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 : 遠程教育 : 中國 >北京 >北京高等院校 > 北京交通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英文名稱】: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學校簡介】
  北京交通大學坐落在北京市西直門外(郵政編碼:100044),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她的前身是清政府郵傳部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及北京郵電學校。1921 年與上海,唐山兩所工業專門學校合併,定名交通大學,下設京、滬、唐三校,我校稱交通大學北京學校。新中國成立後,經政務院定名為北方交通大學,毛澤東主席任命著名橋梁專傢茅以升院士為校長,並於 1951 年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1981 年國傢批準我校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相繼批準可自行審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 1994 年 7 月我校率先通過國傢教委組織的 "211 工程 " 預審,成為首批進入 "211 工程 " 建設的高校之一。 2000 年 4 月學校劃歸教育部管理。
  百年來,數代交大人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管為主體,以信息與通信類和管理與經濟類學科群為特色,工、管、經、理、文相結合的多科性重點大學,並成為培養鐵路現代化建設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和解决鐵路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重大技術與政策問題的重要基地。近年來,學校各方面的發展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校園面貌日新月異、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穩步提高、學術交流日益活躍、辦學實力不斷增強.
  北京交通大學占地 64 萬平方米,校捨建築面積 56 萬平方米。現設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運輸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控製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軟件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研究生院、三個職業技術學院和兩個在職管理、技術人員培訓中心。擁有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交通信息工程與控製、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産業經濟學等 5 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 10 個部級重點學科;碩士點 102 個,博士點 60 個(其中自設17個),並建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産業經濟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學科、電氣工程、力學的 8 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有 5 個學科獲準設立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崗位。學校現有 22 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 39 個實驗室,其中包括交通運輸係統仿真實驗室和運輸自動化實驗室等一批全國一流的實驗室;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産 10 多億元。現代化的圖書館藏書百餘萬册,中外文期刊 3000 餘種,還有大量縮微、聲像、光盤等各種非文字圖書資料,采用計算機管理和文獻檢索,並建立了電子閱覽室和音像室。學校現已建成居國內先進水平並與國際計算機網 (internet) 相聯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實現了與國際網絡的資源共享。
  北京交通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 2600 餘人,其中從事教學與科研的人員 1300 餘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8 人、教授 220餘人、副教授 500餘人。迄今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學者、工程技術專傢和高級管理幹部。全日製在校學生近 20000 人,其中碩、博研究生 6000 餘人;外國留學生 100 多人,函授、業餘、脫産班學生 8000 餘人,網絡本、專科生30000餘人。教書育人,科教興國。在 "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一流人才 " 的主旋律下,學校探索出一套適合校情的辦學模式和方法,保證了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高, 1997 年被教育部評為 " 本科和成人教育教學工作優秀學校 " 。先進的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教學環境、雄厚的辦學實力使學校的聲譽日益提高,吸引了無數莘莘學子,大批優秀高中畢業生及有志青年爭先報考,學校的生源質量在逐年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 94% 以上。近年來在全國或北京地區高校各類考核、競賽中,我校學生也取得了優異成績,為母校增光添彩。
  近十幾年來,學校的科學研究領域日益開闊,在科研産業化方面開創了新的局面。承擔了包括國傢高技術計劃 "863" 項目、國傢計委、科委科技攻關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各種科研課題,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居全國前 50 名之內;近 3 年來,《 sci 》、《 ei 》、《 istp 》三大檢索論文數增加 58.6% ; 2001 年我校科技園被評為北京市大學科技園。
  北京交通大學是國傢批準的首批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等院校。迄今,共培養來自亞、非、歐、美的 40 個國傢和地區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2600 餘名,並先後與美、英、德、法、比、澳、日、俄、加、韓、烏剋蘭、新加坡等國的 40 多所大學及西門子、 abb 等國際著名高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近年來,聘請了 20 多個國傢和地區的 1000 多名專傢教授來校講學和任教,近 30 位知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和顧問教授,共派出 500 多名教師或留學生出國進修,主辦或承辦了多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1996 年,北京交通大學迎來了百年華誕。悠悠母校意、殷殷學子情,盛世盛典牽動了萬千學子的心,海內外近萬名校友、嘉賓雲集校園,共敘友情。國傢主席、交通大學傑出校友江澤民親筆題詞: " 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 " ,並為新落成的辦公教學主樓題名“ 思源樓” 。
