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北京中醫藥大學 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中醫藥大學 創建於195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傢“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醫藥大學 與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併,組成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並成為直屬國傢教育部管理的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國際學院、遠程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臨床醫學院、文法係、臺港澳中醫學部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嚮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體的人才培養體係,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製藥工程、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工商管理(中藥企業管理)、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藥衛生)9個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製含科研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等9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本校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均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6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0個部局級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學校是國傢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有“教育部中藥製藥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並與北京師範大學共建“國傢大學科技園”。
創辦於1958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並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於1999年開診,已建設成環境優美、佈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傢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
建於1958年的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産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劑量註射液gmp認證。其拳頭産品“清開靈註射液”自1992年以來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藥品。
建校48年來,學校為國傢培養各級各類中醫藥專門人才2萬餘名,為世界87個國傢和地區培養各類中醫藥人才2342名。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與19個國傢和港、澳、臺地區建立了40個合作項目,與12個國傢和地區的大學及學術團體合作開辦了教學分院和醫療機構。
學校主辦有國傢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 學報》、《北京中醫藥大學 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北京中醫藥大學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創建於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傢“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醫藥大學 與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併,組成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並成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臺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嚮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係,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製藥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藥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製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藥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學校全日製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臺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學校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均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藥製藥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藥材規範化生産工程中心、國傢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範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於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並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佈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傢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藥大學 ,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於 1958 年的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産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註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産品“清開靈註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藥。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 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傢培養了30000餘名高級中醫藥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傢和地區培養了13000餘名中醫藥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後與 20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繫。
學校主辦有國傢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 學報》、《北京中醫藥大學 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北京中醫藥大學 在網大教育發佈的2008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位列全國各大學第51位,並在醫藥類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國第2。 黨委書記:吳建偉
校長:高思華
副校長:喬旺忠 王慶國 徐孝 喬延江
工會主席:魏天卯
紀委書記:常江
黨委副書記:𠔌曉紅 靳琦 北京中醫藥大學 校標圖案由蛇、手杖、楊柳枝和心形外框組成。
標志中央“蛇與手杖”圖案是國際通行的醫藥衛生標志。蛇象徵智慧。手杖變形為針形,象徵東西方醫學的交流與融合。楊柳枝象徵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藥用植物的代表,並寓意中醫藥人才的茁壯成長。蛇與手杖、交叉的楊柳枝分別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狀,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縮寫,突顯我校的地域特徵和高等醫學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頂部鏤“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縮寫。圖案選用紅、緑、藍三種顔色。紅色象徵陽光,緑色象徵生命,藍色象徵海洋和天空。
標志的整體寓意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愛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國醫藥造福人類。 校訓:“勤求博採 厚德濟生”
“勤求博採”:語出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原序》:“勤求古訓,博採衆方。”現用以表示我校師生要做到勤奮研求,廣博採搜,匯通中西,學貫古今。此4字集中講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
“厚德濟生”: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濟生四字合而表示師生要寬厚仁愛,品德高尚,以仁術普濟蒼生,全面服務社會。此4字主要講品德修養、做人、做事。
以上八字還寓含繼承與發展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念。 一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2個):中醫學 中藥學
二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15個):中藥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方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臨床基礎 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外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五官科學 針灸推拿學 民族醫藥
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中醫內科腦病學科 中醫內科呼吸學科 中醫內科內分泌學科 中醫內科血液病學 中藥藥理學 臨床中藥學 中藥生藥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針灸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臨床基礎 中醫外科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醫內科學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中藥製藥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 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中藥基礎與新藥研究實驗室 中醫內科學實驗室
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7個):中醫癥候病理生理基礎實驗室 細胞與生化實驗 病理學實驗室 腦病實驗室(東直門醫院) 中藥藥理學實驗室 中藥藥理學實驗室(東直門醫院) 中藥生藥學實驗室
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中醫腦病研究室 中醫髒象理論研究室
其他研究所(8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中藥研究所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醫學氣功研究所 中醫臨床醫學研究所 針灸推拿研究所 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 中醫藥教育研究中心 東直門醫院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一臨床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伴隨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直門醫院走過近半個世紀的不平凡歷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直門醫院已經發展壯大成為集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她是全國唯一一所進入國傢“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是率先成為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的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北京市首批列入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臨床藥理基地,民政部“明天計劃”腦癱患兒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在中醫院校的附屬醫院中,是培養國內外中醫藥人才時間最早、人數最多、層次最高的重要教學基地。
東方醫院簡介
東方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醫院,於1999年12月開業。是衛生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直屬單位,是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全國中醫腦病中心,全國中醫急癥中心和國傢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基地。是北京市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對本市全體參保職工和退休人員,不用選擇均可來就醫,門診及住院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衹要屬醫保報銷範圍的,都可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
東方醫院是一所特色明顯、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健康咨詢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中西醫結合中醫醫院。醫院有正、副主任醫師13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00餘名。醫院共開放床位數620張,設有臨床科室32個。
第三附屬醫院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三附屬醫院的前身是北京冶金醫院,始建於1964年,1991年11月劃歸冶金工業部。是北京市定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足踝外科研究所、朝陽區肢體殘疾治療中心設在該院。2006年7月28日劃轉至北京中醫藥大學 ,9月15日命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三附屬醫院。2007年7月17日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三臨床醫學院。並相繼成立腦病、骨傷國傢級重點專科和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中心。
醫院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1000平方米,醫院設有病床300餘張,有普通病房、幹部病房、CCU及ICU病房,全院共有醫療專業24個。我院現有正式職工380 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4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5人博士後),碩士研究生18人,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24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級以上職稱49人。 王國強 現任衛生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兼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嘯宏 現任衛生部黨組成員,衛生部副部長。
吳 剛 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毛群安 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衛生部新聞發言人。
許樹強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
李 寧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
顧海鷗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醫生 中醫 中醫藥 名老中醫 管理 醫學 博士生導師 中醫學 優秀教師 內經學 傷寒論 劉渡舟 更多結果...
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針灸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國際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護理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圖書館北京中醫藥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廠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醫院治未病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直門醫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博物館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三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醫學氣功研究所北京中醫藥大學 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市護國寺中醫院原北京中醫藥大學 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醫院現更名為北京市護國寺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醫院原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第二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第二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第二醫院現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