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名】凹緣菱紋葉蟬 別名緑頭菱頭葉蟬
【為害作物】桑樹
【為害分佈】凹緣菱紋葉蟬的寄主植物除桑樹外,尚有大豆、芝麻、大麻、緑豆、茄子、馬鈴薯、葎草等植物。該蟲在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陝西、四川、重慶、河南、河北、遼寧、臺灣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和為害。發生嚴重時,常造成葉産量下降。另外,還可傳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損失。
【危害癥狀】凹緣菱紋葉蟬以成蟲、若蟲以口針刺吸桑樹汁液,為害癥狀不明顯,但在桑樹枝條緑皮層和栓皮層之間,排列成行,卵痕長橢圓形,一端稍尖。另外,還可傳播桑萎縮病(黃化型、萎縮型),造成病害蔓延。
【病蟲形態】凹緣菱紋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昆蟲。成蟲:體長3.9~4.6mm,體黃緑色,有淺黃褐色斑紋。頭部前方突出,具黃色光澤,頭頂有數對不甚明顯的淡黃褐色小斑紋,中後部有一條褐色中縱綫,顔面無明顯斑紋或在額區有7~8條暗綫分列兩側,復眼暗緑色,單眼黃色,前胸背有黃緑色光澤,散生青灰色小斑點,小盾板黃色,有二對淡褐斑及一中縱綫,且在中央有細黑色橫溝。前翅灰白色,半透明,脈淺褐色,散布淺褐色斑點及短紋,在後緣中部具一大的三角形或半圓形淺褐斑。兩翅合攏時呈菱紋斑,斑紋周緣較濃。翅端部暗褐色,中有四個灰白色小圓點。蟲體的腹面黃色或淡黃緑色,足淡黃色,腹部背面中央黑褐色,少數個體腹面有淡黃褐色網狀紋。卵:長1.5mm,寬0.6mm,彎半月形,一端尖,另一端鈍圓。若蟲:共5齡,體長3.9~4.3mm,頭冠黃緑色,疏生褐色小斑點,具淡黃縱綫一條。復眼暗緑色,單眼黃色,顔面亦有稀疏小褐斑,胸背面濃褐色,被黃點,翅芽黃褐色,伸達第二腹節,腹部淡黃色。
【發生規律】凹緣菱紋葉蟬在江蘇、浙江、安徽年發生4代,以卵越鼕。翌年4月下旬孵化,第2至第4代孵化時間分別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及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1代若蟲喜密集在桑樹上,至5月下旬羽化,遇桑樹夏伐收穫,常大量遷飛至大豆、緑豆等作物上,完成2、3代。該若蟲喜歡在幼嫩植株上取食,當這些植物老化時,又遷往芝麻、葎草等第3、4寄主上。秋末越鼕代成蟲陸續遷回桑樹上産卵,把卵産在桑樹枝條緑皮層和栓皮層之間,排列成行。卵痕長橢圓形,一端稍尖。非越鼕卵産在桑的新梢、葉柄、葉脈或芝麻稈、大豆萁上。主要天敵有纓小蜂、赤甲黑腹微蛛、小字紋狼蛛等。
【防治方法】凹緣菱紋葉蟬食性單一,是桑萎縮病重要傳毒媒介,該病發生區要註意防治。(1)合理施肥,避免遲施、偏施氮肥,鼕季修剪時要重剪,剪去新杈梢的1/4~1/3,可殺滅卵50%以上。(2)重點防治第一代掌握在卵的盛孵期,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0%殺螟鬆乳油600~9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3)防治成、若蟲可噴灑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