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北京東嶽廟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東嶽廟初建於元代元右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末毀於戰火,後經多次擴建,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東嶽廟廟宇輝宏壯美,占地96畝,各種建築600餘間。廟門外有一座建於明代的緑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為“永延帝祚”,據傳為明代姦相嚴嵩所書。進入廟門,東西兩側是鼓樓、鐘樓,其北側有碑石兩座,東邊一座為乾隆御書,西側是無字碑。東嶽廟有“京城小碑林”之稱,可謂名不虛傳,廟中原有碑石140餘通,幾經戰火,現僅存二三十通。“岱宗寶殿”為東嶽廟的主要建築,朱墻碧瓦,富麗堂皇,殿內供奉着東嶽大帝及帝後。全廟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故有“東嶽廟神像甲天下”之說。此外,東嶽廟還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鬥母殿、文昌帝君殿等衆多風格獨特的建築,還有一座清幽雅緻、秀木奇花遍布的大花園。東嶽廟不僅是顯赫一方的道觀,它的建築藝術及規模在全國寺廟中也是位居前列。東嶽廟作為朝陽區重要文物古跡,不久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地址:北京市朝外大街141號交通:市內乘109、112、846、750路神街下車,或地鐵朝陽門站下車嚮東。門票:10元 |
|
元延佑年間,張道陵的三十八世孫張留孫被元成宗封為玄教大宗師後,深感當時全國各地都有祭祀東嶽大帝的東嶽廟,而大都卻沒有,於是便出資在齊化門外購置了土地準備興建。但未及開工,張即已去世。其弟子吳全節繼任為大宗師後,繼續推動了建廟事宜,最終在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開工建設,到第二年(1323年)落成,被朝廷賜名為“東嶽仁聖宮”。當時,廟內的主要建築有大門、大殿、四子殿和東西兩座廊廡等,後來在泰定二年(1325年),魯國大長公主又捐建了寢宮,使規模進一步擴大。但是好景不長,在元末的戰亂中,廟宇也受到了較嚴重的毀壞。
明代開始,玄教並入了正一道,東嶽仁聖宮也改名為東嶽廟。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在原址基礎上全面重建了廟宇,此後的嘉靖和隆慶年間,也曾進行過一些整修。萬歷三年(1575年),明神宗根據太後的旨意,發下宮帑大規模擴建了東嶽廟。但是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廟中遭遇火災,絶大部分建築都被燒毀,僅存左右道院幸免於難。災後的第二年(1700年),康熙帝頒布敕命重建廟宇,於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按原樣修復了東嶽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整座廟進行過重修。道光年間,本廟主持馬宜麟四處募化,增築了東西兩座跨院,修建百餘間房屋,並創辦義學,收容傢境貧寒的子弟入學。
1900年以後,隨着時局的動蕩,東嶽廟也漸趨衰落,僅靠出租房屋來維持日常用度。廟裏先後遭到義和團和軍隊的騷擾。1947年時,又有一批來自山西和東北的流亡學生住在廟裏,他們以破除迷信為名進行了大規模洗劫,更加重了東嶽廟的損壞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嶽廟先是因為附近火藥廠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後來整座廟又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從而宣告關閉。直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纔决定恢復東嶽廟,廟中所駐機關全部騰退,並隨後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館,於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北京東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8年5月3日,國傢再次重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相關政策,將北京東嶽廟歸還道教,至此,中斷了70餘年道教活動的北京東嶽廟,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
|
東嶽廟現占地約71畝,有房屋近400間,絶大多數為清代所建。在佈局上,分為正院、東院和西院三個部分。主要建築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軸綫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門(已拆除)、欞星門、瞻岱門、岱宗寶殿、育德殿和後罩樓等,形成了六進院落。
