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 : 藥品 > 鼕葵子
目錄
No. 1
  【藥名】:鼕葵子
  【拼音】:dongkuizi
  【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鼕葵的種子。
  【功效】:行水滑腸,通乳,清熱排膿。
  【主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性味歸經】:甘,寒。①《本經》:“味甘,寒。”②《別錄》:“無毒。”③《藥性論》:“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入大小腸、膀胱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小腸、膀胱二經。”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氣分。”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腸。”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
  【用藥忌宜】: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①《本草經集註》:“黃芩為之使。”②《得配本草》:“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
  【藥物配伍】:配鼕瓜子,利濕止痛,滑利排膿作用增強;配砂仁,行氣下乳;配茯苓,健脾利水;配王不留行,通乳作用增強;配火麻仁,潤燥,滑腸,通便;配木通,用於産後因熱乳汁不通,津液虧損之便秘,熱淋澀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
  【別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原植物鼕葵(《本經》)又名:葵(《詩經》)、葵菜(《說文》)、露葵(《爾雅翼》)、鼕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綱目》)、衛足(《群芳譜》)、馬蹄菜、蘄菜(《醫林纂要》)、滑腸菜(《寧都州志》)、金錢葵、金錢紫花葵、鼕寒菜(《植物名實圖考》)、鼕莧菜(《分類草藥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處方名】:鼕葵子
  【商品名】:鼕葵子、鼕葵實,以子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鼕葵根)、嫩苗或葉(鼕葵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全國各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春季種子成熟時采收。
  【拉丁名】:藥材semen abutili原植物malva verticillatal.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名醫別錄》:“鼕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②陶弘景: “以秋種葵,覆養經鼕至春作子,謂之鼕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餘藥用根,故是常葵爾。”③《綱目》:“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人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如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鼕葵,經年收采,正月復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生藥材鑒定】:乾燥種子呈圓形扁平之橘瓣狀,或微呈腎形,細小,直徑約1.5~2毫米,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外表為棕黃色的包殼(果皮),具環形細皺紋,搓去皮殼後,種子呈棕褐色。質堅硬,破碎後微有香味。以顆粒飽滿、堅老者為佳。目前商品所用的鼕葵子,大多為錦葵科植物苘麻 abutilontheophrasti medic.的種子。考鼕葵子與苘麻子在諸傢《本草》中均各列專條,效用亦不相同,參見“苘麻”及“苘實”條。顯微鑒定: 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細胞1列,略徑嚮延長。柵狀細胞長柱形,徑嚮75~88μm,壁極厚,下部壁木化,有時可見綫形胞腔,近上部1/3外胞腔膨大,內含細小球狀結晶,加20%硫酸後結晶不溶解;近外側外可風光輝帶。色表層細胞4~5列,扁長圓形,內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與子葉細胞含脂肪油與糊粉粒,子葉細胞尚含少數草酸鈣簇晶。本品以子粒飽滿、色灰褐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花含花青素類。鮮鼕葵含單糖6.8~7.4%,蔗糖4.1~4.6 %,麥芽糖4.5~4.8%,澱粉1.2%。種子含15%~20%,其中亞油酸為主;葉含芸香甙,根含粘液質,其中有戊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糖醛酸和微量甲基戊糖。
No. 2
  鼕葵子
  (《本經》)
  【異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鼕葵的種子。
  【植物形態】鼕葵(《本經》),又名:葵(《詩經》),葵菜(《說文》),露葵(《爾雅翼》),鼕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綱目》),衛足(《鮮芳譜》),馬蹄菜,蘄菜(《醫林纂要》),滑腸菜(《寧都州志》),金錢葵、金錢紫花葵(《摯經室集》),鼕寒菜(《植物名實圖考》),鼕莧菜(《分類草藥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一年生草本,高30~90釐米。莖直立,被疏毛或幾無毛。葉互生;掌狀5~7淺裂,圓腎形或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掌狀5~7脈,有長柄。花小,叢生於葉腋,淡紅色,小苞片3,廣綫形;萼5裂,裂片廣三角形;花冠5瓣,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數,花絲合生;子房10~12室,每室有一個胚珠。果實扁圓形,由10~12心皮組成,果熟時各心皮彼此分離,且與中軸脫離,心皮無毛,淡棕色。
  分佈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鼕葵根)、嫩苗或葉(鼕葵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
  【藥材】乾燥種子呈圓形扁平之橘瓣狀,或微呈腎形,細小,直徑約1.5~2毫米,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外表為棕黃色的包殼(果皮),具環形細皺紋.搓去皮殼後。種子呈棕褐色。質堅硬,破碎後微有香味。以顆粒飽滿、堅老者為佳。
  目前商品所用的鼕葵子,大多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考鼕葵子與苘麻子在諸傢《本草》中均各列守條,效用亦不相同,參見"苘麻"及"苘實"條。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花含花青素類。鮮鼕葵含單糖6.8~7.4%,蔗糖4.1~4.6%,麥芽糖4.5~4.8%,澱粉1.2%
  【性味】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歸經】入大小腸、膀胱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小腸、膀胱二經。"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氣分。"
  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腸。"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利水,滑腸,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①《本經》:"主五髒六府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經集註》:"葵子汁解蜀椒毒。"
  ③《別錄》:"療婦人乳難內('內'一作'血')閉。"
  ④《藥性論》:"治五淋,主奶腫,下乳汁。"
  ⑤《本草衍義》:"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⑥《綱目》:"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⑦《本草通玄》:"達諸竅。"
  ⑧《本草匯》:"下胞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
  【宜忌】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黃芩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
  【選方】①治卒關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內豬脂如雞子一丸則彌佳。(《肘後方》)
  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聖惠方》)
  ③治血淋及虛勞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④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⑤治産後淋瀝不通:葵子一合,樸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驗方》)
  ⑥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漸惡寒,起即頭眩:葵子一斤,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金匱要略》葵子茯苓散)
  ⑦治難産,若生未得者:鼕葵子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衹可半升,去滓,頓服之。(《食療本草》)
  ⑧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⑨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兩,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房脹痛,留蓄作癰毒:葵菜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二錢。(《婦人良方》)
  ⑾治血痢、産痢:鼕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入臘茶一錢,沸湯調服,日三。(《聖惠方》)
  ⑿治痎瘧邪熱:鼕葵子陰幹為末,酒服二錢。(《聖惠方》)
  ⒀治盜汗:鼕葵子三錢,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手册》)
  ⒁治面上皰瘡:鼕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為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英文解釋
  1. :  Cluster Mallow Fruit,  malva seed
包含詞
鼕葵子散鼕葵子湯鼕葵子免煎
鼕葵子提取物苘麻子鼕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