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軍事 : 中國 >安徽 > 馮玉祥
顯示地圖
目錄
馮玉祥 Feng Yuxiang (1882~1948) 安徽巢縣

  馮玉祥(1882.11.6~1948.9.1)民國時期軍事傢,愛國將領。原名基善,字煥章。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馮玉祥少時傢貧,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投淮軍當兵。1902年改投武衛右軍,歷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發動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革職,遞解保定。
  1914年7月馮玉祥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西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護法軍,在湖北武穴(今屬廣濟)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後,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旋署陝西督軍。
  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出陝援直,擊敗河南督軍趙倜部,5月調任河南督軍。因受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排擠,10月被派為陸軍檢閱使,率所部駐防北京南苑,抓緊練兵。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製北洋政府後,馮在孫中山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1師師長鬍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長孫嶽結成同盟,决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是。但迫於形勢,又同反直係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於奉、皖兩係軍閥的壓力,馮玉祥赴察哈爾張傢口(今屬河北)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在此期間,接受共産黨人和蘇聯專傢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1926年1月在奉、直軍聯合進攻下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8月中旬回國,迅即被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在蘇聯和中國共産黨幫助下,9月 17日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正式宣佈全體將士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根據廣州國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釗等共産黨人建議下,製定“固甘援陝,聯晉圖豫”的戰略方針。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師甘、陝,11月解西安之圍。
  1927年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此後,曾一度附和蔣介石、汪精衛“ 清黨”反共。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發的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收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和推動下,與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傢口組織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今分屬河北、內蒙古)。8月在蔣派重兵威逼下辭職,隱居泰山。1935年4月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6年後,馮玉祥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相繼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抗戰勝利後,為形勢所迫,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製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輪途經黑海在嚮敖得薩港(屬烏剋蘭)行進途中,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與女兒馮曉達一起遇難。
  1949年9月,在馮玉祥遇難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舉行追悼會。毛澤東送了輓聯,周恩來緻悼詞,高度評價了馮玉祥為實現民主的新中國所做的努力。
  1953年,根據馮玉祥生前的願望,將他的遺骨安葬在泰山。安葬儀式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傢領導人題寫了輓聯,郭沫若題墓壁“馮玉祥先生之墓”。
  1984年,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舉辦“馮玉祥先生在泰山”展覽,院內有補刻的馮玉祥、趙望雲合作詩畫碑48塊、周恩來1941年11月10日撰書《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碑以及馮玉祥在泰山的活動資料等。
  
  生平評價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
  [馮玉祥]
  馮玉祥
  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註重愛國愛民精神教育;強調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致力整飭軍紀,並身體力行,賞罰嚴明;關心愛護士兵,要求官長與士卒共甘苦,以帶子弟的心腸去帶兵。嚴格訓練部隊,尤重近戰、夜戰訓練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艱苦耐勞鍛煉。編著《軍人精神書》、《戰陣一補》等書作為教材,並經常給士兵講課示範。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决,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人稱“布衣將軍”。
  
  西北軍番號沿革
  北洋政府時期
  1.左翼備補軍前營 北京,1913.4
  
  2.京衛軍左翼1團 北京,1913.9
  3.京衛軍左翼1旅 澠池,1914.5
  4.中央陸軍7師14旅 潼關,1914.6
  5.中央陸軍第16混成旅(成軍伊始) 西安,1914.9
  6.中央陸軍11師(督陝時期) 西安,1921.7
  7.中央陸軍第11師,7混成旅,8混成旅,25混成旅(陸軍檢閱使時期)北京,1922.11
  8.國民軍第1軍(北京政變後) 北京,1924.10
  9.西北軍(西北邊防督辦時期,非正式軍號.習慣稱呼至今) 張垣,1925.1
  國民政府時期
  10.國民聯軍第一軍(五原誓師後) 五原,1926.9.17
  11.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北伐時期) 西安,1927.5.1
  12.護黨救國軍第二集團軍(雙十反蔣) 潼關,1929.10
  13.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鹿代總司令時期) 潼關,1930.1
  14.中華民國軍第二集團軍(中原大戰時期) 潼關,1930.4
  
  馮玉祥
  馮玉祥死後,由毛主席親自選址,葬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西麓。橫跨西溪石峽兩岸的大衆橋是愛國將領馮玉祥於1935年所
