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北京鼓樓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北京鼓樓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下為高約4米的城臺,臺前後各有券門三道,左右各一道。樓面闊5間,重檐三滴水灰瓦歇山頂。鼓樓是明清兩代嚮全城擊鼓報時之處。1924年一度改為“明恥樓”樓,陳列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有關國恥的實物。現存樓上的一面更鼓,上有刀痕,即為八國聯軍所砍。
No. 2
  位於北京城中軸綫的地安門外大街北端,為古代城市的報時臺。清代劃每夜為五節,晚八時(戌)曰定更(又稱起更或初更);十時(亥)曰二更;十二時(子)曰三更;二時(醜)曰四更;四時(寅)曰五更;五時(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後撞鐘。而二更至五更則衹撞鐘不擊鼓。擊鐘鼓時先快擊十八響,再慢擊十八響,俗曰:“緊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間計六次,共108響。
  元代鼓樓在大都中心,原名齊政樓,取齊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義,其位置在明清鼓樓以西,今舊鼓樓大街南口。明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重建鐘鼓樓。據談遷《北遊錄》記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二樓毀於火災,乾隆時重建,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築幸免於毀。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3年)將鼓樓改為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為齊政樓。1957年鐘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鐘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鐘樓相繼開放,隨後作為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築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鼓樓
  鼓樓坐北朝南,為重檐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樓身坐落在4米高的磚砌城臺之上,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臺上四周圍以宇墻。樓身有上下二個功能層和中間的一個結構暗層,平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外帶周圍廊;城臺(下層)外顯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為拱券結構,前後各有三座券門,左右各一券門,南門前有一對石獅。樓臺東北隅有一門,門內有石梯69級,由此登臨。鼓樓屋頂為灰筒瓦緑琉璃剪邊重檐歇山式,正脊兩端安背獸,平坐周圍以木製滴珠板封護,下層檐為四坡屋頂,各層屋頂戧脊上曾置獅子為首的五跑小獸,現為仙人為首的七跑小獸。上層檐下施重昂五踩鬥拱,下層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鬥拱,平坐下施重翹五踩鬥拱。室內方磚漫地,外檐裝修采用六抹方格格扇門窗。上層室外環樓有走廊,設木欄桿,四角支撐有擎檐柱。鼓樓二層內原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現僅存一面主鼓,內之鼓高2.22米,長2.25米,腰徑1.71米,鼓面直徑1.40米,已殘破不堪,並在鼓皮上留有侵華日軍用刺刀捅破的刀痕;有木製鼓座,鼓座為紅油漆上雕雲紋,高1.8米,長2米,寬1.9米。1988年依據舊主鼓復製兩面新鼓;後又依據清嘉慶年間的史料記載仿製主鼓一面,鼓高2.40米,鼓面直徑1.60米,群鼓二十四面,鼓高1.60米,鼓面直徑1.12米。供展覽之用。
包含詞
北京鼓樓,鐘樓北京鼓樓東大街北京鼓樓中醫院
七天連鎖酒店北京鼓樓7天連鎖酒店(北京鼓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