  世紀之初,北京交通大學正以團结、勤奮、求實、創新和謙虛謹慎、開拓進取的精神,嚮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邁進。二十一世紀的北京交通大學前景必將更加燦爛輝煌。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談振輝,黨委書記王建國。
  談振輝校長,漢族,教授。
  簡介:“通信與信息係統”工學博士,無綫通信專傢。
  1944年2月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
  1967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係。
  1981、1987年先後於北方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歷任北方交通大學通控係主任,副校長等職。曾到比利時、加拿大等國訪問進修。
  1998年12月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至今。
  重要社會任職:國傢"863"計劃通信主題第一、第二和第三屆專業專傢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五屆博士後管委會專傢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通信學會會士,中國鐵道學會自動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通信學會對外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電子學報》和《鐵道學報》編委。
  王建國,男,漢族,1959年9月生於江西省泰和縣,1982年5月入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機械係鑄造專業畢業。1976年至1978年江西泰和縣農業局工人。1978年10月至1983年清華大學機械係鑄造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3年至1986年清華大學團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其間:1984年9月??1986年6月在清華大學社科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至1989年國傢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學生思想工作處幹部。1989年至1992年國傢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學生思想工作處副處長。1992年至1995年駐美國使館教育處二秘、一秘。1995年至1996年國傢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正處級幹部。1996年至1998年國傢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助理兼綜合調研處處長。1998年至2004年5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2004年5月任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鏈接 】
  北京交通大學主頁
  http://www.bjtu.edu.cn/
  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站bbs
  http://bbs.bjtu.edu.cn/
  北京交通大學特思論壇
  http://bbs.bjtu.org/
   【百強排名 】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三,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
交大概況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和鐵道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交通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首批進入國傢“211工程”建設的高校和擁有“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的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全國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百餘年來,數代交大人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學校成為培養國傢經濟社會發展、信息、交通建設高水平、高層次人才,解决國傢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與改革重大技術與政策問題的重要基地。學校正在全力建設以信息和管理等學科為優勢,以交通科學與技術為特色,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開放式、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英文名稱】Beijing Jiao Tong University(Northern Jiao Tong University)
  【曾用名】北方交通大學
  【校訓】 知 行
  【歷史校訓】第三交通大學時期: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北方交通大學時期:團结 勤奮 求實 創新
  【校歌】
  北京交大,北京交大,百年輝煌,桃李天下。
  北京交大,北京交大,巍巍學府,溫馨我傢。
  紅果園中,承前啓後,思源樓裏,意氣風發。
  團结勤奮,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堅韌不拔。
  交融世界,通達古今,造福社會,奉獻國傢。
  母校恩澤,如何回報?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世紀呼喚,怎樣應答?肩負使命,振興中華。
  【校慶日】 9月10日
  【毛體校名】
歷史沿革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曾培養出中國第一個無綫電臺創建人劉瀚、中國第一臺大馬力蒸汽機設計者應尚纔,中國第一本鐵路運輸專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國現代作傢、文學評論傢、文學史傢鄭振鐸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傑出人才。1917年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1921年與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併組建交通大學。1923年,交通大學改組後,北京分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50年學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學,由著名橋梁專傢茅以升任校長。2000年4月,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學校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學府勝地”海澱區,毗鄰中國“硅𠔌”中關村,總面積近1100畝,建築面積76.7萬平方米,東西兩個校區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和美麗的校園環境,全面推行“一卡通”使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上園村3號 郵政編碼:100044
學科特色
