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廣義的勞動 指從生物學的角度對勞動 所做出的最廣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們在各種活動中勞動 力的使用或消耗。
狹義的勞動 是指人類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 能夠對外輸出勞動 量或勞動 價值的人類運動稱之為勞動 。勞動 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 按照傳統的勞動 分類理論,勞動 可分為腦力勞動 和體力勞動 兩大類。這種分類理論實際上是不完整的,因為有些特殊的勞動 如人口的生産、作為謀生手段的賣血或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從事模特行業的行為、以犧牲生命和鮮血為主要代價的戰爭行為等,既不能簡單地算作腦力勞動 ,也不能簡單地算作體力勞動 ,但它們應該屬於勞動 的範疇,儘管這些勞動 可能是非法的或不道德的。這說明現有的勞動 分類理論存在着嚴重的缺陷,說明在腦力勞動 與體力勞動 以外,至少還存在一種為人們所忽略了的人類勞動 。
勞動 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為了確定勞動 的分類方法,首先應對人類運動的形式進行分類。人類機體是由衆多生理係統、組織或細胞有機地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個係統、每種組織和各類細胞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通過新陳代謝來完成各種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以維持和發展整個機體復雜的生命運動。可以把人類機體的各組成部分完成規定功能的過程稱為人的主體運動。從不同的觀察角度來看,人的主體運動可分為若幹種不同形式。例如,根據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為消化運動、呼吸運動、血液循環運動、生殖運動、分泌運動、神經運動等;根據控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主運動與隨意運動。 根據參與運動的人體主流係統的不同,人類運動可分為體力運動、腦力運動與生理力運動。
1、體力運動。體力運動是指以人體肌肉與骨骼的運動為主,以大腦和其他生理係統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步行、挑水等。體力運動是所有動物具有的運動形式,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動物的運動係統。體力運動的形成使動物一方面能夠通過改變自己與外部客觀事物的空間距離,以靈活地選擇客觀事物和外部環境;另一方面能夠通過肌肉和骨骼形成一定的機械作用力來改變事物的數學與物理性質,如空間位置、形狀尺寸。任何體力運動的形成、維持和發展必須依靠機體其他生理係統的參與,並為之提供物質、能量和信息,因此體力運動必然伴隨着其他生理係統的運動。
2、腦力運動。腦力運動是指以大腦神經係統的運動為主,以其他生理係統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思考、記憶等。第二信號係統的形成與發展是腦力運動得以産生的前提條件,低等動物的大腦由於不具備第二信號係統,不能相對獨立地進行腦力運動,它衹是為體力運動或其他運動提供必要的本能控製信號,從屬於其他形式的運動,因此腦力運動是衹有人類纔具有的運動形式。
3、生理力運動。生理力運動是指除了體力運動和腦力運動以外的其他形式的主體運動。廣義地講,生理力運動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運動形式:對於植物來說,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等;對於動物來說,有消化運動、呼吸運動、血液循環運動、生殖運動、分泌運動、神經運動等。任何形式的生理力運動都可歸結於細胞的運動,而細胞的運動實際上就是一個物質和能量代謝的過程,人的生理係統通過一定的生理力運動對所獲取的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傳輸和能量轉換,為整個生理係統的正常運行提供所需的物質和能量,以保證機體協調一致地運行。
不同運動形式的相互關係。生理力運動、體力運動與腦力運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辯證統一關係。(1)生理力運動是體力運動與腦力運動的基礎。生理力運動是體力運動與腦力運動存在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因素;體力運動是生理力運動不斷進化的産物,腦力運動又是生理力運動與體力運動不斷進化的産物;體力運動與腦力運動的強度要受生理力運動所能提供的物質和能量的限製。(2)體力運動又是腦力運動的基礎。體力運動的直接性、多樣性、靈活性是神經係統不斷發展的客觀動力;腦力運動的基本設想最終必須由體力運動來實現。(3)腦力運動為體力運動確定了基本的發展方向。腦力運動可以有效地引導和促進體力運動的發展,為體力運動提供了預見性和目的性,使體力運動有了明確的動機;為體力運動提供了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體力運動不僅用於適應環境,還可以用來改造環境;為體力運動在總體上確立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使得體力運動朝着提高靈活性和降低強度的方向發展;使得體力運動越來越多地與生産工具相結合,以産生越來越強的放大作用;使得體力運動越來越遠離直接的自然物而與人工物相結合,越來越遠離有形物質而與信息相結合;使體力運動的分工越來越細微,越來越專業化和復雜化。