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基督教詞彙 : 經濟寫作常用詞 : 法學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冶金 > 利息
目錄
lì xī lì xī
  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錢
No. 2
  公債利息
No. 3
  財物
No. 4
  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這些利息,實不敢害人。——《水滸傳》
No. 5
  到了鄉下,連那葉子也不白扔。那一樁不是利息。——《兒女英雄傳》
No. 6
  貸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漢書·𠔌永傳》“為人起債分利受謝” 唐 顔師古 註:“言富賈有錢,假託其名,代之為主,放與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 陸深 《<停驂錄>摘抄》:“ 司馬溫公 《救荒疏》謂富室有蓄積者,官給印歷,聽其舉貸,量出利息,候豐熟日,官為收索。” 茅盾 《林傢鋪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 林先生 的鋪裏,按月來取三塊錢的利息。”
收益 Earnings
  收益;收入。《北史·恩幸傳·劉騰》:“公私屬請,唯在財貨,舟車之利,水陸無遺,山澤之饒,所在固獲,剝削六鎮,交通底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唐 沉亞之 《臨涇城碑》:“ 臨涇 地扼 洛口 ,其地絶饒利息。”《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他的油比別人分外容易出脫。每日所賺的利息,又且儉喫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傢業。”
No. 8
  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區別於‘本金’)。
No. 9
  利息(interest)
利息概述
  1、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於藉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産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嚮實體經濟部門註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增殖額。
  2、馬剋思主義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本身並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衹有當職能資本傢用貨幣購買到生産資料和勞動力,才能在生産過程中通過雇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餘價值。而貨幣資本傢憑藉對資本的所有權,與職能資本傢共同瓜分剩餘價值。因此,資本所有權與資本使用權的分離是利息産生的內在前提。而由於再生産過程的特點,導致資金盈餘和資金短缺者的共同存在,是利息産生的外在條件。當貨幣被資本傢占有,用來充當剝削雇傭工人的剩餘價值的手段時,它就成為資本。貨幣執行資本的職能,獲得一種追加的使用價值,即生産平均利潤的能力。所有資本傢追求剩餘價值的利益驅使,利潤又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分割成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分別歸不同的資本傢所占有。因此,利息在本質上與利潤一樣,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反映了藉貸資本傢和職能資本傢共同剝削工人的關係。
  3、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利息的理論
  實質利息理論是實際節制的報酬和實際資本的收益,實際利息率最終取决於起初的生産力因素,如技術、資源的可用性和資本存量等。從17世紀古典經濟學家對利息開始進行係統研究起,直到本世紀30年代,實質利息理論在利息研究領域一直居於主導地位。
  貨幣利息理論認為利息是借錢和出售證券的成本,同時又是貸款和購買證券的收益。作為一種貨幣現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貨幣的供求决定。
  4、今天中國學者的看法
  中國學者認為在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利息來源於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的增殖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利息被人們看作收益的一般形態,導致了收益的資本化。
利息出現的原因
  1.延遲消費:當放款人把金錢藉出,就等於延遲了對消費品的消費。根據時間偏好原則,消費者會偏好現時的商品多於未來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場會出現正利率。
  2.預期的通脹:大部份經濟會出現通貨膨脹,代表一個數量的金錢,在未來可購買的商品會比現在較少。因此,藉款人需嚮放款人補償此段期間的損失。
  3.代替性投資:放款人有選擇把金錢放在其他投資上。由於機會成本,放款人把金錢藉出,等於放棄了其他投資的可能回報。藉款人需與其他投資競爭這筆資金。
  4.投資風險:藉款人隨時有破産、潛逃或欠債不還的風險,放款人需收取額外的金錢,以保證 在出現這些情況下,仍可獲得補償。
  5.流動性偏好:人會偏好其資金或資源可隨時供立即交易,而不是需要時間或金錢纔可取回。利率亦是對此的一種補償。
利息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利息作為資金的使用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企業行為的功能
  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占用成本已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本、增進效益,就要幹方百計減少資金占壓量,同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利息支出的節約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那麽,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高。
  (2)影響居民資産選擇行為的功能
  在中國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儲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條件下,出現了資産選擇行為,金融工具的增多為居民的資産選擇行為提供了客觀基礎,而利息收入則是居民資産選擇行為的主要誘因。居民部門重視利息收入並自發地産生資産選擇行為,無論對宏觀經濟調控還是對微觀基礎的重新構造都産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高儲蓄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特徵,這為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誘因下做出的種種資産選擇行為又為實現各項宏觀調控做出了貢獻。
  (3)影響政府行為的功能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例如:中央銀行若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嚮資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可以用高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資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於各項財政支出。
利息多少相關的因素
  利息的多少取决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在我國存款利息收入的5%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傢。
我國的利息與股市
  1 取消或減免利息
  當前儲蓄的實際利率為負數,為了減少居民儲蓄嚮股市的分流,利息稅的調整雖然從理論上說對股市是利空消息,但也不完全盡然。
  首先,即使完全取消了利息稅,也衹相當於銀行的利息提高了0.6個百分點,10萬元存款每年的利息收入將增加612元,這對於投資於股市的收益率相比較:幾乎是“微乎其微”。
  調整利息稅,企業的貸款成本並沒有提高,對上市公司經營沒有負面影響。而對銀行類的上市公司卻産生了“儲蓄回流”的積極作用。
  2 提高銀行存款利息
  利率與股市之間有着明顯的“杠桿效應”,它將關係到股市與銀行資金量的增減。但利率的上升這將提高企業的生産成本、抑製企業需求及個人消費需求,從而最終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
  加息對股市而言是提高了投資於股市的資金成本。銀行加息與國債利率的提高一般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提高了,無形中也影響了股市的風險收益率。
  然而,從目前我國加息的幅度與空間及中國股市的發展現狀來看:能否吸引居民儲蓄流嚮股市的核心問題是:股市的賺錢效益與安全性效益的如何?即:如果股市的投資效益與其安全效益相比較後還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對股市的選擇將是造成儲蓄分流的主要原因。
  來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5%88%a9%e6%81%af"
近期利息表
  項目 年利率(%)
  一、城鄉居民及單位存款
  (一)活期 0.36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個月 1.71
  六個月 1.98
  一年 2.25
  二年 2.52
  三年 3.06
  五年 3.6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1.71
  三年 1.98
  五年 2.25
  3.定活兩便 按一年以內定期整存整取同檔次利率打6
  二、協定存款 1.17
  三、通知存款 .
