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投訴電話大同旅遊投訴電話:0352-51072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北嶽恆山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北嶽恆山門票價格進山門票15元北嶽恆山開放時間夏季,早上6:30至晚上7:00;鼕季,早上8:00至晚上6:00北嶽恆山美食渾源涼粉和蠶豆,是恆山的特色食品,風味奇特,別具一格。渾源的“北芪”為黃芪之首,為上等補品。
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1982年同時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跡薈萃處和道教發祥地。曾名常山、恆宗、元嶽、紫嶽。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裏處,距大同市62公裏。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秦始皇執政,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恆山被推為天下第二山。之後漢武帝首封恆山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北魏時,太武帝拓跋燾親自登臨恆山天峰頂。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清代帝王,也派使者到恆山祭祀。才子名人文學家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也都遊覽恆山勝地,留下了吟頌恆山的詩句、墨跡。
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裏(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嚮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傢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絶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恆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佈的全國第一批44個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1984年規劃,全景區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一、二級保護區面積為62.10平方公裏,以雙峰並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竜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山勢地貌和悠久的歷史,使恆山成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勝的別具特色的著名風景區。雄距塞北,群臨曠野。恆山地處塞北高原之上,天氣多晴朗之日,少雲蒸霧繚之時,登高遠眺,俯瞰近看,均能給人雄曠崇高之感。古人由此贊嘆恆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裏黃沙散夕陽。"邊關要塞,古城峰煙。
恆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傢必爭之地。在春秋時,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恆山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恆山威天下;北魏時,拓拔氏依恆山而分天下;宋仗恆山守天下;金恃恆山而鞭天下;元滅天下,清統天下,也憑藉的是以恆山為主體的長城沿綫天險。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恆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並且將古代關隘、城堡、烽火臺等衆多古代戰場遺跡保存了下來。氣勢壯觀,風景如畫。
整個恆山山脈似自西南嚮東北奔騰而來。一座座海拔達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疊疊,氣勢異常博大雄渾。因此北宋畫傢郭熙說:"泰山如坐,華山如站,嵩山如臥,常山如行。"其風景特色可概括為四點:群峰奔突,氣勢磅礴,這是恆山自然景觀的宏觀特徵。唐代詩人賈島詩云"岩巒疊萬重,鬼恆浩難測",點出了恆山的地貌特徵。登上恆山,蒼鬆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恆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捲,展現在遊客面前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鬆、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竜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臺弄琴、嶽頂鬆風。再加上世界一絶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恆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置身於世外桃源,流連駐足。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恆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漢代歷史學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嶽之高遊”的描繪。唐代賈島《北嶽廟})詩中有“天地有五嶽,恆山居其北,岩巒疊力重,詭怪浩難測”的贊嘆。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恆山留下墨跡“壯觀”二字。
恆山主峰分東西兩峰,東為大峰嶺西為翠屏峰,兩峰對峙,風格獨具,斷崖緑帶、層次分明。金竜峽,居於天峰嶺、翠屏峰之間,峽𠔌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過三丈。這裏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此劈山鑿道據守,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楊業父子在此以險為憑,抵抗外族的人侵。
