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聊城 > 冠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面積】1163平方千米
  【人口】73萬(2001年)
  【代碼】371525
  【郵編】252500
  【駐地】冠城鎮
  【區劃】轄7個鎮、10個鄉
  
  冠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1152平方公裏,耕地113萬畝,轄有22個鄉鎮,754個行政村,總人口72.6萬。縣城座落於冠城鎮,城區面積25平方公裏,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冠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春秋係晉國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縣。千古聖丐武訓,清未農民起義領袖宋景詩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晉冀魯豫革命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為國傢造就出一大批有影響、有威望的革命幹部。
  
  冠縣有着豐富的資源優勢。氣侯適宜,風雨調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衛河,東有馬頓河京杭運河,引黃設施和井泉建設配套成竜,灌溉條件優越。是全國糧食、優質棉生産基地縣,全國100個油料總産最高縣、全國平原緑化先進縣、黃淮海開發重點縣、鴨梨和畜牧業開發基地,境內有遠近聞名的肖城遺址和武訓祠,新建的黃河故道林場和人造森林旅遊區,蜿蜒百餘裏,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工業基礎較為雄厚。主要行業有輕工、機械、冶金、紡織、建材等;稀土永磁製品、桐木拼板等15個係列産品常年出口,遠銷日、美、英、俄及東南亞各國。
  
  農業以糧食、棉花、油料、林果、畜牧、蔬菜等6大集約性商品為主要支柱産業。冠縣鴨梨、魯西黃牛、山羊板皮等名優産品名揚四海。冠縣投資環境優越。這裏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通往西部內陸地區的門戶,正處在相對發達和相對貧窮的地區的結合部上,具有連接東西,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京九、京廣兩大鐵路幹綫擦肩而過,即將建成的濟邯鐵路、濟聊館一級汽車專用綫橫穿腹地,京九、京廣、濟邯公路在此交匯,縣內六縱七橫兩環的公路框架基本形成。移動通信、無綫尋呼、程控電話已經開通,並與國內國際聯網。全縣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12座,主變總容量8.92萬伏安。
  
  市政配套建設初具規模,教育、衛生、廣播電視、各業商業服務設施已成網絡。冠縣的“硬”環境優越,“軟”環境也十分寬鬆。1994年被列為山東省改革開放試點縣,國傢外經貿部賦予冠縣對外貿易公司進出口經營權。縣委、縣政府製訂了一係列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誠招天下賢士、廣攬合作夥伴。
行政區劃代碼
  371525
基本概況
  冠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位於東經115度26分17秒,北緯36度28分28秒。總面積1152平方公裏,耕地113萬畝,轄有 17個鄉鎮,754個行政村,總人口72.6萬。縣城坐落於冠城鎮,城區面積25平方公裏,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冠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春秋係晉國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縣。千古聖丐武訓,清未農民起義領袖宋景詩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是清末義和團起義的地點。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晉冀魯豫革命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為國傢造就出一大批有影響、有威望的革命幹部。
  自然環境優美。冠縣是全國造林緑化百強縣,高標準平原緑化達標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9%。境內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濤,秋有金黃,鼕有霧淞。馬頰河度假村風光獨特,是中國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遊景點,投資2億元的天沐溫泉項目2006年建成投運。按照“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搞好縣城建設,四環路全部開通,服務設施齊全,城市功能完善,環境優美,02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農業資源豐富。