  一天 0.81
  七天 1.35
  公式為:本金/年利率/年限
  來自"http://www.boc.cn/finadata/lilv/fd31/200812/t20081222_508225.html"
會計百科
    利息(interest)抽象點說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嚮實體經濟部門註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增殖額。
  利息講得不那麽抽象點來說一般就是指藉款人(債務人)因使用藉入貨幣或資本而支付給貸款人(債權人)的報酬。又稱子金,母金(本金)的對稱。
  利息是由一定數量的本金通過藉貸行為後産生出來的,在不同的生産方式中體現着不同的社會經濟關係。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中,利息是平均利潤的分割,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態,因而,利息反映的是資本傢與雇傭勞動者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在社會主義生産方式中,利息來源於聯合勞動者的純收入,它體現了聯合勞動者之間的分配關係。
  利息本身有數量上的限製。貸款人放棄了能夠增殖的貨幣資本(或貨幣資金),因而必須要獲得報酬,這樣利息就不能為零,更不能是負數。藉款人藉用貨幣資本(貨幣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因而不可能將其收入的全部以利息的形式交給貸款人,因此,貸款人的利息和企業的利潤二者之間有着相同的上、下限,即資本(或資金)的平均利潤>利息>零。利息的多少受平均利潤率、市場競爭、藉貸資本(或藉貸資金)供求情況、藉貸風險的大小、藉貸時間的長短、商品價格水平、銀行費用開支、社會習慣、國傢利率水平、國傢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利息通常分為年息、月息、日息三種,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一定時期內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是利息率。
百科辭典
  lixi
  利息
  interest
    在藉貸活動中,貨幣所有者(債權人)除收回到期貸款外,另從藉款人(債務人)手中取得的收入。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利息的來源和性質是不同的。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高利貸資本有了很大發展,其貸放對象主要是處境貧睏、生活難以維持的小生産者,如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還有部分窮奢極欲、大肆揮霍的剝削者,如貴族、奴隸主和封建主。高利貸資本的利息,直接和間接來源於個體農民、手工業者以及奴隸、農奴的勞動成果。高利貸利息體現着高利貸者同貴族奴隸主和封建主共同掠奪奴隸、農奴和小生産者所生産的剩餘産品,乃至一部分必要勞動産品的剝削關係。
    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適應産業資本傢的需要而産生了藉貸資本。産業資本傢從藉貸資本傢藉入貨幣資本,從事商品的生産經營活動,從而獲得相應的平均利潤。平均利潤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企業利潤,歸産業資本傢所有;另一部分以利息形式歸藉貸資本傢所有。可見,藉貸資本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轉化形式。
    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存在貨幣信用關係,必然存在着與其相聯繫的利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利息,來源於勞動人民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屬於國民收入的一部分;銀行對存款者支付利息和對藉款者收取利息,是對這部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體現着國傢、企業和個人之間在貨幣、資金上的相互支援關係。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利息,是國傢銀行調節經濟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桿,它的作用是:①適當的利息率可以鼓勵企業積極存款,鼓勵城鄉居民踴躍參加儲蓄,為社會主義建設籌集資金。②對企業貸款收取適當利息,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加速資金周轉,減少貸款占用,節約利息支出,提高企業利潤水平。③運用利息這一經濟杠桿,可以調節貨幣資金投嚮,從而使産業結構、産品結構趨於合理。在國傢計劃指導下,對某些急需發展而利潤水平較低的經濟部門、行業或産品,銀行積極貸款,並收取較低的利息加以支持;對於國傢需要限製發展的行業或産品,銀行貸款從嚴,並收取較高的利息加以限製。④通過調整利息率,對資金供求狀況和貨幣流通也能起一定的調節作用。例如,在資金需求緊張時,可以適當提高貸款利率,促使企業加速資金周轉,減少貸款需要,緩和資金供求矛盾。又如,當市場貨幣流通量過多時,可以適當提高儲蓄存款利率,吸收更多的儲蓄存款,回籠貨幣,減少市場貨幣流通量,推遲社會購買力的實現,促使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相適應。
     (易宏仁)
    
英文解釋
  1. :  Int., int. interest
  2. n.:  accrual,  accruement,  dividend,  Interest,  usance,  property,  gain,  belongings,  money charged for borrowing money, or paid to sb who invests money,  interest (as distinct from principal),  interest (as in compound interest)
法文解釋
  1. n.  intérêt
相關詞
金融銀行定量分析會計學財務比率利潤企業經濟
儲蓄帳戶百科大全升值租賃租金私有製經濟行為
證券市場經濟階梯法更多結果...
包含詞
利息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