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
目錄
No. 1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裏,悠悠赴交河。
  公傢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絶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其二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其三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嚮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决絶,不復同苦辛。
  其五
  迢迢萬裏餘,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鬍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僕,幾時樹功勳。
  其六
  輓弓當輓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其七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層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
  浮雲暮南徵,可望不可攀。
  其八
  單於寇我壘,百裏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擄其名王歸,係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其九
  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
  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
  其中廣為流傳的名詩:
  前出塞(其六)
  杜甫
  輓弓(1)當輓強(2),用箭當用長(3)。射人先射馬,擒(4)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5),列國(6)自有疆(7)。苟(8)能製侵陵(9),豈(10)在多殺傷!
  註釋:
  1.輓弓:拉弓。
  2.強:指堅硬的弓。拉這種弓要用很大力氣,但射的遠。
  3。長箭。
  4..擒:捉拿。
  5.亦有限:也應該有個限度。
  6.列國:各國。
  7.自有疆:本來應該有個疆界。
  8.苟:如果。
  9.製侵陵:製止侵犯,侵略。
  10.豈:難道。
  【譯文】:
  用弓就要用堅硬的弓,用箭就要用長箭。要射敵人,先要射敵人的馬。要抓敵人,先得抓敵人的首領。殺人也應該有個限度,各國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衹要能製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題解】:
  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人先寫《出塞》九首,後又寫《出塞》五首;加“前”、“後”以示區別。《前出塞》是寫天寶末年哥舒翰徵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較有名的一篇。
  詩的前四句,很象是當時軍中流行的作戰歌訣,頗富韻緻,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所以黃生說它“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兩個“當”,兩個“先”,妙語連珠,開人胸臆,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所在,強調部伍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智勇須並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數傢珍,宛若總結戰鬥經驗。然而從整篇看,它還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衹是下文的襯筆。後四句纔道出赴邊作戰應有的終極目的。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他認為,擁強兵衹為守邊,赴邊不為殺伐。不論是為製敵而“射馬”,不論是不得已而“殺傷”,不論是擁強兵而“擒王”,都應以“製侵陵”為限度,不能亂動幹戈,更不應以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這種以戰去戰,以強兵製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論,安邊良策;它反映了國傢的利益,人民的願望。所以,張會在《杜詩府粹》裏說,這幾句“大經濟語,藉戍卒口說出”。
  從藝術構思說,作者采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謠諺體開勢,講如何練兵用武,怎樣剋敵製勝;後四句卻寫如何節制武功,力避殺伐,逼出“止戈為武”本旨。先行輔筆,後行主筆;輔筆與主筆之間,看似掠轉,實是順接,看似矛盾,實為辯證。因為如無可靠的武備,就不能製止外來侵略;但自恃強大武裝而窮兵黷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詩人主張既擁強兵,又以“製侵陵”為限,纔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浦起竜在《讀杜心解》中很有體會地說:“上四(句)如此飛騰,下四(句)忽然掠轉,兔起鶻落,如是!如是!”這裏說的“飛騰”和“掠轉”,就是指作品中的奔騰氣勢和波瀾;這裏說的“兔起鶻落”就是指在奔騰的氣勢中自然地逼出“擁強兵而反黷武”的深邃題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議論取勝的作品較少,而本詩卻以此見稱;它以立意高、正氣宏、富哲理、有氣勢而博得好評
  漢樂府有《出塞》《入塞》麯,是寫邊疆戰鬥生活的。唐人寫邊塞詩常以"塞"為題。杜甫寫有《出塞》麯多首,先寫的九首稱《前出塞》,後寫的五首稱《後出塞》。天寶末年,邊將哥舒翰貪功於吐蕃,安祿山構禍於契丹,於是徵調半天下。巨大的戰爭災難和負擔落到了人民的頭上。《前出塞》通過集中描寫一個戰士戍邊十年的過程,反映了唐王朝發動的開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策。這組詩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抓住人物特徵,着重心理刻劃,結構緊湊,層次井然,九首衹如一首。這裏選的是第六首。詩中既表達了反對窮兵黷武的意嚮,也表示出通過政治手段解决邊疆問題的主張。《杜詩詳註》雲:"為當時黷武而嘆也。張綖註:章意衹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興語,下四句申明不必濫殺之故。"
  這首詩的語體"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杜詩說》)。
英文解釋
  1. :  Debouch Stopper
相關詞
詩詞藝術文學杜甫
包含詞
前出塞詩前出塞九首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輓弓當輓強前出塞九首(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