  北京交通大學形成了特色突出與優勢鮮明的學科體係。百餘年來,數代交大人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學校成為培養國傢經濟社會發展、信息、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現代化建設高水平、高層次人才,解决國傢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鐵路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重大技術與政策問題的重要基地。學校正在全力建設以信息和管理等學科為優勢,以交通科學與技術為特色,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開放式、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面對新形勢,學校提出通過凝煉學科方向,整合學科資源,彙聚學科團隊,構築學科基地等措施,瞄準國傢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依托所服務的行業優勢或區域經濟建設強勢學科,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使優勢學科發展壯大,特色學科與時俱進,新興學科異峰突起。
  目前學校有: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運輸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控製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軟件學院、建築與藝術係、語言與傳播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等13個學院。另有兩所職業技術學院和在職管理、技術人員培訓中心。與企業合作在河北省黃驊市創辦的獨立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經教育部批準,2008年秋季正式開辦並招生。
  本科專業(38個):通信工程、自動化、自動化(鐵道信號)、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信息安全、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交通運輸類、交通運輸類(鐵路運輸)、交通運輸類(城市軌道交通)、電子商務、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鐵道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鐵路機車)、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和動力工程、熱能和動力工程(工業汽車工程方向)、工業工程、電氣信息類、電氣信息類(軌道牽引電氣化)、信息與計算科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化學、理科實驗班類、英語、法學、傳播學、軟件工程、建築學、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
  國傢級重點學科(8個):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交通信息工程與控製、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産業經濟學、橋梁與隧道工程、鐵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國傢級特色專業(9個):通信工程、物流管理、軟件工程(3個)、交通運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産業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産業經濟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係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統科學、工商管理。
  二級學科博士點60個、碩士點120個,有MBA、工程碩士和會計碩士3類專業學位,5個學科被列入國傢“長江學者奬勵計劃”。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被評為全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入選2008-2009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都市快軌交通》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師資力量
  北京交通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
  全校有事業編製教職工2858人,有專任教師1636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588人,博士生導師2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2.1%,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5.9%。
  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有國傢級教學名師3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國傢級和部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56名,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4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新世紀和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4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奬勵計劃5人。
  學校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實施科學設崗,加大培養和引進力度,以創新平臺和創新基地建設為依托,建立高層次人才管理新機製,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聘評結合,努力建設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三支隊伍,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製,註重在實踐中鍛煉培養人才。近年來教師出國進修、訪問和學術交流達500多人次,學校還與國傢留學基金委簽訂了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資助項目,每年有近百名教師以各種方式出國進修學習。
人才培養
  北京交通大學教學設施先進,教學工作及素質教育成績斐然。
  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已嚮國傢輸送了10餘萬建設人才。現在校本科生13985人,博士研究生1954人,碩士研究生4959人,外國留學生270人,成人學生8152人。
  近年來學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005年國傢級教學成果奬評選中,該校“開拓創新 建立一流的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獲特等奬,有9項獲二等奬;近年來16門課程被評為國傢精品課程。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和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團隊2008年被確定為國傢級教學團隊。
