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哲學史 : 美容 : 流行歌麯 : 歌麯音樂 : 香煙 > 鳳凰
目錄
·吳末帝孫皓鳳凰·叫凰·fèng huáng fèng huáng
·亦作“ 鳳皇 ”·車名·琴名
·泛指美琴·帝王宮中的池臺樓閣及宮殿名·比喻地位高貴或德才高尚的人
·古代雜戲所用的器物·鳳形飾物·No. 12
·鳳凰的簡介 About Phoenix·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Phoenix Worship·鳳凰的象徵 The symbol of the Phoenix
·鳳凰的考古 Phoenix Archaeology·楚文化的圖騰 Chu culture totem·鳳凰華韻 Phoenix Hua Yun
·鳳凰的文化定位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the Phoenix·鳳凰的原型 Phoenix prototype·關於鳳凰的典故 The story about the Phoenix
·鳳凰的傳說 Legend of Phoenix·其他解釋 Other explanations·電影《鳳凰》 Film "Phoenix"
·作傢:鳳凰 Author: Phoenix·傳說中的神物 Legendary fetish·作傢鳳凰 Phoenix writer
·地名:鳳凰縣 Place Names: Fenghuang County·2008年第八號臺風鳳凰 Phoenix, the eighth typhoon of 2008·遊戲形象 Game image
·香港鳳凰電視臺 Hong Kong Phoenix TV·神奇寶貝 Pokémon·英文解釋
·法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吳末帝孫皓鳳凰
吳末帝孫皓鳳凰
  鳳凰(272年-274年)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末帝孫皓的第五個年號,共計3年。
  《三國志·吳書三》:“西苑言鳳凰集,改明年元”。
叫凰
  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
fèng huáng fèng huáng
  具有鮮豔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裏將它馴養,並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徵,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鸞)
亦作“ 鳳皇 ”
  亦作“ 鳳皇 ”。
  1.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羽毛五色,聲如簫樂。常用來象徵瑞應。《詩·大雅·捲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 唐 韓愈 《與崔群書》:“鳳皇、芝草,賢愚皆以為美瑞;青天、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
車名
  車名。以鳳凰為車飾,故名。《漢書·揚雄傳上》:“於是乘輿乃登夫鳳皇兮翳華芝。” 顔師古 註:“鳳皇者,車以鳳皇為飾也。”
琴名
  琴名。《西京雜記》捲五:“ 趙後 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竜鳳螭鸞古賢列女之象。”
泛指美琴
  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詩:“醉客霑鸚鵡,佳人指鳳凰。” 仇兆鰲 註:“指鳳凰,彈琴也。”
帝王宮中的池臺樓閣及宮殿名
  帝王宮中的池臺樓閣及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 武帝 時,後宮八區,有 昭陽 、 飛翔 、 增城 、 合歡 、 蘭林 、 披香 、 鳳皇 、 鴛鴦 等殿。” 南朝 陳 徐陵 《雜麯》:“宮中本造 鴛鴦殿 ,為誰新起 鳳凰樓 。” 唐 楊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宮號文昌;隱隱西掖,池名 鳳凰 。”
比喻地位高貴或德才高尚的人
  比喻地位高貴或德才高尚的人。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三:“鳳凰集南嶽,徘徊孤竹根。”《南史·範雲傳》:“昔與將軍俱為黃鵠,今將軍化為鳳皇。” 清 孫枝蔚 《將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詩:“ 吳 生性孤直,知交惟數子。鳳凰無苟棲,鴛鴦肯獨止。”
古代雜戲所用的器物
  古代雜戲所用的器物。形製如鳳,供表演用。《魏書·樂志》:“六年鼕,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以備百戲。”
鳳形飾物
  鳳形飾物。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手裏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五代 和凝 《臨江仙》詞:“碧羅冠子穩犀簪,鳳凰雙颭步搖金。”
No. 12
  鳳凰聯繫方式地址:湖南省西部邊緣。
  郵編:416000鳳凰投訴電話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鳳凰門票價格通票168元鳳凰節慶活動七月半鬼節、過趕年、三月三苗族情人節、四月八祭祖盛典、六月六、苗歌節、鳳凰最佳旅遊時間湘西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16℃,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1.7℃-4.3℃。無霜期達240-288天。鳳凰特別提醒到了湘西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如聞名的苗族刺綉、苗族銀飾及當地的蠟染製品。有興致的女孩也可選件當地的藍布印花褂穿上逛一逛鳳凰的老街。選購這些東西可以到“民間工藝一條街”,街道兩旁的商店裏全是湘西的民間特色。
  當地也有不少土特産品,如蕨菜、山竹筍、香椿、天然鬆菌油、雞耳根等野菜,牛肝菌、幹豆角、幹茄子、幹蕨菜、幹竹筍、幹香椿、幹苦瓜、幹辣椒等幹貨以及具有湘西特色的臘乳豬、苗傢臘肉、苗傢酸魚、特色牛肉幹、酸豆角、麻辣香椿等。鳳凰美食湘西的特色菜有乾州鴨子、地衣、蕨菜、回鍋肉、罐罐菌、豆腐渣、酸菜湯,量多而味美價廉。當地最出名的酒是黃永玉設計包裝的“酒鬼酒”,酒瓶甚堪把玩。還有“醉湘西”、“老鄉好”,袋裝,極便宜,不妨一試。
  縣城內隨處可見快餐店,價格便宜,3-5元便可搞定一餐,更有獨具風味的麻辣燙、米綫等小吃,還有苗傢酸魚、酸羅卜等。鳳凰住宿到湘西旅遊基本上是以鳳凰為大本營。鳳凰的旅館較多,可任旅遊者選擇。較大的有南華賓館、古湘山莊等,條件不錯,價格也不太貴,價位在幾十到一百多元不等。
  也可以住在鳳凰縣委招待所迎賓樓,從鳳凰汽車站往北約200米折嚮東就到,單人間50元,雙人間60元,需要開空調各加10元,有獨立衛生間和煤氣熱水器。鳳凰縣委招待所舊樓位於迎賓樓後的山坡上,外觀看起來比較古舊,但好處是可以在陽臺上看小城全景。鳳凰購物到了湘西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如聞名的苗族刺綉、苗族銀飾及當地的蠟染製品。有興致的女孩也可選件當地的藍布印花褂穿上逛一逛鳳凰的老街。選購這些東西可以到“民間工藝一條街”,街道兩旁的商店裏全是湘西的民間特色。
  當地也有不少土特産品,如蕨菜、山竹筍、香椿、天然鬆菌油、雞耳根等野菜,牛肝菌、幹豆角、幹茄子、幹蕨菜、幹竹筍、幹香椿、幹苦瓜、幹辣椒等幹貨以及具有湘西特色的臘乳豬、苗傢臘肉、苗傢酸魚、特色牛肉幹、酸豆角、麻辣香椿等。鳳凰玩法遊玩、攝影、旅遊、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全縣總面積1751.10平方公裏,南北長66公裏,東西寬50公裏,全境劃為9個鎮22個鄉,344個行政村。1998年底全縣總人口為35.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21萬人,少數民族23.74萬人,占總人口數的66.32%,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全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多年平均降雨量1308.1毫米,平均年日照為1266.3小時,年平均氣溫15.9°c。縣城北距風景明珠張傢界200公裏,南距鐵路交通樞紐懷化市90公裏,東有枝柳鐵路新鳳凰站,209國道、1867省道穿境而過,為湘黔邊區經濟貿易的交匯點。
  鳳凰縣歷史悠久,在唐垂拱三年始設謂陽縣,清康熙39年設廳,命名鳳凰廳,廳治設鎮竿鎮(即今沱江鎮)。嘉慶二年(1797年)升散廳為直隸廳。民國二年改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鳳凰縣人傑地靈、有民國第一任內部閣總理熊希齡,現代著名文學家、物質文化史傢瀋從文,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畫傢黃永玉。
  鳳凰鐘靈毓秀,自然資源豐富。1998年末有耕地面積349.45平方公裏,占土地總面積的19.96%,人均耕地約1畝。林牧用地面積大,有林地998.67平方公裏,占土地總面積的57.03%,宜牧草場113.8萬畝,理論載畜量近10萬個黃牛單位。縣境內水能藴藏量3.64萬千瓦,有大小溪河156條,總長709公裏,最大的河流沱江長96.9公裏,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533米。縣內有長潭崗中型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1.2萬千瓦,有中小型水庫92座。礦藏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天然金剛石、汞、鉛鋅、水泥灰岩、無煙煤、石煤、大理石、硅石、銻等35種礦藏,其中汞的儲量居全國第四位,鉛鋅儲量居全省第二位。縣城內盛産江竹豆、玉米、茶葉、油桐茶、生漆、椪柑、板慄、獼猴桃、黃柏、杜仲、紅曬煙以及係列山野。
  境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四處,即建於唐代垂拱年間的黃絲橋古城、被譽為溶洞奇觀的奇梁洞、飛檐鬥拱的古建築朝陽宮、瀋從文故居。自然保護區2處,即國傢級的南華山森林公園、省級的兩頭羊自然保護區。縣城建設古樸典雅,北門、東門古城樓,沱江河畔的吊腳樓別具一格,還有那飛檐鬥角的萬壽宮、大成殿、天王廟、遐昌閣、萬名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捲,素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和“畫鄉”之稱。
  如果你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風情,你不得不到鳳凰城(又名沱江鎮)走一趟。鳳凰城是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縣的縣城,它緊鄰沱江而建,吊腳木樓布滿山坡。這裏是文學大師瀋從文的故鄉,他曾在《邊城》中描繪過它素樸而迷人的風情。
  鳳凰八絶:1.沱江邊的菜場以及在河邊搗衣的女人。2.沙灣的吊腳樓。3.北門外沱江邊上的露天餐座。4.哺育了瀋從文、黃永玉的文昌閣小學。5.黃絲橋古城。6.文廟、三王廟、武侯祠、文昌閣、筆架城,查地圖可以找到。7.黃永玉題字的理發店,師傅有推拿的絶活,專治落枕。8.古戲臺是當地畫傢的聚會地。
鳳凰的簡介 About Phoenix
  鳳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裏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 它跟竜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竜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凰外形】
  據《爾雅·釋鳥》郭璞註,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Phoenix Worship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雙鳥紋的雕刻形象,這雙鳥紋應是古代鳳凰的最早記載。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珍愛的動物。在歷史上,早期人類文明中似乎普遍地盛行過對某些動物的崇拜。例如,歐洲和亞洲的許多民族都喜愛獅子與鷹,以之為徽記——因為它們是力量和敏捷的象徵。在古華夏,中國人所崇拜的動物是竜與鳳。然而千百年來,竜與鳳的真相卻一直是個謎。關於竜的問題,我已經作過一組專題性的研究。在本文中,我想進一步研討關於鳳的問題,以求解開古動物學與考古文學中的這又一個謎。
  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竜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靈鳥也,雄曰為鳳,雌曰皇。”鄭玄註:“儀,言其相乘匹。”我們註意的是,在這裏,鳳凰被古代住傢視作一種象徵吉慶的神鳥。所謂“來儀’,鄭玄釋作“乘匹”。
  [註:“儀”古音“俄”,與“偶”音近通。所以,鄭玄釋儀為“偶”,即所謂“成(乘)匹”,也就是成雙成對的意思。但是,根據《尚書》文義,我卻以為,這個“儀”字實當讀作“舞”字(儀、舞古音亦相通。)鳳凰來儀,即鳳凰來跳舞。故下文中夔高興地說:“於!予擊石搏石,百獸率舞!”]