  建。馮玉祥墓在大衆橋東首,1952年破土動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舉行骨灰安葬儀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黃炎培贈送輓聯,李濟深、於毅夫、梅龔彬、張治中、餘心清、王昆侖、邵力子、馮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級領導、群衆 800 餘人參加了安葬儀式。
  馮玉祥墓在泰山西溪口東側,前臨深澗,背依科學山,鬆柏蒼鬱,旁山臨澗,肅穆莊嚴。 墓為泰山花崗石砌成,墓壁上正方橫鎸郭沫若手筆“馮玉祥先生之墓”七個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馮玉祥先生側面銅質鎏金浮雕頭像以封穴。頭像下嵌黑色磨光花崗石方碣,上刻隸書馮玉祥於收 1940年5月30日自題詩《我》。墓階4層,共66級,四層代表他一生走過的四個階段:第一層,代表從出生到弱冠從軍;第二層14級,代表從青年到成年;第三層14級,代表他由一個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民主戰士;第四層18級,記述他堅持抗日,反對分裂,為祖國的民主與和平奮鬥不懈的戰鬥生涯。66級象徵他一生渡過了66個春秋。 墓左側有馮玉祥先生原配夫人劉德貞之墓。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玉祥墓碣1953年碣刻馮玉祥詩《我》,嵌入墓壁。碣高1.09米,寬1.9米,隸書。、
  
  [馮玉祥先生墓志銘]
  馮玉祥先生墓志銘
  我 馮玉祥
  平民生 平民活
  不講美 不求闊
  衹求為民 衹求為國
  奮鬥不已 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 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點不錯
  
  馮玉祥軼事
  馮玉祥將軍駐徐州時,非常註重植樹造林,曾做詩一首:
  老馮駐徐州,大樹緑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基督將軍馮玉祥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與其部將張之江、李鳴鐘、張樹聲、韓復榘等人打起反清旗號,參與了“灤州起義”,可惜被人出賣,功敗垂成。事後,馮玉祥被革職遞解保定,不久後
  卻輾轉來到北京。到北京後,得到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的營救和提拔,作了京衛軍營長。在北京的這段時間,馮玉祥對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觸,他幾乎每個禮拜天都要去美以美會的亞斯立堂(即崇文門堂)參加禮拜,並和該堂主任牧師劉芳結為好友,與其暢談信仰之道。此時,馮玉祥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深刻了許多。他說:“ 耶穌是個大革命傢。他講貧窮的人得福音,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他還責備法利賽人假冒為善。”此言中明顯地包含着以宗教救國的思想。
  1917年聖誕節,劉芳牧師在亞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禮,共有94人接受洗禮,馮玉祥將軍也在其中。自此,馮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馮玉祥正式歸主後,便嚴格按聖經的要求做人,無論治軍,還是生活,都活出了基督徒應有的品格,也盡上了基督徒應盡的本分。
  馮玉祥倡導“以教治軍”,用基督教的教導來管理官兵。提倡節儉,反對奢華,要求官兵潔身自好。馮玉祥與士兵一樣,穿灰布軍裝,睡稻草地鋪,每餐僅一菜一湯,數十年如一日。在馮軍中嚴禁吃喝嫖賭,嚴禁穿着綢緞,甚至嚴禁吸食香煙,馮玉祥自己也從來不用煙酒待人。為了使官兵對基督教信仰有更多瞭解,馮玉祥經常邀請教會的牧師到軍中傳講福音,教導官兵以基督教信仰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並為願意歸主的官兵施洗。同時,馮玉祥也為軍中聘請了隨軍牧師,以更好地傳揚福音並牧養軍中的信徒。在馮玉祥的這種努力下,部下不少官兵歸信了基督。單1924年一次聚會中,就有官兵5000人接受了洗禮。馮軍中信仰基督教的官兵,最為著名的是張之江將軍,張之江曾經極力反對基督教,但在馮玉祥的影響下,最終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他曾於1925年花去30000銀圓,印刷了10000册聖經,封面上燙有金字:“此乃天下之大經也”。此批聖經分發給部下閱讀,也分送給一些願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慕道友。
  馮玉祥對信仰的篤誠,也可以從以下幾件事中看到:
  1919年馮玉祥被調任湘西鎮守使,駐守常德。期間,結識了美國傳教士羅感恩大夫,羅氏時常給馮部下的官兵看病、講道。後來,羅感恩在給馮玉祥的妻弟治療精神病時,被其開槍打死,馮玉祥對此深感愧疚。為了補償內心的虧欠,馮玉祥給遠在美國的羅感恩之子寄去800塊大洋作為學費。不料,羅子卻將此款原封不動地返還。馮玉祥便用此款建造了一座可容納500人的禮拜堂,定名“思羅堂”。此堂全部為木質結構,可以隨時拆遷,隨意挪動。此後,馮玉祥的軍隊遷在哪裏,就把這座活動禮拜堂搬到那裏。
  1922年,任陝西督軍後,馮玉祥依然對信仰保持着極大的熱情,和陝西教會的同工多有聯繫,其中關係最篤的是時任陝西聖公會會長的浦化人牧師。浦化人被國民黨逮捕後,還是馮玉祥設法將其保救出獄。在陝西期間,馮玉祥計劃在察哈爾省(今屬河北省)的張傢口興建一個“福音村”,並已請人繪製了藍圖。村的中央是教堂,四圍是住宅,還有學校和戲院。可惜後因戰爭爆發,使這一美好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1936年,南京基督教會在莫愁路舉行新堂破土儀式,馮玉祥應邀參加了布道活動,還給教堂的奠基石題了詞——“因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穌基督”。馮玉祥的墨寶至今依然存留,常常吸引遊人駐足欣賞。
  
  馮玉祥與瓷器
  馮玉祥常以瓷器來自示儉樸。據說他任國民黨行政院副院長等職時,請客吃飯,用的都是自備的粗瓷碗粗瓷碟。一九二四年直奉軍閥戰爭爆發,雙方在冀東一帶激戰,直係將領馮玉祥率軍秘密從前綫返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迫溥儀皇帝出宮,邀請孫中山北上。他宣佈脫離直係軍閥,把軍隊改名為國民軍,自任總司令。後因段祺瑞與張作霖勾結,排擠了馮,馮宣告下野,赴蘇聯考察。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七日,馮玉祥在中國共産黨和蘇聯幫助下,在五原誓師,參加北伐,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他在部隊中起用劉伯堅、宣俠父、鄧小平等一批共産黨員,聘請蘇聯顧問幫助訓練軍隊。這時,他逐漸傾嚮革命,終成一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據考,我所收藏的瓷碟,是在二次北伐後,馮玉祥軍事勢力得到較大發展,為紀念五原誓師二周年而定製的。
  
  馮玉祥 - 婚姻家庭
  馮玉祥與夫人李德全
  馮玉祥將軍有過兩次婚姻。結發夫人劉德貞於1905年與馮玉祥結為伉儷,婚後夫妻相敬如賓。他們育有兩男三女共5個孩子,長子馮洪國、次子馮洪志、長女馮弗能、次女馮弗伐、三女馮弗矜。1923年,劉德貞身染重疾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劉德貞與馮玉祥共同生活近20年,身為官太太,沒有一點官太太的架子,平時與孩子們吃的都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衣,出門從不坐轎,在傢裏照樣縫縫補補。因此,人們都稱她為“平民夫人”。
  馮玉祥將軍中年喪妻,身邊也帶着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急需重新組織一個家庭。那時不少人傢的姑娘都想嫁給這位率領千軍萬馬,在沙場上衝殺的將軍。一時間,上門替馮將軍做媒的或親自求婚的人幾乎是絡繹不絶。當馮將軍問及這些姑娘們為什麽要嫁給他時,她們的回答是:“因為你的官大,和你結婚就是成為官太太了”或“你是英雄,我愛慕英雄”等之類的話,聽了她們那酸溜溜的回答,馮將軍都一一搖頭謝絶了。
  求親中最令人註目者要算陸軍元帥曹錕的千金。一天,曹錕派副將到馮將軍寓所,嚮他表明了曹元帥願將千金許配給將軍,馮玉祥一聽,就覺得倒胃口,礙於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絶,衹好婉言謝絶道:“元帥厚愛,我求之不得,衹是需得千金過門之後,必須委屈她做到三條:一不許穿綾羅綢緞,衹穿粗布衣裳;二紡紗織布;三要精心撫養前妻的三個孩子。”這三條一出,曹傢千金自然也不會接受。
  而馮玉祥將軍與李德全女士的婚事經人介紹,一拍即合。李德全女士也是貧苦家庭出身,父親是一位牧民,靠省吃儉用供女兒讀書,後考入京師女子協和大學。畢業後到一傢女中任教。
