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 判官
目錄
封建官名
  隋使府始置判官。唐製,特派擔任臨時職務的大臣可自選中級官員奏請充任判官,以資佐理。睿宗以後,節度、觀察、防禦、團練等使皆有判官輔助處理事務,亦由本使選充,非正官而為僚佐。五代州府亦置判官,權位漸重。宋代於各州府沿置,選派京官充任稱簽書判官廳公事,省稱“簽判”;各路經略、宣撫、轉運和中央的三央、群牧等使府及州。元各路總管府、散府及州皆有判官。明府州有通州,清代改為州判。
  例如:杜牧有一首有名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裏的判官就是一種指封建官名。
古代傳說中的陰間官名
   長的兇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絶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决大部分是判處人的輪回生死,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奬勵。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裏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裏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崔判官
  賞善司:執掌善薄,身着緑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據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奬賞。在六道輪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衹須在夢婆處喝一碗迷魂茶,忘卻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間煙火。
  罰惡司:身着紫袍,怒目圓睜。雙唇緊閉,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凡來報到的鬼魂,先經孽鏡臺前映照,顯明善惡、區分好壞。生前作惡的壞鬼全部由他處置,他根據閻羅王的“四不四無”原則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再交陰差送到罰惡刑臺上,送往十八層地獄,直到刑滿,再交輪回殿,拉去變牛變馬,變蟲變狗等等,重返陽世。
  察查司:雙目如電,剛直不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職責是讓善者得到善報,好事得到弘揚,使惡者受到應得的懲處,並為冤者平反昭雪。
  崔判官:是馳名陰曹地府的頭號人物,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西遊記》記載,此公姓崔名鈺,在唐太宗李世民駕下為臣,官拜茲州縣令,後升至禮部侍郎,與丞相魏徵過從甚密結為至交。生前為官清正,死後當了閻羅王最親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賞善罰惡,管人生死,權冠古今,你們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筆,衹需一勾~點,誰該死誰該活便衹在須臾之間。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歷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决:“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當年唐太宗因牽涉涇河老竜一案,猝然駕崩,前往陰司三曹對質。於是魏徵修書重托,崔珏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在還陽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掃蕩的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傢草寇中慘死的成千上萬的冤魂前來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糾紛,幫助李世民代藉一庫金銀安撫衆鬼,太宗方得脫身。崔珏也因此名聲大震,並從中發了一筆橫財。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英文解釋
  1. n.:  official,  a fierce-looking judge in the after-life court of law
包含詞
審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