  實際上,鳳凰在較早的先秦文獻中,正是作為一種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現的。《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形如鶴……名曰鳳凰。……是鳥也,自飲自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大荒西經)“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詩·捲阿》:“鳳凰於飛,口口其羽(此為古體字,又“口”符代替。),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毛傳:“口口(此為古體字,又“口”符代替。),羽聲也。亦,與衆鳥也。衆鳥慕鳳皇而來。傳鳳皇至衆多,是鳳與群飛。《白虎通》雲:黃帝之時,鳳凰蔽日而至,是來必衆多也。”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鳳凰的這種種傳說,究竟衹是一種神話,還是一種可能的歷史真實?換句話說也就是,鳳凰,在歷史中是否確曾有過一種真實的動物原形?對這個問題,正如對於竜的問題一樣,學術界過去的觀點多傾嚮於否定。但是我們卻不能註意到,在商代甲骨文中曾發現過如下一條記載:
  “甲寅卜,呼鳴網,獲鳳。丙辰,獲五。”(甲3112)。
  (釋文參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4頁)
  據於省吾說,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衹鳳。“由於係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由此看來,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麽這條甲骨文是否衹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
  “……歸生鳳於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鳳”一詞,郭沫若亦曾斷定正是指活鳳凰(《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考釋》,“中鼎”)。據此,則無論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確切無誤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戰國秦漢以後,鳳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種靈異之鳥。但值得註意的是,秦漢史籍中,關於鳳凰出現的記載卻仍然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17年》:
  “我商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又據《漢書》記,漢時鳳凰數至,鳥身“高五、六尺”。
  《後漢書·光武紀》記: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穎川之陝縣。註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
  兩漢是讖緯迷信盛行的時代,史籍中所記許多祥瑞奇異之事往往不足徵信。但恐怕我們也不能認為,其中完全不會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漢人所描繪的形體特徵,有一個極可註意的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們再來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關於鳳凰形態的記載。
  《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註:“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竜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爾雅翼》解釋:“鴻前者,軒也。麟後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岐也。鸛嗓聲,椎也。鴛思者,張也。竜紋者,文也。龜背者,隆也。燕頜者,方也。”
  《韓詩外傳》:“鳳鳴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鳴,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太平御覽》引)
  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瑞應圖》:“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
  ‘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竜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緻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這個傳說中顯然有不少荒誕成分。但可註意的是天老所描繪的鳳凰形態,與《說文》所引述的“天老說”顯然同出一源。關於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說,乍看頗令人不解(然而此說在古代流傳頗廣)。
  對此,《抱樸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據此,漢代經學家的那些神秘說法,就不過是以儒傢的五行符號,對鳳鳥身體各部不同顔色的一種描寫罷了。即:
  ——頭部呈青色,
  ——頸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黃色。
  綜觀以上這些記載,都是秦漢以後沒有見過真鳳的人,所采輯的前人關於鳳的各種傳說。其中頗不乏荒謬虛妄的成分。例如《說文》中所謂“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翺翔四海之外”的說法,顯然來自《莊子·消遙遊》篇中關於“鯤鵬”的著名哲學寓言。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一傳說似乎指出鳳凰是一種自西北而東南往返流遷的動物。針對《韓詩外傳》中關於鳳凰鳴叫的一係列奇怪說法,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曾指出:
  “一鳥之鳴,既以節足為異,又復數更其響,乃至應候而殊聲,成文以協韻。語由增飾,事涉虛誣,識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傳說中那些神奇妄誕不可置信的成分,我們從古人對於鳳凰的形態描述中,卻可以篩選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鳳鳥形體甚高,約六尺至一丈。
  2、鳳鳥具有柔而細長的脖頸(蛇頸)
  3、鳳鳥背部隆起(“龜背者,隆也”)
  4、鳳鳥喙如雞,頜如燕。
  5、鳳鳥羽毛上有花紋。
  6、鳳鳥尾毛分叉如魚。
  7、鳳鳥以植物為食(竹根)。
  8、鳳鳥雌雄鳴叫不同聲。(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鳳鳥好結集為群,來則成百。
  10、鳳鳥不善飛行。
  11、鳳鳥穴居。(居“丹穴”、“風穴”)
  12、鳳鳥足腳甚高(體態如鶴),行走步態倨傲而善於舞蹈。(鳳鳥別名“ ”,字從“ ”,徐鍇註:“ ,行步舒遲也。”)
  由此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從古生物學觀點看,中國古代是否存在過具有以上特徵,而又為先民所崇拜的一種鳥類呢?
  回答是,確曾存在。
  ——這種鳥類,就是大鴕鳥。
  但是,關於鴕鳥與鳳凰關係更加重要的證據,是在考古學中發現的。1987年4月1日新華社消息:
  “繼內蒙古陰山岩畫之後,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發現。其中有一幅鴕鳥岩畫(地點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內蒙古陰山—狼山地區曾發現大批史前原始岩畫。位於狼山南麓格爾敖包溝(漢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組古岩畫群。其中編號第13組中有一幅引人註意的岩畫(高1.28米,寬0.60米)。據岩畫發現者蓋山林教授報道:
  “這幅畫的畫面上方有兩衹鴕鳥(struthio)。其前有一無頭輪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衹鴕鳥……右旁還有—人面,頭飾長羽。其下,有一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鴕鳥及一隻動物。其間似有兩條被肢解的肢體。最下方,有一輪形,似抽象人面。”
  蓋山林教授指出:
  “鑿刻如此衆多的鴕鳥、人面,還有鹿、肢體等等,衹能作一種解釋,就是這是一個娛神、媚神的場面。”
  那麽我們要問,這裏所祭禮的是什麽神呢?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另一幅岩畫對於這個問題提供瞭解釋。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圖畫。
  “圖高042米,寬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誠地站立在大地上,雙臂上舉,雙手合十過頂,朝拜太陽。被朝拜的圓圓太陽,高懸於天際。”
  除此之外,同一地點的岩畫中,尚有大量關於太陽神和羽人的形象。我們知道,鳳凰乃是中國的太陽之鳥。而《周禮》中記祭祀太陽的舞蹈,正是一種戴羽舞和執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畫中同時出現鴕鳥、太陽、羽人以及拜日者,絶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鴕鳥實際上正是作為太陽神之鳥而受到崇拜的。
   鴕鳥在中國瀕於絶滅的時間,大致可推定約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這正是傳說中的黃、炎帝時期。這一時期以後,關於鳳鳥出現的報告,愈來愈趨於稀少。偶或出現,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義的珍異。(參看前引《韓詩外傳》)
  實際上,從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見關於“生鳳(中鼎)”的最後記載,到漢代讖緯傢關於重新發現鳳鳥的傳說之間,有着將近兩、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內,鳳凰的傳說,由上古以一種真實鳥類為原型的動物圖騰,演變為既有宗教意義、又具有政治意義的一種靈鳥神話。
  據古人記載,鳳凰有許多不同的品類。諸說不一,其中不少屬於秦漢後人的增飾附會之談。但其中比較著名者有四:
  1. 鸞鳥 2. 翳鳥
  3. 口口(此字為古字)  4. 獄族
   鸞鳥,在鳳凰的諸種異名中,可能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種。從語音上來說,“鸞鳥”與“玄鳥”具有共同語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鸞鳥形態,更是諸傢說異。漢、晉小說中流行的說法,是把鸞鳥——玄鳥——青鳥視為春神之使者,以及東王公與西王母的象徵。
  又有一種說法認為“鳳凰,青黑者鸞鳥。”但另一種相反的說法,卻認為鸞鳥的形態是“赤色,五彩,雞形,鳴中五音。”(《藝文類聚·鳥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歸納者說認為:
  “赤為鸞之正色,而諸說各異。《禽經》:黃鳳謂之鸞。《春秋讖緯》引漢太史令蔡衡:凡象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多黃色者口(此字為古字)雛,多紫色者獄族。多白色者鵠。”
  以赤色為鸞鳥的正色,實際上是把“鸞”訓作“丹”(二字疊韻,古音相近通),從而認為鸞鳥就是丹鳥。
  丹鳥,又稱丹朱、朱鳥、離朱,也都是鳳凰的別名。
  《山海經·南山經》: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一般認為,《山海經》一書結集於戰國之際,則《南山經》關於鳳凰的這種看法,似乎代表戰國時期人們的看法。
  據記載,被認為是“鳳凰”化身的雞,名叫“金雞”,又叫“錦雞”,“赤雉”,乃是中國所特有,出産於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種美麗禽鳥。
  《水經註》“浪水”引《南越志》,認為這種雞就是口口(此字為古字):
  “口口(此字為古字),山雞也。光彩鮮明,王色炫耀,利踞善鬥。”
  這種金雞在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叫“鱉”。《說文》:“鱉,赤雉也。”桂馥《義證》引《漢書》註:“其尾毛紅赤,光彩鮮明。”《山海經》:“少華之山,其鳥多赤鱉,可以禦火。”《昭17年左傳》:“丹鳥氏,司閉者也。”註云:“丹鳥,鱉雉也。”
  這種鱉雉,實際也就是五方獸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鱉雉,又別名“華蟲”,在《尚書》種與竜對稱。(《尚書》:“日、月、星、辰,山竜華蟲。”註:‘華蟲,鱉雉也。五彩,故謂之華蟲。”)由此看來,與古人所謂“鳳凰”關係密切的禽類,並不是許多人所樂於想象的孔雀,卻是黑色的燕子與生存於中國中南部的這種野雞。
  李時珍林草綱目增詳細考察這種野雞雲:“鱉,《逸周書》謂之彩雞。又名錦雞、金雞。錦雞小於鱉,而背文揚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爾雅》所謂天雞者也。二種大抵同類,而錦雞文尤燦爛如錦。或云錦雞乃其雄者。”
  《淵鑒類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條極可註意的記載:“黃帝時代以鳳為雞。”此一記載有一定的可信性。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鴕鳥——真風已不多見。可能正是在此時,雞成為鳳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實際上,唐宋以後的鳳凰圖,就是以錦(金)雞的形象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産生的。