  1924年,李德全女士與馮玉祥將軍結婚。婚後的一天,李德全問馮玉祥為什麽喜歡她,馮玉祥立即答道:“我喜歡你的天真率直!”接着馮玉祥反問妻子李德全為什麽要嫁給他時,李德全笑着答道:“是上帝怕你不為民辦事,派我來監督你的。”此時兩人都會心地笑了。
  馮玉祥共有三子三女。大兒子馮洪國,192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與張自忠、吉鴻昌一道抗日;二兒子馮洪志與蔣經國是留蘇同學,二人交誼很深,現為美籍科學家;小兒子馮洪達早年留蘇後任北海艦隊司令員;長女馮理達,著名病理學家;二女馮穎達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曾留學前蘇聯到列寧格勒醫學院,1950年回國,到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丈夫吳增菲是清華大學建築係教授,他們有兩個孩子都留學到美國;三女馮曉達,1948年同父親一起在黑海輪船上遇難。
  全國解放後,李德全女士曾任衛生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傢體委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次子馮洪志:將門出身的科學家
  馮洪志(1917—)是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同時又是材料力學、機械工業等方面的專傢。 1917年出生在北京,他是馮玉祥將軍的原配夫人劉德貞所生。馮洪志在馮將軍的10個孩子中排行第二。6歲時,母親因患傷寒,醫治無效,便離開了人世,其後,由繼母李德全撫養成人。
  馮洪志先生12歲時就和他的二姐馮弗伐一同赴蘇留學,後轉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1941年,中德斷絶外交關係,馮洪志便回國到鬍子昂任總經理的中國興業公司任機械工程師。
  1945年初的馮洪志赴美留學,先進入紐約物理工學院,獲取碩士學位後進入加州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經過多年的奮鬥,馮洪志終於成為全美高科技領域有影響的科學家。他親自參加過美國許多大型核電站、核潛艇的重要設備的設計工作,為美國核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馮洪志還擔任世界著名的泵業生産公司——沃爾辛頓公司的副總裁。
  
  馮玉祥殉難經過
  馮玉祥憂國憂民,痛感自己無能為力,加上處境危險,他决定到美國去,在那裏開展反對美國政府援助蔣介石打內戰的鬥爭。1946年9月14日,他與夫人李德全一行,以考察水利為名,遠涉重洋,抵達美國。從此,他和中共朋友一起,團结愛國華僑、國民黨左派和進步人士,嚮美國人民無情揭露蔣介石大打內戰的罪惡,呼籲和平民主。他的言行使蔣介石十分惱火。蔣介石下令要他限期回國,他斷然拒絶。接着蔣便對他進行了種種打擊報復:革除公職,開除黨籍,並吊銷護照,斷絶了經濟來源。
  馮玉祥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險惡。1948年2月10日,他在紐約的寓所中寫下了遺囑,並在日記裏留下了這樣的話:我的遺囑寫好了,不怕任何時候死去。也就是這時,國內人民解放戰爭已勝利在望,蔣傢王朝岌岌可危。當中共中央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消息傳至海外時,馮玉祥决定回國,奔赴解放區。回國並非易事,馮玉祥夫婦秘密到蘇聯駐舊金山領事館聯繫,請求幫助。以後,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又單獨到蘇聯大使館,會見了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
  潘對馮夫人說,從安全角度考慮,最好是乘蘇聯客船走,如果搭乘其他國傢的船,有可能發生兩種意外:一、國民黨提出馮玉祥是政治犯,要求引渡;二、在航行途中,潛伏在船上的國民黨特務秘密將馮玉祥扔進大海,銷屍滅跡。
  馮玉祥同意潘大使的分析。但是,當時美蘇關係處於冷戰之中,蘇聯船員有固定班期,一直等到7月份,蘇聯客輪“波貝達”號纔駛抵美國。流亡異國的馮玉祥度日如年,歸心似箭,終於盼來了踏上歸途的這一天。7月31日,馮玉祥偕夫人李德全,帶着女兒理達、穎達、曉達,兒子洪達,女婿羅元錚和秘書賴亞力,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長期盯梢和威嚇,在紐約登上了“波貝達”輪。
  客輪分4層。頭等艙在頂層,馮玉祥一傢住了4套包間,窗外是寬闊的甲板。另外幾套包艙裏,住着四位蘇共中央委員。“波貝達”號船行數日,在巴統停靠了一周時間,又重新拔錨橫渡黑海,嚮目的港敖德薩駛去。
  馮玉祥半倚在床上,對面兩衹沙發上,坐着女兒穎達和曉達。艙門虛掩,露出一道縫,一縷黑煙像條毒蛇似的悄然而入。凡事都很敏感的曉達,忽然吸吸鼻子說:“什麽味兒?”四下一看,她發現從門外涌入的濃煙。“着火了!”她驚跳起起來,第一個衝了出去,沿着走廊嚮樓梯口奔去……曉達的驚呼狂奔引起了慌亂。身經百戰的馮玉祥沒來得及思索和判斷,翻身下床,拎起一隻隨身的小箱子,本能地嚮門外走去。馮夫人抓起丈夫的大衣,緊隨在後。
  過道裏濃煙彌漫,一片漆黑,空氣中充滿了一氧化碳的熱浪。馮夫人聽見丈夫痛苦的呻吟聲,但她已愛莫能助了。火舌舔着她的臉,濃煙使她窒息,她跌跌撞撞地又回到艙室,一頭栽進了沙發,災難從天而降,總共纔過20分鐘。
  馮玉祥就這樣窒息過久,急救無效告別人世,匆匆地走了。他歷盡滄桑,飽經憂患,愛國愛民的一生,到此結束了。馮玉祥究竟死於什麽?一時傳說紛紜。多少年來,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還是一個謎。
  “波貝達”號非彈丸之地,當時在船上的旅客和船員上千人,這場大火從下層燒到頂艙,其間怎麽會無人察覺呢?唯一的解釋是:火是在各個要害部位同時起來的,或許是烈性炸藥所致……根據種種跡象分析,“黑海慘案”不是一般的災難,而是一件謀殺案,但究竟誰是此案的主謀和兇手,50年來這一問號還未有明確的解答。
  
  馮玉祥 - 名人幽默
  馮玉祥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就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藉微弱的燈光看書。
  馮玉祥擔任旅長時,駐軍湖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拒絶外人進入。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
  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絶。
  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祥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當年馮玉祥有個軍事顧問叫烏斯馬諾夫。他特別喜歡打聽西北軍的事情,還常常纏着馮玉祥問這問那。開始問一些西北軍的一般情況,漸漸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這天烏斯馬諾夫又嚮馮玉祥問一些事,馮玉祥不悅地說:
  “顧問先生,你知道在我們中國,‘顧問’兩個字當什麽講嗎?”
  烏斯馬諾夫搖了搖頭:“不知道。”
  馮玉祥告訴他說:“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看着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復就是了。”
  抗戰時期,馮玉祥居住在重慶市郊的歌樂山,當地多為高級軍政長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擔任保長,馮玉祥遂自薦當了保長。他熱心服務,頗得居民好評。
  有一天,某部隊一連士兵進駐該地,連長來找保長辦官差,藉用民房,藉桌椅用具,因不滿意而橫加指責。馮玉祥身穿藍粗布褲褂,頭上纏一塊白布,這是四川農民的標準裝束,他見連長發火,便彎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這個地方住了許多當官的,差事實在不好辦,臨時駐防,將就一點就是了。”
  連長一聽,大怒道:“要你來教訓我!你這個保長架子可不小!”
  馮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從前也當過兵,從來不願打擾老百姓。”
  連長問:“你還幹過什麽?”
  “排長、連長也幹過,營長、團長也幹過。”
  那位連長起立,略顯客氣說:“你還幹過什麽?”
  馮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說:“師長、軍長也幹過,還幹過幾天總司令。”
  連長細看這個大塊頭,突然如夢初醒,雙腳一並:“你是馮副委員長?部下該死,請副委員長處分!”
