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鳳山寺投訴電話 福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廟,位於泉州南安詩山鎮西北角鳳山麓,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聖王。 郭聖王,俗名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於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鄰郭孝子。由於他自小辛勤勞動,身體不支死於荒野。後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兇於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為“威鎮廣澤侯”,並賜廟額“威鎮廟”。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直至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並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此後三百年,風蕩雨淋,棟宇雖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擴建翻新。 鳳山寺規模,縱為16丈,橫1.4丈。寺殿分前後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夾室各一,東夾室鍶尊王、尊妃像,從其坐古藤化身之舊跡,室後為內寢;西夾室供奉釋迦牟尼、南海觀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顯佑侯、黃太蔚、陳將軍,以其有功於王。殿宇疏以庭院,繞以墻垣。垣屋翼於左右,有30餘間,為寺僧聚納之處。廟門高1.4丈,明代舉人、永春顔廷渠題寺匾“鳳山覽勝”。門內一巨石,山峭卓立,狀若雲鬟,昔人喻為鳳髻。門外列磚為庭,麯磴層階穿數而出。 |
|
1.揭東縣新亨鎮鳳奎村羅山(又名琅山)東麓的鳳山寺,原名鳳奎庵,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1981年起修建,1989年至1993年擴建。1988年9月獲登記開放。
古剎倡建者是清代海陽縣(今潮安縣)黃雲師,後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其胞妹明春募捐擴建,再由黃聖蓮、徐聖香繼承常住。
1981年,潮陽靈山寺釋光輝法師至此,不忍古庵荒廢,發起募化修建前座。1989年,經當地政府批準,鳳奎村施地2畝,由釋光輝、潮州開元寺釋弘澈法師合力發起,蒙海內外善信樂捐,而擴建大雄寶殿、兩側厝包等,至1993年完成。占地2畝多,建築約1千平方米。大殿雄偉壯觀,嵌雙竜奪寶、八支楚尾凌空。
2.鳳山寺位於南安詩山鎮境內的文章山麓,是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閩南古剎,也是閩臺和世界各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祖廟。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供奉廣澤尊王、文昌夫子、釋迦牟尼、觀音佛像等,屬多神廟,三教合一和睦相處。
自宋以來,鳳山寺屢著靈異,受歷代皇帝封號,香火十分鼎盛。廣澤尊王的信仰也遠播各地,一年四季進香朝拜者近百萬人次,其中境外幾十萬人次。歷代名士詩人墨客多招徠題詠,以志景仰,散發着濃厚的古文化氣息。明代通判顔延渠賜額題匾“鳳山勝覽”,把鳳山寺景區列為詩山十八景之冠。
鳳山寺規模宏偉,寺宇為一派典型的四進宅皇宮式殿宇。屋頂為釉面陶塑的飛禽走獸、竜飛鳳舞,燕尾形屋角飛、大門彩繪、拱鬥間也附刻“飛天樂伎”翩翩飛舞,建築佈局奇特,造型雄佛。雕竜畫棟,結構極為精巧,綉花鳥於窗欄,作書畫於墻壁,使寺宇顯得富麗堂皇,充滿厚重樸實,精工巧飾具有古香古色的閩南傳統風格。 |
|
鳳山寺口 | 詩山鳳山寺 | 鳳山寺口村 | 天柱金鳳山寺 | 同郭殿帥遊鳳山寺探桃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