(4)體力運動為生理力運動確定了基本的發展方向。體力運動可以有效地引導和促進生理力運動的發展:對於生産工具的使用,促進了人類的手腳分工,使人類機體的生理結構産生了一係列變化;體力運動的成果改造了機體的生存環境,也使人類機體某些組織或器官的功能特性發生了變化;體力運動的復雜性促進了生理力運動與生理器官的復雜化和精確化。(5)腦力運動是人類最高、最復雜的運動形式。腦力運動使人類從根本上區別於一般低等生物,使人類具有極高的預見性、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腦力運動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而生理力運動和體力運動的發展極為有限,它受生物規律的限製;腦力運動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製約和控製體力運動或生理力運動。(6)腦力運動、體力運動是生理力運動的特殊形式。人的運動係統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理係統,體力運動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理力運動;人的大腦神經係統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理係統,腦力運動也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理力運動。 能夠對外輸出勞動 量或勞動 價值的人類運動稱之為勞動 。運動並不等於勞動 ,它還包括消費活動,勞動 衹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人的消費活動與勞動 往往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消費活動中通常有勞動 的內容,勞動 也伴隨着一定的消費活動。人類的消費活動從其客觀目的來說,並不是為了主觀的享受,而是為了勞動 做必要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事前之準備和事後之補償。消費活動是為勞動 服務的,是勞動 的前提和基礎。區分勞動 與運動既不能用“是否帶來痛苦”或“是否犧牲安樂與幸福”作為判斷依據,消費過程往往也會産生痛苦的感覺;也不能用“是否有産品輸出”作為判斷運動與勞動 的依據,因為許多勞動 (如學習、鍛煉和培訓等)並沒有直接的産品輸出。
與人類運動相對應,人類勞動 可分為腦力勞動 、體力勞動 和生理力勞動 三大基本類型。
1、體力勞動 。體力勞動 是指以人體肌肉與骨骼的勞動 為主,以大腦和其他生理係統的勞動 為輔的人類勞動 。
2、腦力運動。腦力勞動 是指以大腦神經係統的勞動 為主,以其他生理係統的勞動 為輔的人類勞動 。
3、生理力運動。生理力勞動 是指除了體力勞動 和腦力勞動 以外的其他形式的人類勞動 。
一般的人類勞動 由腦力勞動 、體力勞動 與生理力勞動 按照不同的比例關係組合而成。通常意義上的腦力勞動 是指那些腦力勞動 占主要比例的復合勞動 ,體力勞動 是指那些體力勞動 占主要比例的復合勞動 ,生理力勞動 是指那些生理力勞動 占主要比例的復合勞動 。例如,人口的生産過程雖然以生理力勞動 為主,但也伴隨着一定的體力勞動 和腦力勞動 。
生理力勞動 的具體形式。根據作用方式的不同,生理力勞動 可分為以下三種具體形式:(1)恢復性生理力勞動 。是指用以恢復和補償原有的生理性組織、器官和體液等功能特性的生理力勞動 。例如,當人的大腦受到輕微損傷時,其機體通過吸收適當的營養物質並進行良好的精神調養以後,會逐步恢復大腦的健康;當産婦出現體質虛弱時,其機體通過吸收營養物質並將其轉化為適當的化學物輸送到相應的組織、器官和體液之中,用以恢復和補償其功能特性;當皮膚擦破時,機體就自動地修補好皮膚;當機體的血液損失時(如獻血),機體將通過肝髒等器官來製造新的血液。(2)加強性生理力勞動 。是指用以改善和加強原有生理性組織、器官和體液等功能特性的生理力勞動 。當人的某些生理組織、器官和體液的功能特性處於正常狀態時,其機體通過某種生理力勞動 來不斷地積纍生理信息,以改善和加強這些組織或器官的功能特性。例如,對人的某些組織或器官進行適當的、損傷性的物理或化學刺激後,這些組織或器官的功能特性不僅能很快地恢復,而且還能得到改善和加強。(3)生育性生理力勞動 。是指用以生産新生兒的生理力勞動 。婦女在懷孕過程中,一方面通過生理力勞動 將各種營養物質和食物能量進行消化和吸收,並轉送到胎盤裏,又把胎盤所排泄的廢物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孕婦體內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狀態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外環境,孕婦必須付出一定的生理力勞動 來形成、維持和改善這種環境。 統一價值論認為:信息的本質就是“消除不確定性”,而“消除不確定性”等同於“提高有序性,“提高有序性”就是“提高功能有序性”,“提高功能有序性”就是“增加價值量”。因此信息的根本作用和本質內涵在於改變係統的價值總量,即信息是價值的真正源泉。
信息的産生有兩個來源:
1、生物進化。任何耗散結構都具有一定的自組織能力,它們在自組織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基因變異的方式來形成信息(包括正價值信息和負價值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來選擇信息,並通過基因遺傳的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生物信息的積纍使生物組織之間、及生物個體之間能夠産生越來強的相幹作用與協調作用,各組織的結構越來越精細,個體之間的協作越來越和諧。