  馮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請坐!在軍委會我是副委員長,在這裏我是保長,理應侍候大人。”幾句話說得這位連長誠惶誠恐無地自容,匆匆退出。
No. 2
  (1882-1948)國民黨愛國將領。安徽巢縣(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為國民軍,並電邀孫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師,脫離北洋軍閥,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1930年與閻錫山、李宗仁等舉兵反蔣(介石),先後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曾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日戰爭初期,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後因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被迫去美國。1948年響應中國共産黨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乘船途中遇難。
No. 3
  馮玉祥(1882-1948) : 國民黨愛國將領。安徽巢縣(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為國民軍,並電邀孫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師,脫離北洋軍閥,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1930年與閻錫山、李宗仁等舉兵反蔣(介石),先後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曾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日戰爭初期,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後因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被迫去美國。1948年響應中國共産黨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乘船途中遇難。
後世評價 Later evaluation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註重愛國愛民精神教育;強調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致力整飭軍紀,並身體力行、賞罰嚴明、關心愛護士兵,要求官長與士卒共甘苦,以帶子弟的心腸去帶兵。嚴格訓練部隊,尤重近戰、夜戰訓練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艱苦耐勞鍛煉。編著《軍人精神書》、《 戰陣一補》等書作為教材,並經常給士兵講課示範。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决,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人稱“布衣將軍”。
  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稱:“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西北軍番號沿革資料 Information on the military designation of Northwest History
冯玉祥 西北军番号沿革资料
冯玉祥 西北军番号沿革资料
冯玉祥 西北军番号沿革资料
  北洋政府時期
  1.左翼備補軍前營 北京,1913.4
  2.京衛軍左翼1團 北京,1913.9
  3.京衛軍左翼1旅 澠池,1914.5
  4.中央陸軍7師14旅 潼關,1914.6
  5.中央陸軍第16混成旅(成軍伊始) 西安,1914.9
  6.中央陸軍11師(督陝時期) 西安,1921.7
  7.中央陸軍第11師,7混成旅,8混成旅,25混成旅(陸軍檢閱使時期)北京,1922.11
  8.國民軍第1軍(北京政變後) 北京,1924.10
  9.西北軍(西北邊防督辦時期,非正式軍號.習慣稱呼至今) 張垣,1925.1
  國民政府時期
  10.國民聯軍第一軍(五原誓師後) 五原,1926.9.17
  11.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北伐時期) 西安,1927.5.1
  12.護黨救國軍第二集團軍(雙十反蔣) 潼關,1929.10
  13.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鹿代總司令時期) 潼關,1930.1
  14.中華民國軍第二集團軍(中原大戰時期) 潼關,1930.4
馮玉祥墓 Tomb of Feng Yuxiang
  馮玉祥不幸離世之後,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選址,葬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西麓。橫跨西溪石峽兩岸的大衆橋是愛國將領馮玉祥於1935年所建。
  馮玉祥墓在大衆橋東首,1952年破土動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舉行骨灰安葬儀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黃炎培贈送輓聯,李濟深、於毅夫、梅龔彬、張治中、餘心清、王昆侖、邵力子、馮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級領導、群衆 800 餘人參加了安葬儀式。
  馮玉祥墓在泰山西溪口東側,前臨深澗,背依科學山,鬆柏蒼鬱,旁山臨澗,肅穆莊嚴。 墓為泰山花崗石砌成,墓壁上正方橫鎸郭沫若手筆“馮玉祥先生之墓”七個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馮玉祥先生側面銅質鎏金浮雕頭像以封穴。頭像下嵌黑色磨光花崗石方碣,上刻隸書馮玉祥於收1940年5月30日自題詩《我》。墓階4層,共66級,四層代表他一生走過的四個階段:第一層,代表從出生到弱冠從軍;第二層14級,代表從青年到成年;第三層14級,代表他由一個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民主戰士;第四層18級,記述他堅持抗日,反對分裂,為祖國的民主與和平奮鬥不懈的戰鬥生涯。66級象徵他一生渡過了66個春秋。 墓左側有馮玉祥先生原配夫人劉德貞之墓。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玉祥墓碣1953年碣刻馮玉祥詩《我》,嵌入墓壁。碣高1.09米,寬1.9米,隸書。
  馮玉祥先生墓志銘我 馮玉祥
  平民生 平民活
  不講美 不求闊
  衹求為民 衹求為國
  奮鬥不已 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 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點不錯
馮玉祥軼事 Feng anecdotes
  重視植樹
  馮玉祥將軍駐徐州時,非常註重植樹造林,曾做詩一首:老馮駐徐州,大樹緑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倒戈將軍 General defection
  馮玉祥一生倒戈三次,有“倒戈將軍”之稱!
  第一次“倒戈”參與灤州起義,主要目的是反對清王朝。20世紀初,清政府對外出賣主權,對內搜刮人民,勞動人民不甘壓榨,多次舉兵反抗。在1910年春,當時馮玉祥在清朝北洋軍任第八十三標三營管帶,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與王金銘(第二十鎮七十九標一營管帶)等人發起組織“武學研究會”,在士兵中秘密宣傳反清革命,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與王金銘等積極密謀響應,决定加緊積蓄革命力量,準備在灤州武裝起義,並與天津革命組織“共和會”會長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舉義事宜。1911年12月31日灤州起義爆發,1912年1月2日,宣佈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並嚮全國發出通電,發表對內對外宣言及各種文告,闡明軍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可是起義軍準備進攻天津,在雷莊附近與清軍展開激戰。因敵衆我寡,漸居劣勢,戰至次日黎明,起義軍失敗。灤州起義失敗後,馮玉祥被革職遞解保定。
  第二次“倒戈”發動北京政變,主要目的是反對直係軍閥統治。
  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製北洋政府後,具有進步思想的馮玉祥將軍在孫中山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1師師長鬍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長孫嶽結成同盟,决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擁護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革命。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奉兩軍在山海關一綫正面接觸,展開連日激戰,雙方投入20萬以上兵力,均出動了海、空軍參戰,戰爭的規模是近代軍閥混戰史上空前的。馮玉祥將軍時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他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直係後方兵力空虛,率部倒戈,星夜回師北京,發動著名的“北京政變”, 囚禁曹錕,通電主和,推翻直係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自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事。此時的孫中山已是重病纏身,為了國傢的前途他毅然北上,並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作鬥爭。不幸的是孫中山於1925年1月26日,被確診為肝癌,3月12日病故,雖然孫中山提出的兩大號召沒有實現,但直係軍閥統治遭到毀滅性打擊。