  《說文》有所謂“鳳出東方君子之國”的說法,實際這也是指雞。所謂東方君子之國,古代指東夷——朝鮮。而《本草綱目》引《別錄》:“雞生朝鮮平澤。”這表明古人認為,朝鮮是傢雞的起源地。《本草綱目》又記載:
  “朝鮮一種長尾鳴,尾長三、四尺。”“其雞也知時刻,棲也知晴陰。”“其羽焚之,可以致風。”“古人言雞能解邪,則雞亦靈禽也。”
  參照《三國志·魏志》:
  “馬韓國出細尾雞,其尾長五尺餘。”
  我們可以知道,産於東方的長尾雞是漢代以後鳳凰的又一原型。
  雞之所以成為鳳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於它與太陽的關係——雞鳴日升。古代傳說,太陽所居扶桑樹上有天雞報時,其一呼鳴則天下雞皆鳴,從而破曉日出,因此雞成為太陽神的象徵。
  《易·說卦》:“離為目、為雉。”
  鳳皇,鸞鳥又名離朱。離朱即丹朱,而雞之古名亦叫“朱”。
  《爾雅》:“雞大者蜀。”蜀,又記作“朱”。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雞祝祝。”另一方面,傳說山雞善舞,因而與鴕鳥一樣也是一種舞鳥: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於倉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異苑》捲三)
  更有趣的是,鴕鳥在古代語言中亦有雞名,稱“鴕雞”:
  “鴕雞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魯莫斯國。長尾雞尾細而長,長六尺者出朝鮮。長五尺餘者出馬韓國。”(《淵鑒類函》引《交廣志》)。
  瞭解鴛鴦與鳳凰的關係,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在禽類中之所以特別鐘愛鴛鴦——常以其作為愛情的象徵,這與把燕子看作青鳥——高媒鳥,亦即報春和愛情之鳥的風俗,實際上具有共同的神話與文化淵源。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鳳”字字形。在甲骨文中,鳳字蓋有兩個係統。第一係統為古文“朋”字,另一係統音符從於“凡”字。根據《說文》,第一係統鳳字,顯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係統鳳字,顯然是形聲字。
  我們可以註意到,此兩係統鳳字中,多數字體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寫了風鳥那兩衹很長的足腳。這一點,與鴕鳥的體型特徵是吻合的。而與突出描寫翅羽的鳥字和隹字,則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我還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鳳凰”一辭的本來語義,似乎就是美大之鳥。猶如動物中馬竜、竜馬是體大雄偉者的通用
  綜上所述,鳳凰崇拜本來起源於上古石器時代的鴕鳥——太陽神圖騰。
  但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由於鴕鳥的滅絶和鳳凰的非圖騰化,關於鳳凰的傳說遂愈演而愈復雜。商周秦牧之際,燕子和金(錦)雞,曾先後成為鳳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後,鴛鴦、鶴、天鵝、鷹雕、孔雀,都曾與鳳凰發生或深或淺的關係。因之在同一語詞記號下,註入了語義不同的動物學意象。這種演變,也反映在歷代鳳凰圖的演變中。我們看先秦的鳳凰圖,多為蛇頸高足,尚保留着鴕鳥的特徵。而漢唐特別是明清以後,就逐漸發展為以錦(金)雞的形態為主體,飾有孔雀式羽毛的綜合形相了。
  最後,還應當指出,先秦出土的鳳鳥文物中,常見到一種形製極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鳥。這種鳥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其由來為考古學界所不解。但如果我們註意到鴕鳥群隊中常溫伴有食草動物(鹿類)的習性,那麽這個鹿鳥合體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現代人常以為我們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話編造者。而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卻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話也一定有其現實性的基礎,衹看我們能不能通過理性的分析破譯之。在這個意義,神話不過衹是遠古人類經驗的一種升華物。
鳳凰的象徵 The symbol of the Phoenix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竜一起使用,鳳從屬於竜,用於皇后嬪妃,竜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竜、鳳凰、麒麟、龜)。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裏,“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鳳凰的考古 Phoenix Archaeology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來與"竜"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但它的産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我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産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着禾苗。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歷四十四年的圖捲,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裏還握着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産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着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捲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由於鳳凰文化深深植根於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經·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諧與吉祥。
  “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産物。一方面,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徵,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說文》就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徵:"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竜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係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如《山海經·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大聖人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傢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據《莊子》記載:“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顔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鳳凰形象的這種"和"的特性,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湖湘遠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民間如此完美的和諧文化象徵物,這是湖湘文化的和諧魅力之三。
楚文化的圖騰 Chu culture totem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註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啓了我國傳說文化中“竜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製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綉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綉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竜虎綉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鳳凰華韻 Phoenix Hua Yun
  在古代,鳳凰是尊貴、崇高、賢德的象徵,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們出於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鳳凰”命名。
  據有關的資料記載,在我國大陸上,當今有42座山叫做鳳凰山。它們的名稱由來,或者因其狀似騰飛、似蹲伏的大鳥;或者因古代神話、民間傳說而得名。這種重名之廣,是很少見的,可謂是“九州鳳凰多”,這些鳳凰山分佈近二十個省,遍及全國各地區:
  遼寧省朝陽市、鳳城滿族自治縣
  浙江省杭州市、瑞安縣
  湖南省衡東縣、鳳凰縣、祁陽縣、平江縣
  陝西省延安縣、潼關縣、安康縣
  廣東省潮州市、增城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縣市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傢自治縣、秀山土傢苗族自治縣
  四川省成都市、西充縣、達州
  河北省青竜滿族自治縣、唐山縣
  湖北省京山縣、嘉魚縣、大冶縣、宣化市
  上海市鬆江區
  江蘇省武進縣、江寧縣
  福建省沙縣
  河南省新野縣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自治縣
  安徽省鳳陽縣
  黑竜江省蘿北縣
  江西省豐城市、修水縣、玉山縣
  貴州省鳳岡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等等。
鳳凰的文化定位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the Phoenix
  中國人民的吉祥觀念源遠流長,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快樂,嚮往和諧美好的情感願望。中國人民賦予吉祥物以道德、審美的涵義,通過藝術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跡。具體來說,中國的崇拜文化,影響最大的為動物四靈竜、鳳、龜、麟。 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與竜一起構成了竜鳳文化。如同竜是封建帝王的象徵一樣,鳳也成為後妃的符瑞。鳳的形象廣泛出現在中國文化之中,經過藝術加工,更使鳳藴含了很多浪漫主義的色彩。鳳為中國古代動物四靈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鳳凰的原型 Phoenix prototype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衆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竜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竜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鰐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鰐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關於鳳凰的典故 The story about the Phoenix
  1.梧桐棲鳳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恃;鳳凰的這種君子風範在姜子牙、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們在沒有遇到“梧桐樹”前寧願做一個平凡的釣者耕者。
  2.得鳳之象
  傳說中鳳凰死後還會再生,相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我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麯,千載為全皇。”
  3.鳳求凰
  西漢辭賦作傢司馬相如貧睏之時,到四川臨邛尋訪好友縣令王吉,時有當地首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馬在卓王宴會上當衆彈奏琴麯《鳳求凰》,以此挑動文君。卓文君在宴會廳窗外偷窺,見司馬相如容貌英俊,才華洋溢,當夜隨其私奔。後比喻男女相愛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徵對美滿幸福的姻緣嚮往和歌頌。
  4.鳳還巢