2、人類勞動 。人類在勞動 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行為方式的變換與思維方式的變換來形成信息,通過價值判斷與價值評價來選擇信息,並通過經驗和能力等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發展和完善各種形式的擴展耗散結構(生活資料、生産資料、社會關係、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來形成信息,通過價值判斷與價值評價來選擇信息,並通過科學與技術等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第三方面,勞動 促進了手與腳的分工,使人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勞動 促進了語言的産生,加速了信息的生産和傳播;勞動 促進了大腦和機體的進化,加速了信息的積纍與處理。人類勞動 分為體力勞動 、腦力勞動 與生理力勞動 三種基本形式。體力勞動 、腦力勞動 和生理力勞動 都可以凝聚一定的信息,因而都可以産生價值增值,其中生理力勞動 凝聚的信息通常是以生理信息的形式凝聚於人的機體之中,主要表現為機體健康性、身體靈活性、感官靈敏性、環境適應性、思維創造性等方面的加強,有時也表現為缺陷器官的修復與強化、體液與組織的彌補和替代等。人類最早的信息也是全部來源於生物進化,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由於生物進化過程非常緩慢,它所産生的信息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人類勞動 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唯一來源。於是,“信息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就基本上等價於“勞動 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了。總之,勞動 之所以被確認為價值的唯一源泉,並不是因為抽象意義上的定義,而是因為勞動 在信息(包括人類機體的生物信息)的形成、傳播、處理和運行過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說勞動 創造了所有價值,勞動 創造了人類本身。 人類的一切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與文化活動)在本質上都是價值的運動,都是各種不同形式的價值不斷轉化、不斷循環、不斷增值的過程。這種價值運動具體表現為:使用價值、勞動 潛能、勞動 價值與新使用價值的循環回路,所有復雜形式的價值運動最終都可以分解為若幹個這樣的循環回路,所有復雜的社會現象都是由若幹個這樣的循環回路有機地組合而成。圖1給出了一個直觀的經濟領域的價值模型,稱為價值循環流量圖。
↓←—————←——————←—————←—————←
↓ ∣→新的使用價值(生活資料)↑
使用價值→勞動 潛能→勞動 價值∣
(生活資料) ↑ ∣→新的使用價值(生産資料)↓
↑———————←———————←
圖1 價值循環流量圖
一般情況下,價值的循環運行可分為三個基本階段:消費階段(使用價值→勞動 潛能)、勞動 階段(勞動 潛能→勞動 價值)、生産階段(勞動 潛能→勞動 價值)。
1、消費階段:使用價值嚮勞動 潛能轉化。人們消費各種各樣的生活資料,雖然在主觀動機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主觀需要,但在客觀目的上是為了維持和發展自己的勞動 能力,更直接的意義是為勞動 過程積纍必要的勞動 潛能。通常把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勞動 潛能的過程稱為消費。
消費效益:消費過程中産出的勞動 潛能Qp與投入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Qu的比值,定義為該消費過程的消費效益,用E1來表示,即
E1=Qp/Qu (1)
2、勞動 階段:勞動 潛能嚮勞動 價值轉化。勞動 者在生産係統中通過具體的勞動 方式,把勞動 潛能釋放出來並轉化為勞動 價值。通常把勞動 潛能轉化為勞動 價值的過程稱為勞動 。
勞動 效益:勞動 過程中産出的勞動 價值Qv與投入的勞動 潛能Qp的比值,定義為該勞動 過程的勞動 效益,用E2來表示,即
E2=Qv/Qp (2)
3、生産階段:勞動 價值嚮新的使用價值轉化。勞動 者所付出的勞動 價值與生産係統中的生産資料相結合,並作用於勞動 對象,使勞動 對象的品質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增大其使用價值,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勞動 價值嚮新使用價值的轉化過程。通常把勞動 價值嚮使用價值的轉化和增值過程,稱為生産。
生産效益:生産過程中新增的産品使用價值Q′u與投入的勞動 價值Qv的比值,定義為該生産過程的生産效益,用E3來表示,即
E3=Q'u/Qv (2-33)
