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北京鯿
  北京鯿拉丁名:parabramis peknensis
  英文名:white bream
  俗名:扁魚
  綱目:鯉科
  産地及産期: 分佈於我國主要水係,也是我國主要淡水養殖對象之一,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均有生産。人工養殖的起水季節在秋季。
  介紹:
  北京鯿亦稱"鯿魚",“長春鯿”、“北京鯿”。魚綱,鯉科。是重要淡水經濟魚種之一。江河中最大的個體可達1.5千克,常見個體為0.25千克~0.5千克。
  鯿魚春夏多活動於水的中、上層,秋鼕則活動於中、下層。主要食物有苦草、眼子菜、菱角秧下也有它們豐富的餌料 。鯿魚在幼魚階段是雜食性的,一鼕齡以後,即轉為以高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了。
  魴魚亦稱武昌魚,魚綱,鯉科。魴魚又分為團頭魴、三欠魴兩種,它是我國水産科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從野生的鯿魚群體中,經過人工選育,雜交培育出的優良養殖魚種之一 。因其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強,食性廣,成本低,産量高,市場需求量,備受廣大産養殖戶的青睞。
  團頭魴因其身體側扁,頭部很小,呈圓形,故曰團頭魴。團頭魴體態豐腴,肉味鮮美,成長快,最大可達3千克。
  團頭魴也是草食性魚類。維管束的苦草、眼子菜、輪葉黑藻等,是它的主要食物。幼魚在發育期兼食一部分動物性飼料。
  三角魴因其北鰭高聳,頭尖尾長,從側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三角魴軀體寬大,最大可達5千克。肉味鮮美。它以草食為主,幼魚兼食浮遊生物。主要食物有:苦草、殼菜 、輪葉黑藻、湖針海綿、絲狀緑藻以及植物碎屑等。它喜歡生活在有沙礫、石塊,生有大量淡水殼菜和其他水下植物的硬質河床底部 。鼕季則群集於最深的溝縫,洞穴或坑塘中越鼕。
  釣具和餌料
  鯿魚和魴魚的口腔都很小,因此,可用釣鯽魚的小型釣鈎,但鈎條的鋼絲應當粗些,可用鐵錨牌816、817或516、517等中型偏小鈎。魚綫可用2.3千克或2.7千克負荷的玻璃膠絲 。釣竿可用鯽魚釣竿。
  誘餌可用釣鯽魚的誘餌 。釣餌除紅蚯蚓外,這兩種魚還愛吃成熟的桑葚、小蝦、浸泡的麥粒、大麥芽、青豆瓣等。用紅蚯蚓作釣餌時,為了招引大鯿魚和大魴魚,不妨采用半蚯蚓法和全蚯蚓法。
  打窩
  根據鯿魚、魴魚的生活習性,炎熱季節,要選擇中水位和淺水位的水草間打塘子;夏季中午要選擇陰涼處打塘子,夏季還可以不打窩子有釣“嘴子”的方法垂釣。
  鯿魚、魴魚雖以草類為主食,但對人們投下的植物性碎屑香餌也會群集而食 。特別是水中自然餌料缺乏和不足時,餌料對它們就更具吸引力,塘子醒得快,魚頭猛。但當水中自然餌料充足,它們個個肚飽腹滿時,對誘餌、釣餌就不當一回事了。
  垂釣方法
   根據魴魚的生活習性及生理特性,筆者經多次實踐研究,總結出兩套專攻魴魚的特效釣技:一是“兼釣術”;二是“專釣術”。所謂“兼釣術”,是在正常下底餌,底鈎垂釣混合魚鐘時 ,可兼撒一些幹麩、幹糠、幹小麥、切碎切細的表草、表菜葉,讓其漂浮在水面,並從水面不斷地徐徐下沉,此時衹要有魴發現,即會有一小群遊過來,從中水層捕食碎屑物 。此時便可將釣鈎下半浮(例如1米深的水綫,將浮標下捋至50釐米處,其他水深亦減半),鈎上整條的紅蚯蚓、蟲餌、面餌、青草小球、碎葉等。把釣鈎放在漂浮誘餌的下方中水層中 ,將餌鈎上下左右地徐徐提動、拖移,以撩逗魴吃鈎 。魴魚吃鈎的動作穩健幹脆,點動後大幅度地往上送標,或大幅度地捫標,把標拖入水下。在這兩種吃鈎的反應中,你都要沉着冷靜屏住氣,因為魴魚口腔小,例如吞一條紅蚯蚓,要吞三四次,才能將釣鈎部分吞入口中,你要有意識地讓它多吃一會,別匆忙提鈎,一般魴魚是不會吐鈎的,待到浮標送上來不動了,或拖走“黑標”了,這時纔是提竿上魚的好時機,十拿九穩不會挂空,且能釣到多條。
  所謂“專釣術”, 是一種專釣魴魚的遊擊戰術,不須固定地點,不須撒餌打塘子,一竿一綫單鈎或雙鈎,根據不同的水域調成半水浮標,釣餌用鮮活的紅蚯蚓、面餌、熟麥粒,揉搓後裹入顆粒狀的苜蓿草 、表草葉以及桑葚、蝗蝻、螞蚱等。垂釣時沿着水邊走動,專覓那些可能藏魚的樹根邊、樹叢邊、倒樹枝間,蘆葦、蒲草、蒿瓜葉間,水草、浮萍、水花生枝葉下,還有橋孔 、閘壩上下進出水口、灣角等處,下鈎至中水層,采用“兼釣術”中的提動、拖拉和撩逗技法,引魴魚上鈎。撩逗就是停頓和點動,使釣餌在水中就跟“活”的一般,一切要顯得自然消聲,勿使舫魚群受到幹擾和驚嚇。
  當你從某處釣到第一條魴魚時,說明下邊還有一群,但魴魚上鈎後被你拎到水面時,它就會拼命掙紮,尾部擊水會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此時為了不致驚跑魴魚群,你必須迅速將噼啪作響的上鈎魚牽引到一旁去抄取 ,相去兩三米,影響也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