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lia mystus
屬鯡行目,鯷科,鱭屬。俗稱:黃鱭、鳳尾魚、子鱭、烤子魚。
英文名:tapertail anchovy 。
體形與鱭相似,但臀鰭條數目較少,僅73-86根;體側縱列鱗也較少。體呈淡黃色。其吻端和各鰭條均呈黃色,鰭邊緣黑色。鳳鱭屬於河口性洄遊魚類,平時棲息於淺海,每年春季,大量魚類從海中洄遊至江河口半鹹淡水區域産卵,但决不上溯進入純淡水區域。剛孵化不久的仔魚就在江河口的深水處肥育,以後再回到海中,翌年達性成熟。雌魚大於雄魚,雌魚體長12-16釐米、重10-20剋,雄魚體長僅13釐米、重12剋左右。一般是4月下旬(𠔌雨前後)親魚開始由海中來到江河口,但數量不多;5月上旬(立夏)至7月上旬(小署)則大批到來,此時便是鳳鱭漁泛的旺季;7月下旬(大署後)産過卵的親魚又陸續回到海中生活。鳳鱭在洄遊到江河口産卵期間很少攝食。其食物為蝦、橈足類和幼魚。鳳鱭是長江、珠江、閩江等江河口的主要經濟魚類,魚泛季節産量很高,僅長江口年産量便達400-450萬公斤,漁獲物中雄魚往往多於雌魚。
【藥 名】:鳳鱭
【來 源】:為鱭科動物鳳鱭的肉。
【功 效】:1.補氣健脾 2.瀉火解毒。
【主 治】:用於脾氣虛損、呃逆、脘腹脹滿,惡心欲吐,大便溏滯,消化不良,瘡癤癰疽腫毒。
【性味歸經】:甘、鹹、寒。脾、胃、心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0一200剋。
【 名】:鳳尾魚、鱭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拉丁名】:鳳鱭 coiliamystus (linnaeus)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