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榮
目錄
一京劇演員
人物概述
  劉秀榮,1935年生,京劇女演員,工旦。北京人。曾用名維蔓。198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藝術經歷
  1947年入北平四維戲劇學校學習,排名維蔓。1949年後轉入中國戲麯學校。1956年畢業後,劉秀榮分配到中國戲麯學校實驗京劇團,1967年調到北京京劇團,後為中國京劇院三團主要演員。
  最初多演花旦戲,如《下河南》的媒婆、《小上墳》的蕭素貞、《小放牛》的村姑、《豆汁記》的金玉奴及昆麯戲《下山》的色空、《鬧學》的春香等。經嚮王瑤卿、華慧麟、方連元學《三擊掌》、《十三妹》、《扈傢莊》等劇,開拓了戲路。1952年以扮演由田漢編劇的《白蛇傳》中的白素貞,頭角嶄露。更得到王瑤卿的器重,將他的代表作《珍珠烈火旗》、《棋盤山》、《貂蟬》、《孔雀東南飛》、《萬裏緣》、《玉堂春》、《穆柯寨》、《樊江關》、《得意緣》、《打魚殺傢》、《審頭刺湯》、《汾河灣》、《長坂坡》、《回荊州》等一一傳授。這些戲囊括了青衣、花旦、刀馬旦、閨門旦各種類型角色,唱念做打舞兼容並有,使她打下全面的深厚基礎。她演出的《白蛇傳》、《牛郎織女》的全部唱腔也是由王瑤卿親自為之編創。《穆桂英大戰洪州》已拍成戲麯片。
任職情況
  1956年中國戲麯學校畢業後,後任中國戲麯研究院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演員,中國劇協第三屆理事。
藝術特色
  劉秀榮被公認為自50年代始,受王瑤卿教益最多,把王派藝術展現在舞臺上最好的一個青年傳人。 她在認真繼承王派藝術的基礎上,創造了更多的新角色,如在《破洪州》、《金鎖恩仇》、《沉海記》和現代戲《四川白毛女》、《沙傢浜》等劇中都有許多創新。她還富有革新精神,並註意搏采衆長,從蕭長華學了《拾玉鐲》、《大英傑烈》,從尚小雲學了《失子驚瘋》,從俞振飛、言慧珠學了《百花贈劍》、《奇雙會》,並演出梅派戲《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有《秋江》、《合玉鐲》、《全部穆桂英》等。
獲奬情況
  《白蛇傳》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麯觀摩演出演員二等奬。《春郊試馬》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奬章。
人物概述
  劉秀榮,女,評劇旦角。1955年生在阜城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藝術經歷
  1971年1月她考入阜城評劇團,1975年擔任劇團領銜主演,在家乡一帶唱紅。1987年調石傢莊評劇院青年評劇團擔任領銜主演。
獲奬情況
  1978年參加全國評劇小戲調演《新嫁妝》獲全國戲麯優秀奬,1984年創作並主演的評劇《春蘭》獲河北省首屆優秀劇本奬和演員一等奬,1986年獲全國評劇十佳演員之一,1996年由她本人主演並擔綱製片的第一部戲麯電視劇《三看禦妹》在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上首場演出,得到中外專傢及戲迷的高度贊譽,並於同年榮獲第十六屆全國戲麯電視劇最高奬——飛天奬。2000年9月由她主演並策劃的大型新編歷史評劇《鬍風漢月》繼榮獲首屆中國評劇藝術節的全部八項大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奬、劇本榮獲曹禺戲劇文學奬提名奬之後,2002年,《鬍風漢月》一劇又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第十屆文華大奬(劉秀榮本人榮獲文華表演奬),填補了河北省的空白,2003年底,此劇又入選為2003至2004年度國傢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成了河北省的名牌。
藝術特色
  她師承新鳳霞,深得新派真傳。嗓音珠圓玉潤、甜亮脆美、婀娜委婉、如小河流水,珠落玉盤;她的表演質樸自然、行腔氣足神完;刻劃人物鮮活生動、感人至深,在很好地繼承新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藝術交流
  拍攝的電視專題片《劉秀榮看臺灣》得到了中央統戰部、河北省委的高度重視,並在中央臺多次播出。
  1991年以來,劉秀榮曾多次赴國外進行學術和對外文化交流,第一個把評劇帶到了美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西歐國傢以及日本、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都曾在當地引起轟動。香港報界譽之為“小新鳳霞”、“國寶再現”。2003年11月以劉秀榮團長為首的石傢莊市青年評劇團,應文化部中法文化年組委會的邀請,參加“中法文化年中國地方戲麯展演”開幕式的演出,以精湛的演出技藝和中國文化的素質涵養贏得法國人民的高度贊揚。