冠縣是國傢糧棉油生産基地縣、著名的“鴨梨之鄉”和毛白楊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産業:現有各類樹木8000萬株,木材蓄積量138萬立方米;有果園面積30萬畝,果品年産量3億斤;瓜菌菜面積40萬畝,年産量20億斤,斜店鄉被譽為“江北黃瓜第一鄉”,靈芝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欄量885萬頭(衹),肉蛋年産11.1萬噸;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産量1.4億斤。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堅持工業立縣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帶動戰略。按照縱抓産業鏈條延伸、橫抓産業組群集聚的戰略構想,重點培植發展了紡織服裝、冶金板材、農機配件、農副産品加工四大主導産業。千方百計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進“2612”工程建設,一批骨幹企業茁壯成長。目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6戶。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利潤、實交稅金分別達到110億元、30億元、10.6億元、5.58億元和2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17戶。冠洲集團、冠星集團、二運公司、電業公司四戶企業上繳稅金突破1億元。
  區位優勢明顯。既背靠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又面嚮市場廣阔、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內陸省份,處在東西部經濟、技術、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結合部。交通條件十分優越,聯接京九、京廣、京滬等鐵路主幹綫的邯濟鐵路穿越縣境,東距京九(聊城)40公裏,西距京廣(邯鄲)80公裏,濟聊館高速公路、329省道橫穿東西,京九、京開公路縱貫南北,實現了“一個半小時上天(濟南機場),五個小時下海(青島港口)、進京(北京)”。
  投資環境優越。一是生産要素充足、成本低廉。土地、水、電、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比沿海地區低50%以上。特別是電、熱、氣能源優勢獨特:聊城電廠發電能力達到100萬KW;新建的魯西大電廠設計發電能力為2*120萬KW,第一臺機組已投入運行;冠縣恆潤熱電項目設計為2*24MW熱電聯産機組,一期工程即將投運,年發電量3億度,年供熱量88萬噸。天然氣工程建成投運,日供氣量10萬立方米。二是硬環境優越。冠縣工業園區現已建成4平方公裏,實現了“六通一平”。三是軟環境寬鬆。客商投資項目入園,從簡免費辦理手續,無償使用土地,免除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成立專門組織靠上服務,隨時解决遇到的睏難和問題;對外資企業實行挂牌保護,由管委會實行封閉式管理;3年內繳納的增值稅縣級留成部分可按50%奬勵,5年內繳納的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可全額奬勵企業,以後年度可按縣級留成部分50%奬勵。對投資較大的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批,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自然地理
  地貌主要分為河灘高地、决口扇形地、緩平坡地。
  河灘高地: 土壤類型多為脫潮土和潮土,質地為沙壤土和輕壤土,適宜種植經濟作物、耐旱的糧食作物及林果等,當以建設棉、油、林果生産基地為宜。
  决口扇形地: 地面起伏不平,土壤質地均為沙質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風沙危害,有的地塊經風力搬運形成沙丘,土壤肥力低,適宜花生、地瓜種植及林業、牧業生産。
  緩平坡地: 土壤類型以潮土、????化潮土為主,質地為壤質土,適宜多種作物生長,為市內糧、棉、油的主要産地。
  氣候適宜,風雨調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衛河,東有馬頓河京杭運河,引黃設施和井泉建設配套成竜,灌溉條件優越。是全國糧食、優質棉生産基地縣,全國100個油料總産最高縣、全國平原緑化先進縣、黃淮海開發重點縣、鴨梨和畜牧業開發基地,境內有遠近聞名的肖城遺址和武訓祠,新建的黃河故道林場和人造森林旅遊區,蜿蜒百餘裏,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歷史沿革
  因春秋時曾在境內設冠氏邑而得名。
  586年(隋開皇六年),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其境域不詳。627年(唐貞觀元年),撤銷清水縣(原清淵縣)並入冠氏縣,境域擴大。明初,縣東界賈鎮高莊鋪,距縣城17.5公裏;西界唐寺,距縣城7.5公裏,南界朝城井樓村(今屬莘縣),距縣城12.5公裏;北界萬善村,距縣城12.5公裏。縣域南北長27.5公裏,東西寬25公裏。另有孤懸漳衛河之北“飛地”,其境北越館陶、邱縣域,東界清河縣的清河屯,西界威縣的方傢營,南界威縣的沙兒寨,北界南宮縣的紅河村。俗稱“河北18村”,實為31村。東界和西界分別距縣城65公裏,南界距縣城55公裏,北界距縣城70公裏。1738年(清乾隆三年),將“河北18村”的南北寺、郭張傢莊、楊傢莊劃屬直隸廣宗縣,餘為24村。
