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農學 : 建築 > 農業氣候資源
目錄
No. 1
  農業氣候資源是指一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産發展的潛在能力。從農業觀點看,氣候是重要的資源之一,故稱“農業氣候資源”。其內容主要包括太陽輻射、熱量、水分和風等氣候資源。具體是指生長期的長短、熱量和降水量及其季節分配、輻射強度、日照時數、光質成分以及co2含量等。其數量多少、分配特點及其彼此配合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農業生産類型的構成、産量的高低和品種的優劣等。農業氣候資源在地理分佈上,具有其不平衡性,而對一定地區來說又具有其相對穩定性和有限性;在時間上具有季節性和年際變異性。農業氣候資源不僅可以被認識和利用,還可以進行改造和培育,例如興修水利和植林種草,既可改善水分狀況,又可為利用光、熱資源創造條件。
百科辭典
  nongye qihou ziyuan
  農業氣候資源
  agroclimatic resources
  能為農業生産提供物質和能量的氣候條件,即光照、溫度、降水、空氣等氣象因子的數量或強度及其組合。具有年日周期的循環性、時空變化的不穩定性,可周而復始反復利用,以及隨農業發展階段而變化等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一個地區農業的生産類型、生産率和生産潛力。
  一地農業氣候資源的構成包括:生長季的太陽總輻射、光合有效輻射、日照時數、各種農業界限溫度初終日期和積溫及其持續日數、無霜期、生長季降水量、土壤濕度、空氣濕度、風、二氧化碳濃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溫度、降水三者最為重要。根據地區農業氣候資源的構成特點,確定最適宜的農業類型和種植制度,並在引種時遵循農業氣候相似原則,是合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的重要途徑。為此需要進行正確的農業氣候資源評價。評價的方法步驟一般包括:①根據一地區的氣候和農業特點,確定使用何種氣象要素作為評價資源的指標;②通過實驗,查明主要作物在各種氣候環境下的生産能力和發揮最大生産能力時所需要的氣候條件及其時空分佈;③開展中、小地形的氣象觀測,摸清光照、氣溫、降水、蒸散、濕度、風等氣象要素的垂直分佈規律等。
  世界農業氣候資源簡況
  太陽總輻射 世界各地全年的太陽總輻射量在335×10□~837×10□ 焦/釐米□之間。在中高緯度地區呈帶狀分佈。赤道附近由于云量增加,總輻射量顯著減少。年總輻射最大值出現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地區,一般為670×10□~754×10□焦/釐米□;非洲東北部的沙漠地區可達920×10□焦/釐米□。夏季(六月)的總輻射值分佈有北非、中東和拉丁美洲3個高值中心,其月輻射總量大於92×10□焦/釐米□。東南亞為一低值區,月輻射量小於50×10□焦/釐米□。南半球隨緯度增加總輻射量顯著減弱。月輻射量從42×10□焦/釐米□減至8.4×10□焦/釐米□。
  溫度 全球全年熱量分佈(大於10℃積溫),除極圈內低於1000℃外,其他地區均在1000~ 10000℃之間;赤道與熱帶地區可達 8000~10000℃。歐亞大陸東西兩岸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積溫隨緯度的降低從2000℃增至7000℃左右,地中海地區約6000℃左右。大洋洲從南部4000℃嚮北增至10000℃。積溫的地帶性變化,受地形和海陸的影響,呈不規則分佈。例如中國青藏高原為一低值區,西歐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積溫較同緯度地區為高。北美東岸地勢平坦,積溫緯嚮分佈較明顯;西岸地形起伏,積溫隨海拔升高而減少。
  降水量 歐亞大陸和北美東、西兩岸年降水量約500 ~1500毫米;深入內陸,降水漸趨減少。大洋洲年降水量成環狀分佈,東部多於西部,沿海多於內陸。東南亞地區受季風、臺風和洋流影響,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全球有幾個降水高值區,如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地區和西印度群島的北岸和東岸,南美洲北部哥倫比亞和南部智利的安第斯山地,非洲西部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裏亞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和印度的阿薩姆,年降水量均達3000~5000毫米。全球降水低值出現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中東、蘇聯中亞細亞和中國西北地區,降水量低於200毫米。在沙漠中心,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有些年份甚至滴雨不降。
  中國農業氣候資源簡況 中國具有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等多種類型的農業氣候資源,東部季風地區水、熱資源豐富,雨熱同季,適宜多種類型的農作物生長。大於10℃積溫在8000℃以上的地區為熱帶,年降水量大多為1400~2000毫米,年總輻射值為460×10□~586×10□焦/釐米□,農作物可全年生長,橡膠樹、椰子、咖啡、鬍椒等典型熱帶作物生長良好。秦嶺、淮河一綫以南至熱
包含詞
青藏高原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東北平原農業氣候資源利用蒙新幹旱地區農業氣候資源利用
黃淮海平原農業氣候資源利用中國農業氣候資源和區劃係列著作