任職情況
  現為國傢一級演員,河北省政協常務委員,享受國傢政府津貼。任石傢莊市青年評劇團團長、河北省西柏坡評劇院院長、河北省新鳳霞藝術研究會會長、北京劉秀榮評劇團團長。
三山東理工大學教授
  教授,大學本科,1961年8月出生,1985、7畢業於麯阜師範大學;1985、9——1989、7在淄博市第十一中學任音樂教師;1989、9——至今山東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擔任《樂理》、《合唱與指揮》課的教學。現擔任音樂學院理論教學部主任,中國合唱協會會員,中國高等學校合唱協會會員,山東省合唱協會理事,淄博市音樂傢協會理事。
發表論文:
  1、《我演唱聊齋俚麯“曠野逢仙”的體會》 蒲鬆齡研究1996 第22期。
  2、《對師專音樂專業合唱教學的探索》淄博師專學報 1995 第3期。
  3、《對結束拍指揮造型的研究》淄博師專學報 1997第3期。
  4、《試析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理論與實踐論文集 1997年。
  5、《師專合唱與指揮課教改初探》淄博師專學報 1995增刊。
  6《從“藍色多瑙河”看指揮中的對比因素》淄博師專學報 1996年第3期
  7、《試析浪漫樂派的標題音樂》淄博師專學報 1996第4期。
  8、《就樂譜本身談指揮藝術》淄博師專學報 1997增刊
  9、《中學課外活動與美感教育》當代藝術教育研究論文集。
  10、《師專合唱訓練》齊魯教苑“96”論文集。
  11、《漫談指揮與排練》中國成人教育 2003年6期。
  12、《尋找“房四娘”》蒲鬆齡研究 2001年第3期。
  13、《俚麯流源探微》人民音樂2002年第4期。
  14、《關於樂理概念的準確性問題》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15、《關於合唱音準的研究》淄博學報學報 第4期。
  16、《從“蝴蝶夫人”看普契尼的戲劇才能》淄博學報學報 2000年增刊。
  17、《合唱的諧和》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18、《合唱作品中點與綫的聲樂處理》中國新教育2003年第5期。
  19、《旋律中調式調性的辨析》棗莊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
  20、《從變文到俚麯》藝術教育2004年第5期。
科研立項:
  1、《合唱與指揮教程》2000年3月——2001年9月,校級。
  2、《合唱與指揮教法研究》2003年6月——2004年12月,省級。
  3、《音樂課件製作》2002年6月——2004年8月,校級。
  4、《音樂基礎及視唱教材》2003年6月——2004年12月,省級。
  5、《電腦音樂技術在音樂中的應用》2003年6月——2004年12月,校級。
著作:
  1、《中外音樂欣賞概論》天津音樂出版社1994年6月參編。
  2、《班主任學》石油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參編。
  3、《樂理應試習題與解答》作傢出版社2002年12月,專著。
  4、《合唱與指揮教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專著。
獲奬情況:
  1、《對結束拍指揮造型的研究》淄博師專科研評委會 三等奬。
  2、《師專合唱與指揮課教改初探》第六屆淄博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三等奬。
  3、《俚麯流源探微》第十六屆淄博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二等奬。
  4、山東省教委、文化廳、合唱協會 “山東省優秀合唱工作者”1994年12月。
  5、山東省教委、文化廳、合唱協會 “山東省優秀合唱工作者”2001年12月。
  6、淄博市精神文明委員會、文化局 “最佳指揮奬”1997年6月。
  7、淄博市精神文明委員會 “建設淄博立志立功競賽三等奬”1995年3月。
  8、淄博師專 “優秀教師”1996年。
  9、淄博師專 “優秀教師”1997年。
  10、淄博師專 “優秀教師”1998年。
  11、淄博學院 “優秀教師”2000年。
  12、淄博學院 “優秀教師”2001年
  13、淄博學院人事處 “十佳師德標兵”2000年。
  14、山東省高校 “全省高校巾幗建功標兵”2001年。
  15、山東省教委 “優秀指導教師”2000年。
  16、山東理工大學 “優秀教師”2001年。
  17、山東理工大學 “優秀教師”2002年。
  18、山東理工大學 “優秀教師”2003年。
  19、山東理工大學教務處“2002年課堂教學創新競賽三等奬”。
  20、山東理工大學團委 “大學生社團優秀指導教師”
相關詞
評劇
包含詞
劉秀榮評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