  《鳳還巢》"錯中錯"兵部侍郎程浦告老還鄉,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 醜陋;妾生女雪娥,美麗聰慧。程浦喜愛少年英俊的穆居 易,欲將雪娥嫁與他,夫人卻要先嫁親生女雪雁。程壽誕 之日,穆居易前來拜壽,被留宿書館。深夜雪雁冒雪娥名 去書館,穆居易見其貌醜,行為不端,誤以為受騙,連夜 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離傢赴任。皇族朱煥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機冒穆居易名來程傢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計以雪雁 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啞子吃黃連--有苦難言。程浦平定賊寇,接雪娥到軍中,穆居易從軍也在此, 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記前事,堅决拒婚,但元帥與監軍強製主婚。洞房中,穆見雪娥貌美,驚喜異常,連連賠罪, 誤會消除,花好月圓。 該劇是一出喜劇,由於誤會和"錯中錯"生發出一係 列妙趣橫生的情節。在情節結構上"留扣子"、"抖包 袱"等技巧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書房"一場,雪雁冒 雪娥之名深夜去糾纏穆居易,穆便認定雪娥是個醜女子, 這就"留扣子"埋下了伏筆。"洞房"一場,新娘子明明 是美如天仙的雪娥,穆居易卻執拗地認為她是醜女子,不肯人洞房,厭惡而煩躁不安;主婚的洪公公等人則不知原因,疑神疑鬼。這種主觀和客觀的不諧調使産生了喜劇性,引起觀衆的笑聲,笑聲中椰榆穆居易正在"搬磚砸 腳"。等到"包袱"一抖露,帳簾揭開,誤會消除,意外 的發現使情節突轉,欣喜若狂的穆居易又急忙嚮受了委屈的雪娥賠禮,也引來觀衆的哄笑。正是"扣子"留得好, "包袱"抖得妙,喜劇性懸念才能緊緊抓住觀衆。 《鳳還剿》原名《陰陽樹》,又名《醜配》,最早由梅蘭芳編演。
  5.鳳鳴鏗鏘
  春秋戰國時期,陳國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兒嫁給陳歷公之子陳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謂‘鳳皇於飛,和鳴鏘鏘,……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和鳴,即雄雌聲音相和,響亮和諧,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後世強大無比。
  6.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衹有在太平盛世纔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裏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麽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翺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着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衹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7.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捲阿》也有句曰:“鳳凰於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8.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廣雅》:“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飛翔五百年後,負香木飛入太陽神廟中,於神壇上自焚,翌日雛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豐滿,辭廟主而飛去。《淮南子》天文訓雲:“火氣之精者為日”鳳凰為火精,是則鳳凰此鳥,在古時為日之徵象,原即所謂“金鳥”。在詩《女神》指一個新中國的誕生。
  《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一,衹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纔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緻。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這就是佛經裏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捨利弗——引者註)的解脫也無終始。
  9.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常用不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將軍桓溫也以“鳳毛”一語稱贊丞相王導的第五子王敬倫:“敬倫風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鳳毛。’”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麟角”,和鳳毛一樣,也形容少而珍貴。“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現常用來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
  10.鳳凰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
  11.吹簫引鳳
  春秋時代,秦穆公費盡心思為女兒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夢見一少年騎鳳吹簫,秦穆公乃派人尋找吹簫少年,知吹簫少年名叫蕭史。秦穆公非常欣賞蕭史的才華,便把弄玉許配給他。蕭史和弄玉婚後幸福美滿,因蕭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長留人間,於是蕭史乘竜,弄玉跨鳳,雙雙飛上天去。後以“吹簫引鳳”來喻示着簫管樂律方面的極緻。
  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豔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現在在部分迷信地區還流傳着“鳳凰勾魂”的傳說
  12. 百鳥之王
  朱雀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古人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以後,鳳凰合稱;再以後,竜鳳相配,鳳便成了宮廷後妃的代稱。根據神話傳遞,鳳是在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有一種五彩鳥,有三種名稱,叫皇鳥、朱雀及鳳鳥。
  《山海經•南次三經》記載一種鳥,樣子像雞,有五彩的花紋,叫鳳凰。說明鳳凰的形象一開始便是很美麗的。以後,它也跟竜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竜紋、龜身、燕子的下巴、雞嘴。(見《淮南子•覽冥》)非梧桐不棲息,非竹實不吃。(見《詩•大雅•捲阿》)它自歌自舞,見到它意味天下太平。為群鳥之首,追隨者以萬計。鳳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鳥每七、八月到這裏來吊念它,過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念山".(見《水經註異聞錄•鳥吊》)鳳是百鳥風采的結合與升華,它的原形不外是陽鳥、鷹、孔雀和雞四大類。 中國北方民族對禽中之王——鷹很崇拜。
  鳳的定型化和規範化,是在遼、金、元以後,使我們原以雞、雀為基本形態的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那一對強勁的翅膀,鷹姿突出。我們現在在藝術品上常見的鳳,實際是清代以後的形象,集雉尾、雞身、雞冠、鷹目、鷹爪、鷹頸、孔雀翎、鴛鴦羽等於一身。它的基調不似竜那麽恆久、穩定。玄武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嚮」,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它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麯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它三靈。其它的青竜和白虎,衹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13 鳳止阿房.
  先說民謠兩句:“一雌一雄,雙飛入紫宮”
  “鳳皇鳳皇,何不高飛還故鄉?無故在此取滅亡?”
  再說個傾國滴美男子:
  前秦當初幾乎統一了北方,吞併前燕後,燕國主無奈下衹有把親生兒女清河公主和王子慕容衝做為禮物入宮。 二人同時被納,寵冠後庭,王子落難成孌童。話說當時,鳳皇年僅十二歲。
  所以纔有有民謠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三年後,慕容衝漸長大,因王猛勸說,苻堅纔婉痛讓遣出宮任平陽太守。 直至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慕容衝、姚萇等在阿房城揭兵而起攻之,他揮刀雪恥,勢如破竹一舉在阿房城繼位,稱威皇帝。
  然後說他和鳳凰的關聯:
  巧的是阿房處處都是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食竹填腹。 更有說,鳳凰棲梧,焚之涅磐. 三載的恥辱換來的是,血洗長安.所以,阿房的遍地緑萌,引來的是火鳳.且,慕容衝的小字,名曰:鳳皇.“鳳皇”即是“鳳凰”的通假寫法.
  最後,如果你有興趣,說說他的結局:
  鳳皇即化修羅玉面,白衣勝雪,劍指長安. 尤物惑人生死不忘,苻堅也付出了同等的待價,這位曾懷抱最美孌童的皇帝,被睏長安城內,米盡糧絶,死後匆匆葬與長角塚。於是,鐵馬金戈,踏平昔日受辱地,長安內外,千裏煙塵絶. 血雨腥風步平路,單騎立於長安前,彼時,這個被稱五鬍十六男第一美男子的人,用成河的鮮血,蕓蕓衆生的性命,證明自己的血性.於是, 長安城荒了,前秦覆滅了,大燕國復了,但對慕容衝而言,何處覓歸路. 見說道,自古美人似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帝王將相若為美人,命運則更為凄婉.  鳳皇稱帝不久,因衆將思鄉望歸而起爭執,為副將所殺. 事實上,於他來說,哪裏還能是家乡呢.生靈塗炭,遮不住難堪往事,擋不了世人嘲諷。 生在帝王傢,數載為孌童,雪恥登帝位,命亡在天涯. 這個容貌姣姣的少年,外表極陰至柔,心卻如鋼似鐵,且,不負衆望的狡猾狠毒. 前人,來者,縱然面生桃花妖嬈色,亦然是美不過鳳凰
鳳凰的傳說 Legend of Phoenix
  1、 相關的神話傳說最早是流傳於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
  西方神話傳說中亦有關於神鳥的敘述。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盤》中的鳳凰,即指西方傳說中的phoenix。
  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衹有一隻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採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隻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裏,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
  以上所指的“鳳凰”,與中國傳說中鳳凰有一定差別。西方傳說中的鳳凰與鷹相象,而中國傳說中的鳳凰更近似於孔雀的形象。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似無鳳凰自焚之提法。
  2、 要談鳳凰的起緣離不開竜,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從未發現過竜和鳳的化石標本。那麽,竜鳳到底是怎麽來的呢?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傢。黃帝打算製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傢的標志)。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竜。
  那麽鳳凰又是怎麽來的呢?“竜”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絶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製定的新圖騰的啓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製定的竜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顔色……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徵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衹大鳥像衹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竜’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麽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後、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衹大鳥取個名字。風後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竜’,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衹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註,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衹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好!我贊成,就叫鳳凰”。
  原來,誰也沒註意到黃帝早已站在他們身後,傾聽着他們各種議論。現在黃帝既然贊成叫鳳凰,就請黃帝最後作决定,黃帝沉思了半天,纔說:“竜鳳在世界上生存的飛禽走獸中沒有它們,誰也找不到,它的高貴處就在這裏。我看,還是風後說的對:這兩種圖騰誰也不會偽造,給後世的子孫萬代也立下規範。我同意,‘竜鳳’就正式定下來,作為新部落統一聯盟後的新圖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都接受了竜鳳的神話傳說,竜鳳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物,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支柱。廣大人民也把竜鳳作為吉祥物。所以,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把竜鳳帶到哪裏,在世界各地衹要發現竜鳳,就有中國人。