  第三次“倒戈”發動反蔣戰爭,主要目的是反對蔣介石獨裁。北伐革命勝利後,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他為了確立個人獨裁統治的局面,决定改組國民政府,實行“以黨治國”的“訓政,以“裁軍建設”相號召,力圖“編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軍隊,加劇了與國民黨內部各軍事實力派之間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見,1930年5月馮玉祥將軍率部倒戈,與晉綏軍閻錫山部隊聯合共同發動反蔣戰爭,史稱中原大戰,這場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蔣軍雖攻占河南歸德(今商丘)等地﹐但總的形勢不利,蔣軍撤守魯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區。第二階段反蔣各派在北京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宣佈成立以閻錫山為主席﹐閻錫山﹑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等七人為委員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但由於其內部各派各懷鬼胎,尤其是閻錫山的一些做法引起了反蔣軍的主力——馮玉祥的西北軍很多將領的不滿,在蔣軍的反攻下,戰局每況愈下﹐8月閻軍放棄濟南,馮玉祥的“八月攻勢”也遭到失敗。蔣軍在兩湖﹑津浦﹑隴海﹑平漢各戰場取得全面勝利。第三階段持觀望態度的張學良9月18日通電擁蔣後,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關占領平﹑津﹑河北﹐反蔣聯軍迅速瓦解﹐北京擴大會議遷至太原舉行﹐不久即風流雲散,閻﹑馮二將軍通電下野,中原大戰以馮閻聯軍失敗而告終。
  基督將軍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與其部將張之江、李鳴鐘、張樹聲、韓復榘等人打起反清旗號,參與了“灤州起義”,可惜被人出賣,功敗垂成。事後,馮玉祥被革職遞解保定,不久後卻輾轉來到北京。到北京後,得到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的營救和提拔,作了京衛軍營長。在北京的這段時間,馮玉祥對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觸,他幾乎每個禮拜天都要去美以美會的亞斯立堂(即崇文門堂)參加禮拜,並和該堂主任牧師劉芳結為好友,與其暢談信仰之道。此時,馮玉祥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深刻了許多。他說:“耶穌是個大革命傢。他講貧窮的人得福音,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他還責備法利賽人假冒為善。”此言中明顯地包含着以宗教救國的思想。
  1917年聖誕節,劉芳牧師在亞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禮,共有94人接受洗禮,馮玉祥將軍也在其中。自此,馮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馮玉祥正式歸主後,便嚴格按聖經的要求做人,無論治軍,還是生活,都活出了基督徒應有的品格,也盡上了基督徒應盡的本分。
  馮玉祥倡導“以教治軍”,用基督教的教導來管理官兵。提倡節儉,反對奢華,要求官兵潔身自好。馮玉祥與士兵一樣,穿灰布軍裝,睡稻草地鋪,每餐僅一菜一湯,數十年如一日。在馮軍中嚴禁吃喝嫖賭,嚴禁穿着綢緞,甚至嚴禁吸食香煙,馮玉祥自己也從來不用煙酒待人。為了使官兵對基督教信仰有更多瞭解,馮玉祥經常邀請教會的牧師到軍中傳講福音,教導官兵以基督教信仰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並為願意歸主的官兵施洗。同時,馮玉祥也為軍中聘請了隨軍牧師,以更好地傳揚福音並牧養軍中的信徒。在馮玉祥的這種努力下,部下不少官兵歸信了基督。單1924年一次聚會中,就有官兵5000人接受了洗禮。馮軍中信仰基督教的官兵,最為著名的是張之江將軍,張之江曾經極力反對基督教,但在馮玉祥的影響下,最終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他曾於1925年花去30000銀圓,印刷了10000册聖經,封面上燙有金字:“此乃天下之大經也”。此批聖經分發給部下閱讀,也分送給一些願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慕道友。
  1919年馮玉祥被調任湘西鎮守使,駐守常德。期間,結識了美國傳教士羅感恩大夫,羅氏時常給馮部下的官兵看病、講道。後來,羅感恩在給馮玉祥的妻弟治療精神病時,被其開槍打死,馮玉祥對此深感愧疚。為了補償內心的虧欠,馮玉祥給遠在美國的羅感恩之子寄去800塊大洋作為學費。不料,羅子卻將此款原封不動地返還。馮玉祥便用此款建造了一座可容納500人的禮拜堂,定名“思羅堂”。此堂全部為木質結構,可以隨時拆遷,隨意挪動。此後,馮玉祥的軍隊遷在哪裏,就把這座活動禮拜堂搬到那裏。
  1922年,任陝西督軍後,馮玉祥依然對信仰保持着極大的熱情,和陝西教會的同工多有聯繫,其中關係最篤的是時任陝西聖公會會長的浦化人牧師。浦化人被國民黨逮捕後,還是馮玉祥設法將其保救出獄。在陝西期間,馮玉祥計劃在察哈爾省(今屬河北省)的張傢口興建一個“福音村”,並已請人繪製了藍圖。村的中央是教堂,四圍是住宅,還有學校和戲院。可惜後因戰爭爆發,使這一美好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1936年,南京基督教會在莫愁路舉行新堂破土儀式,馮玉祥應邀參加了布道活動,還給教堂的奠基石題了詞——“因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穌基督”。馮玉祥的墨寶至今依然存留,常常吸引遊人駐足欣賞。
  馮玉祥與瓷器
  馮玉祥常以瓷器來自示儉樸。據說他任國民黨行政院副院長等職時,請客吃飯,用的都是自備的粗瓷碗粗瓷碟。
馮玉祥的婚姻與子女 Marriage and children Feng
冯玉祥的婚姻与子女
冯玉祥的婚姻与子女
  第一任妻子 劉德貞
  第一子 馮洪國
  第二子 馮洪志
  第一女 馮弗能
  第二女 馮弗伐
  第三女 馮弗矜
  第二任妻子 李德全
  第三子 馮洪達
  第四女 馮理達
  第五女 馮穎達
  第六女 馮曉達
  馮玉祥將軍有過兩次婚姻。結發夫人劉德貞於1905年與馮玉祥結為伉儷,婚後夫妻相敬如賓。他們育有兩男三女共5個孩子,長子馮洪國、次子馮洪志、長女馮弗能、次女馮弗伐、三女馮弗矜。1923年,劉德貞身染重疾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劉德貞與馮玉祥共同生活近20年,身為官太太,沒有一點官太太的架子,平時與孩子們吃的都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衣,出門從不坐轎,在傢裏照樣縫縫補補。因此,人們都稱她為“平民夫人”。
  馮玉祥將軍中年喪妻,身邊也帶着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急需重新組織一個家庭。那時不少人傢的姑娘都想嫁給這位率領千軍萬馬,在沙場上衝殺的將軍。一時間,上門替馮將軍做媒的或親自求婚的人幾乎是絡繹不絶。當馮將軍問及這些姑娘們為什麽要嫁給他時,她們的回答是:“因為你的官大,和你結婚就是成為官太太了”或“你是英雄,我愛慕英雄”等之類的話,聽了她們那酸溜溜的回答,馮將軍都一一搖頭謝絶了。
  求親中最令人註目者要算陸軍元帥曹錕的千金。一天,曹錕派副將到馮將軍寓所,嚮他表明了曹元帥願將千金許配給將軍,馮玉祥一聽,就覺得倒胃口,礙於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絶,衹好婉言謝絶道:“元帥厚愛,我求之不得,衹是需得千金過門之後,必須委屈她做到三條:一不許穿綾羅綢緞,衹穿粗布衣裳;二紡紗織布;三要精心撫養前妻的三個孩子。”這三條一出,曹傢千金自然也不會接受。
  而馮玉祥將軍與李德全女士的婚事經人介紹,一拍即合。李德全女士也是貧苦家庭出身,父親是一位牧民,靠省吃儉用供女兒讀書,後考入京師女子協和大學。畢業後到一傢女中任教。
  1924年,李德全女士與馮玉祥將軍結婚。婚後的一天,李德全問馮玉祥為什麽喜歡她,馮玉祥立即答道:“我喜歡你的天真率直!”接着馮玉祥反問妻子李德全為什麽要嫁給他時,李德全笑着答道:“是上帝怕你不為民辦事,派我來監督你的。”此時兩人都會心地笑了。
  馮玉祥共有三子三女。大兒子馮洪國,192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與張自忠、吉鴻昌一道抗日;二兒子馮洪志與蔣經國是留蘇同學,二人交誼很深,現為中籍科學家;小兒子馮洪達早年留蘇後任北海艦隊司令員;長女馮理達,著名病理學家;二女馮穎達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曾留學前蘇聯到列寧格勒醫學院,1950年回國,到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丈夫吳增菲是清華大學建築係教授,他們有兩個孩子都留學到美國;三女馮曉達,1948年同父親一起在黑海輪船上遇難。