  有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電工電子和大學物理兩個基地被評為優秀國傢工科教學基地,正在建設數學、力學、大學英語3個教學基地,土木建築工程專業通過國傢教育評估。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被教育部評為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先進的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教學環境、較強的辦學實力使學校的聲譽日益提高,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和優秀高中畢業生爭先報考,學校的生源質量逐年提高,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在京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設立了本碩聯讀試點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思源班等特色班,加強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
科研實力
  北京交通大學科研力量雄厚,産學研合作日益增強。學校的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在科研及産業化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
  學校現有38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41個實驗室;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産4.87億元。學校圖書館藏書136萬册,有縮微、聲像、光盤等各種影像、電子圖書資料23萬册,有中文數據庫1822個,西文數據庫2233個,建成鐵路交通運輸特色數據庫,有設備完善和技術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和音像室。
  國傢級科研平臺(10個):
  軌道交通控製與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
  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傢工程實驗室
  高速鐵路係統試驗國傢工程實驗室(聯合)
  軌道交通運行控製係統國傢工程研究中心
  風力發電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檢測站(分中心)
  電磁兼容國傢級認證中心
  結構強度檢測國傢級認證中心
  網絡管理國傢級認證中心
  國傢大學科技園
  國傢級示範性軟件學院
  省部級科研平臺(20個):
  全光網絡與現代通信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光與光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城市交通復雜係統理論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隧道與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鐵路網絡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軌道車輛結構可靠性與運用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現代信息科學與網絡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物流管理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通信與信息係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運輸自動化與通信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鐵路信息科學與工程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存儲、顯示與材料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光纖技術及鐵路應用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鐵路基礎數據庫教育部/鐵道部基礎數據平臺
  交通運輸智能技術與係統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教委、市哲社辦)
  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
  城市交通北京技術轉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
  國字頭研究中心(5個):
  中國綜合交通研究中心
  中國産業安全研究中心
  中國兼併重組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
  中國交通運輸價格研究中心
  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傢高技術“863”計劃、“973”項目、國傢發改委、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500餘項。2006年,該校“大城市交通擁堵瓶頸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一體化可信網絡與普式服務體係下的基礎理論研究”兩項主持項目獲國傢“973”項目立項。以我校土建學院張頂立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組織申報的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礎理論研究》經過函評、復評、綜合評審等三輪專傢評審後獲得批準立項,將於2010年1月正式啓動。
  學校註重發揮鐵路科研的優勢和特色,堅持圍繞鐵路現代化建設及跨越式發展需要開展科技工作。近年來,學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在鐵路係統所占的份額一直保持着全國高校的領先位置。在國傢“十五”重大工程----青藏鐵路建設、高速鐵路建設、全國鐵路六次大提速等相關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青藏鐵路通訊信號方案”、“青藏鐵路特殊運輸組織模式研究”、青藏鐵路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信息係統和“機車隨車牽引實驗係統裝置”等科研項目;研製的微機聯鎖係統、機車主體化信號設備等在中國鐵路推廣,為確保鐵路行車安全和提高效率提供強有力技術保障。建立了GSM-R技術實驗室,主要進行中國鐵路新一代移動通信的調度指揮和無綫傳輸等,研究成果應用於大秦綫、膠濟綫與青藏鐵路,填補了中國鐵路無綫通信技術的空白。全面參與高速鐵路建設工作,組織校內相關學院20多名教授全程參與高速鐵路六大係統招標文件編寫與引進談判工作,成立了市部級交通産業研究基地,牽頭完成了“客運專綫營運管理體製”等的研究,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技術支持、人才支持。
