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驚濤(1903—1927),原名敬陶,號順卿,黃陂橋桐古塘人。民國11年(1922)就讀於長沙廣雅中學,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廣交進步人士,探尋中國革命道路。民國14年底加入中國共産黨。翌年初,任湖南省農民協會特派員,於寶慶組織發動農民運動,活動於黑田鋪一帶。以資東書院為活動中心,嚮店員、手工業者、農民、教員、學生等,廣泛宣傳工農受壓迫,受剝削的根源。以個別串聯、小組發動,骨幹帶頭等各種形式,組織職工會、農會、商會、教師聯合會、婦女會、兒童團,鬥豪紳,除舊弊。嗣後,農民運動由黑田鋪發展到東鄉(邵東)全境。同年10月,劉當選為寶慶農民協會副委員長。12月,出席全省工農代表大會,選為主席團成員。12月20日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主持歡迎毛澤東和國際農民代表卜禮慈的大會,並緻歡迎詞。代表會後,劉赴𠔌洲鋪、洪福橋(邵陽縣)、竜山(新邵縣)、廉橋、萬安等地調查農民組織,發現有些農會組織不純,立即嚮縣農會匯報,提出“整頓會務,清除不良分子”,親手起草了佈告,對部分農會組織進行整頓。劉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做宣傳教育工作,先後3次到北鄉(隆回)的青山坳、樅樹凼、岩兒塘等山區,與瑤民談傢常,講村史、國史,介紹各地農運情況,宣傳政策,在瑤族村落建立農協組織。 民國16年春節前後,劉組織外地回鄉的黨、團員,進步師生,到各鄉、村開展農運工作。4月底建立農民協會400多個,會員5萬餘人。農民運動進入高潮之際,劉發現個別地方對土豪劣紳打擊面過寬,在區、鄉農會領導會上,教育農運幹部,不要以錢財認土豪,憑衣帽分劣紳,要執行黨的政策,更不能認為“有土皆豪,無紳不劣”,不準擅自逮豪紳,對犯有錯誤的幹部耐心批評教育,使農會工作走上正確軌道。同年5月,長沙發生“馬日事變”,劉奉令率寶慶工農武裝赴長沙,支援湘潭工農武裝進攻長沙國民黨反動派。5月29日下午,親義、保善、萬安、衛東等鄉自衛軍集結團山,晚上召開骨幹會議,部署出師事宜,散會後,混入農軍的餘德貴、金希賢(原太一鄉團防局長尹伊仲部屬)等人,突然發難,將劉驚濤慘殺於團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