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中降下的冰塊,多在晩春和夏季伴同雷陣雨出現。又稱做雹,或雹子。 |
|
空中降下的冰塊,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陣雨出現。又稱做雹,或雹子。 唐 韓愈 等《納涼聯句》:“仰懼失交泰,非時結冰雹。” 宋 蘇轍 《雪中洞山黃檗二禪師相訪》詩:“君不見,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見,臘月幽𠔌寒花開。” 清 沉用濟 《黃河大風行》:“暝來打篷聲腷膊,半為雨點半冰雹。” 老捨 《駱駝祥子》十八:“北方的暴雨是那麽急,那麽涼,有時候夾着核桃大的冰雹。” |
|
冰雹(hail)
冰雹,也叫“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緑豆、黃豆,大似慄子、雞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還大。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打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因此,雹災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一種固態降水物。係圓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 5 ~50毫米,大的有時可達 10釐米以上,又稱雹或雹塊。冰雹常砸壞莊稼,威脅人畜安全, 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傢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
雹塊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降自對流特別旺盛的積雨雲中,雲中的上升氣流比一般雷雨雲強。小冰雹是在對流雲內由雹胚上下數次和過冷水滴碰並而增長起來的,當雲中的上升氣流支托不住時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強的斜升氣流 、 液態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雲中産生的。每次降雹的範圍都很小,一般寬度為幾米到幾千米,長度為20~30千米,所以民間有“雹打一條綫”的說法。冰雹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大陸地區,通常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中國的降雹多發生在春、夏、3季, 4~7 月約占發生總數的70%。比較嚴重的雹災區有甘肅南部、隴東地區、陰山山脈、太行山區和川滇兩省的西部地區。 |
|
冰雹和雨、雪一樣都是從雲裏掉下來的。不過下冰雹的雲是一種發展十分強盛的積雨雲,而且衹有發展特別旺盛的積雨雲纔可能降冰雹。
積雨雲和各種雲一樣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氣上升凝結形成的。空氣從地面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氣壓降低,體積膨脹,如果上升空氣與周圍沒有熱量交換,由於膨脹消耗能量,空氣溫度就要降低,這種溫度變化稱為絶熱冷卻。根據計算,在大氣中空氣每上升100米,因絶熱變化會使溫度降低1度左右。我們知道在-定溫度下,空氣中容納水汽有一個限度,達到這個限度就稱為“飽和”,溫度降低後,空氣中可能容納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來沒有飽和的空氣在上升運動中由於絶熱冷卻可能達到飽和,空氣達到飽和之後過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飄浮於空中的凝結核上,形成水滴。當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過剩的水汽便會凝華成細小的冰晶。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於空中便成了雲。
大氣中有各種不同形式的空氣運動,形成了不同形態的雲。因對流運動而形成的雲有淡積雲、濃積雲和積雨雲等。人們把它們統稱為積狀雲。它們都是一塊塊孤立嚮上發展的雲塊,因為在對流運動中有上升運動和下沉運動,往往在上升氣流區形成了雲塊,而在下沉氣流區就成了雲的間隙,有時可見藍天。
積狀雲因對流強弱不同出一轍形成各種不同雲狀,它們的雲體大小懸殊很大。如果雲內對流運動很弱,上升氣流達不到凝結高度,就不會形成雲,衹有幹對流。如果對流較強,可以發展形成濃積雲,濃積雲的頂部像椰菜,由許多輪廓清晰的凸起雲泡構成,雲厚可以達4-5公裏。如果對流運動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積雨雲,雲底黑沉沉,雲頂發展很高,可達10公裏左右,雲頂邊緣變得模糊起來,雲頂還常擴展開來,形成砧狀。一般積雨雲可能産生雷陣雨,而衹有發展特別強盛的積雨雲,雲體十分高大,雲中有強烈的上升氣體,雲內有充沛的水分,纔會産生冰雹,這種雲通常也稱為冰雹雲。
冰雹雲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組成的。一般為三層:最下面一層溫度在0℃以上,由水滴組成;中間溫度為0℃至-20℃,由過冷卻水滴、冰晶和雪花組成;最上面一層溫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組成。
在冰雹雲中氣流是很強盛的,通常在雲的前進方向,有一股十分強大的上升氣流從雲底進入又從雲的上部流出。還有一股下沉氣流從雲後方中層流入,從雲底流出。這裏也就是通常出現冰雹的降水區。這兩股有組織上升與下沉氣流與環境氣流連通,所以一般強雹雲中氣流結構比較持續。強烈的上升氣流不僅給雹雲輸送了充分的水汽,並且支撐冰雹粒子停留在雲中,使它長到相當大纔降落下來。
在冰雹雲中冰雹又是怎樣長成的呢?