  科研經費逐年大幅增加,“十五”期間科研合同經費較“九五”期間增長了150%,縱嚮項目經費比例超過50%;三大檢索數同期增長197%,2006年在全國高校SCI排名第39位,EI第35位,ISTP第11位。2005年,國傢自然基金委和鐵道部設立了“鐵道聯合基金”,北京市在該校設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術轉移中心”和“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人文社科基地。近幾年來,該校“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帶風火山隧道施工技術”、“計算機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研究等3項項目成果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和由該校主持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BJTU IPV6無綫/移動路由器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奬一等奬;IPV6無綫/移動路由器還被列入2006年國傢産業化項目;“基於通信城軌列車控製係統(CBTC)”取得關鍵技術研究的突破,形成了國內首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基於通信的列車運行控製係統”,亦莊城軌綫將采用該係統。主持或參與北京奧運相關項目40餘項。“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報告”為北京市政府綜合交通科學决策提供依據和參考。近年來學校加強了與地方、鐵路企業間長期、穩定的産學研合作關係。200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中國設立的“高等工科教育與産業合作教席”設在該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該校建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專門機構--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國交通論壇”已形成獨特的“品牌”。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園2001年成為北京市市級大學科技園以來,在軌道交通産學研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
優勢學科
  關於“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學校作了科學規劃,指出緊密圍繞“軌道交通安全”總的研究方向,突出該校優勢學科特色,並兼顧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依托該校現有與軌道交通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進行建設。
  該校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主要由公共創新平臺和專用創新平臺構成。
  公共創新平臺包括:大係統仿真平臺、綜合實物平臺和公共測試平臺。
  專用創新平臺包括:軌道交通運行控製與調度指揮平臺、軌道交通安全檢測平臺、軌道交通專用通信及寬帶無綫移動通信平臺、鐵路特種貨物及危險品運輸平臺、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平臺、軌道交通牽引傳動供電安全與質量控製平臺、軌道車輛結構安全可靠性平臺和軌道交通基礎信息與决策支持平臺。
  該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主要思路是,以建成軌道交通安全科學與技術國傢平臺為最終目標,以現有省部級科研平臺為依托,以子平臺為具體建設內容。子平臺由各相關學院統籌規劃,統一推薦,學校根據現有科研平臺的建設任務、目標,擇優確定最終建設的子平臺。
  對於專用平臺,相關學院提出了各子平臺的建設內容必要性、功能、構成、水平、規模、建設時間、建設隊伍、建設地點、建設經費(或設備)、配套計劃等,以及在高水平人才、理論研究、科技奬勵和成果應用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目標,經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具體建設內容。
  學校先期啓動的項目有:
  1、依托軌道交通控製與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建設1)列車運行控製係統;2)軌道交通專用通信及寬帶無綫移動通信;3)高速列車群運營安全綜合監控與預警試驗;4)軌道交通安全狀態檢測與遠程監控平臺;5)軌道車輛人因工程及檢測控製等五個子平臺。
  2、依托軌道交通運行控製係統國傢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運行控製係統研發及中試環境子平臺。
  3、依托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傢工程實驗室,建設面嚮軌道交通下一代互聯網子平臺。
  4、依托電磁兼容國傢認可實驗室,建設軌道交通係統及電磁兼容測試自平臺。
  5、依托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軌道交通牽引傳動供電安全與質量控製子平臺。
  6、依托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1) 軌道交通隧道工程建設綜合試驗平臺;2) 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損傷與耐久性;3) 新型軌道結構綜合試驗平臺;4)軌道交通綜合實物試驗平臺-地下軌道試驗綫;5)公共創新平臺-現代風工程實驗室;6)公共創新平臺-多臺連振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係統;7)岩土工程試驗等七個子平臺。
  7、依托高速鐵路網絡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高速鐵路網絡管理子平臺。
  8、依托軌道車輛結構可靠性與運用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1)軌道車輛結構安全可靠性;2)軌道交通新材料與先進製造技術等子平臺。
  9、依托物流管理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軌道交通物流技術研發子平臺。
  10、依托鐵路危險貨物運輸認證中心,建設鐵路運營計劃編製子平臺。
  11、依托高速鐵路基礎資料庫教育部基礎數據庫平臺,建設軌道交通基礎信息與决策支持子平臺。
學生奬項
  該校學生在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國內外數學建模大賽、全國電子商務大賽、電子電路設計大賽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都取得佳績。該校是全國首批承辦EMBA教育的30所學校之一,2007年第四屆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評選中該校EMBA項目名列第10位。該校學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研究會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和全國學聯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及其標兵評選中位列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標兵”榜首。學校擁有500餘人規模的學生藝術團,成立10多年來,在首都和全國歷次高校比賽及對外交流演出中取得了優秀成績,培養了大批校園和首都高校文藝骨幹,排演的《長徵組歌》應邀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安劇院演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學生藝術團和合唱團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獲得了兩個一等奬。有近百人的高水平運動隊,羽毛球隊在近年在國際國內大學生羽毛球重大比賽中獲得過所有項目的冠軍,共獲得29塊金牌,在北京市及全國高校羽毛球界産生了較大反響。在第22屆波羅的海大學生運動會和第10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上,分獲6金3銀4銅和4項冠軍,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在2008年第12屆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上,取得了5金3銀1銅的優異成績。這些年,在市級以上羽毛球和田徑比賽中該校共獲得45項冠軍,由該校韓鬆指導的朱鵬凱在北京殘奧會上以1114分奪得男子標槍F11/12級冠軍,並且打破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
