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北京印刷學院投訴電話 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印刷學院是由國傢新聞出版總署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全日製普通高等學校。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工、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較強辦學實力和特色鮮明的教學型大學。學院是全國首批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教育部普通高校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高職高專印刷與包裝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一、歷史沿革
北京印刷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屬文化學院印刷工藝係。1961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撤消文化學院,將印刷工藝係並入輕工業部所屬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工藝係基礎上組建北京印刷學院,由國傢新聞出版署主管。1997年通過國傢教委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全國高校管理體製調整,學院改由國傢新聞出版總署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
二、學院現狀
1、辦學條件
目前,校園占地面積約20.26萬平方米(約303.89畝),校捨建築面積16.65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8.94萬平方米,生均12.84平方米;運動場地總面積3.64萬平方米,生均5.23平方米,其中體育館建築面積4100多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總值8843.89萬元,生均值逾萬元;多媒體教室78個,語音教室10個,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座位數9934個,百名學生配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座位數142.57個;教學用計算機2105臺,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30.21臺;圖書館藏圖書83.28萬册,生均113.52册,近三學年生均年進書12.95册。中文期刊1647種,外文期刊173種,各種數據庫24種。館內設有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二級檢索站、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和特色館藏室;校園網“千兆為主幹,百兆到桌面”覆蓋全校,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印刷出版文化教育基地—中國印刷博物館建在院內,展陳面積6000餘平方米,館藏珍品21556件;學院現有2個
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3個北京市品牌建設本科專業,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4個校內實習基地和79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中國編輯研究資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等省部級科研機構;與國內著名印刷、出版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有22傢企業在學院設立了26項奬助學金,這些企業集團成為學生實習、社會實踐的重要基地。
2、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78名,其中專任教師425名,正高職稱教師45名,副高職稱教師141名,高級職稱教師占在編教師總數的43.7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05人,兩者合計258人,占在編教師總數的60.71%;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21名,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148名,占青年教師總數的66.97%;碩士生導師68人;入選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2人,學術創新團隊2個,中青年骨幹教師24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北京市級優秀教師10人,北京市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3人;獲教育創新奬4人;獲得北京市級師德先進奬勵6人;中國印刷最高奬“畢昻奬”3人,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森澤信夫奬”4人,“數字藝術教育貢獻奬”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9人。
3、人才培養
目前,學院已形成研究生、本科和專科(高職)三個層次的辦學格局。學院面嚮全國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學生6968人,其中本科生5425人,研究生90人,高職、成人脫産生共1453人。
現設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出版傳播與管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6個二級學院,基礎部、社科部和體育部3個教學部。本科教育設有印刷工程、包裝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工業設計、編輯出版學、廣告學、英語、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市場營銷、財務管理、藝術設計、繪畫和動畫17個專業,設有1個編輯出版學第二學士學位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設有傳播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設計藝術學、機械電子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企業管理學6個專業。
學院自建立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建設人才,共培養各類人才3萬多人。
4、教學與科研
近三年,全校教師有400多人次主持或參加了各級各類教改研究,近三年共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0多篇;5人獲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72人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奬;出版教材34部,其中國傢級教材3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