由價值循環流量圖可以看出,使用價值(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與生産資料使用價值)、勞動 潛能與勞動 價值都是價值的具體形態,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相互促進、互為前提,勞動 價值不再是“抽象的”,它與使用價值一樣是具體的,屬於相同的範疇,它來源於使用價值,又服務於使用價值,它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它是“勞動 力”這種特殊生産資料的使用價值,它與使用價值具有完全相同的度量單位。由於“勞動 潛能”是(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嚮勞動 價值轉化過程中的過渡形式,它必須通過轉化為勞動 價值以後才能真實地體現出來,不能算作價值的基本形態,因此價值的基本形態就是使用價值與勞動 價值兩種。 統一價值論認為,人的勞動 量與他所消耗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消費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經過理論論證,提出:
勞動 量的度量方式:采用“社會必要補償性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消費量”來度量勞動 者的勞動 量。
這裏要掌握四個方面的規定與條件限製:
1、“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價值形態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價值層次包括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四個方面;表現形式包括商品和非商品(如服務)兩個方面;享受範圍包括個體生活與居住條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三個方面;享受方式包括個體獨享(即工資、補貼、保險等)、集體共享(即集體福利)和社會共享(即社會福利)三個方面;價值延伸範圍包括幼兒與少年成長、中年與青年發展和老年退休三個方面;價值使用途徑包括生活、教育(含義務教育費和職業培訓)和工作三個方面;價值用途包括贍養父母、養育子女和維持自己生活三個方面;價值體現方式包括工資、補貼和保險(含勞動 保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三個方面;等等。
2、“補償性”。生活資料的消費可分為三種基本情況:補償不足、補償平衡、補償有餘。實踐表明,勞動 者在進行勞動 前後必須消費一定形式和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來補償其勞動 耗費量,否則勞動 者的勞動 能力就得不到可持續的維持和發展,如果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小於一定值,則會出現“補償不足”,此時勞動 的耗費量大於勞動 的補償量,勞動 者的勞動 能力將受到損害而逐漸萎縮;如果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大於一定值,則會出現“補償有餘”,此時勞動 的耗費量小於勞動 的補償量,勞動 者的勞動 能力將得到增強而逐漸發展;如果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正好等於一定值,則會出現“補償平衡”,此時勞動 的耗費量正好等於勞動 的補償量,勞動 者的勞動 能力將會維持原狀。這就表明,衹有在“補償平衡”狀態,勞動 者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量與勞動 量才能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3、“社會必要的”。同一社會時期,勞動 者的消費熟練度不同,相同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將會産生不同的勞動 潛能,消費熟練度高的人,衹需要消費較少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就可以産生較多的勞動 潛能,因此所謂“社會必要的”就是要求勞動 者具有社會平均的消費熟練度;同一社會時期,勞動 者的勞動 熟練度不同,相同的勞動 潛能將會産生不同的勞動 量,勞動 熟練度高的人,衹需要消耗較少的勞動 潛能,就可以産生較多的勞動 量,因此所謂“社會必要的”就是要求勞動 者具有社會平均的勞動 熟練度。 馬剋思認為:“增進勞動 的強度,意思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增加勞動 的支出”,他還將勞動 強度定義為勞動 的內含量或勞動 的密度,並認為:“提高機器的速度,和擴大同一勞動 者照管的機器的範圍”、“提高勞動 的緊張程度,更加細密地填滿勞動 時間的微孔”、“增進勞動 的規律性、劃一性、秩序性、繼續性和能量”(《資本論》第1捲第438頁)等都可提高勞動 強度。然而,勞動 的內含量或勞動 的密度是什麽內涵呢?他並沒有闡述清楚。勞動 強度是一個容易進行主觀感覺而不容易進行理性抽象的概念。過去,人們往往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勞動 強度。一是勞動 者主觀感覺的緊張性、疲勞性和痛苦性,二是勞動 過程所完成的工作量密度。
統一價值論認為,勞動 強度的提高,對於勞動 對象來說,加大了勞動 者作用於勞動 對象的力度(對於腦力勞動 者來說,就是加大了大腦對於第二信號係統的處理力度),表現為工作量密度在增大;對於勞動 者來說,加大了內部生理、心理和精神的緊張性和痛苦性,表現為勞動 者用於補償勞動 耗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在增加。由此可見,提高勞動 強度實際上就是提高主勞動 密度,並維持附加勞動 密度的相對不變。因此,對勞動 強度做出如下精確定義。
