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體(promastigote)和無鞭毛體(amastigote)兩個時期。前者寄生於節肢動物(白蛉)的消化道內,後者寄生於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細胞內,通過白蛉傳播。對人和哺乳動物致病的利什曼原蟲有:引起人體內臟利什曼病的為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donovani(laveran et mesnil,1903)],引起皮膚利什曼病的為熱帶利什曼原蟲[l.tropica(wright,1903)lühe,1906]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蟲[l.mexicana(biagi,1953)garnham,1962],引起粘膜皮膚利什曼病的為巴西利什曼原蟲(l.araziliensis vianna,1911)等。我國的黑熱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的。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器官的巨噬細胞內,常引起全身癥狀,如發熱、肝脾腫大、貧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膚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並有發熱,故又稱kala-azar,即黑熱的意思。因其致病力較強很少能夠自愈,如不治療常因並發病而死亡。
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是一種很小的鞭毛蟲,寄生於人體的有3種。在我國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蟲(l. donovani),它能引起黑熱病,又名黑熱病原蟲。其生活史有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寄生在人體(或狗),另一階段寄生在白嶺子體內。黑熱病主要靠白蛉子傳染。
一個被感染的白蛉子,在其消化道內有很多活動的利什曼原蟲稱為前鞭毛體(promastigote=鞭毛體mastigote=細滴型leptomonad),體梭形(長約15~25um)。當白嶺子叮人時,將原蟲註入到人體,主要在人體內臟的巨噬細胞內發育,鞭毛消失呈一種圓形或橢圓形的小體(約2~3um)稱為無鞭毛體(amastigote=利杜體leishman-donovan=利什曼型leishmanial)。這種不活動的無鞭毛體在巨噬細胞裏以巨噬細胞為營養),長大,不斷地進行繁殖。繁殖的方法是二分裂。當繁殖到一定數量時,巨噬細胞破裂,這樣無鞭毛體出來又侵入其他的巨噬細胞,如此引起巨噬細胞的大量破壞和增生使肝脾腫大,發高燒貧血,以至死亡。死亡率可達90%以上。
解放前,全國黑熱病患者較多。主要流行於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在各流行區建立專門的防治機構,發動群衆從治病、消滅病犬和白嶺子三方面進行防治。現已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控製了黑熱病的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