琉璃牌樓建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為三間四柱七頂的黃彩琉璃牌樓。屋頂為歇山頂,正脊兩端有鴟吻和螭吻,正中飾火焰寶珠。在正間的南北兩面各有一塊石匾,寬2.8米,高0.9米,北面書“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傳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牌樓現在與廟門隔朝陽門外大街相望,原本東西還各有一座木製牌樓,現已拆除。
山門是東嶽廟原本的正門,1988年因拓寬朝外大街而被拆除。山門內的東西兩側有鐘鼓樓,鼓樓立額上題“龜音”,鐘樓立額上題“鯨音”。
現在東嶽廟的廟門其實是原本的二道門——欞星門,在山門拆除後,這裏作為了正門。原來懸挂在山門的康熙帝御書“東嶽廟”橫匾也移到了這裏。
廟門內即為瞻岱門,是一座五間廡殿頂的過廳式殿堂,又稱竜虎門、瞻岱殿。門的內三間為穿堂,邊上兩間供哼哈二將和十太保,後殿挂東嶽大帝的“寶訓”。
出瞻岱門是一條禦道直通岱宗寶殿,稱為“福路”。福路的兩側有兩座碑亭,頂覆黃色琉璃瓦,放置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筆親題的石碑,現在碑亭前放着一對新造的玉馬和銅特,相傳是文昌帝君的座騎。福路和碑亭的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回廊。回廊共七十二間,代表東嶽大帝掌管下的地獄七十二司。每間門楣上都挂有所敬神司的橫匾,兩側柱上貼有楹聯,殿內塑像造型生動,形神兼備。以前每司供一神像,後來又增建了四司,因此共有七十六尊神像,不過早已不存。現在的泥塑是1995年重建時由“泥人張”的傳人重塑的。
岱宗寶殿是東嶽廟的主殿,面闊三間,頂為為單檐廡殿頂,緑剪邊琉璃瓦屋面。殿身的梁、柱、檁、枋均繪有皇傢纔允許使用的金竜和璽彩畫,正面檐下懸挂華帶匾“岱嶽殿”,四周雕飾盤竜,包有金葉。大殿前建有月臺,擺放銅香爐和石五供,臺前東西有焚帛爐。殿內原供奉東嶽大帝及其侍臣像,現已不存。大殿兩側的耳房中設有三茅真君祠、吳全節祠、張留孫祠、山府君祠以及嵩裏丈人祠等。左面的東配殿有阜財殿和東太子殿,右邊的西配殿有廣嗣殿和太子殿,配殿前廊的鬥拱上有替木,排列製式具有元代的風格。
從岱宗寶殿到寢宮之間,用一條長廊相接,為元代通行的建築佈局。寢宮叫做育德殿,為廡殿頂,面闊五間,前出抱廈,內飾竜鳳天花,與岱宗寶殿相呼應。殿內懸挂清代道士婁近垣所書的“玄妙贊化”匾,原本還供奉東嶽大帝和淑明坤德帝後的神像,現改為三官九府像陳列廳。
東嶽廟中路的最後部是一座二層的後罩樓,原來有玉皇閣、碧霞元君殿(東嶽大帝的女兒)、鬥姆殿、大仙爺殿、關帝殿、竈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靈官殿、真武殿等,現已改為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展廳。在西邊樓下還有三間御座房,是供皇帝來廟祭典或去東陵祭祖路過時休息使用的。
東嶽廟的東院以居住為主,建築較為分散,生活氣息較濃。院內回廊環繞,栽滿了奇花異果,並精心佈置了亭臺怪石,成為一座美麗的花園。據說光緒帝和慈禧太後便常常來此觀賞休息。
西院由供奉各路神祗的小型院落組成,有東嶽寶殿(祠堂)、玉皇殿、三皇殿、藥王殿、顯化殿、馬王殿、妙峰山娘娘殿、魯班殿、三官殿、瘟神殿、閻羅殿以及判官殿等。殿宇的規模都不大,多是由民間人士出資修建而成的。 |
|
北京東嶽廟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國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叢林。廟內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築,具有豐富的道教文化內涵,對研究中國古代道教及玄教的歷史淵源和發展,以及北京的民俗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東嶽廟的興起與正一道支派“玄教”在元代的鼎盛密不可分。由於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及其繼任吳全節都極受元帝的尊崇,所以由他們建造和主持的東嶽廟也當然獲得了皇傢的重視。到了明清兩代,雖然東嶽廟的地位有所降低,但由於它祭祀的是掌管人間一切貴賤、生死、禍福的東嶽泰山神天齊仁聖大帝,所以在上層和民間依然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歷史上雖然數次被毀,但每次都能獲得皇室成員的捐助而得以重建。