勞動 強度:主勞動 密度與附加勞動 密度之比值,稱為勞動 強度,用I來表示,即
I=Mlt/Mlb 1、勞動 熟練度提高的基本特徵。我們經常看到這種現象:新工人在機床上操作時,開始總是感到笨手笨腳的,心理很緊張,動作遲緩,廢品率高,不安全性大,每天下班回傢感覺很疲勞,身體許多部位感到疼痛。隨着工作時間的增長,以上現象逐漸減輕並消除。這種現象是由勞動 熟練度的提高而産生的。以體力勞動 為例,熟練勞動 行為有兩方面的特徵:(1)與熟練勞動 行為無關的多餘動作逐漸減少,精神緊張性逐漸消失。例如,兒童初學寫字時,常常是手指緊握筆桿,面部肌肉緊張,並且嘴唇噘起,眼睛歪斜,表現出一些多餘動作和精神的緊張。(2)熟練勞動 行為中各個具體動作之間在時間和空間排列上越來越緊湊,在功能特性上越來越協調一致,並具有越來越高的精確性和靈巧性。如優秀運動員的精彩表演、雕刻傢的精美作品往往使人贊嘆不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熟能生巧”。第一個特徵標志着勞動 者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時所耗費的勞動 量逐漸下降;第二個特徵標志着勞動 者所耗費的勞動 量不變時所完成的工作量逐漸增加。總之,勞動 熟練度的提高可歸納為一個基本特徵:工作量不變,勞動 量下降。
2、勞動 熟練度的生理機製。由心理學可知,大腦皮層的機能係統性最主要的表現是動力定型,簡稱為動型,它是大腦對一定的刺激物係統所産生的反應係統。動型:就是以幾個不同的條件刺激物(聲音、光綫等)按一定時間間隔和順序組成為一個定型係統,對動物進行反復訓練,動物就會逐漸形成一個跟各個刺激物的強弱、性質以及相互關係相對應的穩定的反應係統。在這個反應係統中,機體對前一個條件刺激物的反應變成了後一個反應的條件刺激物,各個刺激物衹具有始動作用,而各個反應的性質由整個定型係統來决定。在動型的情況下,高級神經活動可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或不重要的活動,用以保持神經係統的活動不受次要因素的幹擾,以減少能量的耗費。動型在人的身上表現為鞏固的、習慣了的行為動作、思維方式、情感取嚮等。體力勞動 熟練度的生理機製是:人通過對某些具體動作按照固定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進行多次反復練習,使其産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這一行動的自動化,從而逐漸減少機體內部的物質與能量的耗費(即勞動 量的耗費)。例如,工人在操作機器方面、運動員在體育項目方面的熟練都是長期勤學苦練的結果。腦力勞動 熟練度的生理機製與體力勞動 熟練度的生理機製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動型的一係列刺激信號均為第二信號係統,即語言與文字信號,具體表現為大腦神經係統中暫時神經聯繫産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腦力思維“動作”的自動化。生理力勞動 的熟練度的生理機製與體力勞動 的熟練度的生理機製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動型的一係列刺激信號為機體內部組織所發出的生物化學信號,而産生的反應是機體內部組織的生物化學變化。
3、勞動 的熟練化傾嚮與非熟練化傾嚮。由於動力定型的存在,每一個人對於任何勞動 量或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 潛能都是一個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的量。不過,對於確定的生産領域來說,同時存在着兩種變化傾嚮:熟練化傾嚮:是指同一個人完成同一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 量,隨着勞動 時間的增長而呈下降的趨勢。非熟練化傾嚮:是指在確定的生産領域,由於勞動 力的新老交替,勞動 者平均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 量,隨着勞動 時間的增長而呈上升的趨勢。當生産領域的熟練化進程與非熟練化進程大體均衡時,對於確定的工作任務,整個生産領域每個勞動 者所付出的社會平均勞動 量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
統一價值論認為,勞動 熟練度就是用來描述和反映勞動 者勞動 熟練化發展狀況的一種客觀尺度。顯然,它是一個相對概念。由於勞動 熟練度的基本特徵是工作量不變而勞動 量下降,它反映了勞動 者個人相對於社會平均熟練者完成相同的工作所節省的勞動 量,因而反映了勞動 者相對於社會平均熟練者的熟練化狀況。為此可以對勞動 熟練度做出如下精確定義:
勞動 熟練度:設勞動 者完成某工作所需的勞動 量為Ql,該工作所需的社會平均勞動 量為Qlo,則把
Rl=(Qlo-Ql)/Qlo
定義為勞動 熟練度。 “勞動 復雜度”到底是一個什麽概念?這個問題一直睏擾着價值理論界,許多學者對此作了大量的嘗試性研究,但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雖然,人們意識到復雜勞動 所創造的勞動 價值量相當於加倍的簡單勞動 ,但並不清楚到底為什麽會這樣?也不知道復雜勞動 應該以什麽原則折算成加倍的簡單勞動 ?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復雜勞動 比簡單勞動 的勞動 價值密度要大。但是,熟練勞動 同樣比非熟練勞動 的勞動 價值密度要大,高強度勞動 同樣比低強度勞動 的勞動 價值密度要大。然而,勞動 復雜度、勞動 熟練度和勞動 強度這三個基本因素各自以何種獨特的方式來影響勞動 價值密度呢?