  直至1940年7月,全縣境域未變。
  1934年測定,全縣面積為725平方公裏,其中,“河北18村”約100平方公裏。1940年7月,“河北18村”劃屬清江縣,其他境域未變。1943年7月,原冠縣的第六、八區(張莊和清水區)劃屬冠堂邊辦事處;同年11月,冠堂邊辦事處撤銷,第六區劃屬武訓縣,第八區及冠、館路以北劃屬永智縣。時縣域北界為冠堂路和冠館路,西界至唐寺,東界和南界為原縣境,時境域最小。1945年8月,撤銷武訓縣,永智縣和冠縣合併稱永智縣,是年12月,恢復冠縣稱謂。
  縣域東界辛集的劉八寨,西界漳衛河東岸的南館陶和北館陶,南界、北界未變。1946年3月,南館陶區、北館陶區回屬館陶縣,縣境與1940年前縣屬河南境域大體相當。
  1956年3月,原堂邑縣的柳林區、辛集區和溫集區的定遠寨、範王莊、黑周3個鄉劃屬冠縣,縣域擴大。1958年12月,館陶縣全部、莘縣的燕店和王奉兩公社劃歸冠縣,時縣境南北長50公裏,東西寬52.5公裏,面積2127.8平方公裏1961年7月,冠縣、館陶縣兩縣分治,原館陶縣地回屬館陶,原莘縣燕店、王奉公社回屬莘縣。1965年3月,館陶縣屬漳衛河東岸南館陶區的張莊、麽莊、東古城、乜村和北館陶區的楊召、萬善、肖城、許莊、城關等9個公社再次劃歸冠縣,至今境域未變。
  今縣境東至史莊鄉的嶽鬍莊,西至東古城鎮東館陶(含漳衛河西岸的秤鈎灣、南童莊),東北至元造戶鄉的大桑樹,北至甘官屯鄉的連寨,西北至北館陶鎮的大劉莊,西南至斜店鄉的班莊,南至梁堂鄉的錢辛莊,東南至桑阿鎮的潘傢村。
經濟概況
  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9.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5%。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4.35億元,增 長3.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3.03億元,增長29.5%;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2.25億元,增長22.8%。三次産業比重為36:33:31。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36億元,比上年增長8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12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5.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0億元,比年初增加4.5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代款餘額24.4億元,比年初增加2.21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24.61億元,增長1%。農業增加值14.35億元,增長3.5%。糧食總産41.37萬噸,比上年減少6.5%;棉花總産0.95萬噸,減少12%;油料總産6.8萬噸,減少10%;水果總産14.96萬噸,增長2%;蔬菜總産96.63萬噸增長6.8%,肉類總産6.27萬噸,禽蛋總産5.87萬噸,奶類總産0.1萬 噸。木産品總産0.33萬噸,增長5%。全年造林234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27.9%。全縣農機總動力104.2萬千瓦,增長0.7%。
  工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實現出口交貨值1.8億元,增長20%。産品銷售率達102.4%,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27.1億元,增長40.4%;實現利潤1.09億元,增長53.5%;實現利稅2.3億元,增長45.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5.6,比上年提高41.6個百分點。
  建設環保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0.6億元;更新改造投資2.5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0.5億元。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6傢,實現增加值1317萬元。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3個,完成投資額346萬元,增長10%。
  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里程1055.9公裏,公路旅客運輸量91.63萬人,經上年增長1.8%;公路周轉量8945.45萬人公裏。公路貨物運輸量148.25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公路貨物周轉量23796.8萬噸公裏。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4150萬元,增長9.2%;郵政業務總量2305萬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7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萬戶,互聯網用戶849戶。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城鄉商品交易市場42處,同比增加1處,成交額12.04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出口157萬美元,增長101%。新簽利用外資項目5項,增長75%;合同外資額2422萬美元,增645%;實際利用外資545萬美元,增長106%。主要旅遊景點有;馬頰河度假村、武洲紀念館、萬畝鴨梨、肖城遺址、魯西森林公園。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實現旅遊總收入600萬元,增長275%。