  全國解放後,李德全女士曾任衛生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傢體委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馮洪志(1917—)是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同時又是材料力學、機械工業等方面的專傢。1917年出生在北京,他是馮玉祥將軍的原配夫人劉德貞所生。馮洪志在馮將軍的10個孩子中排行第二。6歲時,母親因患傷寒,醫治無效,便離開了人世,其後,由繼母李德全撫養成人。
  馮洪志先生12歲時就和他的二姐馮弗伐一同赴蘇留學,後轉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1941年,中德斷絶外交關係,馮洪志便回國到鬍子昂任總經理的中國興業公司任機械工程師。
  1945年初的馮洪志赴美留學,先進入紐約物理工學院,獲取碩士學位後進入加州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經過多年的奮鬥,馮洪志終於成為全美高科技領域有影響的科學家。他親自參加過美國許多大型核電站、核潛艇的重要設備的設計工作,為美國核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馮洪志還擔任世界著名的泵業生産公司——沃爾辛頓公司的副總裁。
危險的“勝利”號—馮玉祥之死 Dangerous "victory" sign - the death of Feng Yuxiang
  1948年9月5日,蘇聯《紅星報》最後一版不顯眼處,刊登了一條塔斯社的快訊,標題為《“勝利”號輪船發生不幸》:“傲德薩9月4日電:八月初,‘勝利’號輪船從紐約啓航,駛往傲德薩……因處置不慎,致使電影膠片着火,船在途中發生火災。有人員傷亡,死者中有馮玉祥元帥和他的女兒。該船已被帶至傲德薩。調查仍在進行中。”這篇報道還說,裝殮馮玉祥屍體的靈柩已空運到莫斯科,按照元帥遺孀的願意,屍體已被火化。死者的幾名傢眷、蘇軍和社會代表參加了葬禮,死者享受到了陣亡軍人的待遇。
  這篇快訊引起了俄羅斯黑海艦隊老兵奧剋佳布裏•巴爾-比留科夫的好奇。要知道,在1948年秋,馮玉祥身死“勝利號”,這一事件在西方轟動一時,歐美媒體紛紛報道,但蘇聯報紙對這一“不幸事件”卻諱莫如深。
  當時巴爾即將從加裏寧格勒高等海軍學校畢業。他想方設法打探情況,但除得知已成立一個高級調查委員會外,什麽也沒有打聽出來。幾個月後,巴爾從加裏寧格勒高等海軍學校畢業,被授予了海軍準尉軍銜,並再度被派回黑海艦隊。雖然他聽說關於“勝利”號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但怎樣進行的卻幾乎無人知曉。巴爾後來還打聽到,調查在保密狀態下持續了幾個月,斯大林曾親自過問進展情況。1949年初,蘇聯法院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秘密審判。“勝利”號上的相關人員被判有罪,後來也沒有得到減刑。
  在1948年秋前往蘇聯,這對馮玉祥來說絶非偶然。1948年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他準備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如果不是在歸國途中遭遇不幸,他也許會在新中國政府中擔任要職。作為未來新中國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意外辭世給人們帶來了不盡的猜測。
  由於極想解開馮將軍身死之謎,巴爾經過多年鍥而不捨地研究查證,尋找與當年事故有關的細節,試圖揭示“勝利”號火災的真相。
  “勝利”號
  二戰結束後,蘇軍打撈起一些半沉的德國舊船,在德國造船廠進行了維修,然後將其充實到了蘇聯商業船隊。在這些船衹中,有一艘1928年造的班輪“伊貝利亞”號。該船滿載排水量為14039噸,全長153米,寬18.6米,高18米,舷高9米,吃水7.49米,航速15.5節(28.7公裏/小時)。蘇聯船隊接手後,為它起了個驕傲的名字,叫“勝利”號。在那個年代,它算得上是一艘相當大型的客貨兩用船,可以搭載旅客340人,並可同時裝載4000噸貨物。
  經過改造,“勝利”號的載客量達到了600人。分佈於四層甲板的客艙檔次各不相同,既有寬敞明亮的高級包間,也有下層甲板狹窄擁擠的小艙。為嚮乘客提供配套服務,船上設有一個音樂沙竜、數個餐廳、幾間寬敞的休息室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在船頭和船尾還有六個貨艙,可以存放乘客攜帶的物品和商業貨物。這艘船的救生設備不錯,約有十條大舢板和大量救生圈。但船上消防設施明顯不足,輪機艙內的消防泵衹能在局部使用,無力撲滅大火,或撲救船橋及別處的火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船上的辦公場所和走廊到處都擺滿了滅火器。
  1948年春,“勝利”號被劃歸黑海航運局,開始往返於傲德薩和紐約之間,沿途搭載從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回蘇聯的旅客和貨物。“勝利”號船上乘務人員共計199人,船長帕霍洛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海員,從小在海邊長大。他的防火助理叫納博金,接受過專門的防火培訓。船上其他指揮人員也都經驗豐富,完全能胜任本職工作。
  歸途
  1948年6月至7月,“勝利”號迎來了航海學校的50名見習生。他們隨船順利穿越大洋之後,7月31日又從紐約啓航,隨“勝利”號踏上了返回傲德薩的航程。在駛離紐約港時,船上衹接納了323位乘客,277 噸貨物。除少量散客外,船上乘客以蘇聯外交部和對外貿易部工作人員及傢屬為主。馮玉祥與傢人也上了船,他們準備轉道蘇聯前往中國。
  在海上航行數天以後,船長接到了黑海航運局的電報,命“勝利”號順路去埃及亞歷山大港,接收從埃及遣返回國的亞美尼亞人,把他們送回格魯吉亞海港巴統。8月22日,輪船離開亞歷山大港,嚮巴統駛去。船長隨即嚮局裏報告說,他接納了2020名遣返人員、6名蘇聯駐埃及使節及其傢屬,同時又裝上了1500噸貨。在八月最後的幾天,“勝利”號終於靠上了巴統的碼頭。
  8月31日,“勝利”號折返嚮西,駛嚮通往傲德薩。因大量亞美尼亞人離船,船上的旅客此刻衹剩下310人。9月1日中午一點,位於傲德薩的黑海航運局電臺接到船上發來的航行報告,說“勝利”號已經駛過新羅西斯剋,9月2日凌晨兩點即可抵達傲德薩港。此後,船上的無綫電通訊就中斷了,但起初並沒有人對此産生警覺。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運局纔開始探究無綫電靜默的原因,並請求出海輪船和沿途港口留意該船行蹤,但沒有人與“勝利”號取得過聯繫,也沒有聽見過“SOS”信號。航運局感覺事情不妙,連忙嚮黑海艦隊求援,幾架海軍航空兵飛機隨之被派到海上。當天晚上九點鐘,一位飛行員在空中報告說,在雅爾塔東南70海裏處,發現了已被燒焦的“勝利”號,輪船周圍還有五條載滿人的舢板。接到通報後,救援隊立即從費奧多西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等地出發,火速奔嚮出事船衹。
  大火
  “勝利”號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蘇聯官方後來的說法是:9月1日13時,“勝利”號班輪駛經新羅西斯剋後,繼續駛嚮傲德薩。當時的天氣不錯,可謂風和日麗。見船將駛嚮終點,代理放映員、無綫電技師科瓦連科决定,將電影膠片收拾一下,以便靠岸後將影片送回文化基地。為此,他叫來了水手斯剋利普尼科夫,請他在放映完畢後幫忙纏膠片。
  電影膠片平時存放在船中部的一個小庫房內,它的旁邊是一些新近設立的三等客艙。電影膠片一部分裝在鐵盒子裏,另一些準備倒片的膠片則敞開放在桌上。除了許多部電影膠片外,這坐庫房裏還存放了大約兩千張留聲機唱片。在用手搖裝置倒膠片的過程中,因機械部件摩擦而迸出火花,進而引起膠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邊放着的膠片,火焰幾秒鐘就充滿了整個庫房。
  見身上的衣服也被點燃,斯剋利普尼科夫趕忙跳出庫房,返身關上了庫房的門,並一邊高喊救火,一邊嚮走廊另一頭跑去。此刻,庫房內熾熱的氣流衝倒房門,灼熱的火焰吞食着走廊的地毯和膠合板艙壁。強烈的氣流裹挾着火勢,沿走廊到達了軟梯旁。火焰順着軟梯進入上一層甲板的前廳,從那裏進入兩個垂直的樓梯竪井,並以極大的吸力迅速升至最上層的船橋。幾分鐘內,火焰包圍了輪船的中部,包括領航室、駕駛室、電臺室、船長和領航員休息艙。隨後,火焰開始四處擴散,旋風般蠶食沿路的住所,衝擊救生艇甲板,並逼近貨艙和輪機艙。
  值班報務員韋傑涅耶夫被火焰包圍後,從無綫電室的舷窗跳出,沒能來得及發出求援信號。船長得知此情形後,命令以備用電臺發出SOS信號,但可惜它已在領航室被燒毀了。過了一段時間,船首的船鈴纔嚮全船發出火災警報。接到火警以後,在輪機長茲沃羅波的帶領下,輪機班人員在機器旁用水竜頑強堵截火勢。在火勢剛起時,就有部分船員開始搶救乘客,一些救生艇和舢板被放入水中。大多數婦女和兒童被放入了五條舢板,並把船劃到了安全距離,男乘客則在船上幫助滅火。
  經過全力撲救,火勢終於被控製住了。船雖能獨自航行,但損傷卻十分慘重。在輪船中部的上層建築和駕駛橋樓,所有木質壁板完全被燒毀,金屬壁板和構架則已扭麯變形。散步甲板上的所有餐廳、沙竜和其他艙室皆被燒毀,其他各層甲板的客艙、沙竜、餐廳、船務場所也遭到損壞。船頭貨艙被火花點燃,幸好滅火及時,火勢纔沒有繼續擴大,但大部分旅客攜帶的物品已難以輓回。輪機艙不透水隔墻發揮了作用,頑強地把火焰擋在了艙外,纔使船頭和船尾得以幸免。
  除去物質損失之外,火災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其中大多數都是在烈焰襲擊客艙的最初幾分鐘倒下的。全船有40名乘客在火災中喪生,兩名乘務人員也被奪走性命:一位是水手斯剋利普尼科夫,另一位是身着新潮尼竜服裝的餐廳女服務員貢揚。在死難者中,有19名為婦女,15人為16歲以下的兒童。
  9月3日,當救援人員靠近事故船時,船上的大火已基本撲滅。9月5日,“勝利”號駛入傲德薩港,獲救乘客被轉移到了“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號輪船上。
  人為?