我院教師主持和承擔了國傢級、省部級和北京市教委等的科研課題,“十五”期間,科研項目經費合計1710萬元,取得了一係列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擔國傢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24項,北京市級項目105項,共發表論文1578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19篇,藝術作品342件,專利及轉讓5項。
5、校園文化
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註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1994年被授予“北京市精神文明單位”,部分教師獲得了北京市“師德先進”、“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學院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和人文精神教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學院現有科技類、文體類和公益類學生社團37個,社團成員纍计達到4500餘人次。學生在大學生科技活動、各種比賽競賽、文化藝術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獲得國傢級和市級奬勵363項。
6、國際交流
學院註重對外文化交流與國際學術合作,先後嚮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派遣了留學人員、研修教師及高級訪問學者;近三年,學院先後組織了2次國際學術會議;有近200多人次參加了國內外的國際學術會議,選送11人次到國外進行了雙語及業務培養。有24人次與世界著名印刷出版院校、相關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企業集團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和協作關係,9人次參加了美國、德國組織的有關印刷技術國際展覽。 | | 北印校徽
北京印刷學院是由國傢新聞出版總署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全日製普通高等學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屬文化學院印刷係,1961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撤消文化學院,將印刷係並入輕工業部所屬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係基礎上改建北京印刷學院。經過五十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工、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較強辦學實力和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以“立足北京,服務首都,貼近行業,面嚮全國”為辦學宗旨,肩負着為我國印刷、包裝、出版等媒體和傳播業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教育部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高職高專印刷與包裝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出版産業與文化研究基地、國傢新媒體産業基地之“動漫創作及藝術人才培訓中心”。
學校已形成研究生、本科、高職三個學歷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傳播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設計藝術學、機械電子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企業管理學等6個碩士研究生專業;有印刷工程、包裝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工業設計、傳播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英語、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文化産業管理、藝術設計、繪畫和動畫等19個本科專業;有版面編輯與校對、市場營銷、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包裝技術與設計、印刷技術、印刷設備及工藝、電子商務、多媒體設計與製作等8個高職專業。全日製在校生7600餘人。
學校現有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個國傢品牌建設專業,3個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示範實習中心,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4個校內實習基地和79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中國編輯研究資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等省部級科研機構;與國內著名印刷、出版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建立學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85個。印刷出版文化教育基地—中國印刷博物館建在校內,展陳面積6,000餘平方米,館藏珍品21,556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總值8,843.89萬元,生均值逾萬元;多媒體教室78個,語音教室10個,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座位數9,934個,百名學生配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座位數142.57個;教學用計算機 2,105臺,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30.21臺;圖書館藏圖書83.28萬册,生均113.52册,辦學條件名列北京市屬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教職工786名,其中專任教師447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211名。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教師47名,副高職稱教師139名,共計186名,占教師人數的42%;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6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32名,共計288名,占教師人數的64%。“全國優秀教師”5人,獲中國印刷最高奬“畢升奬”3人,中國印刷技術協會“森澤信夫奬”4人;入選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學術創新團隊2個,拔尖創新人才3人,中青年骨幹教師35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0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奬1人,北京市教育創新奬5人,獲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優秀黨員、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等奬勵30餘人次,有29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構建了以“校園文化藝術節”、“大學生科技節”、“大學生研究計劃”為竜頭的校園文化活動格局,現有各類學生組織50餘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了廣阔的平臺。