國際交流
  北京交通大學重視和加強國際交流工作,已成為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學校與美、英、德、法等10多個國傢的50多所大學及西門子、 ABB等國際著名高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在中國的MBA合作項目——中澳商學院自1999年開辦以來,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在社會上的聲譽也日益提高。在比利時辦有孔子學院,與比利時魯汶理工學院簽署兩校聯合培養本科生合作協議6年來,該校已共派出了100餘名學生赴對方學校學習,交大學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優秀的學習成績為母校贏得良好的影響。近年來,共培養來自亞、非、歐、美的83個國傢和地區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3000餘名,還聘請了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1000多名專傢教授來校講學和任教,諾貝爾奬獲得者蓋德·謝剋等多位著名學者來校講學。多次主辦或承辦了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如今,有着112年輝煌歷史的北京交通大學,肩負着新的歷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訓,以謙虛謹慎、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實現交通大學百年華誕時江澤民同志“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要求和期望,嚮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現任領導
  王建國 黨委書記
  男,漢族。1959年9月生於江西省泰和縣,1982年5月入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機械係鑄造專業畢業。1976年至1978年江西泰和縣農業局工人。1978年10月至1983年清華大學機械係鑄造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3年至1986年清華大學團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其間:1984年9月——1986年6月在清華大學社科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至1989年國傢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學生思想工作處幹部。1989年至1992年國傢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學生思想工作處副處長。1992年至1995年駐美國使館教育處二秘、一秘。1995年至1996年國傢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正處級幹部。1996年至1998年國傢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助理兼綜合調研處處長。1998年至2004年5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2004年5月任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寧 濱 校長
  男,漢族,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學科博士生導師。1959年5月出生於山西省稷山縣。1982年2月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電信係鐵道信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4月和2005年4月分別在北方交通大學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歷任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校研究生部黨總支副書記,外事處處長等職。1991-1992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英國倫敦BRUNEL大學電子電氣工程係進修學習,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學習。1997年12月任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2004年10月任北京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2008年3月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北京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社會兼職:國際鐵路信號工程師協會(IRSE)高級會員,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中國鐵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交通係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鐵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歐美同學會會員,中國《鐵道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知名教授
  簡水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光纖通信及電磁兼容專傢
  江西萍鄉人。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係。北方交通大學光波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建立了JN和IK函數,豐富了Bessel函數理論,研製成我國第一根偏振保持單模光纖;三萬至三十萬象素石英傳像光纖;雙窗口雙零色散光纖;動態單縱模激光器;異型鋼絲超強型束管式光纜係列。目前正在從事的國傢重大課題有:利用漏泄波導綜合光纜和光纖陀蠃實現高速鐵路列車實時追蹤係統的研究;OTDM光孤子通信關鍵技術的研究;光纖光柵色散補償的研究。歷任國傢自然科學奬信息學部評委、北京市政府通信與信息技術顧問組組長等社會兼職。由他主持的四項屬國際前言的國傢863課題均通過了國傢驗收,全部評為A等。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敘瑢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發光學專傢
  山東臨沂人。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55年獲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物理數學副博士學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北京交通大學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50年代以來,在領導光緻發光、陰極射綫發光、放射綫發光和場緻發光等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發現了光電子與熱電子的復合及俘獲截面之比的明顯差別;突破了導帶電子不可區分的概念及新的分析加熱發光的準確方法;在瞬態光譜、能量傳遞、場緻發光方面都有獨創。在第三代場緻發光的原理及應用方面獨闢蹊徑。發現了類陰極射綫發光及無機有機異質結薄膜中的混合激發發光。組建了中國發光研究基地,培養了科技骨幹,促進了發光學會及發光學報的創建,開展了國內、外的學術交流。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徐壽波 中國工程院院士 綜合能源工程、技術經濟學專傢