  教科文衛 有普通中學6所,在校生4.28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3.19萬人;小學155所,在校生4.78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9326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357人。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4項。專利申請量11件,比上年增長36.3%;授權專利11件。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22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9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809張,衛生技術人員1253人,其中醫生480人。有體育場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奬牌4枚。
  社會生活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3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2元,比上年增長8.2%;生活消費支出1218元,增長1.7;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2700人,比上年增長50%。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6個,床位524張,收養487人。社會福利企業9個,安置殘疾人員84人。
行政區劃
  冠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
  Guan Xian
  0635
  371525
  252500
  冠城鎮
  冠縣轄7個鎮、10個鄉:冠城鎮、清水鎮、柳林鎮、賈鎮、桑阿鎮、東古城鎮、北館陶鎮、斜店鄉、梁堂鄉、煙莊鄉、辛集鄉、範寨鄉、蘭沃鄉、店子鄉、萬善鄉、定遠寨鄉、甘官屯鄉。
風景名勝 Scenic
  古墓葬。位於東阿縣魚山西麓,坐東朝西。建於魏太和七年(233)。曹植墓依山營穴,封土為塚。南臨魚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隕石”,北傍曹植讀書之地羊茂平臺。墓頂懸崖峭壁,灌木蔥鬱。1700餘年來,古墓滄桑,歷經磨難。據記載,早年:“兆塋崩淪,茂響英聲,遠而不絶。”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銘》載:北齊皇建年間,曹植的第十一世孫曹永洛奏請孝昭帝恩準,在魚山“復興靈廟”、“雕鏤真容”。又據《東阿縣志•古跡志》載:“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後令宮欽改正其訛,別祠王於邑城。其後城遷祠廢。明隆慶間,縣令田樂建祠於墓下,有屋三楹,未設廟貌”。因經年久遠,古建築均已湮沒不彰,目前衹剩幾幢古碑。古碑中隋開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為珍貴。該碑高2.57米,寬1.03米,厚0.21米。碑頂呈半圓形,石料較粗,為灰白色岩石質,有額無題字,但龕中,粗鏤造像,因年代久遠,造像面容已毀,衹剩殘跡。額背淺雕盤竜,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脫落57字,現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沒在大清河(今黃河)中,到清代始撈出,還置於墓前,並建碑樓保護。另外還有2方石刻也較為珍貴。其一是明傳碑,字跡剝蝕嚴重,僅能辨認碑冠“魏陳思王傳碑”6個小篆體大字標題。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東按察司洽陽九臯子用章草狂書的一首七律詩,詩曰:“人才三國數誰良,子建於曹獨有光。七步詩成名蓋世,千年塚陷骨聞香。魚山西麓斜陽老,膠水東阿衰草荒。今日我來尋掩處,精靈安妥花傍徨。”墓前現還存有清代題詩碑和民國時期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墓進行了清理發掘。墓室磚結構,墓壁采用三橫一竪砌法。墓壁及頂部均抹一層厚約0.5釐米的石灰面。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前室、後室3部分組成。甬通與前室、前室與後室之間各有1道門。墓全長11.40米,前室最寬為4.35米。甬道長2.20米,寬1.47米,高2.24米,券頂、甬道口用磚平砌封堵。外門道深1.45米,寬0.20米,高1.41米,作為順磚墻縫橫砌封門墻之用。前室呈方形,邊長4.35米,高4.80米,大跨度拱券頂。