統一價值論認為,復雜勞動 與簡單勞動 在其外部特徵和內部反應上存在一係列的差異,這些差異存在如下的邏輯關係:引發復雜勞動 的前提條件是提高勞動 者的培養費用;由此産生的直接結果是提高勞動 者的技能質量水平;從而使勞動 者能夠改造那些在組織功能上或邏輯結構上日趨復雜的勞動 對象;勞動 對象的復雜性必然引起勞動 者內部反應的復雜性和勞動 量支出的復雜性,從而産生了與簡單勞動 之間在勞動 量上的倍比關係;這種倍比(價值)關係必然反映在它們所體現的交換關係之中,也必然反映在它們的勞動 主體所體現的社會關係之中;這種交換關係或社會關係必然為人們所反映,並形成相應的觀念與意識。由此可見,衹有透過復雜勞動 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徵,才能準確發現復雜勞動 的本質內涵。
實踐表明,提高勞動 密度可通過三個基本途徑來實現:①提高勞動 強度;②提高勞動 熟練度;③提高勞動 復雜度。由於勞動 熟練度的提高衹是改變不同勞動 者之間勞動 密度的相對差異,並不改變整個社會在勞動 密度上的平均水平。提高勞動 密度衹能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是提高附加勞動 密度;二是維持附加勞動 密度相對不變,提高主勞動 密度。顯然,第二個途徑實際上就是提高勞動 強度,那麽第一個途徑無疑就是提高勞動 復雜度。
事實上,附加勞動 密度的提高,改善了機體的內環境,提高了勞動 行為的技術質量水平,從而對主勞動 密度産生了一定的功能放大效應,使勞動 者能夠對較為復雜的勞動 對象施加作用力,這本身就意味着提高了勞動 復雜度。勞動 復雜度的提高通常需要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術的培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來實現。因此可以對勞動 復雜度做如下的精確定義。
勞動 復雜度:復雜勞動 的附加勞動 密度Mlb與簡單勞動 的附加勞動 密度Mlbo之比值稱為勞動 復雜度,用G來表示,即
G=Mlb/Mlbo 勞動 的特徵:
1, 勞動 的本質:
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 的價值在於滿足價值主體“獲取並消耗價值客體”的需要。 (換個角度,也可以這樣表述: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 的價值在於幫助價值客體實現自己的價值。)
勞動 的價值,也衹在於獲取和消耗。這是勞動 存在的根本價值。除此以外,勞動 不存在另外的價值。
2,勞動 不創造任何價值。它衹能在幫助價值客體實現價值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價值。
3, 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 衹對價值主體有價值,而對價值客體沒有價值。這種情況的勞動 價值, 我們稱之為“勞動 的單嚮價值”。
4,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同一個勞動 所涉及到的兩端的事物,互為價值的主體和客體。 這樣的價值周期,我們稱之為“雙嚮的價值周期”。而這種價值周期中的勞動 ,它同時充當了分別為兩端的事物獲取並實現對方價值的角色,它的所具有的價值,我們稱之為“勞動 的雙嚮價值”。雙嚮的價值周期嚮我們展示出她的許多溫柔和美好的特點:公正、平等、雙贏和可持續的建設性。
5,所謂剝削,是指單嚮的價值周期中的價值主體嚮價值客替施加的勞動 。
我們也可以說,單嚮價值的勞動 ,我們就稱之為“剝削”。
對勞動 的不正確定義. 有幾種情況:
一, 定義範圍狹窄. 比如, "勞動 是人創造自我內、外存在的活動". 但是,勞動 是生命現象,不衹存在與人類. 再比如,"其包括各種生産過程", 但是除了"生産過程"之外的其他勞動 呢?定義不詳盡.
二, 定義矛盾. 比如, "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 人類的"財富"由兩點構成: 1, 價值. 2, 勞動 . (詳見《資本論》第五捲說明)。 用“財富”參與定義“勞動 ”,它就變成了: 勞動 ,是“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勞動 的活動。”
三,“勞動 是具有一定生産經驗和勞動 技能的勞動 者使用勞動 工具所進行的有目的的生産活動,是生産的最基本內容。勞動 是專屬於人和人類社會的範疇,是人類本身及自然界與社會關係的積極改造,其根本標志在於製造工具”。以及“(勞動 )是指人們在各種活動中勞動 力的使用或消耗。”等
這些是無效的定義。因為它使用了需要被定義的概念“勞動 ”來定義自身。
另外,“勞動 是專屬於人和人類社會的範疇”這一點是錯誤的。是對馬剋思的思想的麯解。勞動 是整個生命世界共有的現象。正如馬剋思認為,勞動 創造了人本身,如果在人産生之前沒有勞動 ,而人産生之後纔有勞動 ,即,“勞動 是專屬於人和人類社會的範疇”,那麽,勞動 就不可能創造人,因為人已經存在。這與馬剋思先生的結論是背道而馳的。
下面是各種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的勞動 定義:
勞動
勞動 是人創造自我內、外存在的活動,其包括各種生産過程(在汽車製造廠上班,在土地上耕作,在學校裏教學、學習,或製作比薩餅等!)。在各種技術水平上,千百萬種工作和任務都是由勞動 完成的。對於一切人類文明來說,勞動 力都是最重要的生産要素。
①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腦力勞動 ,體力勞動
②專指體力勞動 :勞動 鍛煉
③進行體力勞動 :他勞動 去了
勞動 是具有一定生産經驗和勞動 技能的勞動 者使用勞動 工具所進行的有目的的生産活動,是生産的最基本內容。勞動 是專屬於人和人類社會的範疇,是人類本身及自然界與社會關係的積極改造,其根本標志在於製造工具。勞動 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它既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獨立出來的基礎,又是人類社會區別於自然界的標志。馬剋思主義還認為,勞動 創造了人本身。
人類生産出的人和財富,都是勞動 力、生産工具、勞動 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産物,勞動 力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勞動 創造文明,創造財富,促使人類發展,推動歷史前進。在一定的歷史下生産力體現為勞動 力與生産工具總體的對於自然及外在社會關係的矛盾。
勞動 的核心矛盾就是生産力的內在矛盾。其基本規律為勞動 力的與生産工具的外在創造性發展規律。發現與創新的規律,積纍與重複勞動 的規律。其規律的表現為勞動 力與生産工具的蠃旋上升及不斷擴展的生産對象。
勞動 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關於勞動 名言如下:(16句)
