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動距離(stoppingdistance,mm):製動距離是衡量一款車的製動性能的關鍵性參數之一,它的意思就人們在車輛處於某一時速的情況下,從開始製動到汽車完全靜止時,車輛所開過的路程。是汽車在一定的初速度下,從駕駛員急踩製動踏板開始,到汽車完全停住為止所駛過的距離。包括反應距離和製動距離兩個部分。製動距離越小,汽車的製動性能就越好。由於它比較直觀,因此成為廣泛采用的評價製動效能的指標。正確掌握汽車製動距離對保障行車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國傢標準進行了測試。蒙迪歐就有不錯的測試結果:50千米/小時至0的製動距離12.4米,比國傢標準短6.6米。在實際駕駛中,這幾米也許就是生死門。
汽車在行駛中,當駕駛員發現緊急情況直至踩下製動踏板發生製動作用之前的這段時間稱為反應時間,反應時間內車輛行駛的距離稱為反應距離。此距離的長短,取决於行駛速度和反應時間,行駛速度越高或反應時間越長,反應距離就越長。反應時間又與駕駛員的靈敏程度、技術熟練狀況有直接關係。通常的反應時間為0.75至1秒,假如車速為30公裏/小時,反應時間為一秒,反應距離則為8.33米。
製動距離是指駕駛員踩下製動踏板産生作用至汽車完全停止時,輪胎在路面上出現明顯的拖印的距離。製動距離的長短與行駛的速度、製動力、附着係數有關。行駛速度越高,製動距離越長,行駛速度與製動距離的平方成正比。製動力是指駕駛員踩下製動踏板後,阻礙並促使車輪停止轉動的力。製動力的大小,除與踩下製動踏板的行程有關外,還取决於車輪與地面的附着係數,道路越光滑(如結冰路面),附着係數越小,製動距離越長。實驗證明,機動車以同樣的速度,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駛,製動距離是不一樣的。如以30公裏/小時的速度行駛在柏油路面上的製動距離為5.9米,在浮雪路面上的製動距離為17.7米,在結冰路面上的製動距離為35.4米。
各國的製動法規,都規定了各種車型在規定初速下的製動距離。超過這個距離的車輛,就是不合格車輛,不能在道路上行駛.交通管理部門在進行車輛檢驗時,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製動距離。我國對汽車(空載時)製動距離的要求是:
不超過九座的載客汽車初速度50km/h時,不超過19m;
其它總質量不超過4.5t的汽車初速度50km/h是時,不超過21m;
其它汽車,汽車列車初速度30km/h時,不超過9m。
製動距離應由專業人員使用專門儀器進行測量.過去那種踩剎車,拖輪胎印的辦法,既不科學,又不準確。製動距離達不到要求時,應及時對製動係統進行檢修,以防事故發生。
製動距離的長短是判斷這部車子製動係統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車子越重,慣性也就越大,它所配備的製動係統也要更為強勁一些,當然由於一些超級跑車的動力異常澎湃,所以製動係統也是一流的。傢用轎車從100公裏的時速到靜止,時間一般在3秒左右,但是距離卻長達40米。經過測試得知,市場上銷售的汽車中,寶馬530i的製動距離最為突出,達到了37.8米。而有些轎車從100公裏/小時-0竟需46米,雖然符合國傢的安全標準,但是不要小看這8米多的差距,在危急時刻,一部製動距離出色的汽車可以輓救你的財産乃至生命。
影響製動距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製動盤(轂)、蹄片、輪胎花紋、製動液的消耗程度、頻繁製動引起的製動熱衰減、車子的載重情況等等。製動盤(轂)是有使用壽命的,當它們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必須更換,一般城市行車中的正常使用,它們的壽命大約是5萬公裏,製動蹄片的壽命在3萬公裏左右,但是具體情況還要看車主的使用情況,最好是每1萬公裏檢查一次。
輪胎對於製動距離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現在的每條輪胎上,都有一個磨損標記,當露出這個標記時,必須更換,此外,輪胎的壽命衹有3年,即使是新輪胎,放置3年後,也必須換掉。
在盤山公路上行車時,不能挂空擋溜車頻繁製動,必須挂低檔滑行,利用發動機的牽引力輔助製動,否則會使製動盤片過熱導致製動失效,京昌高速公路尾段海拔下降很快,很多大車為了省油采取空檔溜車並頻繁製動,最後製動失效而翻入山𠔌,“死亡𠔌”就是因此而得名。再就是切記不能熄火滑行,缺少了發動機的真空助力,製動係統就等於“殘廢”。
許多有車族們都喜歡在周末開車郊遊,在這之前,為了保證長距離的行車安全,一定要將自己的愛車徹底檢查一遍,尤其是製動係統的工作狀況。很多年輕的朋友選擇了租車郊遊,租賃公司的車的情況不是您所瞭解的,徹底的全車檢查更有必要,不然到了郊外車子出了問題,找不到修理廠還是次要的,關鍵是花了錢卻沒有得到享受呀。
剛買了新車的朋友也不是什麽事都沒有,新車的前1000公裏很關鍵,製動係統也是需要磨合的,最好不要有緊急製動的情況發生。為了磨合順利,踩製動前要先將離合器踩下,但這衹是非常時期的權宜之計,過了1000公裏之後,為了延長離合器的壽命,還是要“先剎後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