後門道深1.20米,寬1.65米,高1.96米,位於前室後壁偏北部,券頂,兩壁中部偏西處砌有寬0.20米、高1.67米的凹槽,亦砌入順磚錯縫橫砌的封門墻。後室長2.20米,寬1.78米,高3.31米,券頂坍塌,無後壁。棺木放置於前室中部,已腐朽,從廊跡上觀察,應為單棺。棺內鋪墊3層,下層為厚約3釐米的木炭灰。中層為豆粒大的朱砂,上層為剪成日、月、星形的雲母片。屍體安置在雲母片上,已腐朽,僅存部分骨骼。隨葬器物共有陶、銅、石器等132件,除瑪瑙墜珠和3件玉璜放置於道封門墻內側外,餘均放置於棺木兩側。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該墓室前門道高約3米處的墓壁發現一刻銘磚。該磚為墓磚,3面刻有銘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太和”為魏明帝曹睿的年號,“陳王”為曹植生前最後封爵。墓葬發掘後,甬道、外門道和主墓室由於長期暴露,1978年9月28日,4.35米見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長的墓道自然坍塌。為保護國傢珍貴歷史文化遺産,1981年,山東省文物局撥專款修建了墓基圍墻,翻修了隋碑樓。1986年,國傢又撥專款對曹植墓進行維修,使瀕於毀棄的曹植墓,恢復其歷史本來面目。1993年,東阿縣人民政府對曹植墓周圍環境進行了拆遷改造,建起了1.2萬多平方米的陵園,修建了陵門,改修了隋碑樓,增建了曹植紀念館等。1996年11月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西北地委舊址(中共冠縣黨史陳列館,查看組圖魯西北地委)位於冠縣城鎮紅旗南路X號。共分3個展區10個展廳。第一展區,主要展示冠縣早期黨的活動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二展區,主要展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三展區,展示新中國建立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創新、發展的革命歷史。通過這個展覽館,我們可以回眸黨的組織在冠縣産生、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重溫這部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革命史詩,感受當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場景,攝取那激昂嚮上、催人奮進的感召力量。
  冠縣,有着豐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遺存。這裏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壯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將入相,不乏叱咤風雲之舉。特別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中國共産黨的星星之火在這裏點燃,至今已走過了80 年的光輝歷程。在這塊血火交織的大地上,刀光劍影、腥風血雨譜寫了民主革命時期的不朽壯歌;在這片廣阔而貧瘠的黃土故道,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主旋律凝鑄了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前進的燦爛和輝煌。
  革命戰爭年代,中共冠縣黨史陳列館曾是中共魯西特委、魯西北地委、冀魯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中,它像魯西北的一座燈塔,指引着廣大人民群衆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絶的鬥爭,幾屆黨的地區委員會在這裏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萬畝梨園
   冠縣別稱,因種植歷史悠久且全縣成片梨園達30萬畝而得名,尤以韓路、張八寨、鄧官屯、劉屯一帶著名。蘭沃鄉韓路村有一“梨樹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樹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樹齡,年産鴨梨達1500余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産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百年“紅子”樹,葉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見。另有“八仙聚”、“臥竜樹”亦成景觀。春暖時節,“堆雪鋪玉三千頃,飛甜流香十萬傢”。每逢清明佳節,冠縣都要舉辦“梨花節”大型觀光活動。
英文解釋
  1. n.:  Guan County
相關詞
人物教育乞丐臨清山東行政區劃地理鄉鎮
北陶冠縣北陶旅遊文化聊城斜店前社莊梨園
樹王梨花梨花節文物古遺址肖城古遺址清真寺古建築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桑阿鎮張開店子鄉張開範寨鄉張開柳林鎮張開清水鎮
張開賈鎮張開辛集鄉張開冠城鎮張開東古城鎮張開北館陶鎮
張開斜店鄉張開梁堂鄉張開煙莊鄉張開蘭沃鄉張開萬善鄉
張開定遠寨鄉張開甘官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