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 —— 馬卡連柯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 、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 —— 高爾基
衹有人的勞動 纔是神聖的。 —— 高爾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紳
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 。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 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 解脫。 —— 李大釗
勞動 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 陶鑄
所有現存的好東西都是創造的果實。 —— 米爾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 訓練。沒有勞動 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盧梭
勞動 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 —— 盧梭
完善的新人應該是在勞動 之中和為了勞動 而培養起來的。 —— 歐文
體力勞動 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 —— 馬剋思
勞動 卻是産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 —— 拉·喬乃尼奧裏
勞動 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 威廉·配第
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衹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 —— 鬆蘇內吉
我知道什麽是勞動 :勞動 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爾基
要工作,要勤勞: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 —— 拉·封丹
勞動 詩句:
【觀刈麥】
時為盩厔縣尉
白居易
田傢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傢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憫 農】
李 紳
春 一 粒 粟,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白居易的《賣炭翁》,代表作。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睏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嚮北。
一車炭,千餘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係嚮牛頭充炭直。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中司馬青衫濕
勞動 散文:
勞動 ,是一塊巧剋力,
先苦後甜,有耐心,就可以為人生留一片滋味.
勞動 ,是最偉大的,
從來默默無言,不知疲倦.
有人問,勞動 是什麽?
勞動 是不怕苦,不怕纍,
是幾十年如一日.
在每天的日落時,
夕陽將忙碌的身影拉長,
那布滿繭花的雙手、最美。
他(她)沒有任何怨言為我們人類默默獻出着.........
勞動 贊語:
五月,真情五月。
在樓外高樓,在亭外長亭,讓我們手輓手,肩並肩,豪情萬丈,血氣方剛的唱一首大江東去,把全世界勞動 者的心願送給遠方,送給明天。
讓我們為明天喝彩,為五月高歌,為勞動 者鼓掌!
為他們的勞動 而去贊美他們! 勞動 ( Labor)
勞動 是指生産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們的努力、體力和腦力。 勞動
labour
人類勞動 力的使用,即人們運用勞動 資料,改變勞動 對象,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勞動 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勞動 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類本身,使人把自己與動物區別開來。人的勞動 與動物的活動有着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人的勞動 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動物的活動衹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活動。②人的勞動 不僅改造自然,而且也在改造自身;動物的活動衹是消極地適應自然,完全受自然界的規律所支配。③人的勞動 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而動物的活動則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勞動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物質資料生産過程的一個重要要素。物質資料生産過程有3個要素,即勞動 、勞動 對象和勞動 資料。在物質資料生産過程中,勞動 藉助於勞動 資料使勞動 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當這一過程結束時,勞動 與勞動 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 物化了,勞動 對象被加工成産品,形成了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勞動 是人們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勞動 賴以進行的這種社會關係即勞動 的社會性質,取决於生産資料所有製的性質。在生産資料私有製中,奴隸主所有製條件下人們的勞動 具有奴隸勞動 的社會性質;封建主所有製條件下人們的勞動 具有農奴勞動 的社會性質;資本主義所有製條件下人們的勞動 具有雇傭勞動 的社會性質。在生産資料公有製中,社會主義所有製條件下人們的勞動 雖然還衹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但勞動 卻成為一切有勞動 能力的社會成員的權力和義務,目的在於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共産主義所有製條件下人們的勞動 將會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laodong