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並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纍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纍積區有着良好生長條件。雹核在上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嚮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裏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冰層。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裏的上升氣流較弱,當它支托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升氣流裏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並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一個透明的冰層。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區,那麽冰雹又將再次上升,重複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最後,當上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
|
根據一次降雹過程中,多數冰雹(一般冰雹)直徑、降雹纍计時間和積雹厚度,將冰雹分為3級。
1.輕雹:多數冰雹直徑不超過0.5釐米,纍计降雹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不超過2釐米;
2.中雹:多數冰雹直徑0.5~2.0釐米,纍计降雹時間10~3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2~5釐米;
3.重雹:多數冰雹直徑2.0釐米以上,纍计降雹時間30分鐘以上,地面積雹厚度5釐米以上。 |
|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係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着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性天氣過程。中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傢,冰雹每年都給農業、建築、通訊、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産帶來巨大損失。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 |
|
1.預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天氣雷達、衛星雲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能力。當地氣象臺(站)發現冰雹天氣,立即嚮可能影響的氣象臺、站通報。各級氣象部門將現代化的氣象科學技術與長期積纍的預報經驗相結合,綜合預報冰雹的發生、發展、強度、範圍及危害,使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為了盡可能提早將冰雹預警信息傳送到各級政府領導和群衆中去,各級氣象部門通過各地電臺、電視臺、電話、微機服務終端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係統等媒體發佈“警報”“緊急警報”,使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衆提前采取防禦措施,避免和減輕了災害損失,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2.防治
我國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較早的國傢之一。由於我國雹災嚴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已有許多省建立了長期試驗點,並進行了嚴謹的試驗,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開展人工防雹,使其嚮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達到減輕災害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用火箭、高炮或飛機直接把碘化銀、碘化鉛、幹冰等催化劑送到雲裏去;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銀、碘化鉛、幹冰等催化劑在積雨雲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氣裏,讓這些物質在雹雲裏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變小;③在地面上嚮雹雲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飛機上對雹雲放火箭、投炸彈,以破壞對雹雲的水分輸送;④用火箭、高炮嚮暖雲部分撒凝結核,使雲形成降水,以減少雲中的水分;在冷雲部分撒冰核,以抑製雹胚增長。
3.農業防雹措施
常用方法有:①在多雹地帶,種植牧草和樹木,增加森林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雲條件,達到減少雹災目的;②增種抗雹和恢復能力強的農作物;③成熟的作物及時搶收;④多雹災地區降雹季節,農民下地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如竹籃、柳條筐等,以減少人身傷亡。 |
|
bingbao
冰雹
hail
強對流雲中的一種固態降水物,直徑一般為 5~50毫米,大的有時可達10釐米以上,又稱雹或雹塊。冰雹常砸壞莊稼,損壞房屋,威脅人畜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傢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冰雹的破壞力同雹塊的數量、質量和落速有關,雹塊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降自對流特別旺盛的積雨雲中,這種雲的厚度一般在5公裏以上,雲頂高度可達12公裏以上,雲頂溫度很低,常達-30~-40□C甚至更低。雲中的上升氣流比一般雷雨雲強,常達 15~20米/秒以上。據估計,若産生直徑10釐米的大冰雹,上升氣流的速度需達 50米/秒以上。小冰雹是在對流雲內由雹胚上下數次和過冷水滴碰並而增長起來的,當雲中的上升氣流支托不住時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強的斜升氣流、液態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雲(或超級單體)中産生的(見雲和降水微物理學)。每次降雹的範圍都很小,一般寬度為幾米到幾公裏,長度為20~30公裏,所以民間常有“雹打一條綫”的說法。每次降雹的時間較短,一般都在10分鐘以內,也有長達30分鐘以上的。
形成條件 在冷鋒、低渦和切變綫等天氣係統上,如果疊加有颮綫、雷暴等中小尺度天氣係統,最容易形成冰雹。但總的說來,即使在上述條件下,形成冰雹的機會仍然比較少,還需要另外一些條件的配合。例如:①有適當的零度層高度(見氣象雷達回波),一般以在600百帕等壓面附近最容易降雹。這是因為雲中上升速度最大的氣流往往出現在 600百帕等壓面以下200~300米處,當雹胚或小雹粒下落經過零度層時表面融化,這時正落入上升氣流最強處,它們又被擡升到零度層以上,重新凍結並與過冷水滴碰並增長,如此反復多次,就能形成較大的冰雹。中緯度地區的零度層,常常在600百帕附近,這是該地區降雹次數比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多的原因之一。②對流層中部和上部有急流通過的地區。這是因為急流附近風速大,易於形成強烈的輻合輻散,上層輻散下層輻合的情況有利於天氣係統的發展和對流的加強;急流能將高層大氣凝結時釋放的潛熱帶走,使雲內原來的層結不穩定狀態得以維持和加強;急流區的風速鉛直切變強,容易造成傾斜的上升氣流,有利於強雷暴的生成和發展。
分佈 冰雹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大陸地區,通常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中國的降雹多發生在春、夏、秋三季,4~7月約占發生總數的70%,並隨季節的變化逐漸嚮北推移:2~3月以西南、華南和江南為主,4~6月中旬以江淮流域為主,6月下旬~9月以西北、華北和東北為主。年平均降雹日數以青藏高原最多,平均約在20天以上。比較嚴重的雹災區有甘肅南部、隴東地區、陰山山脈、太行山區和川滇兩省的西部地區。
(韋統健)
|
|
冰雹(見降水)
hail
bingbQo
冰雹(hail)見降水。
|
|
- n.: hail, hailstone, precipitation, stone, hail stone
|
|
- n. grêlon
|
|
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