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剩餘收益(residual income)
什麽是剩餘收益
剩餘收益是指投資中心獲得的利潤,扣減其投資額(或淨資産占用額)按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收益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後的餘額。是一個部門的營業利潤超過其預期最低收益的部分。即:剩餘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産應計報酬=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産×資本成本
剩餘收益指標能夠反映投入産出的關係,能避免本位主義,使個別投資中心的利益與整個企業的利益統一起來。
剩餘收益的計算公式
剩餘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剩餘收益=利潤-投資額(或淨資産占用額)×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
或剩餘收益=息稅前利潤-總資産占用額×規定或預期的總資産息稅前利潤率
剩餘收益的優缺點
優點:是可以使業績評價與企業的目標協調一致,引導部門經理采納高於企業資本成本的决策。另一個好處是允許使用不同的風險調整資本成本。
缺點:不適合於不同部門之間的比較,規模大的和規模小的不一樣的。
經濟利潤、會計收益、剩餘收益與eva的區別與聯繫
會計收益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 計算出的歸屬於企業所有者的剩餘。站在企業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從收入中扣除支付給比股東具有優先權的其他相關者(供應商、債權人、員工等)的費用,得出會計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屬於所有者的部分。會計收益的計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費用確認和計量的規則不同,結果有差異。很顯然,會計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資本成本,跟經濟利潤的概念不相符。經濟利潤是經濟學中用來描述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的一個概念,它要求從企業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産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的成本(薩繆爾森,1999)。但經濟利潤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過一定的計量結果來表示,剩餘收益的概念由此産生。
剩餘收益是從會計收益(或調整後的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後的餘額。
經濟利潤是指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淨資産與期初淨資産相減以後的差額。
經濟利潤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衡量投入資本所産出利潤超過資本成本的剩餘收益。
剩餘收益雖然符合經濟利潤的概念要求,但應註意的是,剩餘收益並不等同於經濟利潤,它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性質和結果取决於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對資本成本的內涵基本不存疑議,不同版本剩餘收益的差別在於對收益與股權投入資本價值的不同確認。可以直接采用會計收益作為計算的起點,也可對會計收益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實收益;股權資本可直接采用賬面價值(book value)也可采用現行價值 (現行投入成本或現行市價)。這些不同內容的剩餘收益概念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剩餘收益估價模型中所使用的剩餘收益直接從賬面股權價值與賬面會計收益中算出,不作會計調整,但要求賬面價值與會計收益間是一種幹淨盈餘關係(clean surplus relation,csr),即賬面價值的所有變動(與所有者之間的資本交易除外)都應先計入會計收益,不允許有未經損益表而直接進入所有者權益的項目。
eva經常又被稱之為剩餘收益或經濟利潤.剩餘收益估價模型中的主要輸入變量也是剩餘收益,兩者都以會計收益為基礎,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應用當中內涵各有不同。因此,對這些概念的釐定是進一步討論和分析的基礎。
eva是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的一個新名詞。但eva概念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創造,其思想源於剩餘收益(residual income),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eva是剩餘收益的一個新版本(makelainen,1998)。剩餘收益法可以追溯到alfred marshall(1890年),marshall提出了經濟利潤的概念,認為一傢公司要真正地盈利,除補償該公司的經營成本外,還必須補償其資本成本。
eva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剩餘收益,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要進行會計調整。eva認為gaap扭麯了企業的投資和收益情況,如研究與開發費(r&d)本是企業的一項投資卻被計入企業的費用,應對此類項目進行調整以反應業績的真實情況。據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的建議,會計調整項目可達150多項(埃巴, 2001)。這些會計調整往往同時涉及到賬面價值和會計收益,因而eva被宣稱為反映了企業的經濟利潤。但也應看到,這些調整是在會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後的賬面價值並不是現行的投入資本價值,調整後的收益也並不一定能代表真實收益,所以eva跟經濟學中所理解的經濟利潤還是有區別的,實際上它是一個介子經濟利潤與會計收益之間的業績衡量指標。由於會計調整的復雜性與難以取得的一致性,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不對會計規則進行調整,而衹以資本的市價代替賬面價值,這一形式的剩餘收益被稱為精確的或修正的eva(revised eva,reva)。 |