勞動
labour
人類特有的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人通過有目的的活動改造自然對象並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
人類對勞動 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在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中國春秋時代編成的《詩經》等古代文獻中,已有不少贊頌勞動 的詩句,但尚未把勞動 當作專門的考察對象,沒有對勞動 概念作出明確的規定。在經濟學上規定勞動 概念是從重工主義、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開始的。它們認為主體的活動即工業勞動 、商業勞動 和農業勞動 是財富的源泉,不過它們衹考察了勞動 的一定形式而不是勞動 一般。18世紀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考察了勞動 的抽象的一般性,但也衹是把勞動 確定為財富的源泉,把勞動 者當作發財致富的手段,未能揭示勞動 的本質。19世紀德國哲學家G.W.F.黑格爾第一次在哲學上對勞動 概念作出明確規定。他認為,勞動 是主體和客體的對立統一聯繫,勞動 概念是實踐概念的具體化,比實踐概念具有更強的目的指嚮性。不過黑格爾所說的勞動 實際上衹是一種精神的活動。馬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從而使人類認識史上第1次有了真正科學的勞動 觀。
馬剋思說,勞動 “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恆的自然必然性”(《馬剋思恩格斯全集》第23捲,第56頁)。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而與自然物質相對立。人為了在對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使之符合和滿足人的需要,就必須以自身的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外部自然,引起強調和控製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在這一過程開始之前,勞動 結果已預先存在於人的觀念之中。通過勞動 過程,人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而且在自然物上實現自己的目的。勞動 的自覺目的性表明人不是消極地適應自然界,而是能動地支配自然界,這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通過勞動 ,人自身的自然與外部自然之間實現了物質、能量變換,使人的生命得以維持和延續,也使人自身的自然得以改善和改變。因此,勞動 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條件。
勞動 同時也是社會的過程。人類所特有的勞動 衹有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社會結合形式中才能實現,同時勞動 又促使人們更加密切地聯繫起來,成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基礎和紐帶。隨着勞動 的發展,在人們之間形成了愈益豐富的社會關係體係。
勞動 作為自然過程和社會過程的統一,在人本身表現為人的自我創造活動。勞動 不僅形成了人手,促進了語言的形成和猿腦嚮人腦的轉化,而且形成了人的社會性,造就了社會化的人。勞動 已經在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把人從狹義的動物界提升出來,而且在人與社會的關係方面把盲目支配人的社會力量置於人們的自覺控製之下。
勞動 過程的最簡單的要素包括:有目的的活動即勞動 本身;勞動 對象;以勞動 工具為主的勞動 資料。以勞動 資料為憑藉、作用於勞動 對象的人的有目的活動,是體力勞動 和腦力勞動 的結合(見腦力勞動 和體力勞動 )。“單個人如果不在自己的頭腦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動起來,就不能對自然發生作用。正如在自然機體中頭和手組成一體一樣,勞動 過程把腦力勞動 和體力勞動 結合在一起了”(《馬剋思恩格斯全集》第23捲,第 555頁)。
由上述三個要素構成的勞動 過程,是不以任何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是勞動 的一般性。但在不同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在不同的生産關係下,勞動 的性質是不同的。在生産資料氏族公有的原始共産主義社會裏,人們平等地集體進行生産勞動 ,共同分享勞動 成果。在以生産資料私有製為基礎的階級社會裏,先後出現了奴隸勞動 、農奴勞動 、雇傭勞動 ;勞動 n.: dinkum, housework, labor, laboring, labour, labouring, work, working, yakka, labor; work, physical labor, with your leave, manur labor, work or try hard, US labor, (physical) labor v. travailler 全神貫註 , 專心緻志 , 心安神定 , 專心一志 , 一心一計 , 吸收 , 飛快 , 努力 , 工作 , 任務 , 操作 , 運轉 , 有報酬的 , 問題 , 要處理的事 , 疑問 , 義務 , 職責 , 經營 , 維持 , 管理 , 拼搏 , 奮鬥 , 鬥爭 , 格鬥 , 搏鬥 , 戰鬥 , 打鬥 , 扶持 , 支持 , 支援 , 資助 , 供養 , 支撐 , 承受 , 支承 , 承受住 , 表示同情 , 贊同 , 同情 , 受得了 , 能忍受 , 必須做的工作 , 難題 , 嘗試 , 棘手的事 , 抓 , 抱 , 咬 , 托 , 拿 , 持續 勞動 社區勞動 村勞動 居委會勞動 鎮勞動 鄉勞動 街道東瞧西望 , 二三其德 , 二三其節 , 二三其操 , 二心兩意 法律 人力資源管理 勞資關係 經濟百科 百科大全 保險 節日 工人運動 第二國際 紀念日 法規 百科辭典 勞動 法權益法治 立法 科學 經濟學 數學 社會 工作 時間 勞動 學詞彙 社會學 保護 簡稱 更多結果...
勞動鄉 勞動力 勞動者 勞動節 勞動布 勞動營 勞動的 勞動地 勞動服 不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