北斗導航定位係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着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係統,這對於滿足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定位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斗導航定位係統由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製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導航定位係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係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産、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衆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
|
快速定位:北斗係統可為服務區域內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20—100m;
短報文通信:北斗係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嚮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由於對包含車輛的位置和狀態信息的數據要求有一定的實時性。同時車輛與調控中心之間的信息溝通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會超過GSM短信息的長度範圍。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業務基本可滿足係統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過短信息方式發送數據其成本代價遠遠低於其它方式(如通過話音信道)。
與其他無綫電臺等傳統方式比較,采用GSM短信息網絡係統具有以下優點:
1、 速度快,實時性好,不掉綫;
2、 可以雙嚮通信,及時返回終端信息;
3、 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
4、 由於控製中心無須專門設置大功率發射電臺,將大大降低安裝費用;
5、 覆蓋面廣受地理環境
精密授時:北斗係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嚮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
|
目前有五傢,以神州天鴻(北京神州天鴻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最為出色。
神州天鴻公司的網址是:www.chinatopcom.com
北斗星通公司的網址是:www.navchina.com |
|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遇險報警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準編號為JT/T590-2004)
《北斗一號民用數據採集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準編號為JT/T591-2004)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準編號為JT/T592-2004) |
|
“北斗一號”在通信中斷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一號”係統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救災部隊攜帶的北斗係統正在陸續發回各種災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係統監測到,一支攜帶了“北斗一號”終端機的部隊,從中午12時開始,沿着馬爾康、黑水、理縣到汶川的317國道,以每小時6公裏左右的速度一路急進。6個小時前進了近40公裏,已經進入汶川縣境內,離縣城還有40公裏左右的路程。
由於通信受阻礙,位於北京的衛星導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斷該部隊隸屬四川武警總隊。指控中心正在進一步瞭解情況。 |
|
從12月5日開幕的2007上海國際導航産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已進入初步應用階段,具備區域導航能力,2008年該係統將首先應用於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係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已擁有5顆導航衛星,2008年前還將發射一些衛星。”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發佈會上說,2003年,我國已建立起北斗導航試驗係統,該試驗係統具有為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定位、授時、報文等功能,並已在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領域使用。隨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功能更趨完善。
據悉,該係統08將為北京奧運會的交通調度或場館監控服務,屆時,將把自身具備的監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門所提供的交通擁堵情況進行疊加,使駕駛者不僅能知道哪條路綫距離最短,還能結合道路的實時情況,尋找到一條用時最短的綫路。據估計,2010年前,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將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導航係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係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係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係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
|
2009年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2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COMPASS-G2),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係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於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衛星導航係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係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衛星導航係統。中國已建成的北斗導航試驗係統,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傢安全等諸多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目前,正在實施建設北斗衛星導航係統。
2007年4月1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1顆北斗導航衛星。
這次發射的衛星和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徵係列運載火箭的第116次飛行。 |
|
中國發射北斗二號衛星,可避免電磁幹擾攻擊,定位精確到釐米
據國傢航天局消息,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2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二號)送入預定軌道。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北斗二號衛星為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可為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等服務。
較之目前仍在運行的“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在諸多方面具有優勢,包括可以有效避免遭受電磁幹擾和攻擊,實現無源定位,在精確度方面大大提高,“北斗一號”精確度在10米之內,而“北斗二號”可以精確到“釐米”之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係統從今年起進入了組網高峰期,預計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係統。今年將有多顆衛星發射升空,3年內完成係統組網,並具備基本的運行能力。在此基礎上將逐步發展到為全球服務。
中國自2000年以來陸續發射了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了試驗係統。去年汶川大地震中,該係統在導航定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建設的是第二代的北斗衛星導航係統,首顆星在2007年4月發射,昨日發射的衛星則是這個係統的第二顆衛星。 |
|
北斗衛星定位導統係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兩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地面控製中心、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中國的北斗導航係統和美國GPS、俄羅斯格羅納斯、歐盟伽利略係統並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係統。目前,聯合國已將這4個係統一起確認為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核心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