恆山景觀中,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原洞、虎風日、大宇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還伴有優美的神話傳說。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景。苦甜井位於恆山半腰,雙井並列,相隔1米,水質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涼、水井深數尺,取之不盡,可供萬人飲用,唐玄宗李隆基賜匾“竜泉觀”。另一井水苦澀難飲,成為鮮明對照。現苦井已封。恆山鬆,為恆山一景。“四大夫鬆”,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態雄健。在虎風門觀鬆,或立於丹崖上,或倒挂於絶壁問,如傘如翼如亭如竜如橋,千姿百態,儀態萬方。恆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恆山腳下的懸空寺、應縣佛宮寺的釋迦木塔、渾源城內的圓覺寺磚塔、永安寺等,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遼金時代,恆山是當時的文化之邦。書院學捨、摩崖題刻、楹聯碑碣很多。再加恆山山高風大,氣候變化劇烈,故建築多依懸崖峭壁而建,或開鑿石岩而成,形成了獨有的奇險特色。西漢初年,恆山就建有寺廟,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飛石窟內的主廟,始建於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時,恆山建築林立,祠宇樓臺聳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
恆山,作為道教活動的場所由來已久.傳說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的。恆山廟.北嶽廟為主廟,還有寢宮、後士夫人廟、紫微宮。官亭、白虎觀、竜王廟、靈官府、關帝廟、文昌廟、奶奶廟、純陽宮、碧霞宮等廟宇建築,懸空寺為恆山第一奇觀。北嶽廟,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501-1502年),是恆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於恆山主峰大峰嶺南面的石壁之下,門前有103級石階通往前下方到達山門、北嶽廟門有“貞元之殿”四個大字。門側有長聯,上聯為:“恆嶽萬古障中原惟我聖朝歸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載”;下聯是“文昌六星聯北斗是真人才雕竜綉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嶽廟內,有北嶽大帝塑像。北嶽廟前廊下,有清代禦祭恆山文碑20餘通,這些碑文,作為歷史佐證,是研究恆山的寶貴資料。
北嶽恆山風景區內的另一處重要景觀是懸空寺。懸空寺位於北嶽恆山腳下、渾源縣城南5公裏處的金竜峽內西岩峭壁上。寺創建於北魏後期(約為公元471—523年),現存建築分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懸空寺靠西面東,儼若精巧、別緻、玲瓏剔透的玉雕懸於一幅巨大的屏風上。寺內共有殿宇樓閣40間。南北,有三檐歇山頂危樓聳起,對峙而立,由低嚮高三層疊起,離地百餘尺,附於絶壁上,三面環廊國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飛架棧道相連,高低錯落,木製樓梯溝通,遷回麯折,構思佈局妙不可言、整個寺面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實中生巧,危裏見俏,一種在國內其它寺廟中體會不到的奇險感緊緊地抓住遊人的好奇心理。懸空寺內塑像頗多,有銅鑄、鐵鑄、泥塑、石雕像共78尊。三聖殿內的泥塑,具有唐、明兩代風韻,釋迎、韋馱、天女、阿難形體豐滿,神彩動人,仙女婀娜、韋馱英武、阿難虔誠,各具風彩。三教殿內,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臺流,共居一室,耐人尋味、始祖同堂,堪稱中國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話。懸空寺內,有朝殿、會仙府、碧霞宮、純陽宮、樓臺亭、寢宮、梳妝樓、禦碑亭等。
恆山的特點:
1,金閣浮空,虛樓懸秀。沉默在寂寂深山中的北嶽,景緻卻毫不遜色。真武廟、純陽宮、十王殿、會仙府等等大都傲立山巔絶壁。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位於翠屏山壁腰的懸空寺,上有千仞崖,下有千仞崖。古有名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座吊寺遠看金光波蕩,搖搖欲墜,嘆為觀止。攀入寺後這纔發現,懸空寺是由三座主體建築,懸吊在絶壁中間,裏鈎外連而成的。在最高處三教殿,由此俯視𠔌底的恆水,波濤澎湃,雷鳴震天。極目遠眺對面的天峰嶺,若猛竜奔騰。此刻纔真正體會到了宋代大畫傢郭熙說的“嵩山如臥,泰山如坐,華山如立,恆山如行”的意境。
2,百神同悅,三教合一。北嶽是道教名山,供奉玉皇大帝、北嶽大帝、呂洞賓自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還供奉着觀音、彌勒及儒傢的孔子等等。尤其是三教殿中玉皇大帝、釋迦牟尼、孔子並列高臺,同享人間煙火,為五嶽之奇觀。儒釋道合一,在人們心目中是理所當然的事,尤其是中國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三教融合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傢的慧遠,道傢的陸靜修,儒傢的陶淵明曾有過東林論道、虎溪三嘯的逸聞。但實質上,彼此間還是有門戶之見的,尤其是佛道兩門。佛教東傳中國時,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為求立足,曾奏請漢明帝烈火驗經,結果道教經書扔進火盆後化作了灰燼;而佛經不但沒有燒毀,而且還在火中放出了金光。從此,佛教取代道教,成為國教。後來一些道教大師為復興祖教,曾先後慫恿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宗滅佛興道。因而在四大佛山中很少能見到道教的蹤跡;同樣,在道教控製的靈山仙境中,也絶少佛禪之風。而北嶽恆山的三教殿卻一改古風。三教祖師同列一臺,相安無事享受人間香火,不能不說是又一奇觀。究其原因,恆山地處溯漠邊疆,自然少了許多清規戒律;另外,為共同禦辱,三教弟子不得不結成統一戰綫,平息邊患。
恆山風景區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鼕季寒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暫晴朗。這裏早晚溫差大,古詩人有"雁門關外雁人傢,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詩句。恆山地區年平均溫度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熱,平均21.6℃。極端最高溫為35.9℃,極端最低溫為-37.3℃,是避暑的理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