  浙江省紹興市人。1955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動力係,1960年畢業於前蘇聯科學院能源研究所,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現任北京交通大學綜合能源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物流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綜合能源工程學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國技術經濟學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在綜合能源工程學和技術經濟學兩個學科領域共取得理論和應用成果300多項,獲全國科學大會奬、中國科學院、國傢計委和北京市等各種奬勵10多次,其中獲科技進步奬8次(省部級一等奬和國傢三等奬各1次,省部級二等奬4次,三等奬2次)。1977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夢恕 中國工程院院士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傢
  河南省溫縣人。1964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獲碩士學位。鐵道部隧道工程局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岩土研究所所長;北京交大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開拓了鐵路隧道復合襯砌新型結構領域的理論研究,摸清了結構受力特點、機理,確定了施工要點及工藝;主持並參加大瑤山隧道深孔光面爆破、噴錨支護、周邊鑽孔預註漿等關鍵技術成果的開發、研究和應用,實現了大斷面、大型機械化快速施工,使長大隧道修建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主持雙綫鐵路隧道不穩定地層信息化施工,首次係統地創新了超前支護穩定工作面支護體係的理論分析和應用;主持創造了“淺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鐵和車站的施工配套技術,為城市地鐵及地下工程修建開闢了一條新路。主持國內多條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設計、施工研究,多次獲得國傢、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奬、一、二等奬。人事部科技一等奬,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洪濤 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學生物學專傢
  山東省榮成人。現任國傢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病毒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導教授。 1986 年被國傢人事部命名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1990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會榮譽主任委員,“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總編,太平洋科協理事及公共衛生與醫學科學委員會主席。是中國生物醫學電子顯微鏡學科的主要開創者。近年來,他主攻朊病毒、輪狀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等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藥物。 獲得了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奬、國傢自然科學奬、國傢科技進步奬、世界衛生組織功勳服務奬等省部級以上國內外奬勵 18項。著書 10本,許多屬於我國最早並廣泛使用的主要教科書。發表論文300餘篇,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70餘名。1996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 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施仲衡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地下鐵道專傢
  上海市人。1959年8月畢業於莫斯科鐵道運輸工程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城建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高級顧問,中國地下鐵道工程咨詢公司總工程師,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傢顧問團專傢顧問,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部專傢委員會主任委員,。施仲衡教授在盾構研究中,提出極限平衡原理設計切口環法;主持鐵道部重點科研項目,研製了我國第一臺壓縮砼襯砌盾構;主持國傢計委重點科技項目-局部氣壓盾構的研製。在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設中,提出深埋改淺埋方案,主持完成了淺埋地鐵車站關鍵性技術的試驗研究;主持完成了北京地鐵復八綫規劃和初步設計;主持我國地鐵與輕軌項目的評估,在優化技術方案、統一建設標準、控製建設規模和投資等方面,為國傢决策提供了依據。主持完成“國傢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子課題“大城市綜合交通發展戰略”。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專業排名
  教育部學科評估高校排名(2007-2009)
  0202 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排位10】
  1 中國人民大學
  2 北京大學
  3 中央財經大學
  10 北京交通大學
  0711 係統科學(一級學科)【排位1】
  1 北京交通大學
  2 北京師範大學
  3 華東師範大學
  0803 光學工程(一級學科)【排位7】
  1 浙江大學
  2 清華大學
  3 天津大學
  7 北京交通大學
  0808 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6】
  1 清華大學
  2 西安交通大學
  3 華中科技大學
  16 北京交通大學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1】
  1 清華大學
  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 北京郵電大學
  11 北京交通大學
  0814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2】
  1 同濟大學
  2 清華大學
  3 哈爾濱工業大學
  12 北京交通大學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6】
  1 中國地質大學
  2 中國石油大學
  3 西北大學
  16 北京交通大學