東嶽廟的各院落內都立有石碑,最多時達160多塊,數量居京城之冠。現存的一百餘塊石碑全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為歷朝修建東嶽廟碑記和民間善會石碑,種類齊全,品味高貴,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其中最著名的是趙孟頫的行書《張天師神道碑》(俗稱《道教碑》),風格古樸遒勁,為元代書法藝術的珍品。此外,趙世延的楷書《昭德殿碑》、虞文靖的隸書《仁聖宮碑》等也頗為著名。此外,在東嶽廟的大多數殿堂前都還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體的楹聯,內容多為對各殿神司職能的詮釋。目前,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聯均已恢復,文字由當代知名的書法傢書寫。
文革期間,廟內碑刻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飾也被鑿去,有的碑身上還用黑墨劃上了革命標語。推倒後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地下。1995年底東嶽廟被朝陽區文化文物局收歸時,完好的碑僅存18通。後來,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來。1997年底石碑修復工程開始,歷時一年,基本上按原來的位置歸位。目前,中路正院東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現了東嶽廟“石碑多”的特色景觀。
因為東嶽大帝掌管了世人的生死禍福,所以前往燒香的人也特別多。相傳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乃東嶽大帝的誕辰,於是在三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東嶽廟裏都會舉行廟會。這一風俗延續了數百年之久,衹是在1949年後自然中斷。2002年起,又恢復了廟會,但已改到每年的春節時舉行。另外,東嶽廟中的民俗掌故也有很多,如老北京的順口溜“機靈鬼兒,透亮碑兒,小金豆子,不吃虧兒”就是指東嶽廟內的四個趣聞傳說。 |
|
東嶽廟建成後,便受到朝廷的重視,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因東嶽廟位於齊化門外,是大都通往漕運門戶通州的要道,因此商賈雲集,更是促進了香火的興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大帝誕辰,明代時有盛大的東嶽仁聖大帝巡遊,清代時還派遣官員降香。民國以後東嶽廟仍循舊例,照常舉辦廟會。據三十年代調查統計,東嶽廟每年開廟44天,廟會攤位131個,擺在廟內的有賣小吃的、雜貨的、花鳥魚蟲的、雜耍的,還有套圈兒的遊戲,引得遊人圍個水泄不通。廟外有賣木材的、傢具的、食品的、鐵器的及日用百貨,還有說書的,不過在東嶽廟說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能說《嶽飛傳》,因為廟裏供着嶽飛。1937年日軍進駐北京,時世動亂,民不聊生,東嶽廟也逐漸衰敗。抗戰結束後,廟會雖已恢復,但已是元氣大傷。1949年,廟會自行中斷。恢復東嶽廟後,自2002年起廟會於每年春節舉行。
廟會習俗
摸銅騾:原來後罩樓文昌殿前立有文昌帝君的一銅特和白瓷馬。銅特長着驢面、騾身、馬耳、牛蹄,俗稱銅騾子,高三尺許,鞍背鑄康熙戊子年(1708年)製,為京城善士所獻。老北京曾流傳“東嶽廟的銅騾子能治病”,哪裏不舒服,衹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銅騾子相應的部分,病自然就好。現在玉馬已經不存在,銅特移到了白雲觀的老律堂前。
放生會:原來在廟會期間有助善者見有提籠架鳥的遊逛者,便長揖相迎,說句:“您多虔誠!”不容分說把籠門打開,讓鳥雀逃生。還有助善的人專為放生引發的爭執勸架。 |
|
小金豆子:岱宗寶殿西側走廊上有塊方石,原來上面露出閃光的小金點兒,人們稱為“小金豆子”,後來被人們順口說成“小金豆子”。如今這塊方石被鑒定因為含銅而顯露金色,已經蓋上了玻璃罩以保護,並寫出介紹說從此石上跨過可來年發財,不少遊人跨石祈福。
透亮碑:有塊順治七年早的石碑,碑頭的蟠竜造型鏤空六空,兩人站於碑前後可互相看見,被人們稱為“透亮碑”或“透竜碑”。
機靈鬼兒:東嶽廟東碑林裏有一通清順治年間的《重建東嶽廟金燈碑記》碑,碑座兩側各刻有一個提着燈籠的小道童。有塊石碑上刻有兩個道童,由於雕工精湛,據說不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想他們用眼睛看着人笑,被人們稱為“機靈鬼兒”。 也有傳說,因年久通靈,這兩個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燈籠出廟玩耍,因到廟門外小攤上佘糖果吃,攤主到處打聽,卻沒人認識這兩個小童兒,後在夜裏偷偷尾隨身後,見二人進了廟門,遂不見了蹤影。第二天到廟裏來找,發現了碑坐上的兩個小傢夥。於是,將左童的燈籠用紙糊上,右童的一隻腳用綫捆住, 從此以後再也沒見到打着燈籠的小道童出廟玩耍。 壽槐:在瞻岱門裏西側有一棵槐樹,次樹主幹粗,枝椏較細,據說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被人們稱為壽槐,常有人對此樹朝拜祈壽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