  在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時,調查人員還提出,火災也有人為破壞的可能。調查人員推測,在亞歷山大港口有大量乘客上船,一些破壞分子可能乘機混入其中,從而蓄意引發了火災。這個假設的依據是,這批遣返回國人員上船後,在船上不同地方都發現了一種塊狀物體,像是某種礦石。它們在燃燒時可以放出藍色火焰,並能達到很高的溫度。蘇聯國傢安全人員涅普裏亞欣當時也在船上,他出於職業習慣拿了一塊去琢磨,但他本人在火災中喪生。也許是由於普裏亞欣已死,調查機關並沒有按人為破壞說繼續追查下去。
  司法部門經過反復研究,最終認定火災的主因仍是電影膠片起火。因此,編外放映員科瓦連科、船長帕霍洛剋、兩名船長助理佩爾舒科夫和納波金、電臺臺長韋傑涅耶夫、甚至岸上的黑海航運局電臺臺長特列季亞剋和船隊調度員涅費多夫都被收監。調查前後持續了大約5個月,黑海航運局海事檢察長、著名船長格裏戈爾也被請到法庭作證。1949年2月8日,蘇聯最高法院水運庭專程趕往傲德薩,開庭審理。庭長烏斯片斯基會同各檢察員和律師,就火災所造成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對“勝利”號船上領導人員提起了訴訟。
  在當時那個年代,世界電影業普遍使用的是硝化纖維素膠片,它除了柔軟、可塑、圖像清晰之外,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陷——易燃。因為化學成分與火藥十分接近,當把這種膠片加熱到40度時,它就會像火藥一樣猛烈燃燒。當時的老放映員時常開玩笑說,太陽光一照都能把它點燃。鑒於這種情況,當年製定了極其嚴格的防火規範。因而法庭指出,火災的起因是船上指揮人員和編外放映員的人為過失,是其粗暴違反防火安全規範的惡果。
  在不完全否認“膠片因摩擦起火”的判斷的同時,法庭還得出另一推斷:火災跟死去的水手斯剋利普尼科夫有很大的關係。法庭經過調查後確認,在此次航程啓航前,在明知船上衹有一個可存放8部電影膠片的專門儲藏室的情況下,船長帕霍洛剋和消防助理納博金竟無視安全隱患,一下子就接收了41部寬膠片電影,並將這些易燃的膠片放在了不具備防火條件的下層甲板客艙之間。斯剋利普尼科夫是放映員科瓦連科叫來幫助倒片的,但這名水手對電影膠片的常識卻一無所知。而身為船上的消防負責人,納博金既沒有讓船員進行過消防演練,又對違反消防安全的現象不聞不問,許多船員竟然連滅火器都不會用。
  因火災讓蘇聯政府極為被動,法庭對火災直接責任人給予了重判:納博金被判處監禁25年,船長帕霍洛剋和放映員科瓦連科為15年,政工助理佩爾舒科夫10年,報務員韋傑涅耶夫8年。岸上人員因屬間接有罪,所以進行了從輕處罰:黑海航運局電臺臺長特列季亞剋被收監兩年,船隊調度員涅費多夫在原單位勞動改造一年,並扣除其間25%的薪水。
  不知出於什麽原因,法院在調查過程中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勝利”號從紐約出發前,曾經發生過一連串稀奇古怪的事情。在“勝利”號即將離港前,紐約當局做了個奇怪的决定,要求對“勝利”號進行全船消毒。儘管船長提出了強烈抗議,全部船員還是被迫在旅館裏住了兩天。美國人強行登上“勝利”號後,他們的行為並無人監督。此外,一對準備離開美國的蘇聯外交人士夫婦發生了爭吵。女人叫喊着不願回國,執拗地跳窗而逃,美國人馬上把她救起,並嚴密保護了起來。而她的行李此時已裝上了輪船,恰恰位於船中部起火的位置。最為蹊蹺的是,在“勝利”號實際發生火災之前,美國的廣播電臺就提前播報了火災的消息。
  未解之謎
  當斯大林得知馮玉祥遇難的消息時,他正在黑海邊休假。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馬林科夫在發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毋庸置疑,您是正確的:在亞美尼亞移民中有美國的情報人員,是他們在搞破壞。”在隨後的幾封電報中,他又陸續匯報了所采取的措施,並說已下令特工機關深挖間諜的行蹤,但巴爾並沒有找到更多這方面的後續信息。
  因戰爭造成大量減員,蘇聯戰後急需勞動力,政府不僅臨時廢除了死刑,還號召僑居國外的人回國參加建設。1945年12月,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發佈了一條命令,讓流亡海外的亞美尼亞人重返故土。從1946到1948年,遣返蘇聯的亞美尼亞人超過了10萬。但在“勝利”號發生火災後,蘇聯部長會議於1948年9月14日做出了停航决定,完全徹底地阻斷了亞美尼亞人的返鄉潮。
  遭受火災的“勝利”號被修復後,仍舊行駛在黑海航運局各條國內外航綫上。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它仍被視為該局最好的海船之一。一直到1977年,“勝利”號的名字纔被從船隊的花名册中刪去。
軍歌見證馮玉祥的指揮藝術 Witness the art of Feng Song of the command
  軍歌是凝聚軍心、激發鬥志的軍旅共同語言。一支戰鬥部隊唱一次軍歌,就等於上一堂政治課;唱一次軍歌,也等於磨礪了一次鋼刀,激勵了一番情懷。
  馮玉祥將軍深知軍歌的作用。在那個烽火年代他寫了很多的軍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這些軍歌,從一個側面來領略將軍帶兵打仗的風範。
  自1912年始,馮玉祥帶領的部隊中,流傳着許多首馮玉祥作詞的歌麯,最主要的有3首——《射擊軍紀歌》、《戰鬥動作歌》、《利用地物歌》。馮玉祥要求官兵在出操、訓練來回的路上,首先唱這3首歌,如果唱畢尚未到操場或營房,再唱其他歌。為什麽馮玉祥會寫這3首歌呢?