其他解釋 Other explanations
  1、鳳凰 (孫皓) 鳳凰(272年-274年)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末帝孫皓的第五個年號,共計3年。《三國志·吳書三》:“西苑言鳳凰集,改明年元”。
  2、鳳凰 (李金銀) 鳳凰(370年八月-九月)是東晉晉廢帝太和年間四川地區農民起義首領李金銀、李弘自立的年號,共計2個月。《晉書·廢帝紀》作九月反;《資治通鑒》作八月反,九月平。 3、鳳凰 (張大豫) 鳳凰(386年二月-十一月)是東晉時期張大豫在涼州自號撫軍將軍,涼州牧所自立的年號,共計10個月。
  3、鳳凰縣,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電影《鳳凰》 Film "Phoenix"
  導演: 金琛
  主演: 苗圃 / 中井貴一 / 郭濤
  上映年度: 2007
  官方網站: http://ho-oh.jp/
  語言: 漢語
  製片國傢/地區: 中國 / 日本
  劇情簡介
  一九一四的中國,劉浪(中井貴一飾)與周紅(苗圃飾)因為各自所犯罪行被投入同一監獄,在那裏等待他們的將是長達幾十年的煉獄。都有着一顆絶望的心,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對生命的放棄。但是最終兩顆本已瀕臨死去的心迅速靠近,重新點燃了生命之火,在那個本沒有自由的地方,他們卻找到了相互慰籍的方式……
  從這一天起,劉浪和周紅在監獄勞動時、在禮堂聽廣播的時候都用眼神交流,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中,眼神中被賦予了太多的涵義,時間久了兩人居然達到了極為默契的境界,幫他們超脫痛苦,超越一切的現實苦難。就在劉浪被獄友欺負,痛苦不堪時,正是周紅給了他勇氣和對美的嚮往,在按照周紅教他的方法點燃棉條驅散臭味時,劉浪仿佛也聞到了淨化靈魂的味道。從此兩個生命有了互相的彼此牽挂,彼此想念……
  劉浪的獄友老良頭(郭濤飾)當年因千裏送已死的同伴回傢而被冤打入獄,但是他依舊對未來報着美好的憧憬,成為劉浪最貼心的獄友。老良頭極力撮合劉浪與周紅的情感,因為這在如此殘酷的情景下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
作傢:鳳凰 Author: Phoenix
  鳳凰,東北人,生於七零年代,著名職業撰稿人。
  喜好漂泊,遊歷的足跡遍布全國大部分城市,號稱“幻世大陸的吟遊詩人”。
  他的小說也多是在漂泊中出爐,充滿了浪漫與奇妙的幻想色彩。代表作《第七顆頭骨》、《鏡魔傳奇》等在網絡內外引起巨大的轟動。《鏡魔傳奇》至今仍是《奇幻》刊物上好評率最高的長篇連載。
  鳳凰的小說多取材於於西式奇幻,但卻有自己獨特的背景設定,人物形象生動鮮明,擅長將情感、哲理融入故事中,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語言功底厚重,場面描寫大氣,且別具一格,被譽為“本土最強的西式奇幻寫手”。
  那篇著名的《科幻奇幻魔幻玄幻的區別》就是鳳凰所著。
  作品集:
  《科幻奇幻魔幻玄幻的區別》: http://tieba.baidu.com/f?kz=279875782
  《第七顆頭骨》: http://post.baidu.com/f?kz=239418746
  《忘魂花》(《第七顆頭骨》外傳): http://post.baidu.com/f?kz=245624046
  《銀色流星》(未完結): http://post.baidu.com/f?kz=245601272
  《一千一百一十一》: http://post.baidu.com/f?kz=245598490
  《碎夢如潮》:http://post.baidu.com/f?kz=245594369
  《坦博納斯山的夜霧》:http://post.baidu.com/f?kz=245586272
  《聖女依莎貝爾》:http://post.baidu.com/f?kz=245584249
  《荒原中的歌聲》:http://post.baidu.com/f?kz=245569411
  《詛咒之石》:http://post.baidu.com/f?kz=256806717
  《幸存者》:http://post.baidu.com/f?kz=255959336
  《月影石》:http://post.baidu.com/f?kz=255974521
  《公主、騎士和惡魔的賭約》: http://post.baidu.com/f?kz=256801894
  《魔畫》: http://post.baidu.com/f?kz=257054333
  《小村裏的魔法師》:http://post.baidu.com/f?kz=257083851
  《鏡魔》: http://post.baidu.com/f?kz=270531857
  《鉛眼》: 無
傳說中的神物 Legendary fetish
  1.1鳳凰的簡介
  鳳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裏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 它跟竜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凰外形】
  據《爾雅·釋鳥》郭璞註,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1.2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頸部和肩部各戳印有東方神鳥(包括獸面、太陽)圖案,一隻朝嚮正面,一隻側面回首。據考古專傢鑒定,這件陶器上的神鳥圖案即鳳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鳳凰圖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鳳凰圖案。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竜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靈鳥也,雄曰為鳳,雌曰皇。”鄭玄註:“儀,言其相乘匹。”我們註意的是,在這裏,鳳凰被古代住傢視作一種象徵吉慶的神鳥。所謂“來儀’,鄭玄釋作“乘匹”。
  [註:“儀”古音“俄”,與“偶”音近通。所以,鄭玄釋儀為“偶”,即所謂“成(乘)匹”,也就是成雙成對的意思。但是,根據《尚書》文義,我卻以為,這個“儀”字實當讀作“舞”字(儀、舞古音亦相通。)鳳凰來儀,即鳳凰來跳舞。故下文中夔高興地說:“於!予擊石搏石,百獸率舞!”]
  實際上,鳳凰在較早的先秦文獻中,正是作為一種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現的。《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形如鶴……名曰鳳凰。……是鳥也,自飲自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大荒西經)“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詩·捲阿》:“鳳凰於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毛傳:“翽翽,羽聲也。亦,與衆鳥也。衆鳥慕鳳皇而來。傳鳳皇至衆多,是鳳與群飛。《白虎通》雲:黃帝之時,鳳凰蔽日而至,是來必衆多也。”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鳳凰的這種種傳說,究竟衹是一種神話,還是一種可能的歷史真實?換句話說也就是,鳳凰,在歷史中是否確曾有過一種真實的動物原形?對這個問題,正如對於竜的問題一樣,學術界過去的觀點多傾嚮於否定。但是我們卻不能註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陽小屯一帶)甲骨文中曾發現過如下一條記載:
  “甲寅卜,呼鳴網,獲鳳。丙辰,獲五。”(甲3112)。
  (釋文參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4頁)
  據於省吾說,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衹鳳。“由於係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由此看來,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麽這條甲骨文是否衹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
  “……歸生鳳於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鳳”一詞,郭沫若亦曾斷定正是指活鳳凰(《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考釋》,“中鼎”)。據此,則無論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確切無誤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戰國秦漢以後,鳳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種靈異之鳥。但值得註意的是,秦漢史籍中,關於鳳凰出現的記載卻仍然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17年》:
  “我商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又據《漢書》記,漢時鳳凰數至,鳥身“高五、六尺”。
  《後漢書·光武紀》記: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潁川之陝縣。註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
  兩漢是讖緯迷信盛行的時代,史籍中所記許多祥瑞奇異之事往往不足徵信。但恐怕我們也不能認為,其中完全不會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漢人所描繪的形體特徵,有一個極可註意的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們再來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關於鳳凰形態的記載。
  《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註:“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竜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爾雅翼》解釋:“鴻前者,軒也。麟後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岐也。鸛嗓聲,椎也。鴛思者,張也。竜紋者,文也。龜背者,隆也。燕頜者,方也。”
  《韓詩外傳》:“鳳鳴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鳴,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太平御覽》引)
  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瑞應圖》:“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
  ‘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竜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緻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這個傳說中顯然有不少荒誕成分。但可註意的是天老所描繪的鳳凰形態,與《說文》所引述的“天老說”顯然同出一源。關於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說,乍看頗令人不解(然而此說在古代流傳頗廣)。
  對此,《抱樸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據此,漢代經學家的那些神秘說法,就不過是以儒傢的五行符號,對鳳鳥身體各部不同顔色的一種描寫罷了。即:
  ——頭部呈青色,
  ——頸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黃色。
  綜觀以上這些記載,都是秦漢以後沒有見過真鳳的人,所采輯的前人關於鳳的各種傳說。其中頗不乏荒謬虛妄的成分。例如《說文》中所謂“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翺翔四海之外”的說法,顯然來自《莊子·消遙遊》篇中關於“鯤鵬”的著名哲學寓言。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一傳說似乎指出鳳凰是一種自西北而東南往返流遷的動物。針對《韓詩外傳》中關於鳳凰鳴叫的一係列奇怪說法,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曾指出:
  “一鳥之鳴,既以節足為異,又復數更其響,乃至應候而殊聲,成文以協韻。語由增飾,事涉虛誣,識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傳說中那些神奇妄誕不可置信的成分,我們從古人對於鳳凰的形態描述中,卻可以篩選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鳳鳥形體甚高,約六尺至一丈。
  2、鳳鳥具有柔而細長的脖頸(蛇頸)
  3、鳳鳥背部隆起(“龜背者,隆也”)
  4、鳳鳥喙如雞,頜如燕。
  5、鳳鳥羽毛上有花紋。
  6、鳳鳥尾毛分叉如魚。
  7、鳳鳥以植物為食(竹根)。
  8、鳳鳥雌雄鳴叫不同聲。(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鳳鳥好結集為群,來則成百。
  10、鳳鳥不善飛行。
  11、鳳鳥穴居。(居“丹穴”、“風穴”)
  12、鳳鳥足腳甚高(體態如鶴),行走步態倨傲而善於舞蹈。(鳳鳥別名“ ”,字從“ ”,徐鍇註:“ ,行步舒遲也。”)
  由此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從古生物學觀點看,中國古代是否存在過具有以上特徵,而又為先民所崇拜的一種鳥類呢?
