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聯繫方式永昭陵電話:0371-4356170
北宋皇陵投訴電話鄭州旅遊投訴電話:0371-67188061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北宋皇陵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皇陵特別提醒(1)永昭陵現闢為公園,免費供遊人參觀,如想更清楚地瞭解皇陵的歷史、典故,園內有導遊講解,講解費用在30元左右。
(2)其他陵區因在荒野之外,交通有些不便,但由於未經過多修繕,而更顯其古樸滄桑,別有一番風味。對石雕石刻以及古代陵葬文化有興趣的遊客,一定不能錯過。
北宋皇陵交通永昭陵交通:在鞏義市汽車站乘1路或6路公交車。
北宋皇陵玩法懷古歷史教育
北宋皇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舊鞏縣)西南部,東距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市)約122公裏,西距北宋西京(今洛陽市)約55公裏,是宋代兩京往來必經之地。鞏義地處河南省中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屬於淺山丘陵區。南部嵩山綿延,北部邙山橫貫,伊洛水蜿蜒奔流其間,由西嚮東註入黃河。北宋諸陵就建在南依嵩山北麓、北傍洛水河岸的黃土崗地上,自然地勢呈南高北低,東穹西垂狀。
北宋皇陵選址鞏義,一是因為開封附近地勢低凹,地下水位過高,不宜建造大型陵墓。二是由於鞏義地近洛陽,在地域上與偃師境內的東漢、魏晉皇陵接壤。再就是北宋時期陰陽堪輿術盛行,宋統治集團在葬製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說,而鞏縣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正符合北宋陰陽堪輿術中所要求的塋域條件。
北宋皇陵從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開始營建,到北宋滅亡共歷時163年,經過九代皇權的更迭交替。他們死後,除被金兵擄掠的徽、欽二帝客死異國他鄉外,其餘均埋在鞏縣宋陵,再加上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永安陵號稱“七帝八陵”。還有陪葬皇后陵、親王墓、帝係太子、公主和大臣墓共200多座,形成了龐大的陵墓群,堪稱為露天藝術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術的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宋陵主要分佈在4個區域:
西村區有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葬有宋宣祖、太祖、太宗,附葬皇后陵10座和宗室子孫墓140多座。永安陵係趙匡胤之父宣祖趙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另有太祖賀後陵、王後陵和太宗符後陵。永昌陵是太祖趙匡胤墓。永熙陵是太宗趙光義墓,附葬有太宗兩個李後和真宗郭後陵。
蔡莊陵區有永定陵。在八陵村南,是真宗趙恆墓,附葬有真宗的李後、劉後和楊後陵。另有高懷德、蔡京、寇準、包拯墓。
孝義陵區有永昭陵、永厚陵。永昭陵是仁宗趙禎墓,永厚陵是英宗趙曙墓。
八陵陵區有永裕陵、永泰陵。永裕陵是神宗趙頊墓,附葬嚮後、朱後、陳後和徽宗王後4座皇后墓。永泰陵是哲宗趙熙墓,附葬劉後陵。
北宋各皇陵的規模和建製基本相同,皆坐北朝南,每個陵區都由上宮、下宮和皇后陵及祔葬王室子孫墓組成。上宮是陵園的主體部分,從南至北依次建有鵲臺、乳臺、神道和陵臺。陵臺就是墓塚,位於宮城的中部,陵臺分三層呈覆鬥梯形,上邊種植郁郁葱葱的翠柏,四季常青。陵臺下稱地宮,是埋葬皇帝屍骨的地方。地宮規模甚為宏大,一般深達30米,由青磚砌成,仿照地面宮殿建築結構,墻壁上還繪有大型彩色壁畫。下宮也叫陵寢,位於上宮的西北部,是停放皇帝棺木和送葬官員居住的地方。圍繞上宮和下宮,築有十多米高的神墻,稱宮城。宮城一般占地一百多畝,四面開有神門,神門外各有石獅一對,防禦着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
神道是通往宮城的通道,神道兩側是對稱排列的石刻造像,自南嚮北,有望柱、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瑞、馬與控馬官、虎、羊、客使、武將、文臣、鎮陵將軍和宮人等。各陵石雕內容和數量基本相同,一般為58件,但體積和雕刻技法則迥然不同。整個陵園,包括袝葬的後妃陵墓在內,統稱“兆域”,兆域內廣種鬆柏和枳橘,一到傍晚鬆濤陣陣,充滿蒼涼與肅穆。
宋代皇帝一般在死後纔開始營陵,葬前均殯於汴京宮中。與此同時,朝廷投入數萬名兵役開始采石建陵和製作明器。等皇陵建成後,皇帝棺柩由東京起靈,途經中牟、鄭州、滎陽、氾水、鞏縣、偃師等地,繞道陵區之西北經平原而折東進入高原。送葬隊伍選擇這樣一條平坦而無險阻的路綫,大約是因為儀衛隊伍過於龐大,柩輿又極重的緣故。從東京到陵區一般約走十天方可到達,如遇特殊情況,則需要更久的時間。埋葬哲宗趙煦時,路上因遇大雨,久久不停,而靈車深陷泥澤之中,送葬隊伍衹得露宿荒野數天之久。
宋陵的建製大體繼承唐製,雖然沒有唐陵氣勢恢弘、巍巍壯觀,但也是震撼人心的曠世傑作。今天的宋陵已成為北宋王朝惟一可追尋的紀念地,它深藏着往昔的無數奧秘,靜默而莊嚴地聳立在這片飽經憂患的土地上,嚮人們昭示着一段苦澀恥辱的歷史。
北宋亡國後,金兵進駐宋陵,為掠奪也為報復,他們對宋皇陵進行了毀滅性的盜掘。一時間狼煙四起,掘墓開棺,慘絶人寰。陵區內瞬間屍骨遍地,煙火彌漫,一片狼藉。偏居臨安的南宋皇室聽到祖墳被劫掠的消息,悲痛萬分,宋高宗趙構飭令河南鎮撫使翟興父子及嶽飛等大將軍帶兵趕往鞏縣迎戰金軍。金軍被驅趕出宋陵,南宋皇室派人修葺陵寢。但是宋軍一撤,金兵又來,並進行更大的報復。三京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奉旨到鞏縣謁陵,他親眼看到往昔威嚴肅穆的皇陵禁地,如今是亂草叢中野獸出沒,狐鳴狼叫甚是凄涼。他沉痛地寫道:“永昌陵以下皆驚犯,泰陵至暴露,庭碩解衣覆之。”他親眼目睹了這一慘狀,看到永泰陵哲宗的屍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方庭碩也衹能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屍骨包裹起來。南宋高宗聽說後憤懣至極,不覺凄然淚下,但是又無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