  1912年2月19日,馮玉祥到陸建章處,正值陸編練左路備補軍5個營。陸委任馮玉祥為第2營營長,並讓他自己招募兵員。馮玉祥在景州(現景縣)親自招募,要求身體健康、素質淳樸。這一營人的訓練由馮玉祥自定計劃,除按陸軍課目正規訓練外,加設拳擊技術班、器械體操班,並編了《八百字課本》、《六百字課本》,供士兵學文化,同時他還編了歌麯教全營唱。在他訓練這一營人的時候,第80混戰團(即馮曾任過管帶的原80標)正於百靈廟作戰。他寫信給該團的老朋友們,探問作戰實況,並問及以前的訓練是否適合實際作戰的需要。該團1營營長王石清、2營營長鄭金聲等都按實際作戰的詳細情況作了回答。馮玉祥研究了這些信件的內容,認真修改訓練內容和計劃,並把要點編成歌麯教唱,使士兵易於通曉,便於記憶,以提高部隊戰鬥力,減少戰時的傷亡。
  《射擊軍紀歌》(共5段詞,附第一段):射擊軍紀重要,皆須確實施行。雖在敵火之下,務要堅韌沉着。力求發揚槍火效力,時常註意利用地形,時常註意利用地形。
  《戰鬥動作歌》(共5段詞,附第一段):戰鬥動作切要,目兵(士兵)均須牢記:一聞前進命令,奮勇不顧敵火。戰友傷亡取其子彈,如無命令不得顧之。
  《利用地物歌》(共2段詞,附第一段):戰鬥時,重射擊,殺敵為第一。選擇地物遮蔽身體最忌是蟻聚。留神小排指揮地域,不可擅離。攻擊之時切莫占據難超之地,礙鄰兵發槍擊,要註意。
  馮玉祥很重視軍民關係。他為搞好軍民關係,1922年編了一首《愛百姓歌》。他在談到為何編這首歌時寫道:“我在國民軍時候,新兵入伍,首先教他們一首《愛百姓歌》,使他們一當兵就知道軍民是怎樣的關係,那他們以後再不敢欺壓良民。而這樣國民軍也能得到民衆的愛護。我想這個歌是有大作用的。”他講到一次由常德開拔到津市,在大雨滂沱中,兵分5路。“人馬車炮肅靜整齊,完全照着預定計劃,平平安安到達目的地,後來遇見常德各界紳商,談到那次我們開拔,地方百姓都不知道,還以為是平常的行軍演習,口口聲聲地誇奬。在那時的軍隊中是難有的。我覺得國傢養軍隊,責任就在保護人民。不驚擾百姓,衹是守了本分而已,有什麽可誇的?”
  《愛百姓歌》(共2段詞,附第一段):軍人須知愛惜百姓,我之糧餉民所供。食民之膏衣民之脂,遇有禍患我們保。平內亂,禦敵擾,不使百姓受苦惱。紀律嚴,名譽好,軍民一體國之寶。
馮玉祥·名人幽默 Feng Celebrity Humor
  馮玉祥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就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藉微弱的燈光看書。馮玉祥擔任旅長時,駐軍湖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拒絶外人進入。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
  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絶。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祥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陳凱歌(飾 馮玉祥)當年馮玉祥有個軍事顧問叫烏斯馬諾夫。他特別喜歡打聽西北軍的事情,還常常纏着馮玉祥問這問那。開始問一些西北軍的一般情況,漸漸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這天烏斯馬諾夫又嚮馮玉祥問一些事,馮玉祥不悅地說:“顧問先生,你知道在我們中國,‘顧問’兩個字當什麽講嗎?”烏斯馬諾夫搖了搖頭:“不知道。”馮玉祥告訴他說:“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看着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復就是了。”
  抗戰時期,馮玉祥居住在重慶市郊的歌樂山,當地多為高級軍政長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擔任保長,馮玉祥遂自薦當了保長。他熱心服務,頗得居民好評。有一天,某部隊一連士兵進駐該地,連長來找保長辦官差,藉用民房,藉桌椅用具,因不滿意而橫加指責。馮玉祥身穿藍粗布褲褂,頭上纏一塊白布,這是四川農民的標準裝束,他見連長發火,便彎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這個地方住了許多當官的,差事實在不好辦,臨時駐防,將就一點就是了。”連長一聽,大怒道:“要你來教訓我!你這個保長架子可不小!”馮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從前也當過兵,從來不願打擾老百姓。”連長問:“你還幹過什麽?”“排長、連長也幹過,營長、團長也幹過。”那位連長起立,略顯客氣說:“你還幹過什麽?”馮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說:“師長、軍長也幹過,還幹過幾天總司令。”連長細看這個大塊頭,突然如夢初醒,雙腳一並:“你是馮副委員長?部下該死,請副委員長處分!”馮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請坐!在軍委會我是副委員長,在這裏我是保長,理應侍候大人。”幾句話說得這位連長誠惶誠恐無地自容,匆匆退出。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Feng Yuxiang
  馮玉祥
  國時期愛國將領。原名基善,字煥章。安徽省巢縣人。1882年11月 6日(清光緒八年九月二十六)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父親馮有茂為淮軍下級軍官。馮玉祥清末入淮軍當兵,後投北洋軍,歷任營、團、旅、師長。後升任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因痛恨外國列強侵略,不滿清廷腐敗,曾先後策謀灤州起義,討伐張勳復闢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他毅然脫離直係軍閥,改所部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並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傢大計。不久,迫於奉、皖兩係軍閥的壓力,赴張傢口任西北邊防督辦,將第一軍改稱暫編西北陸軍。1926年秋自蘇聯考察回國,在蘇聯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整頓隊伍,在綏遠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宣佈所部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並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兵潼關,會師中原。1927年一度參與蔣介石、汪精衛的“清共”活動。次年出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介石發生利害衝突,於1930年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舉兵反蔣,爆發中原大戰,失敗後下野,所部被蔣收編(見蔣閻馮大戰)。
  “九·一八”事變後,馮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積極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3年 5月,在中國共産黨的支持和幫助下,與吉鴻昌、方振武組織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率部收復察東北多倫等四縣。將日軍驅逐出察境。蔣介石反誣其“破壞整個國策”,並派重兵包圍威逼,馮被迫辭職,隱居泰山。1936年初,以蔣介石答應抗日為條件,出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次年 2月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嚮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提案,經大會討論通過。抗日戰爭爆發後,相繼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被蔣介石排擠被迫離職,但仍多方奔走,呼籲團结抗戰。他申討汪精衛等親日派投降賣國罪行,痛斥國民黨反動派迫害抗日青年、製造反共摩擦。
  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在美發表演說,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反對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打內戰。1947年5月,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強烈譴責國民黨當局迫害青年學生,要求立即停止內戰,組織真正的聯合政府。11月,馮玉祥在紐約組織成立旅美中國和平民主聯盟。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兼政治委員會主席。是年 7月應中國共産黨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於9月1日因所搭輪船經黑海時失火,不幸遇難。1953年10月,馮的骨灰被安葬在泰山腳下。著有《我的生活》、《我所認識的蔣介石》、《馮玉祥日記》、《馮煥章演講集》等。
  (陳民)
英文解釋
  1. :  Feng Yuxiang
相關詞
藝術國畫西北長安畫派南通歷史名人李大釗灤州起義
五原國民革命軍歷史事件誓師大會國軍將領西北邊防陸軍幹部學校軍人名將
楊虎城西北軍民主人士愛國將領山西人物革命烈士菏澤
書法曹州固安縣參謀長子女材料力學核物理更多結果...
包含詞
馮玉祥墓馮玉祥毀佛馮玉祥傢事
馮玉祥故居馮玉祥舊居馮玉祥題字碑
蔣介石與馮玉祥馮玉祥將軍誓詞碑馮玉祥將軍雙親墓
山東省泰安市馮玉祥小學馮玉祥(1882-1948)中華民國時期軍事傢馮玉祥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