  回答是,的確曾存在。
  ——這種鳥類,就是大鴕鳥。
  但是,關於鴕鳥與鳳凰關係更加重要的證據,是在考古學中發現的。1987年4月1日新華社消息:
  “繼內蒙古陰山岩畫之後,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發現。其中有一幅鴕鳥岩畫(地點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內蒙古陰山—狼山地區曾發現大批史前原始岩畫。位於狼山南麓格爾敖包溝(漢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組古岩畫群。其中編號第13組中有一幅引人註意的岩畫(高1.28米,寬0.60米)。據岩畫發現者蓋山林教授報道:
  “這幅畫的畫面上方有兩衹鴕鳥(Struthio)。其前有一無頭輪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衹鴕鳥……右旁還有—人面,頭飾長羽。其下,有一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鴕鳥及一隻動物。其間似有兩條被肢解的肢體。最下方,有一輪形,似抽象人面。”
  蓋山林教授指出:
  “鑿刻如此衆多的鴕鳥、人面,還有鹿、肢體等等,衹能作一種解釋,就是這是一個娛神、媚神的場面。”
  那麽我們要問,這裏所祭禮的是什麽神呢?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另一幅岩畫對於這個問題提供瞭解釋。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圖畫。
  “圖高042米,寬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誠地站立在大地上,雙臂上舉,雙手合十過頂,朝拜太陽。被朝拜的圓圓太陽,高懸於天際。”
  除此之外,同一地點的岩畫中,尚有大量關於太陽神和羽人的形象。我們知道,鳳凰乃是中國的太陽之鳥。而《周禮》中記祭祀太陽的舞蹈,正是一種戴羽舞和執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畫中同時出現鴕鳥、太陽、羽人以及拜日者,絶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鴕鳥實際上正是作為太陽神之鳥而受到崇拜的。
  鴕鳥在中國瀕於絶滅的時間,大致可推定約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這正是傳說中的黃、炎帝時期。這一時期以後,關於鳳鳥出現的報告,愈來愈趨於稀少。偶或出現,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義的珍異。(參看前引《韓詩外傳》)
  實際上,從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見關於“生鳳(中鼎)”的最後記載,到漢代讖緯傢關於重新發現鳳鳥的傳說之間,有着將近兩、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內,鳳凰的傳說,由上古以一種真實鳥類為原型的動物圖騰,演變為既有宗教意義、又具有政治意義的一種靈鳥神話。
  據古人記載,鳳凰有許多不同的品類。諸說不一,其中不少屬於秦漢後人的增飾附會之談。但其中比較著名者有四:
  1. 鸞鳥 2. 翳鳥
  3. 鵕鸃 4. 鸑鷟
  鸞鳥,在鳳凰的諸種異名中,可能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種。從語音上來說,“鸞鳥”與“玄鳥”具有共同語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鸞鳥形態,更是諸傢說異。漢、晉小說中流行的說法,是把鸞鳥——玄鳥——青鳥視為春神之使者,以及東王公與西王母的象徵。
  又有一種說法認為“鳳凰,青黑者鸞鳥。”但另一種相反的說法,卻認為鸞鳥的形態是“赤色,五彩,雞形,鳴中五音。”(《藝文類聚·鳥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歸納者說認為:
  “赤為鸞之正色,而諸說各異。《禽經》:黃鳳謂之鸞。《春秋讖緯》引漢太史令蔡衡:凡象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黃者鵷鶵,多青者鸞,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鵠。”
  以赤色為鸞鳥的正色,實際上是把“鸞”訓作“丹”(二字疊韻,古音相近通),從而認為鸞鳥就是丹鳥。
  丹鳥,又稱丹朱、朱鳥、離朱,也都是鳳凰的別名。
  《山海經·南山經》: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一般認為,《山海經》一書結集於戰國之際,則《南山經》關於鳳凰的這種看法,似乎代表戰國時期人們的看法。
  據記載,被認為是“鳳凰”化身的雞,名叫“金雞”,又叫“錦雞”,“赤雉”,乃是中國所特有,出産於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種美麗禽鳥。
  《水經註》“浪水”引《南越志》,認為這種雞就是鵕鸃:
  “鵕鸃,山雞也。光彩鮮明,王色炫耀,利踞善鬥。”
  這種金雞在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叫“鱉”。《說文》:“鱉,赤雉也。”桂馥《義證》引《漢書》註:“其尾毛紅赤,光彩鮮明。”《山海經》:“少華之山,其鳥多赤鱉,可以禦火。”《昭17年左傳》:“丹鳥氏,司閉者也。”註云:“丹鳥,鱉雉也。”
  這種鱉雉,實際也就是五方獸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鱉雉,又別名“華蟲”,在《尚書》種與竜對稱。(《尚書》:“日、月、星、辰,山竜華蟲。”註:‘華蟲,鱉雉也。五彩,故謂之華蟲。”)由此看來,與古人所謂“鳳凰”關係密切的禽類,並不是許多人所樂於想象的孔雀,卻是黑色的燕子與生存於中國中南部的這種野雞。
  李時珍林草綱目增詳細考察這種野雞雲:“鱉,《逸周書》謂之彩雞。又名錦雞、金雞。錦雞小於鱉,而背文揚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爾雅》所謂天雞者也。二種大抵同類,而錦雞文尤燦爛如錦。或云錦雞乃其雄者。”
  《淵鑒類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條極可註意的記載:“黃帝時代以鳳為雞。”此一記載有一定的可信性。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鴕鳥——真風已不多見。可能正是在此時,雞成為鳳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實際上,唐宋以後的鳳凰圖,就是以錦(金)雞的形象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産生的。
  《說文》有所謂“鳳出東方君子之國”的說法,實際這也是指雞。所謂東方君子之國,古代指東夷——朝鮮。而《本草綱目》引《別錄》:“雞生朝鮮平澤。”這表明古人認為,朝鮮是傢雞的起源地。《本草綱目》又記載:
  “朝鮮一種長尾鳴,尾長三、四尺。”“其雞也知時刻,棲也知晴陰。”“其羽焚之,可以致風。”“古人言雞能解邪,則雞亦靈禽也。”
  參照《三國志·魏志》:
  “馬韓國出細尾雞,其尾長五尺餘。”
  我們可以知道,産於東方的長尾雞是漢代以後鳳凰的又一原型。
  雞之所以成為鳳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於它與太陽的關係——雞鳴日升。古代傳說,太陽所居扶桑樹上有天雞報時,其一呼鳴則天下雞皆鳴,從而破曉日出,因此雞成為太陽神的象徵。
  《易·說卦》:“離為目、為雉。”
  鳳皇,鸞鳥又名離朱。離朱即丹朱,而雞之古名亦叫“朱”。
  《爾雅》:“雞大者蜀。”蜀,又記作“朱”。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雞祝祝。”另一方面,傳說山雞善舞,因而與鴕鳥一樣也是一種舞鳥: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於倉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異苑》捲三)
  更有趣的是,鴕鳥在古代語言中亦有雞名,稱“鴕雞”:
  “鴕雞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魯莫斯國。長尾雞尾細而長,長六尺者出朝鮮。長五尺餘者出馬韓國。”(《淵鑒類函》引《交廣志》)。
  瞭解鴛鴦與鳳凰的關係,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在禽類中之所以特別鐘愛鴛鴦——常以其作為愛情的象徵,這與把燕子看作青鳥——高媒鳥,亦即報春和愛情之鳥的風俗,實際上具有共同的神話與文化淵源。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鳳”字字形。在甲骨文中,鳳字蓋有兩個係統。第一係統為古文“朋”字,另一係統音符從於“凡”字。根據《說文》,第一係統鳳字,顯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係統鳳字,顯然是形聲字。
  我們可以註意到,此兩係統鳳字中,多數字體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寫了風鳥那兩衹很長的足腳。這一點,與鴕鳥的體型特徵是吻合的。而與突出描寫翅羽的鳥字和隹字,則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我還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鳳凰”一辭的本來語義,似乎就是美大之鳥。猶如動物中馬竜、竜馬是體大雄偉者的通用。
  綜上所述,鳳凰崇拜本來起源於上古石器時代的鴕鳥——太陽神圖騰。
  但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由於鴕鳥的滅絶和鳳凰的非圖騰化,關於鳳凰的傳說遂愈演而愈復雜。商周秦牧之際,燕子和金(錦)雞,曾先後成為鳳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後,鴛鴦、鶴、天鵝、鷹雕、孔雀,都曾與鳳凰發生或深或淺的關係。因之在同一語詞記號下,註入了語義不同的動物學意象。這種演變,也反映在歷代鳳凰圖的演變中。我們看先秦的鳳凰圖,多為蛇頸高足,尚保留着鴕鳥的特徵。而漢唐特別是明清以後,就逐漸發展為以錦(金)雞的形態為主體,飾有孔雀式羽毛的綜合形相了。
  最後,還應當指出,先秦出土的鳳鳥文物中,常見到一種形製極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鳥。這種鳥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其由來為考古學界所不解。但如果我們註意到鴕鳥群隊中常溫伴有食草動物(鹿類)的習性,那麽這個鹿鳥合體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現代人常以為我們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話編造者。而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卻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話也一定有其現實性的基礎,衹看我們能不能通過理性的分析破譯之。在這個意義,神話不過衹是遠古人類經驗的一種升華物。
  1.3鳳凰的象徵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竜一起使用,鳳從屬於竜,用於皇后嬪妃,竜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竜、鳳凰、麒麟、龜)。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裏,“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1.4鳳凰的考古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來與"竜"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但它的産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我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産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着禾苗。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歷四十四年的圖捲,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裏還握着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産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着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捲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由於鳳凰文化深深植根於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經·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諧與吉祥。
  “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産物。一方面,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徵,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說文》就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徵:“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竜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係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如《山海經·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大聖人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傢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據《莊子》記載:“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顔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鳳凰形象的這種"和"的特性,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湖湘遠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民間如此完美的和諧文化象徵物,這是湖湘文化的和諧魅力之三。