|
剩餘收益是指投資中心獲得的利潤,扣減其投資額(或淨資産占用額)按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收益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後的餘額。是一個部門的營業利潤超過其預期最低收益的部分。即:剩餘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産應計報酬=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産×資本成本
剩餘收益指標能夠反映投入産出的關係,能避免本位主義,使個別投資中心的利益與整個企業的利益統一起來。 |
|
剩餘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剩餘收益=利潤-投資額(或淨資産占用額)×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
或剩餘收益=息稅前利潤-總資産占用額×規定或預期的總資産息稅前利潤率 |
|
優點:是可以使業績評價與企業的目標協調一致,引導部門經理采納高於企業資本成本的决策。另一個好處是允許使用不同的風險調整資本成本。
缺點:不適合於不同部門之間的比較,規模大的和規模小的不一樣的。
經濟利潤、會計收益、剩餘收益與EVA的區別與聯繫
會計收益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 計算出的歸屬於企業所有者的剩餘。站在企業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從收入中扣除支付給比股東具有優先權的其他相關者(供應商、債權人、員工等)的費用,得出會計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屬於所有者的部分。會計收益的計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費用確認和計量的規則不同,結果有差異。很顯然,會計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資本成本,跟經濟利潤的概念不相符。經濟利潤是經濟學中用來描述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的一個概念,它要求從企業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産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的成本(薩繆爾森,1999)。但經濟利潤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過一定的計量結果來表示,剩餘收益的概念由此産生。
剩餘收益是從會計收益(或調整後的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後的餘額。
經濟利潤是指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淨資産與期初淨資産相減以後的差額。
經濟利潤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衡量投入資本所産出利潤超過資本成本的剩餘收益。
剩餘收益雖然符合經濟利潤的概念要求,但應註意的是,剩餘收益並不等同於經濟利潤,它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性質和結果取决於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對資本成本的內涵基本不存疑議,不同版本剩餘收益的差別在於對收益與股權投入資本價值的不同確認。可以直接采用會計收益作為計算的起點,也可對會計收益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實收益;股權資本可直接采用賬面價值(Book Value)也可采用現行價值 (現行投入成本或現行市價)。這些不同內容的剩餘收益概念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剩餘收益估價模型中所使用的剩餘收益直接從賬面股權價值與賬面會計收益中算出,不作會計調整,但要求賬面價值與會計收益間是一種幹淨盈餘關係(Clean Surplus Relation,CSR),即賬面價值的所有變動(與所有者之間的資本交易除外)都應先計入會計收益,不允許有未經損益表而直接進入所有者權益的項目。
EVA經常又被稱之為剩餘收益或經濟利潤.剩餘收益估價模型中的主要輸入變量也是剩餘收益,兩者都以會計收益為基礎,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應用當中內涵各有不同。因此,對這些概念的釐定是進一步討論和分析的基礎。
EVA是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的一個新名詞。但EVA概念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創造,其思想源於剩餘收益(Residual Income),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EVA是剩餘收益的一個新版本(Makelainen,1998)。剩餘收益法可以追溯到Alfred Marshall(1890年),Marshall提出了經濟利潤的概念,認為一傢公司要真正地盈利,除補償該公司的經營成本外,還必須補償其資本成本。
EVA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剩餘收益,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要進行會計調整。EVA認為GAAP扭麯了企業的投資和收益情況,如研究與開發費(R&D)本是企業的一項投資卻被計入企業的費用,應對此類項目進行調整以反應業績的真實情況。據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的建議,會計調整項目可達150多項(埃巴, 2001)。這些會計調整往往同時涉及到賬面價值和會計收益,因而EVA被宣稱為反映了企業的經濟利潤。但也應看到,這些調整是在會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後的賬面價值並不是現行的投入資本價值,調整後的收益也並不一定能代表真實收益,所以EVA跟經濟學中所理解的經濟利潤還是有區別的,實際上它是一個介子經濟利潤與會計收益之間的業績衡量指標。由於會計調整的復雜性與難以取得的一致性,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不對會計規則進行調整,而衹以資本的市價代替賬面價值,這一形式的剩餘收益被稱為精確的或修正的EVA(Revised EVA,R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