  0819 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0】
  1 中國礦業大學
  2 中南大學
  3 北京科技大學
  10 北京交通大學
  0823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排位3】
  1 西南交通大學
  2 東南大學
  3 北京交通大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排位16】
  1 西安交通大學
  2 清華大學
  3 大連理工大學
  16 北京交通大學
  1204 公共管理(一級學科)【排位19】
  1 復旦大學
  2 武漢大學
  3 北京大學
  19 北京交通大學
  註:以上按學科代碼排序
  非教育部發佈排名
  物流管理【排位1】
  1 北京交通大學 A+
  2 華中科技大學 A+
  3 大連交通大學 A+
  産業經濟學【排位3】
  1 東北財經大學 A+
  2 廈門大學 A+
  3 北京交通大學 A+
  交通信息及控製【排位1】
  1 北京交通大學 A+
  2 西南交通大學 A
  3 武漢理工大學 A
  4 大連海事大學 A
  道路與鐵道工程 【排位5】
  1. 長安大學
  2. 西南交通大學
  3. 同濟大學
  5. 北京交通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 【排位6】
  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A+
  2 北京郵電大學 A+
  3 電子科技大學 A+
  6 北京交通大學 A+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排位 11】
  1 西安交通大學A +
  2 清華大學A +
  3 浙江大學A +
  11 北京交通大學A +
  12 湖南大學A +
  軟件工程【排位15】
  1、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3、復旦大學
  15、北京交通大學
  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MBA榜單【排位13】
  1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2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3 南開大學商學院
  13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09年中國最具價值的EMBA【排位8】
  1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2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3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7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中外合作MBA 【排位8】
  1 香港科技大學/美國西北大學
  2 同濟大學/法國國立橋路大學
  3 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8 北京交大/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
  註:
  (1) 衹列出排名在前二十名的學科和專業
  (2) 同一學科衹列出前三名的高校名稱及北京交通大學所在排名位置
基本數據
  (更新時間: 2008年10月)
  學院 11個(含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與軟件學院) 另有:研究生院、物流研究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北京交大出版社
  國傢重點學科 8個
  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 16個
  一級學科博士點 11個
  博士學位授權點 60個(其中17個為自設)
  碩士學位授權點 120個(其中18個為自設)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3個
  國傢重點實驗室 1個
  國傢工程研究中心 2個
  國傢工程實驗室 2個
  國傢認證中心 3個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20個
  全日製學生總數 25073人
  本科生 13985人
  碩士生 4959人
  博士生 1954人
  成人學生 脫産 8152人
  外國留學生 275人
  教職工人數 2858人
  專任教師數 1636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3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7人
  教授 277人
  副教授 588人
  碩士生導師 491人
  博士生導師 215人
  教學行政用房 25.0萬平方米
  學生宿舍建築面積 21.1萬平方米
  學校占地面積 66.8萬平方米
  學校建築面積 76.7萬平方米
  圖書館藏書 136.5萬册
常用鏈接
  北京交通大學主頁 http://www.bjtu.edu.cn/
  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站BBS(內網) http://bbs.bjtu.edu.cn/
  北京交通大學特思論壇 (內網)http://bbs.bjtu.org/
  校園三維全景:http://njtu.6dxy.com/
百強排名
  該校在網大《2008中國大學排行》編製的2008中國大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28位。該校MBA與EMBA培養在2008年均進入全國前十(世界經理人)。
  2008年“中國大學評審”獲得19名,2008年“你心目中的中國優秀大學”排名22名,2008年“鳳凰衛視”大陸名校重點介紹的20所大學之一
  2008年,中國大學50強排名39位 (含港澳臺高校)
相關詞
人物北洋大學橋梁學家百科大全北京大學學院教學單位
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教授教育副教授gps青藏鐵路考研
交通信息工程高等院校博導大牛學者大學校長更多結果...
包含詞
北京交通大學年鑒北京交通大學東門
北京交通大學年鑒2006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化學係北京交通大學濱海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橄欖球社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北京交通大學黃驊海濱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幼兒園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昌平分校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低碳研究與教育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推薦選拔培養辦法
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北京交通大學“思源”青年志願者服務團
北京交通大學電力電子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製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思源青年志願者服務團
北京交通大學磁性液體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學原北方交通大學
分類詳情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