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國際莫必斯多媒體光盤大奬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全國英語口語大賽”、“首都高校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國際、國傢、北京市的競賽類活動中,纍计獲奬達400餘人次。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滿足部分學生出國深造的發展需求,學校與美國俄亥俄大學、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英國波恩茅斯大學、莫斯科國立印刷藝術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有長期合作和交流關係,開展學生交流、聯合培養項目。
面對新科技革命對媒體與傳播業和相關行業以及人才需求帶來的劃時代變革,以及首都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的新走嚮,尤其是“數字北京”、“都市經濟”、“ 文化創意産業”戰略的實施,學校牢牢把握並緊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首都産業結構調整和媒體與傳播業發展的脈搏,對學校的辦學思路、辦學定位、辦學特色、辦學目標、辦學重點等作進一步的謀劃,努力把學校建設成以印刷、出版等傳媒類專業為特色,工、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使學校成為國傢和北京市印刷、出版等傳媒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
[辦學特色]
經過五十年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形成了“工科與文科結合、藝術與科技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1.註重工科與文科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能力。為了適應印刷出版業對編輯、設計、出版、印刷、營銷、管理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實際需求,學校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製定等方面,十分註重加強工科與文科的結合。在學科建設中,學校在構建印刷工程、包裝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等工科專業學科專業群的同時,構建了編輯出版學、廣告學、英語和藝術設計、市場營銷學、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等文科和管理專業的學科專業群,使工科專業與文科、管理專業群形成相互支撐。在培養方案中,為提高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設置了自然科學類、人文類、社會科學類、科學技術類、美育與藝術類、外語類、經濟與管理類課程平臺,在工科專業設置了“出版概論”、“大衆傳播學”、“網絡傳播學”、“大學語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課程,在文科專業設置了 “文科高等數學”、“自然科學概論”、“印刷工藝學”、“模擬圖書印刷製作”、“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課程。通過學科支撐和課程交叉,突出了印刷與文化、出版與技術、工科與文科的結合,體現了人才培養中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統一,使學生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提高了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的能力。
2.突出藝術與科技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與技術運用能力。印刷技術與藝術的內在緊密聯繫在高質量的印刷品上得到綜合反映。印刷品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不僅現代出版傳播的發展對印刷品質量提出高標準要求,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對印刷品質量也有着高標準的要求。基於這種認識,學校在印刷等工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融入藝術教育,突出對學生科技能力與藝術素養結合的培養,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美育模塊,同時針對印刷工程、包裝工程等專業需要,開設了《平面設計基礎》、《版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裝潢設計》等藝術類課程,使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他們在掌握工科技術知識的同時,具備了一定的文字、色彩、版式設計和造型設計等藝術知識和表現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育人和教學效果。在藝術人才培養中,學校在加強藝術學科建設的同時,率先在藝術教育中融入印刷、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工科知識,開設了多媒體藝術設計、網絡藝術設計等新型專業方向,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藝術設計中,填補了國內藝術教育領域的空白。具有我校特色的藝術與科技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了中央領導和中宣部、國傢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領導的高度重視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3.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印刷出版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特點,學校歷來重視理論教學與生産實踐和社會實踐的結合,科學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係。在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占四年總學時20%的實踐教學學時,精心設計和完善印刷出版課程體係,科學合理地製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統籌規劃和優化設計,形成了結構合理和內容豐富的課內外實踐教學體係,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為了加強工科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學校建設了由“印刷工程實習中心 ”、“機械工程實習中心”、“電子工藝實習基地”、“印刷文化教育基地”等構成的覆蓋印前、印中和印後各技術環節的校內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實際技能訓練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為了加強文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學校建立了數字出版、電子商務和信息仿真實驗室,配備了先進的數字出版和信息處理、傳播設備與軟件,為學生提供“出版過程模擬仿真”訓練,學生通過模擬實操訓練,掌握了選題策劃、編輯、輸入、排版、打樣、輸出、裝訂、發行全流程的模擬出版過程,使學生在文字表達、出版流程、信息處理技術和出版營銷等環節得到了綜合鍛煉與提高。為了增強學生對印刷出版業的瞭解,加強生産實踐能力,學校還在全國印刷、出版、包裝、機械、電子等行業的79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參與生産實踐提供了組織保障。