  1.5楚文化的圖騰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註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啓了我國傳說文化中“竜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製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綉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綉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竜虎綉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1.6鳳凰華韻
  在古代,鳳凰是尊貴、崇高、賢德的象徵,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們出於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鳳凰”命名。
  據有關的資料記載,在我國大陸上,當今有42座山叫做鳳凰山。它們的名稱由來,或者因其狀似騰飛、似蹲伏的大鳥;或者因古代神話、民間傳說而得名。這種重名之廣,是很少見的,可謂是“九州鳳凰多”,這些鳳凰山分佈近二十個省,遍及全國各地區:
  遼寧省丹東市、鳳城滿族自治縣
  浙江省杭州市、瑞安縣
  湖南省衡東縣、鳳凰縣、祁陽縣、平江縣
  陝西省延安縣、潼關縣、安康縣
  廣東省潮州市、增城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縣市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傢自治縣、秀山土傢苗族自治縣
  四川省成都市、西充縣、達州
  河北省青竜滿族自治縣、唐山市、????山縣
  湖北省京山縣、嘉魚縣、大冶縣、宣化市
  上海市鬆江區
  江蘇省武進縣、江寧縣
  福建省沙縣
  河南省新野縣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自治縣
  安徽省鳳陽縣
  黑竜江省蘿北縣
  江西省豐城市、修水縣、玉山縣
  貴州省鳳岡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等等。
  1.7鳳凰的文化定位
  中國人民的吉祥觀念源遠流長,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快樂,嚮往和諧美好的情感願望。中國人民賦予吉祥物以道德、審美的涵義,通過藝術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跡。具體來說,中國的崇拜文化,影響最大的為動物四靈竜、鳳、龜、麟。 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與竜一起構成了竜鳳文化。如同竜是封建帝王的象徵一樣,鳳也成為後妃的符瑞。鳳的形象廣泛出現在中國文化之中,經過藝術加工,更使鳳藴含了很多浪漫主義的色彩。鳳為中國古代動物四靈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1.8鳳凰的原型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衆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竜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竜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鰐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鰐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1.9關於鳳凰的典故
  1.梧桐棲鳳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恃;鳳凰的這種君子風範在姜子牙、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們在沒有遇到“梧桐樹”前寧願做一個平凡的釣者耕者。
  2.得鳳之象
  傳說中鳳凰死後還會再生,相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我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麯,千載為全皇。”
  3.鳳求凰
  西漢辭賦作傢司馬相如貧睏之時,到四川臨邛尋訪好友縣令王吉,時有當地首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馬在卓王宴會上當衆彈奏琴麯《鳳求凰》,以此挑動文君。卓文君在宴會廳窗外偷窺,見司馬相如容貌英俊,才華洋溢,當夜隨其私奔。後比喻男女相愛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徵對美滿幸福的姻緣嚮往和歌頌。
  4.鳳還巢
  《鳳還巢》"錯中錯"兵部侍郎程浦告老還鄉,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 醜陋;妾生女雪娥,美麗聰慧。程浦喜愛少年英俊的穆居 易,欲將雪娥嫁與他,夫人卻要先嫁親生女雪雁。程壽誕 之日,穆居易前來拜壽,被留宿書館。深夜雪雁冒雪娥名 去書館,穆居易見其貌醜,行為不端,誤以為受騙,連夜 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離傢赴任。皇族朱煥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機冒穆居易名來程傢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計以雪雁 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啞子吃黃連--有苦難言。程浦平定賊寇,接雪娥到軍中,穆居易從軍也在此, 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記前事,堅决拒婚,但元帥與監軍強製主婚。洞房中,穆見雪娥貌美,驚喜異常,連連賠罪,誤會消除,花好月圓。 該劇是一出喜劇,由於誤會和"錯中錯"生發出一係 列妙趣橫生的情節。在情節結構上"留扣子"、"抖包 袱"等技巧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書房"一場,雪雁冒 雪娥之名深夜去糾纏穆居易,穆便認定雪娥是個醜女子, 這就"留扣子"埋下了伏筆。"洞房"一場,新娘子明明 是美如天仙的雪娥,穆居易卻執拗地認為她是醜女子,不肯人洞房,厭惡而煩躁不安;主婚的洪公公等人則不知原因,疑神疑鬼。這種主觀和客觀的不諧調使産生了喜劇性,引起觀衆的笑聲,笑聲中椰榆穆居易正在"搬磚砸 腳"。等到"包袱"一抖露,帳簾揭開,誤會消除,意外 的發現使情節突轉,欣喜若狂的穆居易又急忙嚮受了委屈的雪娥賠禮,也引來觀衆的哄笑。正是"扣子"留得好, "包袱"抖得妙,喜劇性懸念才能緊緊抓住觀衆。 《鳳還剿》原名《陰陽樹》,又名《醜配》,最早由梅蘭芳編演。
  5.鳳鳴鏗鏘
  春秋戰國時期,陳國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兒嫁給陳歷公之子陳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謂‘鳳皇於飛,和鳴鏘鏘,……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和鳴,即雄雌聲音相和,響亮和諧,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後世強大無比。
  6.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衹有在太平盛世纔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裏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麽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翺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着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衹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7.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捲阿》也有句曰:“鳳凰於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8.鳳凰涅盤 浴火重生
  《廣雅》:“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飛翔五百年後,負香木飛入太陽神廟中,於神壇上自焚,翌日雛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豐滿,辭廟主而飛去。《淮南子》天文訓雲:“火氣之精者為日”鳳凰為火精,是則鳳凰此鳥,在古時為日之徵象,原即所謂“金鳥”。在詩《女神》指一個新中國的誕生。
  《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9.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常用不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將軍桓溫也以“鳳毛”一語稱贊丞相王導的第五子王敬倫:“敬倫風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鳳毛。’”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麟角”,和鳳毛一樣,也形容少而珍貴。“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現常用來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
  10.鳳凰來儀 有鳳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
  11.吹簫引鳳
  春秋時代,秦穆公費盡心思為女兒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夢見一少年騎鳳吹簫,秦穆公乃派人尋找吹簫少年,知吹簫少年名叫蕭史。秦穆公非常欣賞蕭史的才華,便把弄玉許配給他。蕭史和弄玉婚後幸福美滿,因蕭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長留人間,於是蕭史乘竜,弄玉跨鳳,雙雙飛上天去。後以“吹簫引鳳”來喻示着簫管樂律方面的極緻。
  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豔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現在在部分迷信地區還流傳着“鳳凰勾魂”的傳說
  12. 百鳥之王
  朱雀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古人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以後,鳳凰合稱;再以後,竜鳳相配,鳳便成了宮廷後妃的代稱。根據神話傳遞,鳳是在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有一種五彩鳥,有三種名稱,叫皇鳥、朱雀及鳳鳥。
  《山海經•南次三經》記載一種鳥,樣子像雞,有五彩的花紋,叫鳳凰。說明鳳凰的形象一開始便是很美麗的。以後,它也跟竜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竜紋、龜身、燕子的下巴、雞嘴。(見《淮南子•覽冥》)非梧桐不棲息,非竹實不吃。(見《詩•大雅•捲阿》)它自歌自舞,見到它意味天下太平。為群鳥之首,追隨者以萬計。鳳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鳥每七、八月到這裏來吊念它,過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念山".(見《水經註異聞錄•鳥吊》)鳳是百鳥風采的結合與升華,它的原形不外是陽鳥、鷹、孔雀和雞四大類。 中國北方民族對禽中之王——鷹很崇拜。
  鳳的定型化和規範化,是在遼、金、元以後,使我們原以雞、雀為基本形態的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那一對強勁的翅膀,鷹姿突出。我們現在在藝術品上常見的鳳,實際是清代以後的形象,集雉尾、雞身、雞冠、鷹目、鷹爪、鷹頸、孔雀翎、鴛鴦羽等於一身。它的基調不似竜那麽恆久、穩定。玄武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嚮」,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它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麯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它三靈。其它的青竜和白虎,衹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13 鳳止阿房.
  先說民謠兩句:“一雌一雄,雙飛入紫宮”
  “鳳皇鳳皇,何不高飛還故鄉?無故在此取滅亡?”
  再說個傾國滴美男子:
  前秦當初幾乎統一了北方,吞併前燕後,燕國主無奈下衹有把親生兒女清河公主和王子慕容衝做為禮物入宮。 二人同時被納,寵冠後庭,王子落難成孌童。話說當時,鳳皇年僅十二歲。
  所以纔有有民謠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三年後,慕容衝漸長大,因王猛勸說,苻堅纔婉痛讓遣出宮任平陽太守。 直至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慕容衝、姚萇等在阿房城揭兵而起攻之,他揮刀雪恥,勢如破竹一舉在阿房城繼位,稱威皇帝。
  然後說他和鳳凰的關聯:
  巧的是阿房處處都是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食竹填腹。 更有說,鳳凰棲梧,焚之涅磐. 三載的恥辱換來的是,血洗長安.所以,阿房的遍地緑萌,引來的是火鳳. 且,慕容衝的小字,名曰:鳳皇. “鳳皇”即是“鳳凰”的通假寫法。
  1.10鳳凰的傳說
  1、 相關的神話傳說最早是流傳於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
  西方神話傳說中亦有關於神鳥的敘述。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盤》中的鳳凰,即指西方傳說中的phoenix。
  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衹有一隻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採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隻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裏,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
  以上所指的“鳳凰”,與中國傳說中鳳凰有一定差別。西方傳說中的鳳凰與鷹相象,而中國傳說中的鳳凰更近似於孔雀的形象。
