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刺莧菜又名野刺莧。屬苑科植物,以紅梗的為好。植物莧,野莧等也有類似作用。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成分葉含甜菜鹼、草酸????。種子含脂肪油,澱粉,蛋白質,糖類。
功用1.清熱解毒。2.收斂止血痢。3.抗菌、消炎、消腫。適用於急性腸炎,尿道炎,咽喉炎,婦女子宮頸炎以及'癰、癤、毒蛇咬傷。尤其對細菌性痢疾有卓效。
[痢疾,急性腸炎,泄瀉等癥]
鮮野莧菜及根30一60剋,鳳尾草30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咽喉痛,扁桃體炎]
鮮莧菜30一60剋搗汁或水煎,然後加白糖或蜂蜜調服。
[尿道炎,血尿]
鮮野莧根、車前草各30剋,水煎服。
[毒蛇咬傷]
速用野刺莧鮮根洗淨搗爛,以溫開水衝服。據福建資料稱:本品對於五步蛇(蘄蛇)咬傷有效。對於溶血性蛇毒也有效,治法是用鮮草根或莖葉加白糖搗爛,敷患處,每日至少換藥3次以上。
[癰瘡癤腫]
鮮葉加白糖搗爛敷患處,一日更換2~3次,同時用鮮根絞汁,以開水衝服。
[臁瘡 (小腿潰瘍)]
鮮菜搗爛,調和蜂蜜敷患處,包紮之,每日更換l次。
[對口瘡、搭背、落頭疽 (包括癰)]
莧菜葉、生鯽魚適量,同搗爛,敷患處,每日更換2一3次。
i預防麻疹]
鮮菜30~60剋,水煎服。
【別名】刺莧、野莧菜、野刺莧、假莧菜、豬母刺、白刺莧
【來源】莧科莧屬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莖、葉入藥。夏秋采挖,分別曬幹備用。
【性味歸經】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於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
【用法用量】 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與莧菜同科屬的草本植物。又稱野剌莧。春、夏季采莖葉洗淨用。
味甘、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利尿和涼血的作用。適用於痢疾,濕熱腹瀉,咽喉腫痛,瘡腫癢疹,熱淋,尿血等癥。作用略優於莧菜,亦可通利大便。煎湯、炒食或煮食。 |
|
- : Spiny Amarauth Herb or Ro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