[辦學優勢]
為了發展中國的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培養祖國急需的印刷出版高級專門人才,國務院批準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係基礎上改建北京印刷學院。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史,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部傳承中華印刷文明,不斷探索印刷出版教育規律,構建學科體係並優化育人模式的歷史。
構建了以印刷、出版為特色的學科專業群。經過五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印刷工程、包裝工程、編輯出版學和藝術設計專業為主的專業群,跨越工科、文科和管理等多個學科;形成了以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學科為支撐,以信息視覺再現和傳播為學科核心的現代印刷學科體係;形成了以新聞出版學、傳播學、市場營銷學和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為支撐,以信息傳播和管理為學科核心的現代出版學科體係;建立了與現代印刷出版傳媒業配套的編輯出版學、廣告學、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市場營銷、財務管理、藝術設計、繪畫、印刷工程、包裝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構成了係統完整的學科專業群,為培養印刷出版人才搭建了學科專業平臺。
形成了由“專、本、研”構成的辦學格局。根據國傢印刷出版等傳媒業的發展需要,學校由建校初期的印刷工藝、印刷機械兩個專業逐步發展到目前的6個研究生專業、18個本專業、8個高職專業,逐步建立起本科、研究生和高職、成人教育等多層次教育格局,高職培養操作型人才、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研究生培養研究型人才,適應了印刷出版等傳媒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建立“ 專、本、研”聯動機製,不僅為“專科、本科”教育提供了學科和智力支撐,而且也為專科學生、本科學生繼續深造提供了校內通道。自建院以來,培養了各類、各層次印刷出版行業所需人才3萬多人,有力地支持了國傢印刷出版等傳媒業的發展。
打造了我國印刷出版教育領域的優勢地位。經過五十年的努力,學校在國內印刷出版等傳媒領域中已産生重要影響,是教育部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高職高專印刷與包裝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擁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印刷包裝材料與技術實驗室和中國編輯資料研究中心、期刊研究所和北京出版産業與文化研究基地。我校學術骨幹在國內印刷、出版、包裝以及相關學術和行業組織中擔任一係列重要職務,對國內印刷出版學科及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學校還承擔了多項國傢有關印刷出版領域中的重大科研課題和攻關項目,在業內産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突顯了學校在出版、印刷等傳媒領域的學術交流、知識創新、服務咨詢、高級人才培養的優勢地位。
建立了“服務首都、貼近行業”的就業模式。學校根據“立足北京,服務首都,貼近行業,面嚮全國”的辦學宗旨,在培養首都文化創意産業所需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同時,還根據國傢印刷出版等傳媒業發展的需要培養行業性人才。行業辦學的特色打造了我校畢業生特有的就業優勢,文化創意産業和國傢印刷出版等傳媒業的蓬勃發展為我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廣阔的空間,培養的畢業生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大報社、出版社、雜志社等出版單位和中國造幣總公司、雅昌企業集團、華聯印刷有限公司等印刷企業。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北京高校前列。
贏得了北京市和新聞出版總署的雙重支持。學校作為行業特色鮮明的市屬高校,劃轉以後,不僅得到北京市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國傢新聞出版總署一貫的支持。為了培養首都文化創意産業和國傢新聞出版行業需要的更多高素質人才,北京市政府與國傢新聞出版總署於2006年簽署了《共建北京印刷學院的協議》,協議約定:北京印刷學院作為北京市和國傢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出版人才培養的基地,協議雙方要從學校軟硬件、學科專業、實驗室等方面的建設以及改革發展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市署共建 ”不僅為學校贏得了北京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的地方支持,而且贏得了國傢新聞出版總署以及各地新聞出版主管部門、協會、企業等的行業支持,地方和行業的雙重支持對學校的發展、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等來說是一種難得的資源優勢。
“校地企”聯合培養人才取得了明顯收效。學校以“校地企活動周”為平臺,積極挖掘國傢新聞出版總署管轄的行業優勢資源,駐地大興區轄區內的國傢新媒體産業基地、包裝産業園等的地方優勢資源,以及行業竜頭企業的技術優勢資源等,開展“校地企”聯合培養人才方面的探索,形成了“雅圖仕定嚮培養”,“佳信達職業經理人”,“金光就業見習”等一批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的項目,搭建了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平臺,每年有300餘名同學參與各類項目的鍛煉。通過開展“校地企”聯合培養人才,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解决了“培養—就業”之間脫節的問題,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且參與項目的絶大多數學生都在參與的過程中就解决了就業。
地址:北京市大興區興華北路25號
郵編:102600
招生辦電話:(010)60261041
網址:www.bigc.edu.cn | | | | 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寧夏工作站 | 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濰坊工作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