  2、 要談鳳凰的起緣離不開竜,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從未發現過竜和鳳的化石標本。那麽,竜鳳到底是怎麽來的呢?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傢。黃帝打算製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傢的標志)。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竜。
  那麽鳳凰又是怎麽來的呢?“竜”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絶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製定的新圖騰的啓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製定的竜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顔色……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徵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衹大鳥像衹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竜’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麽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後、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衹大鳥取個名字。風後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竜’,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衹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註,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衹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1.11其他解釋
  1、鳳凰 (孫皓) 鳳凰(272年-274年)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末帝孫皓的第五個年號,共計3年。《三國志·吳書三》:“西苑言鳳凰集,改明年元”。
  2、鳳凰 (李金銀) 鳳凰(370年八月-九月)是東晉晉廢帝太和年間四川地區農民起義首領李金銀、李弘自立的年號,共計2個月。《晉書·廢帝紀》作九月反;《資治通鑒》作八月反,九月平。 3、鳳凰 (張大豫) 鳳凰(386年二月-十一月)是東晉時期張大豫在涼州自號撫軍將軍,涼州牧所自立的年號,共計10個月。
  3、鳳凰縣,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作傢鳳凰 Phoenix writer
  鳳凰,東北人,生於七零年代,著名職業撰稿人。
  作傢鳳凰喜好漂泊,遊歷的足跡遍布全國大部分城市,號稱“幻世大陸的吟遊詩人”。
  他的小說也多是在漂泊中出爐,充滿了浪漫與奇妙的幻想色彩。代表作《第七顆頭骨》、《鏡魔傳奇》等在網絡內外引起巨大的轟動。《鏡魔傳奇》至今仍是《奇幻》刊物上好評率最高的長篇連載。
  鳳凰的小說多取材於於西式奇幻,但卻有自己獨特的背景設定,人物形象生動鮮明,擅長將情感、哲理融入故事中,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語言功底厚重,場面描寫大氣,且別具一格,被譽為“本土最強的西式奇幻寫手”。
  那篇著名的《科幻奇幻魔幻玄幻的區別》就是鳳凰所著。
地名:鳳凰縣 Place Names: Fenghuang County
  鳳凰古城一 [地理位置]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中段,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市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市的鬆桃苗族自治縣。南北長66公裏,東西寬50公裏,總面積為1759.1平方公裏,(263.87萬畝)。約為全省面積的0.84%,占全州面積的8.12%,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較小的山區縣。
  鳳凰縣地處武陵山脈南部,雲貴高原東側,全境劃為9個鎮15個鄉,344個行政村。2007年底全縣總人口39.47萬人,少數民族29.6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75.17%,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
  二 [歷史沿革]: 鳳凰縣歷史悠久。<<鳳凰廳志>>記載,夏、商、殷、周以前,這裏即為"武山苗蠻"之地。戰國時期,屬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秦王嬴政統一中原後,把其所轄的廣大地域劃分為36郡,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後幾經變革,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西晉歸鐔成縣,東晉改歸舞陽縣,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元和郡縣志>>記載,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坡山西址設渭陽縣”,並載“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鳳凰山,坡山西設縣城,據考,古縣城址就是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址屬錦州盧陽郡。元時,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在渭陽境內設五寨司,五寨長官司駐鎮竿(今鳳凰縣城。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 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設鎮竿守備。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移麻陽參將駐鎮竿城。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設鎮竿協副將,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協為鎮,鎮竿成為清朝全國六十二鎮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廢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移辰沅靖道駐鎮竿。鎮竿成為全國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於湘西北設永順府,辰沅靖道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鎮、道員均住鳳凰、治轄範圍覆蓋整個大湘西二十餘州縣廳,據載,為全國八大兵備道之一。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鳳凰營為廳(散廳),升通判為同知;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 升散廳為直隸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廳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
  三、 [旅遊資源]:
  主要旅遊景點:南方長城、黃絲橋古城、東門古城樓、奇梁洞、瀋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傢祠堂、沱江泛舟、吊腳樓、青石街等
  四、【經濟概況】:經濟發展繼續加快。2007年,全縣生産總值為19.02億元,增長17.2%,比上年快6.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15億元,增長5.3%;第二産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12.8%;第三産業增加值11.32億元,增長22.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為5412元。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縣財政總收入13062萬元,增長4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475萬元,增長39.19%。
2008年第八號臺風鳳凰 Phoenix, the eighth typhoon of 2008
  Fung-wong 鳳凰 中國香港 山峰名
  2008年第八號臺風——鳳凰
遊戲形象 Game image
  軒轅劍叁:雲和山的彼端
  代碼:00B3
  種類:神獸
  等級:58
  屬性:(暫缺)
  
  生命:3500
  攻擊:600
  防禦:160
  力量:120
  耐力:6
  敏捷:60
  智慧:400
  
  招式:千烈凰屏
  出現地點:★256漢長安--(強)--6
  
  可獲經驗:350
  可獲金錢:120
  可獲物品:—
  可偷物品:仙爐灰
  
  護駕加成
  生命:+300
  靈力:+100
  體力:0
  攻擊:+8
  防禦:0
  敏捷:0
  力量:0
  耐力:0
  智慧:0
  召喚消耗體力:350
  
  煉化
  作為祭品:(略)
  作為産物:(略)
  
  說明:丹穴山上有一奇鳥形似雞五色斑爛,名叫鳳凰。全身印有德、順、義、仁四字,是代表天下太平的聖獸。
  軒轅劍叁外傳:天之痕
  代碼:8087
  種類:神獸
  等級:56
  屬性:火陽
  
  生命:2100
  靈力:280
  體力:0
  
  攻擊:850
  防禦:120
  敏捷:75
  
  招式:千烈凰屏
  出現地點:—
  
  可獲經驗:100
  可獲金錢:80
  可獲物品:—
  可偷物品:—
  
  護駕加成
  生命:+250
  靈力:+40
  體力:-60
  攻擊:0
  防禦:0
  敏捷:0
  力量:0
  耐力:0
  智慧:0
  
  召喚消耗體力:230
  符鬼可學仙術:千烈凰屏
  
  煉化
  作為祭品:(略)
  作為産物:(略)
  
  說明:丹穴山上有一奇鳥形似雞五色斑爛,名叫鳳凰。全身印有德、順、義、仁四字,是代表天下太平的聖獸。
  魔獸世界
  風暴要塞一號BOSS。
  BOSS概況
  250萬血(由於要殺2次,所以總共有500萬血),第一階段是飛翔在空中的,可以在四個平臺被tank住。第二階段在地面上進行的.
  Boss技能:
  烈焰打擊:全屏火焰傷害。沒人在奧的近戰攻擊範圍內,他就會施放烈焰打擊,2000火焰傷害並造成提高所受火焰傷害10%的debuff。
  召喚ADD:通常是移動後的35-45秒,奧會召喚出一隻小鳳凰。他們有7萬左右的HP。死亡時會爆炸造成7000傷害並附帶打飛效果。
  烈焰打擊:每次奧在施放流星或隨機衝鋒後重新現身時他就會立刻開始連續施展烈焰打擊。
  流星:奧會飛上天朝隨機目標施放流星,造成5000傷害,並召喚出2個ADD。2階段每殺死一個ADD奧就損失3%的HP。
  火焰碎片:奧會朝隨機目標召喚火焰碎片每秒2000左右火焰傷害,並疊加一個提高10%受到的火焰傷害的debuff。
  熔化護甲:每60秒施放一次。奧會對當前目標施放熔化護甲持續60秒,降低80%護甲值。另一名tank要在熔化護甲施放後立刻嘲諷接手仇恨。
  天竜八部
  青鳳,峨眉40級坐騎,移動速度+40%;紅白鳳,峨眉60級坐騎,移動速度+60%。
香港鳳凰電視臺 Hong Kong Phoenix TV
  鳳凰衛視,民間早就有一說:香港以為是大陸臺,大陸人以為是香港臺。其實鳳凰衛視是一個在開曼群島註册,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鳳凰衛視在香港所持有的牌照是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所以,全天候國語播放的鳳凰臺,是絶大部分香港人接觸不到的電視臺。在香港要收看鳳凰衛視必須嚮當地的收費電視臺購買該收視頻道,或是架設衛星天綫接受,與內地觀衆接收該頻道的流程是一致的。
  鳳凰衛視為何能夠有如今的知名度?
  鳳凰衛視在其註册地香港實際上名氣很小,劉長樂自己也承認:“香港的電視業來說,亞視和無綫基本上是一個“三七開”或“二八開”的格局。無綫作為老品牌,電視劇製作方面擁有大量人氣很旺的演員。更重要的是慣性收視,這是很難改變的。”在電視業競爭激烈的臺灣,鳳凰衛視同樣也很難有高收視。所以作為一間唯一能進入大陸的“香港電視臺”正是鳳凰衛視能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因為它根本就沒有一間同樣的對手,而大陸的老百姓也以為它真的是香港的電視臺。從節目內容來看,在電視劇集方面,它自身基本很少製作電視劇集,多是買港臺和日韓、東南亞的過時劇集,如果存在着真正的外國電視競爭對手,它的收視率是難以保持的。在其自豪的資迅新聞方面,它的新聞節目完全沒有敏感新聞,衹能糊弄大陸的電視觀衆,根本就不可能滿足急需瞭解國內政經內幕動嚮的港臺商人。其政治背景更使得大多數正當的港臺商人不敢在它上面放廣告,它衹能靠國內廠傢的廣告維持。
  中國內陸地區的觀衆為何不能收看鳳凰衛視?
  很簡單,因為國內還需要維持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固然難以在港臺地區取得好成績,但在國內對比起中央臺來還是有優勢的。如果大傢都去看鳳凰衛視,還有人看新聞聯播嗎?但為了掩飾身份,鳳凰衛視又不可能播新聞聯播,這就使中央電視臺與鳳凰衛視並立成為可能。更何況如果大傢都可收看鳳凰臺,根本不會有人相信它是香港電視臺。
神奇寶貝 Pokémon
  基本資料
  全國ID編號250方圓ID編號385日文名ホウオウ日文羅馬註音Houou中文名凰王英文名Ho-oh法文名Ho-oh德文名Ho-oh身高3.8m體重199.0kg屬性1火屬性2飛行特性1壓力特性2-性別比例無性別最小經驗220最大經驗125萬生蛋步數30720步生蛋分組1未發現組生蛋分組2-捕捉率3逃跑率0初始親密度0
  簡介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奇寶貝之一,與洛奇亞齊名。擁有彩虹之翼。據說彩虹之翼和洛奇亞的銀色之翼可以合成出超越時間的神奇寶貝球,可以捕捉時間神奇寶貝雪拉比,特別篇中的古柳老人為了找回失去的乘竜而捕捉鳳凰、洛奇亞製作時間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英文解釋
  1. n.:  phoenix,  Arabian bird,  the Chinese phoenix,  phoenix effect,  feng huang; fung-hwang; a Chinese phoenix
法文解釋
  1. n.  phénix
  2. n.  phœnix
近義詞
鳳凰
鵾雞, 火烈鳥, 火鳥, 丹鳥, 朱鳥, , 不死鳥,
鳳凰
鳳凰居委會, 鳳凰社區
鳳凰
鳳凰
鳳凰街道
相關詞
多肉植物軟件神話電視電視臺華人網絡媒體
鳳凰衛視電視劇代理魔獸爭霸人族瑞恩郭沫若涅盤
信念遊戲漫畫古代傳說文化飲食美食苗族
由來計劃問題探究生物動物銅仁湘西
土傢更多結果...
包含詞
C鳳凰鳳凰城鳳凰縣鳳凰鎮鳳凰山鳳凰村
鳳凰鄉鳳凰街鳳凰木鳳凰衣鳳凰座鳳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